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七卷
關燈
小
中
大
無央數修行忍辱。
忍心不阙禅行不廢。
于大衆中為師子吼。
獨步三界随時上下。
靡所不入應适無方。
能使山河石壁皆為七寶。
給施貧窮四事不乏。
解了空觀法性清淨。
分别三世威儀法則。
如幻如化如鏡中像。
如熱時焰如空中響。
所将眷屬根本成就。
奉持禁戒不犯毫厘。
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快哉世尊。
如來所化無不周遍。
天龍人鬼皆至道場。
空界衆生及以胎化。
所可濟度不可稱量。
唯願世尊。
分别六趣善惡之行威儀禁戒。
初中竟善一一分别。
使未學者學未知者知。
佛告智積菩薩。
善哉善哉。
能問如來甚深之義。
今當與汝分别善惡禁戒所趣。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昔一時無央數劫為金翅鳥王。
七寶宮殿後園浴池皆七寶成。
遊戲園觀心得自在。
所行法則如轉輪聖王。
内宮婦女狀如天人。
于百千萬劫。
時乃入海求龍為食。
時彼海中有化生龍子。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受如來齋八禁戒法。
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言绮語不勸飲酒。
不聽作倡伎樂香花脂粉高廣床。
非時不食。
奉持賢聖八法。
時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
左右翅各各長四千由旬。
大海縱廣三百三十六萬裡。
金翅鳥以翅斫水取龍。
水未合頃銜龍飛出。
金翅鳥法。
欲食龍時先從尾而吞。
到須彌山北有大緣鐵樹。
高十六萬裡。
銜龍至彼欲得食啖。
求龍尾不知處。
以經日夜。
明日龍出尾語金翅鳥。
化生龍者我身是也。
我不持八關齋法者。
汝即灰滅我。
金翅鳥聞之悔過自責。
佛之威神甚深難量。
我有宮殿去此不遠。
共我至彼以相娛樂。
龍即随金翅鳥至宮殿觀。
看今此眷屬不聞如來八關齋法。
唯願指授禁戒威儀。
若壽終後得生人中。
爾時龍子具以禁戒法使讀誦。
即于鳥王宮。
而說頌曰 七寶宮殿舍 莊嚴極快樂 行滿戒不具 受此金翅身 我是龍王子 修道七萬劫 以針刺樹葉 犯戒作龍身 我非胎生龍 濕生及卵生 轉身不退轉 興顯佛法衆 汝今受八齋 化汝眷屬等 奉禁無所犯 必得生善處 我宮在海水 亦以七寶成 摩尼頗梨珠 明月珠金銀 可随我到彼 觀看修佛事 複益善根本 滋潤悉周遍 爾時金翅鳥聞龍子所說。
受八關齋法口自發言。
自今以後盡形壽不殺。
如諸佛教金翅鳥眷屬。
受三自歸已。
即從龍子到海宮殿。
彼宮殿中有七寶塔。
諸佛所說諸法深藏。
别有七寶函滿中佛經。
十二因緣總持三昧。
見彼龍子及諸龍女。
香花供養禮拜承事。
猶如天上難檀婆那羅金殿無異。
龍子語金翅鳥。
我受龍身劫壽未盡。
未曾殺生娆亂水性。
爾時龍子複與金翅鳥。
而說頌曰 殺是不善行 減壽命中夭 身如朝露蟲 見光則命終 持戒奉佛語 得生長壽天 累劫積福德 不堕畜生道 今身為龍身 戒德清明行 雖堕六畜中 必望自濟度 是時龍子說此頌時。
龍子龍女心開意解。
壽終之後皆當生阿彌陀佛國。
佛告智積菩薩。
我宿命所行戒德完具。
得成菩薩化現自在無所不入。
亦入于金翅鳥亦入于龍子。
亦入于魚鼈鼋鼍所化如是 菩薩處胎經 五樂品第二十九 爾時世尊。
