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鋡暮抄解第一(此土篇目題皆在首是故道安為斯題)卷上

關燈
高父子。

    或有力不善念。

    欲助善不助不善處(助不助二也)如末迦蘭富蘭(六師之二)或欲無助善力。

    如一切明知醫。

    前有怨知病不救。

    若是三相等具。

    是善知識。

    或師過或弟子過或伴過。

    是故三相相應是善知識。

     問是何法思惟。

    答思惟息覺精進護想所行(修妒路)息覺精進護想。

    以為面是無作。

    彼息名意亂定。

    彼相像覺精進意懈怠念。

    教不亂護等得等相應。

    如禦車馬遲則策之牛奔則抑之。

    等行是護。

    當如是觀意。

    無量内入一護一。

    皆有緣衆生前相應。

    是意等得護。

     問何所說。

    若護之意即奔則抑之。

    若意遲則策之等得護。

    答我前不說是等思惟耶。

    如等思惟。

    如恐怖時。

    相應行數。

    若異者無等思惟也。

    是故思惟。

     問是得雲何。

    答得等具方便果(修妒路)方便定入無外供養。

    是相應入等具方便果。

     問何誰等具。

    答如說解脫。

     問是何等具名。

    答等具等書(等者書文字曰等也沙門具十二法為等具也)根斷近禅(修妒路)等聚是善行。

    是故等具如種等具。

    種等具是枝義。

    是等具三行等書根斷近禅。

     問彼等書名何法。

    答等書五納阿練茹比丘行(修妒路)具足等書等書。

    等書增是義。

    二象作工師能畫。

    彼巧匠作鑿刻石木。

    削治作像。

    書作經作畫作。

    彼像二行作。

    巧師所作能耐風雨。

    彼雖好不能耐。

    如是二人。

    道人白衣。

    彼道人念棄親屬。

    所作棄如巧師也。

    彼白衣妻子奴婢如畫師所作。

    彼白衣展轉愛樂。

    彼愛别離憂喜恐鬥诤為首。

    非法而破壞。

    作經像無堅。

    有非道人。

    世尊說如孔雀好青項鳥。

    飛行不如野雁步。

    如是白衣不似比丘牟尼(亦比丘也)坐空野禅是書也。

    五納阿練若作比丘行。

    是三頭陀功德。

    十二根有。

    是餘九眷屬各當别說。

    世尊酸陀梨所。

    将難陀為說三功德。

    何時卿難陀得見汝(八字)無事而粗服衣納五(八字)彼信施之而無所染(八字)遠淫欲行能離其險。

    (八字首盧)是故知根有是三功德及餘四利。

    起衣乞食床卧有利。

    彼衣利持五納為說。

    乞食利。

    教乞利床卧利。

    為說阿練行。

    是功德具壞有利等書。

    或二行入貢高入自歎入。

    彼衣乞食床卧利也。

    入貢高是三功德息一助止去貢高。

    是得樂為說頭陀功德。

     問雲何五納。

    答五納三衣取得(不擇好惡也修妒路)五納彼常住。

    是故五納。

    五納分是五納。

    彼五納三枝具足滿。

    有三衣為面首。

    是修妒路義。

    問若五納三事。

    九頭陀功德有如是等(修妒路)相違。

    彼丘冢道路。

    弊壞衣被。

    得著被三衣。

    僧伽梨郁怛羅僧安陀羅婆[口*(葵-天+示)]。

    彼或有我持三衣。

    最好利壞。

    即由利便亂若不多最好求二利。

    最利多利。

    如或有人求最好女人二。

    不求好千。

    如是多利。

    持三衣止最好利生。

    是世尊我持三衣。

    一一割截。

    持六衣劫貝四。

    [鳥*奏](葛也青構反)系布傍渠(麻布)阿鞞駏(榜也)蒖麻([這-言+(茼-一)]布庫打反)是輩六遇得便著割碎持。

    是故義不最好作不得惡。

    是名無好。

    彼如是三衣持名不求好。

    若衆許若白衣許。

    床卧坐見餘好而坐(二皆得坐也)彼如遇得作說。

    如坐好因緣得是當坐。

    若上座命是随遇。

    如是具足滿五納。

     問是阿練茹何法。

    答阿練者。

    坐樹下露坐常坐常住(修妒路)我常當坐樹下。

    我常當露坐。

    我常當坐(三坐也)是阿練茹具足。

    滿阿練茹行。

    是故阿練茹。

    阿練茹分。

    是故阿練茹。

    是四床卧利助彼喜信作講堂。

    柔軟褥作樂想知為分别說。

