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七卷

關燈
乃至耳遠聞聲。

    眷屬弟子五百人。

    聞佛出世佛名清淨光。

    我将諸弟子從深山出。

    飛行經過王宮後園浴池。

    見諸采女在池洗浴。

    我及弟子。

    下見婦女生染愛心。

    皆失神足即堕園中。

    時王告之曰。

    汝等在深山學仙道來為久近耶。

    答曰。

    二十二小劫。

    王複問曰。

    積劫學道心如死灰不動不搖。

    雲何欲心而失神足。

    答曰。

    本謂真道神靈第一。

    踴沒自在所念皆成。

    不圖今日忽然失道。

    慚愧聖王随王刑罰。

    王告之曰。

    汝本學道二十二小劫。

    形枯心疲所習不真。

    如愚惑人空中求寶。

    于真際法不獲實相。

    汝所求師如來等正覺者。

    近在嶽跱山中。

    我當将汝等往至佛所。

    若佛有所說當奉行之。

    爾時大王。

    即嚴駕羽寶之車具五威儀。

    将諸眷屬及五百仙學人等。

    往詣嶽跱山。

    王即下車解劍去蓋。

    卻五威儀步至佛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國王須臾退坐。

    前白佛言。

    此五百人。

    在山學仙二十二小劫。

    聞佛出世欲來見佛。

    飛過後宮貪着欲愛即失神足。

    唯願世尊。

    與說微妙之法。

    當令還複五神通道。

    佛告大王。

    此五百人所行善根。

    成便壞敗終不究竟。

    本為長者。

    比丘乞食嗔恚言。

    使汝無手足。

    無數劫中作胸臆神王。

    在大鐵圍黑山中間。

    雖複受報日月所不照。

    先在人間以刹柱施人。

    以一施之惠與辟支佛。

    後得人身于山中學仙。

    欲心熾盛還失神足。

    此緣久有非适今也。

    此五百人于今世命終。

    皆當生無怒佛所。

    彼佛與說生老病死十二因緣。

    苦無苦本集滅道果。

    亦複如是。

    佛說是時王意開解。

    亦樂欲生無怒佛所。

    爾時國王及五百仙人。

    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菩薩處胎經香音神品第三十一 爾時世尊知諸衆會心中所念。

    便入定意無形三昧。

    随衆生音而濟度之。

    昔我人間為香音神王。

    一閻浮提二閻浮提。

    乃至無數恒沙閻浮提。

    男女眷屬以香為食。

    衣被服飾皆悉香熏。

    或生北方郁單曰土。

    拘耶尼。

    弗于逮。

    在在所生為香音王。

    或壽一劫二劫三劫。

    乃至無數阿僧祇劫。

    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

    心常遠離而不親近。

    何以故。

    貪着五樂以善香為樂。

    于善香中不聞餘音。

    但聞五欲歌歎戲樂。

    終日竟夜不知厭足。

    有善知識昔修善根。

    從地踴出半身人現。

    而告我言。

    此處樂耶。

    何為貪着。

    此非真實清淨之行。

    除去香熏可得安隐處。

    此香為災為幻為化。

    今佛在世可往受教。

    得清淨香遍滿諸方。

    香音神王聞之極大歡喜。

    善哉善哉。

    善知識。

    欲導引我示清淨香。

    今正是時佛為所在共往禮拜。

    爾時踴出地神。

    即以偈告香音神曰 如來無所著  今在南方界 在胎清淨觀  眷屬無央數 燒諸衆妙香  懸缯花蓋幡 供養如恒沙  戒德甚深香 遍滿十方界  其有聞香者 盡得無上道  汝可将眷屬 往到閻浮提  一心歸依尊 當自面見佛  佛德無邊岸 各随本所行  一聞三句義 成道不移坐  三空慧定力 十八不共法  大人相好具 汝後必獲之  紫磨金色體 軟細不受塵  法身智慧定 汝當悉具得  到彼勿懷懼 正心莫生疑  勇猛不怯弱 便逮師子步  分别身心觀 悉解空自然  眼識無色本 除對不造垢  當行三法門 現後及中間  獲淨三通慧 總持無礙法  無常無樂想 劫數造不善  慧火彈指燒 金銀寶琉璃  須彌四寶成 劫燒火所焚  行報不可滅 如來在世化  愍彼不為己 處處在在生  盡緣縛着人 如人射虛空  箭窮還到地 供養諸福田  不選必賢聖 亦如服毒藥  處處求解具 毒氣轉隆盛  命終亦不久 宿有善知識  授以解藥具 次第不選擇  會值解藥法 行施作福業  不選擇高下 此福聖所譽  最尊為第一 時香音神王。

