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空如地履地如虛。
佛告妙勝。
此五種人非實神通退法衆生。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眼聖通。
除色斷垢念不移易。
究竟道門。
何謂道門。
三空定是。
便能得見一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耳聖通。
寂然入定清淨聞一天下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
男聲女聲象聲馬聲車乘鐘鼓之聲。
一一分别知聲好惡。
此聲生天知聲生人。
知聲生餓鬼知聲生畜生知聲生地獄。
知聲有緣衆生。
知聲無緣衆生。
皆悉分别一一曉了。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清淨修道。
除去識垢内外無瑕。
得意聖通自識宿命。
一生二生三生四生。
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
父母兄弟國土清淨。
悉能識知。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
修六神通解知法性。
強記不忘意止覺道。
分别三明定意不亂。
便能得知他人心念。
一生二生三生四生。
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
皆悉知之。
父母兄弟國土清淨名姓種族皆悉知之。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思惟法觀。
以心持身以身持心。
食知止足睡眠覺寤。
意想如空于淫怒癡亦不殷勤。
計身無我心法清淨。
意識以定便能舉身。
一鼓二鼓乃至七鼓漸漸習定。
遊一天下二天下乃至三千大千刹土。
入地如空山河石壁無所挂礙。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臨當成佛。
以智慧力除衆生垢。
坐樹王下端坐思惟。
自發誓願吾不成佛不起于坐。
如我曩昔坐閻浮樹下。
三十八日觀樹思惟。
發此誓時感動天地六返震動。
弊魔波旬。
将諸兵衆雨沙礫石雷電震吼。
不能令吾動于一毛。
何以故。
慈潤普遍愍衆生故得成作佛六通清徹。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凡夫所得通 猶如諸飛鳥 有近亦有遠 不離生死道 佛通無礙法 真實無垢穢 念則到十方 往反不疲惓 以慈念衆生 得通無挂礙 仙人五通慧 轉退不成就 我通堅固法 要入涅槃門 爾時世尊與妙勝菩薩說此法時。
有百七十億衆生。
舍俗五通得六通慧 菩薩處胎經 識住處品第十八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普光。
大慈大悲神足自在。
好樂深奧功德成就從無央數阿僧祇劫。
拯濟衆生拔苦根本得六神通。
所經過處佛事不斷。
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既聞如來分别六通無所挂閡遍滿十方諸佛世界。
假令諸佛正法平等無有差别。
今此識法住無所住。
六通識法識是一法為若幹。
若識是一法。
如來金色神足道場得遊諸佛刹土。
為識緻身。
為身緻識。
若身緻識則無六通。
若識緻身此名一法無身無識。
唯願世尊。
報我此義。
佛告普光菩薩。
汝所問義。
為第一義問。
為世俗義問。
若俗義問。
識法若幹無有定相。
第一義問。
則無身無識。
何以故。
分别識法自性空寂。
無來無去亦無染着。
汝問金色。
此有為法五陰成就。
非自然法非第一義。
佛色身法。
于第一義則為有失。
我今為汝說識相法。
菩薩行六通。
身識共俱。
非識先身後。
非身先識後。
何以故。
相法自然。
識不離身身不離識。
猶如二牛共一轭。
若黑牛前白牛後。
則種不成就。
若白牛前黑牛後。
種亦不成就。
非黑牛前白牛後。
非白牛前黑牛後。
則種成就。
神足道果亦複如是。
身識共俱無有前後中間。
如來色身有前有後有中間。
此世俗法非第一義。
于虛寂法無有若幹。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金色體 三世所奉敬 為人作重任 無上無極尊 忉利諸天人 晝夜散花香 梵天及營從 作樂而娛樂 于百由旬内 遍滿虛空界 高聲稱善哉 佛識不可見 無内外中間 為世愚惑故 現有六通法 過去無數佛 光相亦如今 欲求識法本 寂滅不可見 菩薩六通道 現盡無有盡 出息入息念 不着三界有 觀身内外淨 金色空無著 識法亦如是 無去來現在 五陰性清淨 無今身後身 一一分别相 永到安隐處 識相有六事 亦名六障法 六識所住處 生滅不可盡 猶如水上泡 一滅已複生 識法自然空 流馳滿諸方 我本所造行 身識二事俱 獨步無等侶 說法無上道 諸法識為本 所向随身相 雖住亦不住 教化苦惱者 眼見前色法 識在中間障 非色
