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菩薩處胎經第四卷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随喜品第十一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曰頂王。
将二萬五千人。
從東方安住世界來。
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須臾退坐前白佛言。
吾聞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無量神變在胎教化。
七寶宮殿衆寶成就。
諸佛世尊宗奉恭敬。
過去諸佛世尊及當來現在。
未曾說此難有之法。
真際法相不可窮盡。
從無數劫積行勤苦。
于其中 間有生有滅。
願樂欲聞如來神德所化多少國土差别。
衆行平等入無為道。
八解童真清淨梵行。
使我等永無猶豫。
佛言。
善哉善哉。
頂王大士。
汝所問者甚深難量。
多所利益濟度愚惑。
福不可盡。
爾時世尊。
即以三昧禅定之力。
舒金體臂下方過二十二億佛刹。
抄舉式棄如來七寶神塔。
縱廣一萬八千由旬。
外郭繞塔七寶欄楯。
池水園果皆七寶成。
後園浴池金銀梯梐。
彼池水中。
自然八味甘露水邊凫雁鴛鴦奇類衆鳥數千百種。
鳥聲悲鳴共相娛樂極樂難勝。
爾時世尊即與頂王菩薩。
而說偈曰 過去式棄佛 神塔七寶成 花樹若幹色 金花銀為莖 浴池水八味 充飽餓渴者 供福獲果報 在胎功德成 次複佛滅度 随式本元尊 彼佛七寶塔 遍滿恒沙刹 衆寶相雜廁 快樂亦難勝 次佛取滅度 最尊第一勝 亦有七寶塔 遍滿虛空界 明眼有識人 恭奉心恭敬 除慢不貢高 不貪着利養 七寶池水果 想斷無所著 亦現處胎化 流布無數劫 次佛般涅槃 拘那含牟尼 神德大通達 所度倍三佛 教化諸弟子 三乘不斷絕 去此東方刹 在胎現變化 勸恤後來者 将導入閑靜 次佛迦葉尊 端坐億百劫 諸天為眷屬 寂靜不移動 亦有七寶塔 在金剛佛刹 救護諸堕落 不使堕邪道 我今釋迦文 勇猛獨特出 一向執意志 不着生死道 佛土雖弊惡 所度不可量 今處母胞胎 神變自娛樂 欲界衆生等 堕落入镬湯 将導引令出 如蛾投火焰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
變此三千大千世界晃然金色。
使令衆會見樂世界。
彼諸菩薩皆坐七寶蓮花上。
弟子眷屬斯皆金色。
所啖飲食禅定解脫。
戒律威儀未常違失。
雲何頂王菩薩。
向所現國刹土佛所遊化。
供養承事其福甯多不耶。
頂王菩薩白佛言。
甚多甚多。
世尊。
何以故。
供養一佛刹其福難量。
況爾所佛刹。
佛言。
若有菩薩過不退轉在一生補處。
令在胎中現神變化。
敬此菩薩者。
其德最勝。
何以故。
此菩薩者即行佛事不可思議。
佛複告頂王菩薩。
吾今與汝說八正道去八颠倒。
滿十方恒沙諸佛刹土。
滿中七寶塔。
不如此供養八正道菩薩。
衣被飲食床敷卧具病瘦醫藥。
搗香雜香栴檀末香。
缯彩花蓋便身之具。
其福最多。
若有菩薩摩诃薩。
能于胎化濕卵。
分别四意止。
一日二日乃至七日。
一月二月乃至七月。
一歲二歲乃至七歲。
一劫二劫乃至七劫。
若有衆生。
承事供養前七寶塔。
乃至八正道菩薩。
不如此人供養四意止菩薩。
其福最多。
若一生補處菩薩。
在母胎中轉無上法輪。
包容一切變易無數神德大士。
周旋往來無有障礙。
還合為一無覺知者。
若有衆生供養承事便身之具無所愛惜。
如我今日從三阿僧祇劫斷除滅想。
今最後身一入胎舍教化。
果證神通悉令得解脫。
猶如果熟變易不住。
佛身空無戒定慧解。
而自香熏道德威儀不失十二頭陀之行。
此一分苦是我境界。
爾時頂王菩薩即從如來前。
而贊頌曰 識是生死本 亦為涅槃徑 中息在胞胎 遊戲無量界 四生成佛土 十六神足降 本無一相道 誓願各各同 以衆生縛着 現有優劣人 無形不可見 今乃得觀察 過去諸佛身 遺教無邊際 八道無上法 一向度群萌 經法舍利形 神通流布世 今我所将從 得聞不思議 六佛神寶塔 寶藏七寶台 一一深分别 義味不可量 佛本所行道 如空無所著 今處神母胎 受化非一類 得佛真如性 亦如實相住 除去憍慢心 今禮空無性 一一
