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般涅槃經 第十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一切大衆所問品第十七
爾時世尊。
從其面門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紅紫光明。
照純陀身。
純陀遇已。
與諸眷屬持諸肴饍疾往佛所。
欲奉如來及比丘僧最後供養。
種種器物充滿具足持至佛所。
爾時有大威德天人。
而遮其前周匝圍繞。
謂純陀言。
且止純陀。
勿便奉施。
爾時如來複放無量無邊種種光明。
諸天大衆遇斯光已。
尋聽純陀前至佛所奉其所施。
爾時天人及諸衆生。
各各自取所持供養至于佛前。
長跪白佛唯願如來。
聽諸比丘受此供養。
時諸比丘知是時故。
執持衣缽一心安詳。
爾時純陀為佛及僧。
布置種種師子寶座。
懸缯幡蓋。
花香璎珞。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微妙。
猶如西方安樂國土。
爾時純陀住于佛前。
憂悲怅怏重白佛言。
唯願如來。
猶見哀愍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佛告純陀。
汝欲令我久住世者。
宜當速奉最後具足檀波羅蜜。
爾時一切。
菩薩摩诃薩天人雜類。
異口同音唱如是言。
奇哉純陀成大福德。
能令如來受其最後無上供養。
我等無福所設供具則為唐捐。
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衆望滿足。
于自身上一一毛孔化無量佛。
一一諸佛各有無量諸比丘僧。
是諸世尊及無量衆。
悉皆示現受其供養。
釋迦如來自受純陀所奉設者。
爾時純陀所持粳糧成熟之食。
摩伽陀國滿足八斛。
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會。
爾時純陀見是事已。
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一切大衆亦複如是。
爾時大衆承佛聖旨。
各作是念。
如來今已受我等施。
不久便當入于涅槃。
作是念已心生悲喜。
爾時樹林其地狹小。
以佛神力如針鋒處。
皆有無量諸佛世尊及其眷屬等坐而食。
所食之物亦無差别。
是時天人阿修羅等啼泣悲歎。
而作是言。
如來今日已受我等最後供養。
受供養已當般涅槃。
我等當複更供養誰。
我今永離無上調禦盲無眼目。
爾時世尊為欲安慰一切大衆。
而說偈言 汝等莫悲歎 諸佛法應爾 我入于涅槃 已經無量劫 常受最勝樂 永處安隐處 汝今至心聽 我當說涅槃 我已離食想 終無饑渴患 今當為汝等 說其随順願 令諸一切衆 鹹得安隐樂 汝聞應修行 諸佛法常住 假使烏與枭 同共一樹栖 猶如親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衆生尊 雲何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 同處一穴遊 相愛如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衆生尊 雲何永涅槃 假使七葉花 轉為婆師香 迦留為鎮頭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雲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假使一闡提 現身成佛道 永處第一樂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雲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假使一切衆 一時成佛道 遠離諸過患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雲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假使蚊蚋水 浸壞于大地 川谷海盈滿 爾乃入涅槃 悲心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常為衆生尊 雲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 應深樂正法 不應生憂惱 号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 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 長存不變易 複應生是念 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 如咒枯生果 是名為三寶 四衆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 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 常住同真谛 此則是諸佛 最上之誓願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能以如來最上誓願而發願者。
當知是人無有愚癡堪受供養。
以此願力功德果報。
于世最勝如阿羅漢。
若有不能如是觀了三寶常者。
是旃陀羅。
若有能知三寶常住實法因緣。
離苦安樂無有娆害能留難者。
爾時人天大衆阿修羅等。
聞是法已。
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其心調柔善滅諸蓋。
心無高下威儀清淨。
顔貌怡悅知佛常住。
是故施設諸天供養。
散種種花末香塗香鼓天伎樂以供養佛。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言。
善男子。
汝見是衆希有事不。
迦葉答言。
已見世尊見諸如來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受諸大衆人天所奉飯食供養。
又見諸佛大身莊嚴所坐之處如一針鋒多衆圍繞不相障礙。
複見大衆悉發誓願說十三偈。
亦知大衆各心念言如來今者獨受我供。