佛告妙勝。
此五種人非實神通退法衆生。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眼聖通。
除色斷垢念不移易。
究竟道門。
何謂道門。
三空定是。
便能得見一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耳聖通。
寂然入定清淨聞一天下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
男聲女聲象聲馬聲車乘鐘鼓之聲。
一一分别知聲好惡。
此聲生天知聲生人。
知聲生餓鬼知聲生畜生知聲生地獄。
知聲有緣衆生。
知聲無緣衆生。
皆悉分别一一曉了。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清淨修道。
除去識垢内外無瑕。
得意聖通自識宿命。
一生二生三生四生。
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
父母兄弟國土清淨。
悉能識知。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
修六神通解知法性。
強記不忘意止覺道。
分别三明定意不亂。
便能得知他人心念。
一生二生三生四生。
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
皆悉知之。
父母兄弟國土清淨名姓種族皆悉知之。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思惟法觀。
以心持身以身持心。
食知止足睡眠覺寤。
意想如空于淫怒癡亦不殷勤。
計身無我心法清淨。
意識以定便能舉身。
一鼓二鼓乃至七鼓漸漸習定。
遊一天下二天下乃至三千大千刹土。
入地如空山河石壁無所挂礙。
或有善男子善女人臨當成佛。
以智慧力除衆生垢。
坐樹王下端坐思惟。
自發誓願吾不成佛不起于坐。
如我曩昔坐閻浮樹下。
三十八日觀樹思惟。
發此誓時感動天地六返震動。
弊魔波旬。
将諸兵衆雨沙礫石雷電震吼。
不能令吾動于一毛。
何以故。
慈潤普遍愍衆生故得成作佛六通清徹。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凡夫所得通 猶如諸飛鳥 有近亦有遠 不離生死道 佛通無礙法 真實無垢穢 念則到十方 往反不疲惓 以慈念衆生 得通無挂礙 仙人五通慧 轉退不成就 我通堅固法 要入涅槃門 爾時世尊與妙勝菩薩說此法時。
有百七十億衆生。
舍俗五通得六通慧 菩薩處胎經 識住處品第十八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普光。
大慈大悲神足自在。
好樂深奧功德成就從無央數阿僧祇劫。
拯濟衆生拔苦根本得六神通。
所經過處佛事不斷。
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既聞如來分别六通無所挂閡遍滿十方諸佛世界。
假令諸佛正法平等無有差别。
今此識法住無所住。
六通識法識是一法為若幹。
若識是一法。
如來金色神足道場得遊諸佛刹土。
為識緻身。
為身緻識。
若身緻識則無六通。
若識緻身此名一法無身無識。
唯願世尊。
報我此義。
佛告普光菩薩。
汝所問義。
為第一義問。
為世俗義問。
若俗義問。
識法若幹無有定相。
第一義問。
則無身無識。
何以故。
分别識法自性空寂。
無來無去亦無染着。
汝問金色。
此有為法五陰成就。
非自然法非第一義。
佛色身法。
于第一義則為有失。
我今為汝說識相法。
菩薩行六通。
身識共俱。
非識先身後。
非身先識後。
何以故。
相法自然。
識不離身身不離識。
猶如二牛共一轭。
若黑牛前白牛後。
則種不成就。
若白牛前黑牛後。
種亦不成就。
非黑牛前白牛後。
非白牛前黑牛後。
則種成就。
神足道果亦複如是。
身識共俱無有前後中間。
如來色身有前有後有中間。
此世俗法非第一義。
于虛寂法無有若幹。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金色體 三世所奉敬 為人作重任 無上無極尊 忉利諸天人 晝夜散花香 梵天及營從 作樂而娛樂 于百由旬内 遍滿虛空界 高聲稱善哉 佛識不可見 無内外中間 為世愚惑故 現有六通法 過去無數佛 光相亦如今 欲求識法本 寂滅不可見 菩薩六通道 現盡無有盡 出息入息念 不着三界有 觀身内外淨 金色空無著 識法亦如是 無去來現在 五陰性清淨 無今身後身 一一分别相 永到安隐處 識相有六事 亦名六障法 六識所住處 生滅不可盡 猶如水上泡 一滅已複生 識法自然空 流馳滿諸方 我本所造行 身識二事俱 獨步無等侶 說法無上道 諸法識為本 所向随身相 雖住亦不住 教化苦惱者 眼見前色法 識在中間障 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