觀察衆生心識所念。
欲知如來所經曆處。
曾生金翅鳥中受龍子教誡。
所度無量不可稱計。
齊是更有餘願聞其意。
佛知衆生心中所念。
将欲示現本所造行身口意法。
諸族姓子族姓女。
聽我所說。
昔有天帝釋。
去世已來經無數劫天福自然。
于三千大千諸釋之中最尊第一。
羅睺羅阿修羅王。
生女端正。
具足女法六十四能。
行步進止不失儀則。
面如桃花色。
口出言氣如優缽蓮花香。
身作牛頭栴檀香。
不長不短不白不黑。
不肥不瘦具足女法。
時釋提桓因内自思惟。
我今此宮天女衆多。
顔貌端正諸天中勝。
然不如彼阿須倫女。
今我甯可集諸兵衆與彼共鬥。
可得彼女給我使令。
作是念已即召諸天論說鬥事。
諸天白帝釋。
諸天鬥戰必不如彼。
權 可遣執樂神等。
手執琉璃九十九弦琴及一弦琴。
歌歎我天受福。
快樂無量功德。
諸天稱善此語可從。
即敕執樂天子般遮翼等。
嚴辦樂具即于天上忽然不現。
如有力士屈伸臂頃。
已至阿須倫王婆呵前立。
彈琴出聲作如是頌 我是天帝釋 絕妙彈琴師 歌曲音相和 清淨聲極妙 如我彼天樂 無有憂畏想 念則衣食至 七寶甘露珍 金銀床玉機 轉關身回旋 視樂無厭足 天中尊第一 今遣我等來 欲說無诤行 并獻甘露食 求欲作婚姻 我主彼宮殿 琦珍不可量 天女為眷屬 非千萬億數 知婆呵有女 應與我給使 若不見與者 正爾兵衆征 須倫聞此語 嗔恚極熾盛 小物興大意 乃欲有所為 我雖無甘露 豫以自充飽 亦有大兵衆 足得相距逆 爾時般遮翼等。
聞此語已即還。
以此語具向天帝釋說。
時婆呵阿須倫王。
即敕左右促集兵衆。
吾有所伐正爾令辦各勿有疑。
即以此偈向所敕說 豪貴天帝釋 遣使般遮翼 歌頌出五音 求我為婚姻 及彼未集兵 我宜先集衆 往攻不用力 萬得不一失 時彼阿須倫臣佐。
聞此教已即集四兵。
往詣須彌山腹。
壞曲腳天宮。
次壞風天宮。
次壞馬天宮。
次壞莊嚴天宮。
時有天子名曰大力。
詣釋提桓因所。
天王。
當知阿須倫婆呵集諸兵衆。
已壞四門天子。
天王。
今欲如何。
時天帝釋憶本所誦。
口說頌曰 諸佛威神力 救護我今厄 忍慧破恚怒 解脫安隐處 昔我無睡眠 昨日忽眠寐 此睡非吉祥 須倫侵我境 爾時天帝釋憶佛功德。
須倫兵衆漸漸卻退。
從四門後園。
入池水中藕莖糸孔中藏。
時釋提桓因即敕大臣。
汝速集兵衆。
吾欲逐阿須倫兵衆。
爾時帝釋諸臣受天王教。
即集天衆從四門求覓。
但見刀铠弓箭在地。
不見須倫衆。
轉轉前進直入阿須倫宮殿。
見婆呵阿須倫女數千萬衆。
不見阿須倫身。
将諸女衆歸詣忉利天宮。
時諸阿須倫等。
求哀歸命向釋提桓因。
我等愚惑。
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
我等先祖信奉如來。
聞佛有戒不取他物。
今天王釋。
将我眷屬盡填天宮。
非佛弟子所行法則。
帝釋聞之怅然不樂。
須倫此語。
證我犯不與取戒。
我甯當奉禁不犯偷盜。
即還諸女。
爾時阿須倫王。
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釋。
天帝釋。
即以美甘露與須倫。
須倫與天和合共修行善。
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不香花脂粉非時不食。
奉持如來三歸依法。
吾昔所行無數生中作轉輪聖王。
無數生中作天帝釋。
無數生中作梵天王。
奉持賢聖八關齋法度難救厄。
設四天下滿中火焰譬如劫燒。
一心歸命稱如來名。
持八關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燒。
