大般涅槃經 第十一卷

關燈
耶。

    菩薩住是不動地中。

    不動不堕不退不散。

    善男子。

    譬如須彌山随藍猛風不能令動堕落退散。

    菩薩摩诃薩住是地中亦複如是。

    不為色聲香味所動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不退聲聞辟支佛地。

    不為異見邪風所散而作邪命。

    複次善男子。

    又不動者。

    不為貪欲恚癡所動。

    又不堕者。

    不堕四重。

    又不退者。

    不退還家。

    又不散者。

    不為違逆大乘經者之所散壞。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亦複不為諸煩惱魔之所傾動。

    不為陰魔所堕。

    乃至坐于道場菩提樹下。

    雖有天魔不能令其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複不為死魔所散。

    善男子。

    是名菩薩摩诃薩修習聖行。

    善男子。

    雲何名為聖行。

    聖行者。

    佛及菩薩之所行故。

    故名聖行。

    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耶。

    如是等人有聖法故。

    常觀諸法性空寂故。

    以是義故故名聖人。

    有聖戒故故名聖人。

    有聖定慧故故名聖人。

    有七聖财。

    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舍離故。

    故名聖人。

    有七聖覺故故名聖人。

    以是義故複名聖行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聖行者。

    觀察是身從頭至足。

    其中唯有發毛爪齒不淨垢穢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膏腦膜骨髓膿血腦骸諸脈。

    菩薩如是專念觀時。

    誰有是我我為屬誰。

    住在何處。

    誰屬于我。

    複作是念骨是我耶離骨是耶。

    菩薩爾時除去皮肉。

    唯觀白骨。

    複作是念。

    骨色相異。

    所謂青黃白色鴿色。

    如是骨相亦複非我。

    何以故。

    我者亦非青黃白色及以鴿色。

    菩薩系心作是觀時即得斷除一切色欲。

    複作是念。

    如是骨者從因緣生。

    依因足骨以拄踝骨。

    依因踝骨以拄[跳-兆+尃]骨。

    依因[跳-兆+尃]骨以拄膝骨。

    依因膝骨以拄髀骨。

    依因髀骨以拄臗骨。

    依因臗骨以拄腰骨。

    依因腰骨以拄脊骨。

    依因脊骨以拄肋骨。

    複因脊骨上拄項骨。

    依因項骨以拄颔骨。

    依因颔骨以拄牙齒。

    上有髑髅。

    複因項骨以拄肩骨。

    依因肩骨以拄臂骨。

    依因臂骨以拄腕骨。

    依因腕骨以拄掌骨。

    依因掌骨以拄指骨。

    菩薩摩诃薩如是觀時。

    身所有骨一切分離。

    得是觀已即斷三欲。

    一形貌欲。

    二姿态欲。

    三細觸欲。

    菩薩摩诃薩觀青骨時。

    見此大地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悉皆青相。

    如青色觀黃白鴿色亦複如是。

    菩薩摩诃薩作是觀時。

    眉間即出青黃赤白鴿等色光。

    菩薩于是一一諸光明中見有佛像。

    見已即問。

    如此身者不淨因緣和合共成。

    雲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視瞬喘息悲泣喜笑。

    此中無主誰使之爾。

    作是問已。

    光中諸佛忽然不現。

    複作是念。

    或識是我。

    故使諸佛不為我說。

    複觀此識次第生滅猶如流水。

    亦複非我。

    複作是念。

    若識非我。

    出息入息或能是我。

    複作是念。

    是出入息直是風性。

    而是風性乃是四大。

    四大之中何者是我。

    地性非我。

    水火風性亦複非我。

    複作是念。

    此身一切悉無有我。

    唯有心風因緣和合。

    示現種種所作事業。

    譬如咒力幻術所作。

    亦如箜篌随意出聲。

    是故此身如是不淨。

    假衆因緣和合共成。

    當于何處而生貪欲。

    若被罵辱複于何處而生嗔恚。

    如我此身三十六物不淨臭穢。

    何處當有受罵辱者。

    若聞其罵即便思惟。

    以何音聲而見罵耶。

    一一音聲不能見罵。

    若一不能衆多亦爾。

    以是義故不應生嗔。

    若他來打亦應思惟。

    如是打者從何而生。

    複作是念。

    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

    我今何緣橫嗔于他。

    乃是我身自招此咎。

    以我受是五陰身故。

    譬如因的則有箭中。

    我身亦爾。

    有身有打。

    我若不忍心則散亂。

    心若散亂則失正念。

    若失正念則不能觀善不善義。

    若不能觀善不善義。

    則行惡法。

    惡法因緣則堕地獄畜生餓鬼。

    菩薩爾時作是觀已。

    得四念處。

    得四念處已則得住于堪忍地中。

    菩薩摩诃薩住是地已。