假使純陀所奉飯食碎如微塵。
一塵一佛猶不周遍。
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衆。
唯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
能知如是希有事耳。
悉是如來方便示現。
聲聞大衆及阿修羅等皆知如來是常住法。
爾時世尊告純陀言。
汝今所見為是希有奇特事不。
實爾世尊。
我先所見無量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
今悉見為菩薩摩诃薩巨身殊異顔貌無比。
唯見佛身譬如藥樹。
為諸菩薩摩诃薩等之所圍繞。
佛告純陀。
汝先所見無量佛者是我所化。
為欲利益一切衆生令得歡喜。
如是菩薩摩诃薩等所可修行不可思議。
能作無量諸佛之事。
純陀。
汝今皆已成就菩薩摩诃薩行得住十地菩薩所行具足成辦。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是如是如佛所說。
純陀所修成菩薩行我亦随喜。
今者如來欲為未來無量衆生作大明故。
說是大乘大涅槃經。
世尊。
一切契經說有餘義無餘義耶。
善男子。
我所說者。
亦有餘義亦無餘義。
純陀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所有之物 布施一切 唯可贊歎 無可毀損 世尊。
是義雲何。
持戒毀戒有何差别。
佛言。
唯除一人餘一切施皆可贊歎。
純陀問言。
雲何名為唯除一人。
佛言。
如此經中所說破戒。
純陀複言。
我今未解。
唯願說之。
佛告純陀。
言破戒者謂一闡提。
其餘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贊歎。
獲大果報。
純陀複問。
一闡提者其義雲何。
佛告純陀。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發粗惡言诽謗正法。
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慚愧。
如是等人名為趣向一闡提道。
若犯四重作五逆罪。
自知定犯如是重事。
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
于佛正法永無護惜建立之心。
毀呰輕賤言多過咎。
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
若複說言無佛法僧。
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
唯除如此一闡提輩。
施其餘者一切贊歎 爾時純陀複白佛言。
世尊。
所言破戒其義雲何。
佛告純陀。
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謗正法。
如是等人名為破戒。
純陀複問。
如是破戒可拔濟不。
佛告純陀。
有因緣故則可拔濟。
若被法服猶未舍遠。
其心常懷慚愧恐怖而自考責。
咄哉何為犯斯重罪。
何其怪哉造斯苦業。
深自改悔生護法心。
欲建正法。
有護法者我當供養。
若有讀誦大乘典者。
我當咨問受持讀誦。
既通利已複當為他分别廣說。
我說是人不為破戒。
何以故。
善男子。
譬如日出能除一
從其面門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紅紫光明。
照純陀身。
純陀遇已。
與諸眷屬持諸肴饍疾往佛所。
欲奉如來及比丘僧最後供養。
種種器物充滿具足持至佛所。
爾時有大威德天人。
而遮其前周匝圍繞。
謂純陀言。
且止純陀。
勿便奉施。
爾時如來複放無量無邊種種光明。
諸天大衆遇斯光已。
尋聽純陀前至佛所奉其所施。
爾時天人及諸衆生。
各各自取所持供養至于佛前。
長跪白佛唯願如來。
聽諸比丘受此供養。
時諸比丘知是時故。
執持衣缽一心安詳。
爾時純陀為佛及僧。
布置種種師子寶座。
懸缯幡蓋。
花香璎珞。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微妙。
猶如西方安樂國土。
爾時純陀住于佛前。
憂悲怅怏重白佛言。
唯願如來。
猶見哀愍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佛告純陀。
汝欲令我久住世者。
宜當速奉最後具足檀波羅蜜。
爾時一切。
菩薩摩诃薩天人雜類。
異口同音唱如是言。
奇哉純陀成大福德。
能令如來受其最後無上供養。
我等無福所設供具則為唐捐。
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衆望滿足。
于自身上一一毛孔化無量佛。
一一諸佛各有無量諸比丘僧。
是諸世尊及無量衆。
悉皆示現受其供養。
釋迦如來自受純陀所奉設者。
爾時純陀所持粳糧成熟之食。
摩伽陀國滿足八斛。
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會。
爾時純陀見是事已。
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一切大衆亦複如是。
爾時大衆承佛聖旨。
各作是念。
如來今已受我等施。
不久便當入于涅槃。
作是念已心生悲喜。
爾時樹林其地狹小。
以佛神力如針鋒處。
皆有無量諸佛世尊及其眷屬等坐而食。
所食之物亦無差别。
是時天人阿修羅等啼泣悲歎。
而作是言。
如來今日已受我等最後供養。
受供養已當般涅槃。
我等當複更供養誰。
我今永離無上調禦盲無眼目。
爾時世尊為欲安慰一切大衆。