若滿中水水不能溺。
八關齋者諸佛父母 菩薩處胎經緊陀羅品第三十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信解脫。
過去無央數阿僧祇劫為緊陀羅王。
須彌山北過琉璃山。
琉璃山北過小鐵圍山。
鐵圍山北有大黑山。
緊陀羅王在中治化。
過去無數恒沙諸佛。
亦不睹見亦不聞法。
亦無有聖衆教化。
無日月星辰光明所照由昔積福一施之報。
居在七寶宮殿壽命極長。
何以故。
本在人間值遇良田。
有大長者造佛塔廟。
此緊陀羅。
布施一刹柱成辦廟寺。
複以淨食施彼工匠。
壽終命盡作胸臆神王。
在兩山中間。
自然七寶宮殿屋舍。
昔在人間居财無量。
有一沙門中時持缽乞食。
婦見沙門在門乞食。
即擎飯施與。
長者見婦與沙門食。
即便嗔恚。
此何乞人瞻視我婦。
當令此人手腳破壞。
壽終之後受此醜形。
八十四劫恒無手足。
在人間時學仙人法在深山中。
誦習咒術能移動日月。
以夜為晝以晝為夜。
呼吸之頃能吐出金銀七寶。
能使枯樹悉生枝葉花果。
能使海水消竭。
在火不燒身能飛行。
眼能徹視自識宿命。
知他人心耳遠聞聲。
眷屬弟子五百人聞佛出世。
佛名清淨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說微妙法初中竟善。
大慈平等功勳難量。
我将諸弟子從深山出。
飛行經過王宮後園浴池。
見諸采女在池洗浴。
我及弟子。
下見婦女生染愛心皆失神足即堕園中。
時我嗔恚故來求佛失我神足。
時采女衆見五百丈夫盡在園中。
尋入白王。
王敕左右。
将彼人來。
我欲問之。
尋将詣王。
王問言。
卿等何人。
答曰。
我等在山學仙道人。
山中誦習咒術。
能移動日月。
以夜為晝以晝為夜。
忍心不阙禅行不廢。
于大衆中為師子吼。
獨步三界随時上下。
靡所不入應适無方。
能使山河石壁皆為七寶。
給施貧窮四事不乏。
解了空觀法性清淨。
分别三世威儀法則。
如幻如化如鏡中像。
如熱時焰如空中響。
所将眷屬根本成就。
奉持禁戒不犯毫厘。
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快哉世尊。
如來所化無不周遍。
天龍人鬼皆至道場。
空界衆生及以胎化。
所可濟度不可稱量。
唯願世尊。
分别六趣善惡之行威儀禁戒。
初中竟善一一分别。
使未學者學未知者知。
佛告智積菩薩。
善哉善哉。
能問如來甚深之義。
今當與汝分别善惡禁戒所趣。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昔一時無央數劫為金翅鳥王。
七寶宮殿後園浴池皆七寶成。
遊戲園觀心得自在。
所行法則如轉輪聖王。
内宮婦女狀如天人。
于百千萬劫。
時乃入海求龍為食。
時彼海中有化生龍子。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受如來齋八禁戒法。
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言绮語不勸飲酒。
不聽作倡伎樂香花脂粉高廣床。
非時不食。
奉持賢聖八法。
時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
左右翅各各長四千由旬。
大海縱廣三百三十六萬裡。
金翅鳥以翅斫水取龍。
水未合頃銜龍飛出。
金翅鳥法。
欲食龍時先從尾而吞。
到須彌山北有大緣鐵樹。
高十六萬裡。
