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五卷

關燈
亦爾。

    成等正覺為大醫王。

    見閻浮提苦惱衆生無量劫中被淫怒癡煩惱毒箭受大苦切。

    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

    療治此已複至他方。

    有諸煩惱毒箭之處。

    示現作佛為其療治。

    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名解脫處。

    随有調伏衆生之處。

    如來于中而作示現。

    以是真實甚深義故。

    名大涅槃。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世間醫師悉能療治一切衆生瘡疣病不。

    善男子。

    世間瘡疣凡有二種。

    一者可治。

    二不可治。

    凡可治者醫則能治。

    不可治者則不能治。

    迦葉複言。

    如佛言者。

    如來則為于閻浮提治衆生已。

    若言治已。

    是諸衆生其中雲何複有未能得涅槃者。

    若未悉得雲何如來說言治竟欲至他方。

    善男子。

    閻浮提内衆生有二。

    一者有信。

    二者無信。

    有信之人則名可治。

    何以故。

    定得涅槃。

    無瘡疣故。

    是故我說治閻浮提諸衆生已。

    無信之人名一闡提。

    一闡提者名不可治。

    除一闡提餘悉治已。

    是故涅槃名無瘡疣 世尊。

    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

    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迦葉複言。

    所言解脫為是色耶為非色乎。

    佛言。

    善男子。

    或有是色或非是色。

    言非色者。

    即是聲聞緣覺解脫。

    言是色者。

    即是諸佛如來解脫。

    善男子。

    是故解脫亦色非色。

    如來為諸聲聞弟子說為非色。

    世尊。

    聲聞緣覺若非色者。

    雲何得住。

    善男子。

    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

    我亦說為非色。

    若人難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

    雲何得住去來進止。

    如是之義諸佛境界。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解脫亦爾。

    亦色非色說為非色。

    亦想非想說為非想。

    如是之義諸佛境界。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爾時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般涅槃行解脫義。

    佛贊迦葉。

    善哉善哉。

    善男子。

    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系縛。

    若真解脫離諸系縛。

    則無有生亦無和合。

    譬如父母和合生子。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是故解脫名曰不生。

    迦葉。

    譬如醍醐其性清淨。

    如來亦爾。

    非因父母和合而生。

    其性清淨。

    所以示現有父母者。

    為欲化度諸衆生故。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解脫無二無别。

    譬如春月下諸種子得暖潤氣尋便出生。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又解脫者名曰虛無虛無即是解脫。

    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即是虛無非作所作。

    凡是作者如城郭樓觀。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即無為法。

    譬如陶師作已還破解脫不爾真解脫者不生不滅。

    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亦爾。

    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非有為法。

    以是義故。

    名曰如來。

    入大涅槃不老不死。

    有何等義。

    老者名為遷變。

    發白面皺。

    死者身壞命終。

    如是等法解脫中無。

    以無是事故名解脫。

    如來亦無發白面皺有為之法。

    是故如來無有老也。

    無有老故則無有死。

    又解脫者名曰無病。

    所謂病者四百四病。

    及餘外來侵損身者是處無故故名解脫。

    無病疾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無病。

    是故法身亦無有病。

    如是無病即是如來。

    死者名曰身壞命終。

    是處無死即是甘露。

    是甘露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成就如是功德。

    雲何當言如來無常。

    若言無常無有是處。

    是金剛身雲何無常。

    是故如來不名命終。

    如來清淨無有垢穢。

    如來之身非胎所污。

    如分陀利本性清淨。

    如來解脫亦複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清淨無垢。

    又解脫者諸漏瘡疣永無遺餘。

    如來亦爾。

    無有一切諸漏瘡疣。

    又解脫者無有鬥诤。

    譬如饑人見他飲食生貪奪想。

    解脫不爾。

    又解脫者名曰安靜。

    凡夫人言。

    夫安靜者。

    謂摩醯首羅。

    如是之言即是虛妄。

    真安靜者畢竟解脫。

    畢竟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安隐。

    如多賊處名不安隐清夷之處乃名安隐。

    是解脫中無有怖畏。

    故名安隐。

    是故安隐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無有等侶。

    有等侶者。

    如諸國王有鄰國等。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無等侶者。

    謂轉輪聖王無能與等。

    解脫亦爾無有等侶。

    無等侶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轉法輪王。

    是故如來無有等侶。

    有等侶者。

    無有是處。

    又解脫者名無憂愁。

    有憂愁者。

    譬如國王畏難強鄰而生憂愁。

    夫解脫者則無是事。

    譬如壞怨則無憂慮。

    解脫亦爾是無憂畏。

    無憂畏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憂喜。

    譬如女人唯有一子從役遠行。

    卒得兇問聞之愁苦。

    後複聞活便生歡喜。

    夫解脫中無如是事。

    無憂喜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塵垢。

    譬如春月日沒之後風起塵霧。

    夫解脫中無如是事。

    無塵霧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譬如聖王髻中明珠無有垢穢。

    夫解脫性亦複如是無有垢穢。

    無垢穢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真金性不雜沙石乃名真寶。

    有人得之生于财想。

    夫解脫性亦複如是如彼真寶。

    彼真寶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譬如瓦瓶破而聲[斯/瓦]。

    金剛寶瓶則不如是。

    夫解脫者亦無[斯/瓦]破。

    金剛寶瓶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身不可壞其。

    聲[斯/瓦]者如[廿/毗]麻子置盛熱中爆裂出聲。

    夫解脫者無如是事。

    如彼金剛真寶之瓶無[斯/瓦]破聲。

    假使無量百千人衆悉共射之無能壞者。

    無[斯/瓦]破聲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貧窮人負他物故為他所系枷鎖杖罰受諸苦毒夫解脫中無如是事。

    無有負債猶如長者多有财寶無量億數勢力自在不負他物。

    夫解脫者亦複如是多有無量法财珍寶。

    勢力自在無有所負。

    無所負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逼切。

    如春涉熱夏日食甜冬日觸冷。

    真解脫中無有如是不适意事。

    無逼切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無逼切者。

    譬如有人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