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舍利光 遍照諸佛刹
受化如恒沙 是佛神德感
刹土去此遠 受佛甘露道
今欲還本國 宣揚如來法
爾時頂王菩薩。
說此偈贊佛已。
右繞三匝禮佛而去 菩薩處胎經五道尋識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
将欲示現識所趣。
向道識俗識。
有為識無為識。
有漏識無漏識。
花識果識。
報識無報識。
天龍識。
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人非人識。
上至二十八天識。
下至無救獄識。
爾時世尊。
即于胎中現鈎鎖胎骨。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佛告阿私陀。
汝能别此骸骨識耶。
對曰不别。
何以故。
未得通徹行力未至。
佛告彌勒菩薩。
汝此天中。
未得神通耶。
彌勒白佛言。
有成就者。
有不成就者。
佛告彌勒。
汝觀鈎鎖骸骨。
令一切衆生知識所趣。
分别決了令無疑滞。
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
手執金鋼七寶神杖。
敲鈎鎖骸骨聽彼骨聲。
即白佛言。
此人命終嗔恚結多。
識堕龍中。
次複敲骨。
此人前身十迹行具。
得生天上。
次複敲骨。
此人前身破戒犯律。
生地獄中。
如是敲骨。
有漏無漏有為無為。
上從二十八天。
下至無救地獄。
知識所趣善惡果報白黑行報。
有一全身舍利無有缺減。
爾時彌勒以杖敲之。
推尋此識了不知識處。
如是三敲。
前白佛言。
此人神識了不可知。
将非如來入涅槃耶。
佛告彌勒。
汝紹佛位于當來世。
當得作佛成無上道。
何以敲舍利。
而不知識處耶。
彌勒白佛言。
佛不思議不可限量。
非我等境界所能籌量。
今有狐疑。
唯願世尊。
當解說之。
五道神識。
盡能得知彼善惡所趣。
不敢有疑。
于如來所今此舍利無有缺減。
願說此識令我等知。
佛告彌勒。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舍利流布。
非汝等境界所能分别。
何以故。
此舍利即是吾舍利。
何能尋究如來神識。
今當與汝分别如來上中下識。
至薩芸然各各不同。
初住菩薩未立根德力雖得神通。
二住菩薩以天眼觀知識所趣退不退地。
亦複觀見欲界色界無色界者。
或複觀見生東方無數恒河沙佛刹。
供養諸佛奉律無礙。
亦複知彼受記劫數。
一劫乃至百千億劫。
或有菩薩于三住地。
觀見舍利知識所趣于餘涅槃無餘涅槃。
然複不見四住所行識所趣向。
四住菩薩見一見二三住識法。
然複不見五住舍利識法所趣。
佛告彌勒。
五地菩薩分别下品。
于六住分或見或不見識法所趣。
不退轉菩薩上至一生補處。
不見如來上足下足心識所向。
次第菩薩見八七六。
然複不見一生補處舉足下足。
況欲敲鈎鎖骸骨欲分别之。
此事不然。
佛告彌勒。
汝當知之。
十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唯佛知佛神識所念。
爾時世尊與諸大衆。
而說頌曰 周旋五道淵 唐勞其識神 耳鼻身心垢 不能自去離 識想結重垢 刬以智慧刀 慧能照愚冥 得至無畏場 佛識悉遍見 舍利鈎鎖骨 正使碎如塵 微細不可見 如來一一别 報應善惡法 佛識甚微妙 非為非不為 一說度萬億 阿僧祇衆生 彌勒複成佛 亦當舍舍利 于本所生母 胎法亦如今 爾時彌勒菩薩聞佛所說。
繞佛七匝頭面禮足。
還就本位 菩薩處胎經諸佛行齊無差别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即複示現奇特像。
變一切菩薩盡作佛身光相具足。
皆共異口同音說法。
分别無常生生歸盡。
其德難量互相敬奉。
威儀禮節雖說妙法。
無有揖讓屈伸低仰。
各坐七寶極妙高座羅縠帳幔。
初一說法度于無數純男無女。
第二說法純女無男。
第三說法純度正見人。
第四說法純度邪見人。
第五說法男女正等。
第六說法邪正亦等。
當爾之時法法成就。
而無吾我道果成熟。
諸佛常法法說議說。
神足第三。
八萬四千空行法門。
八萬四千無想法門。
八萬四千無願法門。
一一法門有無量義。
猶如黠慧之人。
身有千頭。
頭有千舌。
舌有千義。
欲得究盡三法門義。
于百千分未獲其一。
此是諸佛秘要之藏。
皆由前身宿學成就。
爾時諸佛異口同音。
說偈頌曰 我等本所願 今者已果成 金體柔軟響 衆相悉具足 欲求無極慧 畢竟無有疑 善哉三界尊 最勝無能過 吾昔兜術天 選擇受生處 來降入母胎 集諸如來等 外無緣衆生 謂吾不成道 因胎化衆生 倍于成佛時 前後所說經