    則能堪忍貪欲恚癡。

    亦能堪忍寒熱饑渴蚊虻蚤虱暴風惡觸種種疾疫惡口罵詈撾打楚撻。

    身心苦惱一切能忍。

    是故名為住堪忍地。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菩薩未得住不動地。

    淨持戒時頗有因緣得破戒不。

    善男子。

    菩薩未得住不動地。

    有因緣故可得破戒。

    迦葉言。

    唯然世尊。

    何者是耶。

    佛告迦葉。

    若有菩薩知以破戒因緣則能令人受持愛樂大乘經典。

    又能令其讀誦通利書寫經卷廣為他說。

    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如是故故得破戒。

    菩薩爾時應作是念。

    我甯一劫若減一劫。

    堕阿鼻地獄受此罪報。

    要令是人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

    以是因緣菩薩摩诃薩得毀淨戒。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菩薩。

    攝取護持如是之人。

    令不退轉菩提之心。

    為是毀戒若堕阿鼻地獄無有是處。

    爾時佛贊文殊師利。

    善哉善哉。

    如汝所說。

    我念往昔。

    于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仙預。

    愛念敬重大乘經典。

    其心純善無有粗惡嫉妒悭吝。

    口常宣說愛語善語。

    身常攝護貧窮孤獨。

    布施精進無有休廢時世無佛聲聞緣覺。

    我于爾時愛樂大乘方等經典。

    十二年中事婆羅門供給所須。

    過十二年施安已訖。

    即作是言。

    師等今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婆羅門言。

    大王。

    菩提之性是無所有。

    大乘經典亦複如是。

    大王雲何。

    乃欲令人同于虛空。

    善男子。

    我于爾時心重大乘。

    聞婆羅門诽謗方等。

    聞已即時斷其命根。

    善男子。

    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堕地獄善男子。

    擁護攝持大乘經典。

    乃有如是無量勢力。

    複次迦葉。

    又有聖行。

    所謂四聖谛苦集滅道。

    迦葉。

    苦者逼迫相。

    集者能生長相。

    滅者寂滅相。

    道者大乘相。

    複次善男子。

    苦者現相。

    集者轉相。

    滅者除相。

    道者能除相。

    複次善男子。

    苦者有三相。

    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

    集者二十五有。

    滅者滅二十五有。

    道者修戒定慧。

    複次善男子。

    有漏法者有二種有因有果。

    無漏法者亦有二種有因有果。

    有漏果者是則名苦。

    有漏因者則名為集。

    無漏果者則名為滅。

    無漏因者則名為道。

    複次善男子。

    八相名苦。

    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别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能生如是八苦法者。

    是名為集。

    無有如是八法之處。

    是名為滅。

    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

    是名為道。

    善男子。

    生者出相所謂五種。

    一者初出。

    二者至終。

    三者增長。

    四者出胎。

    五者種類生。

    何等為老老有二種。

    一念念老。

    二終身老。

    複有二種。

    一增長老。

    二滅壞老。

    是名為老。

    雲何為病。

    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适。

    亦有二種。

    一者身病。

    二者心病。

    身病有五。

    一者因水。

    二者因風三者因熱四者雜病。

    五者客病。

    客病有四。

    一者非分強作。

    二者忘誤堕落。

    三者刀杖瓦石。

    四者鬼魅所著。

    心病亦有四種。

    一者踴躍。

    二者恐怖。

    三者憂愁。

    四者愚癡。

    複次善男子。

    身心之病凡有三種。

    何等為三。

    一者業報。

    二者不得遠離惡對。

    三者時節代謝。

    生如是等因緣名字受分别。

    病因緣者。

    風等諸病。

    名字者。

    心悶肺脹上氣嗽逆心驚下痢。

    受分别者。

    頭痛目痛手足等痛。

    是名為病。

    何等為死死者舍所受身。

    舍所受身亦有二種。

    一命盡死。

    二外緣死。

    命盡死者亦有三種。

    一者命盡非是福盡。

    二者福盡非是命盡。

    三者福命俱盡。

    外緣死者亦有三種。

    一者非分自害死。

    二者橫為他死。

    三者俱死。

    又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