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孔學新語自序
關燈
小
中
大
的悉心編排,都是首尾一貫,條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因此,大家所講的第二個問題,認為它沒有體系,不合科學分類的編排,也是很大的誤解。
為什麼古人會忽略這一點,一直就誤解内容,錯了二千多年呢?這也有個原因:因為自漢代獨尊儒學以後,士大夫們&ldquo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rdquo的思想,唯一的批一發廠家,隻有孔家一門,人雲亦雲,誰也不敢獨具異見,否則,不但紗帽兒戴不上,甚至,被士大夫所指責,被社會所唾棄,乃至把戴紗帽的家夥也會玩掉,所以誰都不敢推翻舊說,為孔子伸冤啊!再加以到了明代以後科舉考試,必以四書的章句為題,而四書的義解,又必宗朱熹的為是。
于是先賢有錯,大家就将錯就錯,一直就錯到現在,真是冤上加錯! 現在,我們的看法,不但是二十篇《論語》,每篇都條理井然,脈絡一貫。
而且二十篇的編排,都是首尾呼應,等于一篇天衣無縫的好文章。
如果要确切了解我們曆史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須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學,和研究孔子學術思想的體系,然後才能觸類旁通,自然會把它融和起來了。
至于内容方面,曆來的講解,錯誤之處,屢見不鮮,也須一一加以明辨清楚,使大家能認識孔子之所以被尊為聖人,的确是有其偉大的道理。
如果認為我是大膽的狂妄,居然敢推翻幾千年來的舊說,那我也隻好引用孟子說的:&ldquo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rdquo何況我的發現,也正因為有曆代先賢的啟發,加以力學、思辨和體驗,才敢如此做為,開創新說。
其次,更要鄭重聲明,我不敢如宋明理學家們的無聊,明明是因佛道兩家的啟發,才對儒學有所發揮,卻為了士大夫社會的地位,反而大罵佛老。
我呢?假如這些見解确是對的,事實上,也隻是因為我在多年學佛,才悟出其中的道理。
為了深感世變的可怕,再不重整孔家店,大家精神上遭遇的危難,恐怕還會有更大的悲哀!所以我才講述二十年前的一得之見,貢獻于諸位後起之秀。
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張橫渠先生的目标:&ldquo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rdquo為今後我們的文化和曆史,擔承起更重大的責任。
我既不想入孔廟吃冷豬頭,更不敢自己杜塞學問的根源。
其次,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
要講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學術。
要講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了解《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的生平講學、和門弟子們言行的一部書。
它雖然像語錄一樣用簡單的文字,記載那些教條式的名言懿行,但都是經過門弟子們的悉心編排,自有它的體系條貫的。
自唐以後,經過名儒們的圈點,沿一習一成風,大家便認為《論語》的章節,就是這種支支節節的形式,随便排列,誰也不敢跳出這傳統的範圍,重新加以注釋,所以就墨守成規,弄得問題叢生了!這種原因,雖然是學者因襲成見,困于師承之所緻。
但是,最大的責任,還是由于漢、宋諸儒的思想壟斷,以緻贻誤至今! 我們傳統的曆史文化,自秦漢統一以後,儒家的學術思想,已經獨尊天下,生當漢代的大儒們,正當經過戰國與秦漢的大變亂之後,文化學術,支離破碎,亟須重加整理。
于是漢儒們便極力注重考據、訓诂、疏釋等的工作,這種學術的風氣,就成為漢代儒家學者特有樸實的風格,這就是有名的漢學。
現在外國人把研究中國文化的學問也統名叫做漢學,這是大有問題的,我們自己要
因此,大家所講的第二個問題,認為它沒有體系,不合科學分類的編排,也是很大的誤解。
為什麼古人會忽略這一點,一直就誤解内容,錯了二千多年呢?這也有個原因:因為自漢代獨尊儒學以後,士大夫們&ldquo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rdquo的思想,唯一的批一發廠家,隻有孔家一門,人雲亦雲,誰也不敢獨具異見,否則,不但紗帽兒戴不上,甚至,被士大夫所指責,被社會所唾棄,乃至把戴紗帽的家夥也會玩掉,所以誰都不敢推翻舊說,為孔子伸冤啊!再加以到了明代以後科舉考試,必以四書的章句為題,而四書的義解,又必宗朱熹的為是。
于是先賢有錯,大家就将錯就錯,一直就錯到現在,真是冤上加錯! 現在,我們的看法,不但是二十篇《論語》,每篇都條理井然,脈絡一貫。
而且二十篇的編排,都是首尾呼應,等于一篇天衣無縫的好文章。
如果要确切了解我們曆史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須先要了解儒家孔孟之學,和研究孔子學術思想的體系,然後才能觸類旁通,自然會把它融和起來了。
至于内容方面,曆來的講解,錯誤之處,屢見不鮮,也須一一加以明辨清楚,使大家能認識孔子之所以被尊為聖人,的确是有其偉大的道理。
如果認為我是大膽的狂妄,居然敢推翻幾千年來的舊說,那我也隻好引用
其次,更要鄭重聲明,我不敢如宋明理學家們的無聊,明明是因佛道兩家的啟發,才對儒學有所發揮,卻為了士大夫社會的地位,反而大罵佛老。
我呢?假如這些見解确是對的,事實上,也隻是因為我在多年學佛,才悟出其中的道理。
為了深感世變的可怕,再不重整孔家店,大家精神上遭遇的危難,恐怕還會有更大的悲哀!所以我才講述二十年前的一得之見,貢獻于諸位後起之秀。
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張橫渠先生的目标:&ldquo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rdquo為今後我們的文化和曆史,擔承起更重大的責任。
我既不想入孔廟吃冷豬頭,更不敢自己杜塞學問的根源。
其次,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
要講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學術。
要講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了解《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的生平講學、和門弟子們言行的一部書。
它雖然像語錄一樣用簡單的文字,記載那些教條式的名言懿行,但都是經過門弟子們的悉心編排,自有它的體系條貫的。
自唐以後,經過名儒們的圈點,沿一習一成風,大家便認為《論語》的章節,就是這種支支節節的形式,随便排列,誰也不敢跳出這傳統的範圍,重新加以注釋,所以就墨守成規,弄得問題叢生了!這種原因,雖然是學者因襲成見,困于師承之所緻。
但是,最大的責任,還是由于漢、宋諸儒的思想壟斷,以緻贻誤至今! 我們傳統的曆史文化,自秦漢統一以後,儒家的學術思想,已經獨尊天下,生當漢代的大儒們,正當經過戰國與秦漢的大變亂之後,文化學術,支離破碎,亟須重加整理。
于是漢儒們便極力注重考據、訓诂、疏釋等的工作,這種學術的風氣,就成為漢代儒家學者特有樸實的風格,這就是有名的漢學。
現在外國人把研究中國文化的學問也統名叫做漢學,這是大有問題的,我們自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