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
若有衆生心若金鋼不可沮壞設當有人軟語誘導。
劫數難量。
流轉生死難可勉濟。
何不于此自度。
而已為彼衆生唐勞勤苦。
菩薩心進終不退轉堕落生死。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若人行禅心識不移。
弊魔波旬在虛空中雷吼電烈。
不能令彼動于一毛。
何況使彼退于禅道。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若有衆生分别諸行。
此則可行此不可行。
若人貪着愛樂身者。
即便為說四意止法。
一一分别諸法要藏。
暢達演說無量法界。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慈三昧。
遍滿東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
衆生之類。
慈愍愛念欲令解脫。
譬如恒河沙中取一沙。
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慈心不盡。
菩薩發願堅固難動。
設有人來取菩薩身脔脔割截。
即時彌滿三千大千國土。
血變為乳如母念子。
是為菩薩行慈三昧。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悲三昧。
遍滿南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衆生之類。
悲念欲令解脫。
以恒河沙中取一沙。
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悲心不盡。
堪任代彼衆生受苦。
皆是菩薩堅固誓願。
衆生見者以清淨心。
遠離衆惡妄想已斷。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喜三昧。
遍滿西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衆生之類。
喜念衆生欲令解脫。
以恒河沙中取一沙。
過恒河沙乃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喜心不盡。
若彼衆生入喜令自娛樂。
皆是菩薩發意堅固。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舍三昧。
遍滿北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衆生之類。
恐彼衆生有缺漏行。
将養擁護不令沒溺。
取恒河沙中一沙。
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舍心不盡。
皆是菩薩誓願堅固。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于時菩薩真實法明修大慈大悲。
非羅漢辟支佛所行。
遍滿四方欲令衆生一聞音聲尋聲即至。
皆是菩薩誓願堅固。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菩薩處胎經聖谛品第三 佛告菩薩摩诃薩。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陀羅摩睺勒毗舍遮鸠槃茶富單那摩[少/兔]舍阿摩[少/兔]舍等。
吾今為汝說菩薩摩诃薩賢聖谛。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所以者何。
吾從無數阿僧祇劫修習道果。
此沒生彼周流五道。
不舍菩薩賢聖谛。
雲何菩薩修習聖谛。
或時菩薩從初發意。
乃至道場行無閡法。
不取禅證滅諸惡想。
或有菩薩入初禅地見清淨行。
恥而厭患舍而進趣。
欲登六住殷勤進業。
入二禅地心豁然悟如月雲除。
自觀身中心發誓願。
為堅固耶不堅固耶。
自以己心複觀衆生心。
易度難度皆悉知之。
時菩薩心極大歡喜。
吾将成佛審然不疑。
刹土清淨除衆生垢。
降伏于魔轉于無上賢聖法輪。
快哉福報所願知成。
爾時菩薩入不亂定。
以心舉心以身舉身。
即得成就神足聖道。
從一佛刹至一佛刹。
禮事供養諸佛世尊。
聽受深法不難不畏。
轉入三禅觀諸色像悉空無所有。
住于三禅觀衆生類悉能分别。
彼沒生此此沒生彼自識宿命。
亦複知彼所從來處。
刹利種婆羅門種。
居士種長者種。
斯應行人不應行人。
應受果不應受果。
出入息非出入息。
斯四意止四意斷。
根力神足覺意八道。
斯人受決某國某處。
某衆生中成佛。
皆悉知之。
是謂菩薩于三禅地得清淨心。
複次菩薩摩诃薩于三禅地上望八住。
雖望而不得。
晝夜勤精進求清淨心。
入四禅中面自見十方諸佛。
為說四禅不退轉法。
無礙解脫行四神足。
能分一身為無數身。
以無數身合為一身。
入火光三昧。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令彼衆生見火光三昧。
心意恐懼衣毛皆豎。
自來歸依于菩薩所。
因三昧力而得度脫。
爾時于四禅中。
分别世界真如法性。
心退還堕習六住行。
菩薩自念。
我今未得不退轉地。
雲何當得八住。
于四禅中殷勤修習。
淨衆生行代其執苦。
雖行此法不自稱譽。
除去憍慢無有吾我。
修六思念。
雖複行道在九衆生居。
心不染着戀慕生死。
心豁然悟逮不退轉。
是謂菩薩摩诃薩于聖谛得清淨心。
于是菩薩入空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心識。
修淨法離縛着無所戀慕。
能自住壽一劫二劫至無數劫。
于某劫中教化衆生。
生者滅者漸漸将導獲清淨道。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識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識神所趣。
天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
易度難度皆悉知之。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不用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
青黃赤白有多有少。
即自厭患不用久住。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非想非不想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識神所趣。
生者滅者。
青黃赤白有長有短。
令彼衆生使知壽盡。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于是菩薩入大虛空大寂定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
上至無邊無盡刹土。
衆生之類識神所趣。
思惟分别空無之法。
是謂菩薩摩诃薩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于是菩薩入無形界三昧。
普觀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
心所系縛亦無有縛。
識神無形所觀識法亦複無形。