    世尊我是不相像。

    棄家他舍著棄講堂上。

    取阿練若行。

    如是阿練若行。

    作屈坻(今郁反容身禅小屋)作平屋意。

    欲作是二。

    是世尊我是非阿練茹行。

    平屋事。

    如舍馬如乘驢。

    是故當坐樹下。

    棄惡樹而樂好樹樂。

    利果好華樹樂。

    彼世尊教露坐。

    用是為男女所欲。

    婆羅門所樂。

    為露坐已。

    利不生彼。

    如是露坐苦行作大床卧。

    至日出棄。

    思惟念眠。

    是故我世尊。

    我是非清淨。

    如截耳欲著交露珰。

    是故當坐彼坐草蓐。

    結跏趺坐。

    世間所有遍思惟自行。

    行如是為具足滿阿練茹行。

     問何法乞食名。

    答乞食一坐後無食(無貯)在丘冢間(修妒路)二行學道僧住處得。

    及乞食彼住處得食。

    名謂信家日日來具足食施。

    或恐來為勞外。

    為立僧園堂。

    作已即中辦具與食。

    乞食謂家家少多得乞食。

    是乞食若違二非法行。

    彼一處食欲得食。

    檀越施我當食。

    作如是意于食樂著。

    世尊示行乞食。

    彼乞食來數數食至于時。

    如是不得思惟。

    彼世尊制一食。

     若如有人(四字)計常(二字)思念有慕(四字)得漿飯食(四字)知節(二字)能自抑寤(四字)是得彼一坐食複索好飲。

    佛聽飲大得種種飲。

    不能思惟。

    是世尊我用是為棄。

    斯飲渴水亦得止是後食止。

    彼如是一坐食棄。

    後澡浴塗身嚴飾其身。

    彼世尊我亦是食想貢高食。

    長身極供養之要。

    當壞盡捐丘冢間。

    是故教丘冢間。

    見丘冢間食所化。

    複彼丘冢間蟲半消。

    膀脹欲壞爛脂血流漫骨髓。

    千身骨交亂。

    見已貢高止。

    如是比丘行具足滿。

    有是為等書。

     問何法是根斷。

    答根斷不可強止。

    自制不染有(修妒路)根斷是根斷不可強止。

    自制不染有。

     問是誰不可強止。

    答根起不可止。

    根不可止如斷馬水谷。

    若不護根不可斷。

    多與水草腹滿。

    馬不能行。

    若不随時根不可強止。

    如瞎者亦當離淫。

    是故不可強止知行界所不受等思惟可護。

    或先師說根界去想。

    受棄不能至界。

    謂受自棄不染近。

    謂相似女人像。

    最好如見母見根。

    是三根斷。

     問是近禅何法。

    答近禅忍無想(修妒路)等近思惟。

    是故近禅前說解脫。

     問如前說四禅何故說是。

    答彼世間出世間解脫得是行必定解脫。

    是輩中間聖谛可得。

    如人度空野地。

    見園宅果樹花實。

    彼意必定為不複饑餓。

    為近城郭如思因緣。

    為曠野地淫怒癡。

    為勞善知識将導思惟。

    疾行陰界處。

    無常無我苦所有觀。

    若欲是有忍(三忍)增思惟不動如夢中見樂。

    見其形像。

    苦時相見。

    是想增。

    世間最好法。

    世尊想如是。

    是禅行其中間覺見喜。

    是聖谛時婆素跋陀(秦言今賢人名也得無著道)三法解脫度。

    初說[口*(葵-天+示)]未都(盡也天竺品題皆在品後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二(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二也) 問何法是方便名。

    答方便戒憂簸笞(息也)智(修妒路)方便是道義。

    謂是解脫為首(首向也前也)是方便三揵度戒息智。

     問何故重說戒。

    答我不前說戒有二。

    世間出世間也。

    彼世間說。

    是出世間說。

    彼戒行為義。

     問彼何法。

    答戒等口行命(修妒路)等口等行等命。

    是三犍度戒。

    彼等口妄言兩舌粗言不要言行離及餘言。

    是等口等行名殺盜淫行離。

    及餘事等行等命名比丘乞食。

    住食乞食衣床卧病醫藥自受。

    是餘邪命。

    優婆塞離五事。

    彼刀毒酒肉衆生(不賣)是等命。

     問是息何法。

    答息精進念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