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七卷

關燈
親近是人。

    我佛法中清淨如是。

    況複有犯偷蘭遮罪。

    或犯僧殘及波羅夷而非罪耶。

    是故應當深自防護如是等法。

    若不守護。

    更以何法名為禁戒。

    我于經中。

    亦說有犯四波羅夷乃至微細突吉羅等應當苦治。

    衆生若不護持禁戒。

    雲何當得見于佛性。

    一切衆生雖有佛性。

    要因持戒然後乃見。

    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九部經中無方等經。

    是故不說有佛性耳。

    經雖不說當知實有。

    若作是說。

    當知是人真我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上所說。

    一切衆生有佛性者。

    九部經中所未曾聞。

    如其說有。

    雲何不犯波羅夷耶 佛言。

    善男子。

    如汝所說。

    實不毀犯波羅夷罪。

    善男子。

    譬如有人說言大海唯有七寶無八種者。

    是人無罪。

    若有說言九部經中無佛性者。

    亦複無罪。

    何以故。

    我于大乘大智海中說有佛性。

    二乘之人所不知見。

    是故說無。

    無有罪也。

    如是境界諸佛所知。

    非是聲聞緣覺所及。

    善男子。

    若人不聞如來甚深秘密藏者。

    雲何當知有佛性耶。

    何等名為秘密之藏。

    所謂方等大乘經典。

    善男子。

    有諸外道。

    或說我常或說我斷。

    如來不爾。

    亦說有我亦說無我。

    是名中道。

    若有說言佛說中道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煩惱覆故不知不見。

    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

    若有能作如是說者。

    當知是人不犯四重。

    若有不作如是說者。

    是則名為犯波羅夷。

    若有說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以有佛性故。

    有佛性者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因緣我今已得成就菩提。

    當知是人則名為犯波羅夷罪。

    何以故。

    雖有佛性以未修習諸善方便。

    是故未見。

    以未見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以是義故。

    佛法甚深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有王問言。

    雲何比丘堕過人法 佛告迦葉。

    若有比丘為利養故。

    為飲食故。

    作諸谀谄奸僞欺詐。

    雲何當令諸世間人定實知我是真乞士。

    以是因緣。

    令我大得利養名譽。

    如是比丘多愚癡故。

    長夜常念。

    我實未得四沙門果。

    雲何當令諸世間人。

    謂我已得。

    複當雲何令諸優婆塞優婆夷等。

    鹹共指我作如是言。

    是人福德真是聖人。

    如是思惟。

    專為求利非為求法。

    行來出入進止安詳執持衣缽不失威儀。

    獨坐空處如阿羅漢。

    令世間人鹹作是言。

    如是比丘。

    善好第一。

    精勤苦行修寂滅法。

    以是因緣。

    我當大得門徒弟子。

    諸人亦當大緻供養衣服飲食卧具醫藥。

    令多女人敬念愛重。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

    作如是事堕過人法。

    複有比丘。

    為欲建立無上正法住空閑處。

    非阿羅漢。

    而欲令人謂是羅漢是好比丘是善比丘寂靜比丘。

    令無量人生于信心。

    以此因緣。

    我得無量諸比丘等以為眷屬。

    因是得教破戒比丘及優婆塞悉令持戒。

    以是因緣建立正法。

    光揚如來無上大義。

    開顯方等大乘法化。

    度脫一切無量衆生。

    善解如來所說經律輕重之義。

    複言。

    我今亦有佛性。

    有經名曰如來秘藏。

    于是經中我當必定得成佛道。

    能盡無量億煩惱結。

    廣為無量諸優婆塞。

    說言。

    汝等盡有佛性。

    我與汝等俱當安住如來道地。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盡無量億諸煩惱結。

    作是說者。

    是人不名堕過人法。

    名為菩薩。

    若言有犯突吉羅者。

    忉利天上日月歲數八百萬歲。

    堕地獄中受諸罪報。

    何況故犯偷蘭遮罪。

    此大乘中若有比丘犯偷蘭遮不應親近。

    何等名為大乘經中偷蘭遮罪。

    若有長者。

    造立佛寺以諸花鬘用供養佛。

    有比丘見花貫中縷不問辄取。

    名偷蘭遮。

    若知不知亦如是犯。

    若以貪心破壞佛塔犯偷蘭遮。

    如是之人不應親近。

    若王大臣見塔朽故。

    為欲修補供養舍利。

    于是塔中。

    或得珍寶即寄比丘。

    比丘得已自在而用。

    如是比丘名為不淨。

    多起鬥诤。

    善優婆塞不應親近供養恭敬。

    如是比丘名為無根。

    名為二根。

    名不定根。

    不定根者。

    欲貪女時身即為女。

    欲貪男時身即為男。

    如是比丘名為惡根。

    不名為男不名為女。

    不名出家不名在家。

    如是比丘不應親近供養恭敬。

    于佛法中沙門法者。

    應生悲心覆育衆生。

    乃至螘子應施無畏。

    是沙門法。

    遠離飲酒乃至嗅香。

    是沙門法。

    不得妄語乃至夢中不念妄語。

    是沙門法。

    不生欲心乃至夢中。

    亦複如是。

    是沙門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比丘夢行淫欲。

    是犯戒不 佛言不也。

    應于淫欲生臭穢想乃至不生一念淨想。

    遠離女人煩惱愛想。

    若夢行淫寤應生悔。

    比丘乞食受供養時。

    應如饑世食子肉想。

    若生淫欲應疾舍離。

    如是法門當知是佛所說經律。

    若有随順魔所說者。

    是魔眷屬。

    若能随順佛所說者。

    是名菩薩。

    若有說言佛聽比丘。

    常翹一腳寂默不言。

    投淵。

    赴火。

    自墜高岩不避險難。

    服毒斷食。

    卧灰土上。

    自縛手足。

    殺害衆生方道咒術。

    旃陀羅子無根二根及不定根身根不具。

    如是等輩。

    如來悉聽出家為道。

    是名魔說。

    佛先聽食五種牛味及以油蜜憍奢耶衣革屣等物。

    除是之外。

    若有說言聽着摩诃楞伽。

    一切種子悉聽貯畜。

    草木之屬皆有壽命。

    佛說是已便入涅槃。

    若有經律作是說者。

    當知即是魔之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