将二萬五千人。
從東方安住世界來。
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須臾退坐前白佛言。
吾聞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無量神變在胎教化。
七寶宮殿衆寶成就。
諸佛世尊宗奉恭敬。
過去諸佛世尊及當來現在。
未曾說此難有之法。
真際法相不可窮盡。
從無數劫積行勤苦。
于其中 間有生有滅。
願樂欲聞如來神德所化多少國土差别。
衆行平等入無為道。
八解童真清淨梵行。
使我等永無猶豫。
佛言。
善哉善哉。
頂王大士。
汝所問者甚深難量。
多所利益濟度愚惑。
福不可盡。
爾時世尊。
即以三昧禅定之力。
舒金體臂下方過二十二億佛刹。
抄舉式棄如來七寶神塔。
縱廣一萬八千由旬。
外郭繞塔七寶欄楯。
池水園果皆七寶成。
後園浴池金銀梯梐。
彼池水中。
自然八味甘露水邊凫雁鴛鴦奇類衆鳥數千百種。
鳥聲悲鳴共相娛樂極樂難勝。
爾時世尊即與頂王菩薩。
而說偈曰 過去式棄佛 神塔七寶成 花樹若幹色 金花銀為莖 浴池水八味 充飽餓渴者 供福獲果報 在胎功德成 次複佛滅度 随式本元尊 彼佛七寶塔 遍滿恒沙刹 衆寶相雜廁 快樂亦難勝 次佛取滅度 最尊第一勝 亦有七寶塔 遍滿虛空界 明眼有識人 恭奉心恭敬 除慢不貢高 不貪着利養 七寶池水果 想斷無所著 亦現處胎化 流布無數劫 次佛般涅槃 拘那含牟尼 神德大通達 所度倍三佛 教化諸弟子 三乘不斷絕 去此東方刹 在胎現變化 勸恤後來者 将導入閑靜 次佛迦葉尊 端坐億百劫 諸天為眷屬 寂靜不移動 亦有七寶塔 在金剛佛刹 救護諸堕落 不使堕邪道 我今釋迦文 勇猛獨特出 一向執意志 不着生死道 佛土雖弊惡 所度不可量 今處母胞胎 神變自娛樂 欲界衆生等 堕落入镬湯 将導引令出 如蛾投火焰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
變此三千大千世界晃然金色。
使令衆會見樂世界。
彼諸菩薩皆坐七寶蓮花上。
弟子眷屬斯皆金色。
所啖飲食禅定解脫。
戒律威儀未常違失。
雲何頂王菩薩。
向所現國刹土佛所遊化。
供養承事其福甯多不耶。
頂王菩薩白佛言。
甚多甚多。
世尊。
何以故。
供養一佛刹其福難量。
況爾所佛刹。
佛言。
若有菩薩過不退轉在一生補處。
令在胎中現神變化。
敬此菩薩者。
其德最勝。
何以故。
此菩薩者即行佛事不可思議。
佛複告頂王菩薩。
吾今與汝說八正道去八颠倒。
滿十方恒沙諸佛刹土。
滿中七寶塔。
不如此供養八正道菩薩。
衣被飲食床敷卧具病瘦醫藥。
搗香雜香栴檀末香。
缯彩花蓋便身之具。
其福最多。
若有菩薩摩诃薩。
能于胎化濕卵。
分别四意止。
一日二日乃至七日。
一月二月乃至七月。
一歲二歲乃至七歲。
一劫二劫乃至七劫。
若有衆生。
承事供養前七寶塔。
乃至八正道菩薩。
不如此人供養四意止菩薩。
其福最多。
若一生補處菩薩。
在母胎中轉無上法輪。
包容一切變易無數神德大士。
周旋往來無有障礙。
還合為一無覺知者。
若有衆生供養承事便身之具無所愛惜。
如我今日從三阿僧祇劫斷除滅想。
今最後身一入胎舍教化。
果證神通悉令得解脫。
猶如果熟變易不住。
佛身空無戒定慧解。
而自香熏道德威儀不失十二頭陀之行。
此一分苦是我境界。
爾時頂王菩薩即從如來前。
而贊頌曰 識是生死本 亦為涅槃徑 中息在胞胎 遊戲無量界 四生成佛土 十六神足降 本無一相道 誓願各各同 以衆生縛着 現有優劣人 無形不可見 今乃得觀察 過去諸佛身 遺教無邊際 八道無上法 一向度群萌 經法舍利形 神通流布世 今我所将從 得聞不思議 六佛神寶塔 寶藏七寶台 一一深分别 義味不可量 佛本所行道 如空無所著 今處神母胎 受化非一類 得佛真如性 亦如實相住 除去憍慢心 今禮空無性 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