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八卷

關燈
複問言。

    其狀何似。

    答言。

    大王。

    其色清淨如優缽羅花。

    複有答言。

    形如羊角。

    複有答言。

    其色紅赤猶如火聚。

    複有答言。

    猶如黑蛇。

    時王大笑。

    卿等皆悉不見我刀真實之相。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出現于世說我真相。

    說已舍去。

    譬如王子持淨妙刀逃至他國。

    凡夫愚人說言一切有我有我。

    如彼貧人止宿他舍寱言刀刀聲聞緣覺問諸衆生我有何相。

    答言。

    我見我相大如母指。

    或言如米。

    或如稗子。

    有言我相住在心中熾然如日。

    如是衆生不知我相。

    譬如諸臣不知刀相。

    菩薩如是說于我法。

    凡夫不知種種分别妄作我相。

    如問刀相答似羊角。

    是諸凡夫次第相續而起邪見為斷如是諸邪見故。

    如來示現說于無我。

    譬如王子語諸臣言我庫藏中無如是刀。

    善男子。

    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

    如是佛性我佛法中。

    譬如淨刀善男子。

    若有凡夫能善說者。

    即是随順無上佛法。

    若有善能分别随順宣說是者。

    當知即是菩薩相貌 大般涅槃經文字品第十三 佛複告迦葉。

    所有種種異論咒術言語文字。

    皆是佛說非外道說。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如來說字根本。

    佛言。

    善男子。

    初說半字以為根本。

    持諸記論咒術文章諸陰實法。

    凡夫之人學是字本。

    然後能知是法非法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所言字者。

    其義雲何。

    善男子。

    有十四音名為字義。

    所言字者名曰涅槃。

    常故不流。

    若不流者則為無盡。

    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之身。

    是十四音名曰字本。

    短阿者不破壞故。

    不破壞者名曰三寶。

    喻如金剛。

    又複阿者不流故。

    不流者即是如來。

    如來九孔無所流故。

    是故不流。

    又無九孔是故不流。

    不流即常。

    常即如來。

    如來無作。

    是故不流。

    又複阿者名為功德。

    功德者即是三寶。

    是故名阿。

    次長阿者名阿阇梨。

    阿阇梨者義何謂耶。

    于世間中得名聖者。

    何謂為聖。

    聖名無著少欲知足亦名清淨。

    能度衆生于三有流生死大海。

    是名為聖。

    又複阿者名曰制度。

    修持淨戒随順威儀。

    又複阿者名依聖人。

    應學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尊孝養父母及學大乘。

    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諸菩薩摩诃薩等是名聖人。

    又複阿者名曰教誨。

    如言汝等如是應作如是莫作。

    若有能遮非威儀法。

    是名聖人。

    是故名阿 短伊者即是佛法。

    梵行廣大清淨無垢。

    譬如滿月。

    汝等如是應作不作是義非義此是佛說此是魔說。

    是故名伊。

    長伊者。

    佛法微妙甚深難得。

    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

    若能持者則名護法。

    又自在者名四護世。

    是四自在則能攝護大涅槃經。

    亦能自在敷揚宣說。

    又複伊者能為衆生自在說法。

    複次伊者為自在故說。

    何等是耶。

    所謂修習方等經典。

    複次伊者。

    為斷嫉妒如除稗穢。

    皆悉能令變成吉祥。

    是故名伊短憂者。

    于諸經中最上最勝增長上上謂大涅槃。

    複次憂者如來之性。

    聲聞緣覺所未曾聞。

    如一切處北郁單越最為殊勝菩薩若能聽受是經。

    于一切衆最上最勝。

    是故名憂。

    長憂者。

    譬如牛乳諸味中上。

    如來之性亦複如是。

    于諸經中最尊最上。

    若有诽謗當知是人與牛無别。

    複次憂者。

    是人名為無慧正念诽謗如來微密秘藏。

    當知是人甚可憐愍。

    遠離如來秘密之藏說無我法。

    是故名憂 [口*垔]者即是諸佛法性涅槃。

    是故名[口*垔]。

    野者謂如來義。

    複次野者。

    如來進止屈申舉動。

    無不利益一切衆生。

    是故名野 鳥者名煩惱義。

    煩惱者名曰諸漏。

    如來永斷一切煩惱。

    是故名烏。

    炮者謂大乘義。

    于十四音是究竟義。

    大乘經典亦複如是。

    于諸經論最為究竟。

    是故名炮 庵者能遮一切諸不淨物。

    于佛法中能舍一切金銀寶物。

