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九卷

關燈
方等大乘經典。

    悉是天魔波旬所說。

    亦說如來是無常法。

    毀滅正法破壞衆僧。

    複作是言。

    波旬所說非善順說。

    作是宣說邪惡之法。

    是人作惡不即受報。

    如乳成酪灰覆火上愚輕蹈之如是人者謂一闡提。

    是故當知大乘方等微妙經典必定清淨。

    如摩尼珠投之濁水水即為清。

    大乘經典亦複如是。

    複次善男子。

    譬如蓮花為日所照無不開敷。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若得見聞大涅槃日。

    未發心者皆悉發心為菩提因。

    是故我說大涅槃光所入毛孔必為妙因。

    彼一闡提雖有佛性。

    而為無量罪垢所纏。

    不能得出如蠶處繭。

    以是業緣不能得生菩提妙因。

    流轉生死無有窮已 複次善男子。

    如優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物頭華芬陀利華生淤泥中而不為彼淤泥所污。

    若有衆生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複如是。

    雖有煩惱終不為彼煩惱所污。

    何以故。

    以知如來性相力故。

    善男子。

    譬如有國多清涼風若觸衆生身諸毛孔能除一切郁蒸之惱。

    此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遍入一切衆生毛孔。

    為作菩提微妙因緣。

    除一闡提何以故非法器故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解八種藥滅一切病。

    唯不能除阿薩阇病。

    一切契經禅定三昧亦複如是。

    能治一切貪恚愚癡諸煩惱病。

    能拔煩惱毒刺等箭。

    而不能治犯四重禁五無間罪。

    善男子複有良醫過八種術。

    能除衆生所有病苦。

    唯不能治必死之病。

    是大涅槃大乘經典亦複如是。

    能除衆生一切煩惱。

    安住如來清淨妙因。

    未發心者令得發心。

    唯除必死一闡提輩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能以妙藥治諸盲人。

    令見日月星宿諸明一切色像。

    唯不能治生盲之人。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能為聲聞緣覺之人開發慧眼。

    令其安住無量無邊大乘經典。

    未發心者。

    謂犯四禁五無間罪。

    悉能令發菩提之心。

    唯除生盲一闡提輩。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善解八術為治衆生一切病苦。

    種種方藥随病與之。

    所謂吐下塗身灌鼻。

    若薰若洗若丸若散。

    一切諸藥。

    而貧愚人不欲服之。

    良醫愍念即将是人。

    還其舍宅強與令服。

    以藥力故所患得除。

    女人産難兒衣不出。

    若服此藥兒衣即出。

    亦令嬰兒安樂無患。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所至之處若至舍宅。

    能除衆生無量煩惱犯四重禁五無間罪。

    未發心者悉令發心。

    除一闡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犯四重禁及五無間名極重惡譬如斷截多羅樹頭更不複生。