說此偈贊佛已。
右繞三匝禮佛而去 菩薩處胎經五道尋識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
将欲示現識所趣。
向道識俗識。
有為識無為識。
有漏識無漏識。
花識果識。
報識無報識。
天龍識。
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人非人識。
上至二十八天識。
下至無救獄識。
爾時世尊。
即于胎中現鈎鎖胎骨。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佛告阿私陀。
汝能别此骸骨識耶。
對曰不别。
何以故。
未得通徹行力未至。
佛告彌勒菩薩。
汝此天中。
未得神通耶。
彌勒白佛言。
有成就者。
有不成就者。
佛告彌勒。
汝觀鈎鎖骸骨。
令一切衆生知識所趣。
分别決了令無疑滞。
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
手執金鋼七寶神杖。
敲鈎鎖骸骨聽彼骨聲。
即白佛言。
此人命終嗔恚結多。
識堕龍中。
次複敲骨。
此人前身十迹行具。
得生天上。
次複敲骨。
此人前身破戒犯律。
生地獄中。
如是敲骨。
有漏無漏有為無為。
上從二十八天。
下至無救地獄。
知識所趣善惡果報白黑行報。
有一全身舍利無有缺減。
爾時彌勒以杖敲之。
推尋此識了不知識處。
如是三敲。
前白佛言。
此人神識了不可知。
将非如來入涅槃耶。
佛告彌勒。
汝紹佛位于當來世。
當得作佛成無上道。
何以敲舍利。
而不知識處耶。
彌勒白佛言。
佛不思議不可限量。
非我等境界所能籌量。
今有狐疑。
唯願世尊。
當解說之。
五道神識。
盡能得知彼善惡所趣。
不敢有疑。
于如來所今此舍利無有缺減。
願說此識令我等知。
佛告彌勒。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舍利流布。
非汝等境界所能分别。
何以故。
此舍利即是吾舍利。
何能尋究如來神識。
今當與汝分别如來上中下識。
至薩芸然各各不同。
初住菩薩未立根德力雖得神通。
二住菩薩以天眼觀知識所趣退不退地。
亦複觀見欲界色界無色界者。
或複觀見生東方無數恒河沙佛刹。
供養諸佛奉律無礙。
亦複知彼受記劫數。
一劫乃至百千億劫。
或有菩薩于三住地。
觀見舍利知識所趣于餘涅槃無餘涅槃。
然複不見四住所行識所趣向。
四住菩薩見一見二三住識法。
然複不見五住舍利識法所趣。
佛告彌勒。
五地菩薩分别下品。
于六住分或見或不見識法所趣。
不退轉菩薩上至一生補處。
不見如來上足下足心識所向。
次第菩薩見八七六。
然複不見一生補處舉足下足。
況欲敲鈎鎖骸骨欲分别之。
此事不然。
佛告彌勒。
汝當知之。
十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唯佛知佛神識所念。
爾時世尊與諸大衆。
而說頌曰 周旋五道淵 唐勞其識神 耳鼻身心垢 不能自去離 識想結重垢 刬以智慧刀 慧能照愚冥 得至無畏場 佛識悉遍見 舍利鈎鎖骨 正使碎如塵 微細不可見 如來一一别 報應善惡法 佛識甚微妙 非為非不為 一說度萬億 阿僧祇衆生 彌勒複成佛 亦當舍舍利 于本所生母 胎法亦如今 爾時彌勒菩薩聞佛所說。
繞佛七匝頭面禮足。
還就本位 菩薩處胎經諸佛行齊無差别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即複示現奇特像。
變一切菩薩盡作佛身光相具足。
皆共異口同音說法。
分别無常生生歸盡。
其德難量互相敬奉。
威儀禮節雖說妙法。
無有揖讓屈伸低仰。
各坐七寶極妙高座羅縠帳幔。
初一說法度于無數純男無女。
第二說法純女無男。
第三說法純度正見人。
第四說法純度邪見人。
第五說法男女正等。
第六說法邪正亦等。
當爾之時法法成就。
而無吾我道果成熟。
諸佛常法法說議說。
神足第三。
八萬四千空行法門。
八萬四千無想法門。
八萬四千無願法門。
一一法門有無量義。
猶如黠慧之人。
身有千頭。
頭有千舌。
舌有千義。
欲得究盡三法門義。
于百千分未獲其一。
此是諸佛秘要之藏。
皆由前身宿學成就。
爾時諸佛異口同音。
說偈頌曰 我等本所願 今者已果成 金體柔軟響 衆相悉具足 欲求無極慧 畢竟無有疑 善哉三界尊 最勝無能過 吾昔兜術天 選擇受生處 來降入母胎 集諸如來等 外無緣衆生 謂吾不成道 因胎化衆生 倍于成佛時 前後所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