于無形法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若有衆生心若金鋼不可沮壞設當有人軟語誘導。
劫數難量。
流轉生死難可勉濟。
何不于此自度。
而已為彼衆生唐勞勤苦。
菩薩心進終不退轉堕落生死。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若人行禅心識不移。
弊魔波旬在虛空中雷吼電烈。
不能令彼動于一毛。
何況使彼退于禅道。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若有衆生分别諸行。
此則可行此不可行。
若人貪着愛樂身者。
即便為說四意止法。
一一分别諸法要藏。
暢達演說無量法界。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慈三昧。
遍滿東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
衆生之類。
慈愍愛念欲令解脫。
譬如恒河沙中取一沙。
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慈心不盡。
菩薩發願堅固難動。
設有人來取菩薩身脔脔割截。
即時彌滿三千大千國土。
血變為乳如母念子。
是為菩薩行慈三昧。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悲三昧。
遍滿南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衆生之類。
悲念欲令解脫。
以恒河沙中取一沙。
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悲心不盡。
堪任代彼衆生受苦。
皆是菩薩堅固誓願。
衆生見者以清淨心。
遠離衆惡妄想已斷。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喜三昧。
遍滿西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衆生之類。
喜念衆生欲令解脫。
以恒河沙中取一沙。
過恒河沙乃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喜心不盡。
若彼衆生入喜令自娛樂。
皆是菩薩發意堅固。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舍三昧。
遍滿北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衆生之類。
恐彼衆生有缺漏行。
将養擁護不令沒溺。
取恒河沙中一沙。
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
如是盡恒河沙舍心不盡。
皆是菩薩誓願堅固。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于時菩薩真實法明修大慈大悲。
非羅漢辟支佛所行。
遍滿四方欲令衆生一聞音聲尋聲即至。
皆是菩薩誓願堅固。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菩薩處胎經聖谛品第三 佛告菩薩摩诃薩。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陀羅摩睺勒毗舍遮鸠槃茶富單那摩[少/兔]舍阿摩[少/兔]舍等。
吾今為汝說菩薩摩诃薩賢聖谛。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所以者何。
吾從無數阿僧祇劫修習道果。
此沒生彼周流五道。
不舍菩薩賢聖谛。
雲何菩薩修習聖谛。
或時菩薩從初發意。
乃至道場行無閡法。
不取禅證滅諸惡想。
或有菩薩入初禅地見清淨行。
恥而厭患舍而進趣。
欲登六住殷勤進業。
入二禅地心豁然悟如月雲除。
自觀身中心發誓願。
為堅固耶不堅固耶。
自以己心複觀衆生心。
易度難度皆悉知之。
時菩薩心極大歡喜。
吾将成佛審然不疑。
刹土清淨除衆生垢。
降伏于魔轉于無上賢聖法輪。
快哉福報所願知成。
爾時菩薩入不亂定。
以心舉心以身舉身。
即得成就神足聖道。
從一佛刹至一佛刹。
禮事供養諸佛世尊。
聽受深法不難不畏。
轉入三禅觀諸色像悉空無所有。
住于三禅觀衆生類悉能分别。
彼沒生此此沒生彼自識宿命。
亦複知彼所從來處。
刹利種婆羅門種。
居士種長者種。
斯應行人不應行人。
應受果不應受果。
出入息非出入息。
斯四意止四意斷。
根力神足覺意八道。
斯人受決某國某處。
某衆生中成佛。
皆悉知之。
是謂菩薩于三禅地得清淨心。
複次菩薩摩诃薩于三禅地上望八住。
雖望而不得。
晝夜勤精進求清淨心。
入四禅中面自見十方諸佛。
為說四禅不退轉法。
無礙解脫行四神足。
能分一身為無數身。
以無數身合為一身。
入火光三昧。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令彼衆生見火光三昧。
心意恐懼衣毛皆豎。
自來歸依于菩薩所。
因三昧力而得度脫。
爾時于四禅中。
分别世界真如法性。
心退還堕習六住行。
菩薩自念。
我今未得不退轉地。
雲何當得八住。
于四禅中殷勤修習。
淨衆生行代其執苦。
雖行此法不自稱譽。
除去憍慢無有吾我。
修六思念。
雖複行道在九衆生居。
心不染着戀慕生死。
心豁然悟逮不退轉。
是謂菩薩摩诃薩于聖谛得清淨心。
于是菩薩入空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心識。
修淨法離縛着無所戀慕。
能自住壽一劫二劫至無數劫。
于某劫中教化衆生。
生者滅者漸漸将導獲清淨道。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識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識神所趣。
天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
易度難度皆悉知之。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不用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
青黃赤白有多有少。
即自厭患不用久住。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非想非不想處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識神所趣。
生者滅者。
青黃赤白有長有短。
令彼衆生使知壽盡。
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于是菩薩入大虛空大寂定三昧。
觀此三千大千世界。
上至無邊無盡刹土。
衆生之類識神所趣。
思惟分别空無之法。
是謂菩薩摩诃薩即于胎中成無上道。
于是菩薩入無形界三昧。
普觀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
心所系縛亦無有縛。
識神無形所觀識法亦複無形。
于無形法即于胎中成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