    是等未發菩提之心。

    雲何能與作菩提因。

    佛言。

    善男子。

    是諸衆生若于夢中。

    夢堕地獄受諸苦惱。

    即生悔心。

    哀哉我等自招此罪。

    若我今得脫是罪者。

    必定當發菩提之心。

    我今所見最是極惡。

    從是覺已即知正法有大果報。

    如彼嬰兒漸漸長大。

    常作是念。

    是醫最良善解方藥。

    我本處胎與我母藥。

    母以藥故身得安隐。

    以是因緣我命得全。

    奇哉我母受大苦惱。

    滿足十月懷抱我身。

    既生之後推幹去濕。

    除去不淨大小便利。

    乳餔長養将護我身。

    以是義故。

    當報母恩色養侍衛随順供養。

    犯四重禁及無間罪。

    臨命終時念是大乘大涅槃經。

    雖堕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

    如是經典亦為是人作菩提因。

    除一闡提。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及良醫子。

    所知深奧出過諸醫。

    善知除毒無上咒術。

    若惡毒蛇若龍若蝮。

    以諸咒術咒藥令良。

    以此良藥用塗革屣。

    以此革屣觸諸毒蟲毒為之消。

    唯除一毒名曰大龍。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若有衆生犯四重禁五無間罪。

    悉能消滅令住菩提。

    如藥革屣能消衆毒。

    未發心者能令發心。

    安住無上菩提之道。

    是彼大乘大涅槃經威神藥故。

    令諸衆生生于安樂。

    唯除大龍一闡提輩 複次善男子。

    譬如有人以雜毒藥用塗大鼓于衆人中擊令發聲。

    雖無心欲聞聞之皆死。

    唯除一人不橫死者。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在在處處諸行衆中有聞聲者。

    所有貪欲嗔恚愚癡悉皆滅盡。

    其中雖有無心思念。

    是大涅槃因緣力故能滅煩惱而結自滅。

    犯四重禁及五無間聞是經已亦作無上菩提因緣漸斷煩惱。

    除不橫死一闡提輩。

    複次善男子。

    譬如闇夜諸所營作一切皆息若未訖者要待日明。

    學大乘者雖修契經一切諸定。

    要待大乘大涅槃日。

    聞是如來微密之教。

    然後乃當造菩提業安住正法。

    猶如天雨潤益增長一切諸種成就菓實。

    悉除饑馑多受豐樂。

    如來秘藏無量法雨亦複如是。

    悉能除滅八種熱病。

    是經出世如彼菓實多所利益安樂一切。

    能令衆生見如來性。

    如法花中八千聲聞。

    得受記莂成大果實。

    如秋收冬藏更無所作。

    一闡提輩亦複如是。

    于諸善法無所營作。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聞他人子非人所持。

    尋以妙藥并遣一使。

    敕語使言。

    卿持此藥速與彼人。

    彼人若遇諸惡鬼神。

    以藥力故悉當遠去卿若遲晚吾當自往。

    終不令彼抂橫死也。

    若彼病人得見使者及吾威德。

    諸苦當除得安隐樂。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經典。

    讀誦通利複為他人分别廣說。

    若自書寫令他書寫。

    斯等皆為菩提因緣。

    若犯四禁及五逆罪。

    若為邪鬼毒惡所持。

    聞是經典所有諸惡悉皆消滅。

    如見良醫惡鬼遠去。

    當知是人是真菩薩摩诃薩也。

    何以故。

    暫得聞是大涅槃故。

    亦以生念如來常故。

    暫得聞者尚得如是。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

    除一闡提其餘皆是菩薩摩诃薩。

    複次善男子。

    譬如聾人不聞音聲。

    一闡提輩亦複如是。

    雖複欲聽是妙經典而不得聞。

    所以者何。

    無因緣故。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一切醫方無不通達。

    兼複廣知無量咒術。

    是醫見王作如是言。

    大王今者有必死病。

    其王答言。

    卿不見我腹内之事。

    雲何而言必有死病。

    醫即答言。

    若不見信應服下藥。

    既下之後王自驗之。

    王不肯服。

    爾時良醫以咒術力。

    令王隐處遍生瘡疱兼複[病-丙+帶]下蟲血雜出。

    王見是已生大怖*懅。

    贊彼良醫。

    善哉善哉。

    卿先所白吾不用之。

    今乃知卿于吾此身作大利益。

    恭敬是醫猶如父母。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于諸衆生有欲無欲。

    悉能令彼煩惱崩落。

    是諸衆生乃至夢中夢見是經恭敬供養。

    喻如大王恭敬良醫是大良醫知必死者終不治之。

    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複如是。

    終不能治一闡提輩。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善知八種悉能療治一切諸病。

    唯不能治必死之人。

    諸佛菩薩亦複如是。

    悉能救療一切有罪。

    唯不能治必死之人一闡提輩。

    複次善男子。

    譬如良醫善知八種微妙經術。

    複能博達過于八種。

    以己所知先教其子。

    若水若陸山谷藥草悉令識知。

    如是漸漸教八事已。

    次複教餘最上妙術。

    如來應供正遍知亦複如是。

    先教其子諸比丘等。

    方便除滅一切煩惱修學淨身不堅固想。

    謂水陸山谷。

    水者喻身受苦如水上泡。

    陸者喻身不堅如芭蕉樹。

    其山谷者喻煩惱中修無我想。

    以是義故身名無我。

    如來如是于諸弟子。

    漸漸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