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鋡暮抄解第一(此土篇目題皆在首是故道安為斯題)卷上

關燈
是及餘轉增。

    是飛是聖說飛行(上言後當說者)徹聽知他意。

    神通前世生滅智。

    謂凡人是五神通。

    問是何法辯。

    答辯法義應分别方便(修妒路)覺法方便覺義方便。

    應方便分别方便。

    是四辯彼覺法名句。

    合覺方便義。

    随彼所有如火名彼熱。

    為熱為義。

    彼不忘也。

    應名如是。

    是合邑是義。

    等知分别。

    方便名随應報無違錯不耶。

    避是辯是無學地智廣知。

    問是思惟戒定學無學者。

    何故彼不三示。

    答不戒戒增益學殺。

    生棄增。

    衆生護有非阿羅漢。

    謂是不娆學。

    如是意住。

    是故不大增說。

    知是亦三。

    如是婆蘇跋陀三法。

    次二解脫度說盡。

     四阿鋡暮抄解第三(上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三也) 問前已說等具方便果是。

    彼已說等具方便是何果名。

    答果佛辟支佛聲聞(修妒路)佛辟支佛。

    聲聞是三果。

    問是誰果。

    答戒息智中聞是說(修妒路)問具。

    是說具是道是何果或道。

    答有餘是果欲。

    是外無餘是義。

    世尊已說無餘般涅槃是義(修妒路)是故無惡彼佛名。

    一切結解脫。

    有十力力事四無所異。

    自由一切佛法得。

    彼佛無差降。

    戒定慧辟支佛名自依。

    是時無異義。

    彼不從他說。

    是辟支佛聲聞從他說。

    或二解脫等具。

    憐愍增等厭增彼憐愍增等具。

    謂時是三耶三菩。

    得等厭二己身生因他。

    彼己身生辟支佛。

    因他為聲聞。

    若謂薩芸若一切功德具足。

    一切惡離是等正覺。

    辟支佛一切惡棄功德。

    少聲聞因他棄惡。

     問雲何如佛無中間。

    及餘如是聲聞。

    答聲聞棄結不棄結阿羅漢(修妒路)是聲聞。

    聲聞有中間根。

    因緣信根為首。

    軟中上增可得。

    是依聲聞種種一切地。

    問是何法棄結名。

    答棄結信解脫見得身證(修妒路)信為首。

    度彼岸是信解脫思惟為首。

    見得三身證彼無量行。

    當示信解脫上道行。

    無行般涅槃(修妒路上道道迹也)上道行般涅槃。

    無行般涅槃。

    是三信解脫。

    彼道名利彼得至上上道。

    若迹是道。

    彼行般涅槃。

    名行因緣。

    道息去無行般涅槃。

    名無疾涅槃因緣道。

    般涅槃是信解脫說。

    問是見得何法。

    答見得中間。

    生般涅槃已上道(修妒路)見得。

    是三中間。

    般涅槃生般涅槃上道。

    彼中間般涅槃。

    名此終。

    他生得道中間。

    般涅槃。

    如小火迸未堕。

    中間般涅槃。

    生般涅槃。

    名如迸火堕地滅度。

    如是生于中間時。

    般涅槃上道名如上說。

    是無色界知是見得。

    問是何身證名。

    答身證行及行。

    生般涅槃(修妒路)是已說。

    問何故複說。

    答不複說界因緣。

    欲界解脫。

    色界解脫。

    是二一切中間。

    般涅槃棄不無色界。

    中間有複前不解脫。

    報身證是解脫報。

    是解脫後當說。

    是棄結說。

     問無棄結何法。

    答無棄結八須陀洹薄地(修妒路)八須陀洹薄地。

    是三無棄結。

     問何法八名。

    謂至數說。

    初得不八。

    前生後次第。

    阿羅漢是何阿羅漢。

    答如生見知。

    如人八兒彼。

    不初是八相應。

    最後者相應。

    彼世尊作功德。

    是見阿羅漢。

    大無餘結盡。

    如是小前前最小已住。

    初是八說。

    若想随書定八也。

    問何八名。

    答八信思惟彼增等(修妒路)是凡人神名。

    族姓子是等。

    具有信思惟。

    彼或信增有智慧相應。

    或智慧增信相應。

    或俱等法智發。

    一牢信軟根思惟。

    牢信中根俱牢利根。

    是三八谛見作。

    信增七死生有慧增中間住。

    有俱依家家。

    有如是見地分别地。

    乘乘薄地。

    住信增斯陀含有智慧增。