    是故名庵。

    痾者名勝乘義。

    何以故。

    此大乘典大涅槃經。

    于諸經中最為殊勝。

    是故名痾 迦者于諸衆生起大慈悲。

    生于子想如羅睺羅作妙善義。

    是故名迦。

    呿者名非善友。

    非善友者名為雜穢。

    不信如來秘密之藏。

    是故名呿。

    伽者名藏。

    藏者即是如來秘藏。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是故名伽。

    重音伽者如來常音。

    何等名為如來常音。

    所謂如來常住不變。

    是故名伽。

    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

    是故名俄 遮者即是修義。

    調伏一切諸衆生故。

    名為修義。

    是故名遮。

    車者如來覆蔭一切衆生譬如大蓋。

    是故名車。

    阇者是正解脫無有老相。

    是故名阇。

    阇重音阇者煩惱繁茂譬如稠林。

    是故名阇。

    若者是智慧義知真法性。

    是故名若 吒者于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

    譬如半月。

    是故名吒。

    侘(土家反)者法身具足譬如滿月。

    是故名侘。

    茶者是愚癡僧。

    不知常與無常譬如小兒。

    是故名茶重音茶重音茶者不知師恩譬如羝羊。

    是故名茶。

    挐者非是聖義譬如外道。

    是故名拏。

    多者如來于彼告諸比丘宜離驚畏。

    當為汝等說微妙法。

    是故名多。

    他者名愚癡義。

    衆生流轉生死自纏如蠶。

    是故名他。

    陀者名曰大施。

    所謂大乘。

    是故名陀。

    重音陀者稱贊功德。

    所謂三寶如須彌山。

    高峻廣大無有傾倒。

    是故名陀。

    那者三寶安住無有傾動譬如門阃。

    是故名那 波者名颠倒義。

    若言三寶悉皆滅盡。

    當知是人為自疑惑。

    是故名波。

    頗者是世間災。

    若言世間災起之時三寶亦盡。

    當知是人愚癡無智違失聖旨。

    是故名頗。

    婆者名佛十力。

    是故名婆。

    重音婆者名為重擔。

    堪任荷負無上正法。

    當知是人是大菩薩。

    是故名婆。

    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

    所謂大乘大般涅槃。

    是故名摩 邪者是諸菩薩在在處處。

    為諸衆生說大乘法。

    是故名邪。

    啰者能壞貪欲嗔恚愚癡說真實法。

    是故說啰。

    輕羅者名聲聞乘動轉不住。

    大乘安隐無有傾動。

    舍聲聞乘精勤修習無上大乘。

    是故名羅。

    和者如來世尊為諸衆生雨大法雨。

    所謂世間咒術經書。

    是故名和。

    賒者遠離三箭。

    是故名賒。

    沙者名具足義。

    若能聽是大涅槃經則為已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

    是故名沙。

    娑者為諸衆生演說正法令心歡喜。

    是故名娑。

    呵者名心歡喜。

    奇哉世尊離一切行。

    怪哉如來入般涅槃。

    是故名呵。

    羅者名曰魔義。

    無量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秘藏。

    是故名羅。

    複次羅者。

    乃至示現随順世間有父母妻子。

    是故名羅 魯流盧樓如是四字說有四義。

    謂佛法僧及以對法。

    言對法者。

    随順世間如提婆達示現壞僧。

    化作種種形貌色像。

    為制戒故。

    智者了達不應于此而生畏怖。

    是名随順世間之行。

    以是故名魯流盧樓 吸氣舌根随鼻之聲。

    長短超聲随音解義。

    皆因舌齒而有差别。

    如是字義能令衆生口業清淨。

    衆生佛性則不如是假于文字然後清淨。

    何以故。

    性本淨故。

    雖複處在陰界入中。

    而不同于陰入界也。

    是故衆生悉應歸依。

    諸菩薩等以佛性故。

    等視衆生無有差别。

    是故半字于諸經書記論文章而為根本。

    又半字義皆是煩惱言說之本。

    故名半字。

    滿字者。

    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

    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

    修善行者名為滿人。

    如是一切經書記論。

    皆因半字而為根本。

    若言如來及正解脫入于半字。

    是事不然。

    何以故。

    離文字故。

    是故如來于一切法無礙無著真得解脫。

    何等名為解了字義。

    有知如來出現于世能滅半字。

    是故名為解了字義。

    若有随逐半字義者。

    是人不知如來之性。

    何等名為無字義耶。

    親近修習不善法者。

    是名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