而說偈言 汝等莫悲歎 諸佛法應爾 我入于涅槃 已經無量劫 常受最勝樂 永處安隐處 汝今至心聽 我當說涅槃 我已離食想 終無饑渴患 今當為汝等 說其随順願 令諸一切衆 鹹得安隐樂 汝聞應修行 諸佛法常住 假使烏與枭 同共一樹栖 猶如親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衆生尊 雲何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 同處一穴遊 相愛如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衆生尊 雲何永涅槃 假使七葉花 轉為婆師香 迦留為鎮頭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雲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假使一闡提 現身成佛道 永處第一樂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雲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假使一切衆 一時成佛道 遠離諸過患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雲何舍慈悲 永入于涅槃 假使蚊蚋水 浸壞于大地 川谷海盈滿 爾乃入涅槃 悲心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常為衆生尊 雲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 應深樂正法 不應生憂惱 号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 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 長存不變易 複應生是念 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 如咒枯生果 是名為三寶 四衆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 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 常住同真谛 此則是諸佛 最上之誓願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能以如來最上誓願而發願者。
當知是人無有愚癡堪受供養。
以此願力功德果報。
于世最勝如阿羅漢。
若有不能如是觀了三寶常者。
是旃陀羅。
若有能知三寶常住實法因緣。
離苦安樂無有娆害能留難者。
爾時人天大衆阿修羅等。
聞是法已。
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其心調柔善滅諸蓋。
心無高下威儀清淨。
顔貌怡悅知佛常住。
是故施設諸天供養。
散種種花末香塗香鼓天伎樂以供養佛。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言。
善男子。
汝見是衆希有事不。
迦葉答言。
已見世尊見諸如來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受諸大衆人天所奉飯食供養。
又見諸佛大身莊嚴所坐之處如一針鋒多衆圍繞不相障礙。
複見大衆悉發誓願說十三偈。
亦知大衆各心念言如來今者獨受我供。
假使純陀所奉飯食碎如微塵。
一塵一佛猶不周遍。
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衆。
唯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
能知如是希有事耳。
悉是如來方便示現。
聲聞大衆及阿修羅等皆知如來是常住法。
爾時世尊告純陀言。
汝今所見為是希有奇特事不。
實爾世尊。
我先所見無量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
今悉見為菩薩摩诃薩巨身殊異顔貌無比。
唯見佛身譬如藥樹。
為諸菩薩摩诃薩等之所圍繞。
佛告純陀。
汝先所見無量佛者是我所化。
為欲利益一切衆生令得歡喜。
如是菩薩摩诃薩等所可修行不可思議。
能作無量諸佛之事。
純陀。
汝今皆已成就菩薩摩诃薩行得住十地菩薩所行具足成辦。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是如是如佛所說。
純陀所修成菩薩行我亦随喜。
今者如來欲為未來無量衆生作大明故。
說是大乘大涅槃經。
世尊。
一切契經說有餘義無餘義耶。
善男子。
我所說者。
亦有餘義亦無餘義。
純陀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所有之物 布施一切 唯可贊歎 無可毀損 世尊。
是義雲何。
持戒毀戒有何差别。
佛言。
唯除一人餘一切施皆可贊歎。
純陀問言。
雲何名為唯除一人。
佛言。
如此經中所說破戒。
純陀複言。
我今未解。
唯願說之。
佛告純陀。
言破戒者謂一闡提。
其餘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贊歎。
獲大果報。
純陀複問。
一闡提者其義雲何。
佛告純陀。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發粗惡言诽謗正法。
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慚愧。
如是等人名為趣向一闡提道。
若犯四重作五逆罪。
自知定犯如是重事。
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
于佛正法永無護惜建立之心。
毀呰輕賤言多過咎。
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
若複說言無佛法僧。
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
唯除如此一闡提輩。
施其餘者一切贊歎 爾時純陀複白佛言。
世尊。
所言破戒其義雲何。
佛告純陀。
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謗正法。
如是等人名為破戒。
純陀複問。
如是破戒可拔濟不。
佛告純陀。
有因緣故則可拔濟。
若被法服猶未舍遠。
其心常懷慚愧恐怖而自考責。
咄哉何為犯斯重罪。
何其怪哉造斯苦業。
深自改悔生護法心。
欲建正法。
有護法者我當供養。
若有讀誦大乘典者。
我當咨問受持讀誦。
既通利已複當為他分别廣說。
我說是人不為破戒。
何以故。
善男子。
譬如日出能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