銜龍至彼欲得食啖。
求龍尾不知處。
以經日夜。
明日龍出尾語金翅鳥。
化生龍者我身是也。
我不持八關齋法者。
汝即灰滅我。
金翅鳥聞之悔過自責。
佛之威神甚深難量。
我有宮殿去此不遠。
共我至彼以相娛樂。
龍即随金翅鳥至宮殿觀。
看今此眷屬不聞如來八關齋法。
唯願指授禁戒威儀。
若壽終後得生人中。
爾時龍子具以禁戒法使讀誦。
即于鳥王宮。
而說頌曰 七寶宮殿舍 莊嚴極快樂 行滿戒不具 受此金翅身 我是龍王子 修道七萬劫 以針刺樹葉 犯戒作龍身 我非胎生龍 濕生及卵生 轉身不退轉 興顯佛法衆 汝今受八齋 化汝眷屬等 奉禁無所犯 必得生善處 我宮在海水 亦以七寶成 摩尼頗梨珠 明月珠金銀 可随我到彼 觀看修佛事 複益善根本 滋潤悉周遍 爾時金翅鳥聞龍子所說。
受八關齋法口自發言。
自今以後盡形壽不殺。
如諸佛教金翅鳥眷屬。
受三自歸已。
即從龍子到海宮殿。
彼宮殿中有七寶塔。
諸佛所說諸法深藏。
别有七寶函滿中佛經。
十二因緣總持三昧。
見彼龍子及諸龍女。
香花供養禮拜承事。
猶如天上難檀婆那羅金殿無異。
龍子語金翅鳥。
我受龍身劫壽未盡。
未曾殺生娆亂水性。
爾時龍子複與金翅鳥。
而說頌曰 殺是不善行 減壽命中夭 身如朝露蟲 見光則命終 持戒奉佛語 得生長壽天 累劫積福德 不堕畜生道 今身為龍身 戒德清明行 雖堕六畜中 必望自濟度 是時龍子說此頌時。
龍子龍女心開意解。
壽終之後皆當生阿彌陀佛國。
佛告智積菩薩。
我宿命所行戒德完具。
得成菩薩化現自在無所不入。
亦入于金翅鳥亦入于龍子。
亦入于魚鼈鼋鼍所化如是 菩薩處胎經 五樂品第二十九 爾時世尊。
觀察衆生心識所念。
欲知如來所經曆處。
曾生金翅鳥中受龍子教誡。
所度無量不可稱計。
齊是更有餘願聞其意。
佛知衆生心中所念。
将欲示現本所造行身口意法。
諸族姓子族姓女。
聽我所說。
昔有天帝釋。
去世已來經無數劫天福自然。
于三千大千諸釋之中最尊第一。
羅睺羅阿修羅王。
生女端正。
具足女法六十四能。
行步進止不失儀則。
面如桃花色。
口出言氣如優缽蓮花香。
身作牛頭栴檀香。
不長不短不白不黑。
不肥不瘦具足女法。
時釋提桓因内自思惟。
我今此宮天女衆多。
顔貌端正諸天中勝。
然不如彼阿須倫女。
今我甯可集諸兵衆與彼共鬥。
可得彼女給我使令。
作是念已即召諸天論說鬥事。
諸天白帝釋。
諸天鬥戰必不如彼。
權 可遣執樂神等。
手執琉璃九十九弦琴及一弦琴。
歌歎我天受福。
快樂無量功德。
諸天稱善此語可從。
即敕執樂天子般遮翼等。
嚴辦樂具即于天上忽然不現。
如有力士屈伸臂頃。
已至阿須倫王婆呵前立。
彈琴出聲作如是頌 我是天帝釋 絕妙彈琴師 歌曲音相和 清淨聲極妙 如我彼天樂 無有憂畏想 念則衣食至 七寶甘露珍 金銀床玉機 轉關身回旋 視樂無厭足 天中尊第一 今遣我等來 欲說無诤行 并獻甘露食 求欲作婚姻 我主彼宮殿 琦珍不可量 天女為眷屬 非千萬億數 知婆呵有女 應與我給使 若不見與者 正爾兵衆征 須倫聞此語 嗔恚極熾盛 小物興大意 乃欲有所為 我雖無甘露 豫以自充飽 亦有大兵衆 足得相距逆 爾時般遮翼等。
聞此語已即還。
以此語具向天帝釋說。
時婆呵阿須倫王。
即敕左右促集兵衆。
吾有所伐正爾令辦各勿有疑。
即以此偈向所敕說 豪貴天帝釋 遣使般遮翼 歌頌出五音 求我為婚姻 及彼未集兵 我宜先集衆 往攻不用力 萬得不一失 時彼阿須倫臣佐。
聞此教已即集四兵。
往詣須彌山腹。
壞曲腳天宮。
次壞風天宮。
次壞馬天宮。
次壞莊嚴天宮。
時有天子名曰大力。
詣釋提桓因所。
天王。