    中間住俱依一死生。

    有止住行因緣。

    信增信解脫。

    有慧增見得。

    有俱依色行止。

    身證有無餘因緣。

    止信增軟根。

    有慧增中根。

    有俱依利根。

    有是等向上如初日出。

     問已說是廣八分别生功德網。

    是亦不知何是當說。

    答須陀洹七死生家家中間住(修妒路)須陀洹名二初果住。

    求二迹道說是乘。

    是故須陀洹。

    見身疑惑。

    願失止趣盡去(惡道滅也)軟根七行天上人界樂。

    得要當般涅槃(樂三界福)家家住利根。

    初果住分别止。

    因緣牢作行。

    是家家住般涅槃中間住。

    彼中間不必家家住。

    般涅槃彼要七住。

    天人中間二般涅槃。

    問已說須陀洹。

    是何法薄地住。

    答薄地斯陀含一死一生中間住(修妒路)淫行因緣薄作住是薄地。

    彼斯陀含一死一生。

    二中間住。

    彼一說此終生天上。

    一還般涅槃。

    上分因緣薄。

    上分因緣名五色欲無色欲。

    憍慢奧達吒(亂志)無明一生一還有來。

    般涅槃增多上。

    彼俱中間住。

    是不棄結。

     問是阿羅漢何法。

    答阿羅漢利軟中根(修妒路)阿羅漢供養是義。

    彼供養相似。

    是阿羅漢。

    問何處供養。

    答一切衆生。

    是三利根軟根中根。

    問是利根何法。

    答利根住劫能壞有無疑法(修妒路)住劫能壞有無疑法。

    是利根知已盡分别。

    結盡過去住。

    是故住劫盡。

    一切結上增義。

    求能得過。

    是故能壞有。

    彼有增益義。

    明達神通辯。

    無疑法得增。

    一切難無疑辯。

    是利根因緣。

    問是軟根何法。

    答軟根減法念護有(修妒路)減法念有護有。

    是軟根增上去。

    是故意減是減法。

    減法不衆生減。

    分别地減分别行行。

    是說如所說章不誦失。

    彼不行分别地失。

    彼減痛事誦長行觀(遊觀)是五事減。

    是亦分别地減。

    彼思惟有得阿羅漢。

    劣行用住為已作念念。

    是世間多行種種意。

    如念人世俗。

    如世尊說。

    衣授(已念不離)是念壞命(用住為也)是不護有得。

    阿羅漢不欲減當。

    不念是常大。

    護如貧人得财守。

    是軟根因緣。

    問軟根何等。

    答軟根慧解脫。

    盡不盡解脫報(修妒路)慧解脫已說。

    俱分解脫二盡。

    解脫報不盡。

    解脫報俱分。

    解脫名念解脫慧解脫。

    是二增去義彼義。

    問是何彼解脫名。

    答解脫淫色助滅(修妒路)欲界色界俱助上意住。

    三界滅是三行解脫。

    解脫結是故解脫。

    問是何淫助名。

    答淫助中間色。

    無色想淨不淨(修妒路)增已。

    己身中間。

    己身亦增。

    是義是二。

    色想不壞色想。

    彼中間色不分别。

    謂丘冢地色腐爛肉脫眼。

    潰腸出不淨。

    小便處百蟲交亂(處共同處)烏扇發交亂啄鼻斷。

    分離手腳頭髑髅。

    如是見已淫結棄發。

    是身謂義及餘怨鬥诤。

    詐言谄貢高憍慢為首。

    有彼如是念作。

    謂惡解脫意定。

    是中間色想不淨解脫。

    二自己身内色分别。

    由定無色住。

    如是他身念。

    是中間離淫想。

    不淨解脫三淨。

    青赤黃白花衣為首。

    因緣發意念住無動。

    是淨解脫(觀四色及衣而不著)問是色助。

    答色助無色以說(修妒路)色棄結發四意住。

    是有漏是色助福說俱去。

    問是何滅名。

    答識為首等相應滅。

    無漏正受阿羅漢。

    二棄結婆素跋陀。

    三法度三[口*蔡]末都(盡也)初功德中間說。

     四阿鋡暮抄解第四(三法初功德已竟次說第二惡也) 問已說廣功德。

    功德中間三法度。

    是何惡名。

    答惡苦行愛無明(修妒路)苦行愛無明。

    是略說惡當知。

    雜惡善行是雜惡是人愚。

    謂雜惡念如豬不淨樂。

    世間彼前苦行。

    身口意苦行(修妒路)是惡數。

    謂初是三身苦行。

    口苦行。

    意苦行。

    苦行惡衆生行。

    是苦行惡念行苦行。

    問是何身苦行名。

    答身苦行殺盜淫(修妒路)謂是身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