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六十卷

關燈
業皆不定 善男子一切衆生凡有二種(至)現也輕業地獄重受 案。

    僧亮曰。

    釋不定門也。

    唯有愚智者。

    釋所以不定者由人也。

    重惡輕受。

    非都不受也。

    僧宗曰。

    此正釋轉義也。

    言愚人造業。

    乃應得輕苦。

    以其不知慚愧修善之方。

    則罪障日夜增長。

    回此輕報。

    地獄重受。

    若是智人。

    昔曾造惡種此業勢。

    既感三途。

    亦感輕苦。

    以其有修身戒心慧之緣。

    遂使重苦之報。

    不複受也。

    但受頭痛等苦故。

    義唱為轉也。

    寶亮曰。

    此第二出愚智二人也 師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至)清淨梵行及解脫果 案。

    僧亮曰。

    難意若定受者。

    可修梵行。

    求解脫不定。

    何用求離耶。

    僧宗曰。

    業既不定。

    會當轉惡生善也。

    寶亮曰。

    此下第三出愚智二人所行之法也。

    将欲明義。

    故師子吼先作此難雲。

    若必不定。

    則自得去。

    何用修道耶 佛言善男子若一切業(至)則修梵行及解脫果 案。

    僧亮曰。

    答意若以決定。

    雲何可脫。

    緣不定故。

    所以須修梵行。

    以求解脫耳。

    僧宗曰。

    正以法相不定故。

    可得修有轉義也。

    若使定不可轉者。

    惡家常應為惡。

    乃至少時作業。

    應少時受 善男子若能遠離一切惡業(至)雲何而有修道涅槃 案。

    僧亮曰。

    重舉諸業。

    謂若定者。

    則有如是失也。

    寶亮曰。

    正以不定故須修道。

    若必定者。

    修道何益耶 善男子業有二種定以不定 案。

    僧亮曰。

    此下廣前三門。

    後又重舉愚智二人。

    總結句。

    并合前後凡七門 定業有二一報定二時定(至)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案。

    僧亮曰。

    釋上定不定業也。

    優婆塞戒說。

    業有四種。

    一報定時定。

    二報定時不定。

    三時定報不定。

    四時不定報不定也。

    今說二者。

    以初二報定。

    合為一也。

    僧宗曰。

    向已明有轉。

    今廣出報定世定。

    為彰可轉之義。

    言報之為理。

    不出世定報定。

    若世報俱之。

    此家為重。

    若報定世不定。

    此為第二。

    若世定報不定。

    此為第三。

    若報世俱不定。

    此為第四。

    寶亮曰。

    此下竟三報業。

    悉為證初第一門業性不定意業有二種。

    定以不定。

    今開四句明業體。

    第一時定報不定。

    此人作業之時。

    莫問輕重。

    但是猛利心中作也。

    作業成後。

    更經營運誓心來逐此業。

    名為業定。

    若此時差。

    則永不複受也。

    報定時不定者。

    此人作業之時。

    心極殷重。

    未必決斷。

    複無誓心。

    故或現受生受後受也。

    俱不定者。

    作時不重。

    又不決斷也。

    二俱定者。

    與上相違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至)供養三寶是名定業 案。

    僧亮曰。

    釋定業也。

    寶亮曰。

    此四句。

    第一。

    第二。

    第四。

    于愚人悉定也。

    若智人者。

    四句皆不定。

    愚人無身戒心慧故。

    所以皆成定報也 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難動(至)一切諸業不名決定 案。

    僧亮曰。

    釋不定業也 菩薩摩诃薩無地獄業(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案。

    僧亮曰。

    已斷定業不定業。

    不定業願受之證。

    一切業不定。

    令地獄空者。

    說生之益也。

    寶亮曰。

    智人有此四德故。

    皆不定也。

    所以菩薩恒在地獄。

    開悟衆生。

    若其業定。

    何能使物離苦。

    升人天進德也 複次善男子是賢劫中(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案。

    僧亮曰。

    前說無地獄業。

    此說無業而現受。

    寶亮曰。

    明諸菩薩化生其中。

    以證業之不定 複次善男子是賢劫中(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案。

    僧亮曰。

    次說無餓鬼業亦現受也 善男子我于賢劫生屠脍家(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案。

    僧亮曰。

    次說無十六惡律儀。

    亦現受也 善男子是賢劫中複生邊地(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案。

    僧亮曰。

    次說無八難等執障 善男子我念往昔(至)是名菩薩摩诃薩說現世報 案。

    僧亮曰。

    廣出提婆達多。

    往昔緣起事耳 善男子我念往昔(至)是名菩薩摩诃薩說現世報 案。

    僧亮曰。

    又廣舉緣起。

    重證久來無也 善男子善業生報後報(至)一切諸業悉得現報 案。

    僧亮曰。

    向明現報。

    今舉生後亦如是。

    皆是慈善願力。

    亦現受也 不善惡業得現報者(至)是名惡業現受果報 案。

    僧亮曰。

    向明以善業願受。

    今明以惡受也 生報者如一闡提犯四重禁及五逆罪 案。

    僧亮曰。

    此三人皆重。

    故生報也。

    唯人能起此業。

    而人身小。

    受苦少故。

    不得現受也 後報者如持戒人深發誓願(至)轉輪聖王教化衆生 案。

    僧亮曰。

    淨戒身報。

    得淨戒身。

    及轉輪王。

    非一身可集。

    故後報受也 善男子若業定得現世報者(至)無善藏者輕業重受 案。

    僧亮曰。

    現報業輕。

    不能得後報。

    後報業重。

    故現生正報也。

    寶亮曰。

    凡有十二譬。

    廣上第二門出愚智二人事也。

    蓋欲顯智者之解。

    愚者之蔽。

    可不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