當知阿須倫婆呵集諸兵衆。
已壞四門天子。
天王。
今欲如何。
時天帝釋憶本所誦。
口說頌曰 諸佛威神力 救護我今厄 忍慧破恚怒 解脫安隐處 昔我無睡眠 昨日忽眠寐 此睡非吉祥 須倫侵我境 爾時天帝釋憶佛功德。
須倫兵衆漸漸卻退。
從四門後園。
入池水中藕莖糸孔中藏。
時釋提桓因即敕大臣。
汝速集兵衆。
吾欲逐阿須倫兵衆。
爾時帝釋諸臣受天王教。
即集天衆從四門求覓。
但見刀铠弓箭在地。
不見須倫衆。
轉轉前進直入阿須倫宮殿。
見婆呵阿須倫女數千萬衆。
不見阿須倫身。
将諸女衆歸詣忉利天宮。
時諸阿須倫等。
求哀歸命向釋提桓因。
我等愚惑。
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
我等先祖信奉如來。
聞佛有戒不取他物。
今天王釋。
将我眷屬盡填天宮。
非佛弟子所行法則。
帝釋聞之怅然不樂。
須倫此語。
證我犯不與取戒。
我甯當奉禁不犯偷盜。
即還諸女。
爾時阿須倫王。
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釋。
天帝釋。
即以美甘露與須倫。
須倫與天和合共修行善。
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不香花脂粉非時不食。
奉持如來三歸依法。
吾昔所行無數生中作轉輪聖王。
無數生中作天帝釋。
無數生中作梵天王。
奉持賢聖八關齋法度難救厄。
設四天下滿中火焰譬如劫燒。
一心歸命稱如來名。
持八關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燒。
若滿中水水不能溺。
八關齋者諸佛父母 菩薩處胎經緊陀羅品第三十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信解脫。
過去無央數阿僧祇劫為緊陀羅王。
須彌山北過琉璃山。
琉璃山北過小鐵圍山。
鐵圍山北有大黑山。
緊陀羅王在中治化。
過去無數恒沙諸佛。
亦不睹見亦不聞法。
亦無有聖衆教化。
無日月星辰光明所照由昔積福一施之報。
居在七寶宮殿壽命極長。
何以故。
本在人間值遇良田。
有大長者造佛塔廟。
此緊陀羅。
布施一刹柱成辦廟寺。
複以淨食施彼工匠。
壽終命盡作胸臆神王。
在兩山中間。
自然七寶宮殿屋舍。
昔在人間居财無量。
有一沙門中時持缽乞食。
婦見沙門在門乞食。
即擎飯施與。
長者見婦與沙門食。
即便嗔恚。
此何乞人瞻視我婦。
當令此人手腳破壞。
壽終之後受此醜形。
八十四劫恒無手足。
在人間時學仙人法在深山中。
誦習咒術能移動日月。
以夜為晝以晝為夜。
呼吸之頃能吐出金銀七寶。
能使枯樹悉生枝葉花果。
能使海水消竭。
在火不燒身能飛行。
眼能徹視自識宿命。
知他人心耳遠聞聲。
眷屬弟子五百人聞佛出世。
佛名清淨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說微妙法初中竟善。
大慈平等功勳難量。
我将諸弟子從深山出。
飛行經過王宮後園浴池。
見諸采女在池洗浴。
我及弟子。
下見婦女生染愛心皆失神足即堕園中。
時我嗔恚故來求佛失我神足。
時采女衆見五百丈夫盡在園中。
尋入白王。
王敕左右。
将彼人來。
我欲問之。
尋将詣王。
王問言。
卿等何人。
答曰。
我等在山學仙道人。
山中誦習咒術。
能移動日月。
以夜為晝以晝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