    聞踴出地神語。

    心開意解五體投地。

    汝為我師化我童朦。

    我今愚惑不别真僞。

    受我悔過如癡如愚。

    爾時地神即從地踴出。

    現佛金色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

    以神足力接香音神至于胎觀。

    彼諸會衆無覺知者。

    佛告諸來會者。

    吾從無數阿僧祇劫。

    能大能小入細無礙。

    或在天上劫數教化。

    或在人中代彼受苦。

    或在畜生餓鬼地獄。

    分身教化無所不入。

    時香音神王。

    及七十二億眷屬。

    尋發無上住不退地 菩薩處胎經地神品第三十二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善業。

    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欲問所疑聽者敢說。

    佛告善業。

    恣汝所問。

    吾當為汝一一分别。

    善業白佛言。

    雲何世尊。

    六大衆神何者為砂。

    地水火風空識耶。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

    令彼地神從地踴出在地界立。

    水神從水踴出水中立。

    火神從火踴出火中立。

    風神從風踴出風中立。

    空神從空踴出空中立。

    識神從識踴出識中立。

    佛告善業。

    此六諸神汝自問之。

    善業菩薩即問地神。

    于六大中汝為妙不。

    地神報言。

    于六神中我為最勝。

    所以者何。

    所生萬物山河石壁樹木花果。

    皆依我住。

    一切衆生有形之類。

    依而得存。

    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問水神曰。

    汝于六神為最妙不。

    水神報言。

    于六神中我為最勝。

    所以者何。

    若無水者。

    地為枯幹無有滋潤。

    草木花果皆為枯燥。

    衆生之類有形之屬皆當渴死。

    以是義故我為最勝。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火神。

    六神之中汝為最勝不。

    火神報言。

    于六神中我為最勝。

    所以者何。

    若無火者。

    萬物滋長雲何成熟若遇霜雹冰寒雷電。

    一切衆生有形之類皆當凍死。

    以是義故我為最勝。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風神。

    六神之中汝為妙不。

    風神答曰。

    于六神中我為最妙。

    所以者何。

    若無風者。

    樹木花果根芽莖節不得成熟。

    一切衆生有形之類。

    進止動搖皆是我風。

    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空神。

    于六神中汝為妙不。

    空神報言。

    于六神中我為最妙。

    所以者何。

    山河石壁樹木花果。

    一切萬物有形之類。

    行來進止我能含容。

    使得調暢通達往來。

    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識神。

    于六神中汝為妙不。

    識神答曰。

    于六神中我為最妙。

    所以者何。

    此五大神是我仆從我是其王。

    行來進止若好若醜。

    可避知避可就知就。

    彼皆盲冥我為眼目。

    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地神白善業菩薩言。

    此事不然。

    何以故。

    恒為識神之所诳惑。

    不示徑路。

    我欲得堅[革*卬]反與柔軟。

    時複須軟反與我[革*卬]。

    我欲詣南反将至北。

    賊中之賊不過識神。

    自稱為王此事不然。

    爾時水神白善業菩薩言。

    識神所說是事不然。

    何以故。

    水能潤漬成長萬物。

    我性須冷反與我熱。

    燒炙消盡永無冷性。

    為識所诳。

    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火神白善業菩薩言。

    識言非也。

    何以故。

    火能熟物亦為光明。

    樹木華果随時成長。

    若無火者識何所依。

    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風神白善業菩薩言。

    識言非也。

    何以故。

    萬物成長行來進止動搖。

    識制止于我不令動轉。

    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空神白善業菩薩言。

    識言非也。

    何以故。

    我空法無物不含。

    含容萬品進止行來。

    通達無閡皆是我空。

    若非空者識何所依。

    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世尊問善業菩薩。

    此六大所論有句義耶。

    無句義耶。

    有味義耶。

    無味義耶。

    有字義耶。

    無字義耶。

    善業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五大性各各均等。

    何以故。

    地界多者水界少者則不成就。

    水界多者火界少者則不成就。

    火界多者風界少者則不成就。

    風界多者空界少者則不成就。

    空界多者識界少者則不成就。

    五界等者識不分别則不成就。

    爾時善業菩薩即說頌曰 識神無形法  五大以為家 分别善惡行  去就别真僞 識示善道處  永到安隐道 識為第六王  餘大最不如 佛告善業。

    汝所問者皆是如來威神力故。

    爾時座上百七十億衆生解識深法。

    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菩薩處胎經人品第三十三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法印。

    聞如來說六大衆生受五陰形。

    分别内外解了空無。

    内心生疑。

    識為亂想非真實法。

    何者是人。

    雲何是人。

    人從何生。

    佛告法印菩薩。

    善哉善哉。

    汝所問者。

    皆是諸佛威神所接。

    所以者何。

    過去無數阿僧祇恒河沙諸佛。

    及當來無數阿僧祇恒河沙諸佛。

    分别人本假号名字不可思議。

    非彼二乘羅漢辟支所能籌量。

    汝今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與汝具分别說。

    猶如此娑呵世界閻浮提出衆生種。

    此事不然。

    何以故。

    非真實性故非人種。

    東弗于逮亦非人種。

    北郁單曰亦非人種。

    西拘耶尼亦非人種。

    除無量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