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五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般涅槃經集解第五十六卷
辨因果非有非無義 廣辨正因緣因義 廣辨了因緣因義 師子吼更設七翻難責無佛性 第一謂人無性人可作天天可作人義故知無性 第二論闡提斷善根故知無佛性 第三有初發心故知無佛性 第四退故知無佛性 第五證萬善是性離善則無性 第六因有強弱故知無性 第七以菩提心本無今有故知無佛性 下廣答七難 廣辨退不退性 辨修三十二相等
師子吼品之第三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至)說言佛性非内非外
案。
僧亮曰。
觀門第四。
觀于因中。
非有非無也。
難意謂。
若如上乳中有酪。
力士額珠者。
便因中已有。
雲何非有非無耶。
僧宗曰。
大段之第二也。
上答六難。
明佛性之理。
其義不倫。
今師子吼欲成前中道之旨。
假為定有定無之難。
如來解釋。
不可一向定有。
亦不可一向定無。
故為中道義也。
初五種執有為難。
下七句執無也。
佛性不内者。
即時未有也。
非外者。
不離因而有果也。
乳中有酪金剛力士者。
推理尋說。
克終驗始。
便為已有也。
寶亮曰。
第四翻觀因中無果。
今先開章門。
非内非外。
與因中無果。
作章門也。
然非失壞。
乃遠為下第五因中立性作章門。
内者正因。
外者緣因。
明有神識者。
皆有避苦求樂之解。
始終用不改。
故名為内。
緣因之善。
托外緣而生。
有時而有。
有時而無。
故名為外。
明此二因之中。
都無有果。
故言非内非外。
因中雖無有果。
非無緣正二因。
此二因未來必得佛果。
既将明因中無果。
故師子吼取外之謬執。
謂因中已有果。
如乳中以有酪。
若乳中果有酪。
當知衆生身中。
已有佛也。
今雲何言佛性非内非外耶。
外道計生因生果故。
因中有果。
過至于内。
義所以無失者。
不言乳中已有酪也。
但有因。
故言有。
明衆生佛性亦然。
非即身中已有。
一切種智亦有因。
故言有衆生佛性。
若無此天然之質。
為神解之主。
終不修因。
除迷求解。
正以神明之道。
異于木石。
可得瑩飾。
故習解虛衿。
斷生死累盡。
有萬工現前。
所以種為一切智。
豈得言衆生有此法性為體。
使即時有果。
如外道所計生因生果耶。
其大意乃爾。
故下雲。
凡作五執。
細而尋之。
乃不翅五。
要而為據事異。
便成五别。
此第一直執因中有果。
何以知之。
衆生生法。
各有時節。
但說時有異。
非因中都無。
故知乳中有酪也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說(至)酪從乳生故言有酪 案。
僧亮曰。
答意非無從生之義。
故言有耳。
僧宗曰。
不言乳已有酪。
以果由生。
故言有耳 世尊一切生法各有時節 案。
僧亮曰。
若以從生為有者。
蘇亦從乳生。
何不次乳有蘇耶。
僧宗曰。
難意謂。
乳酪未始不并。
但出時有前後也 善男子乳時無酪亦無生蘇(至)是故我言乳中無酪 案。
僧亮曰。
證乳中有酪。
亦五味。
一以事證。
一以知證也。
僧宗曰。
此下就理中解釋 如其有者何故不得(至)乃至醍醐亦複如是 案。
僧亮曰。
若乳之時有酪。
應有二能。
更有二名也。
寶亮曰。
一往破其執也。
若乳中有酪。
世人不應但名為乳。
亦應先有二種名字 善男子因有二種(至)故言乳中而有酪性 案。
僧亮曰。
因雖無果。
而力有近遠。
遠名緣因。
近名正因。
答生有次第也。
僧宗曰。
謂乳之于酪。
是正因故。
說言有耳。
非已有也。
寶亮曰。
破執既竟。
還正義本。
謂乳為正因。
醪暖作緣因。
了出酪也 師子吼言世尊若乳無酪(至)何故不從角中生耶 案。
僧亮曰。
若無而能生者。
角亦無酪。
獨何從乳而不從角耶。
寶亮曰。
同是無酪。
角亦應有。
而角不生。
但乳能生。
說知先有也 善男子角亦生酪(至)是故我說正因緣因 案。
僧亮曰。
顯緣因之義。
亦能生酪。
證無而能生者也。
僧宗曰。
以求酪之人。
必取乳故。
故知乳是正因也。
寶亮曰。
縱論以明。
理非正答 師子吼言若使乳中(至)何故不生二俱無故 案。
僧亮曰。
欲證有緣因之義。
故更問也。
僧宗曰。
回換譬耳。
義同前釋。
寶亮曰。
二俱是無。
而一生一不生。
故知先定有明矣 善
僧亮曰。
觀門第四。
觀于因中。
非有非無也。
難意謂。
若如上乳中有酪。
力士額珠者。
便因中已有。
雲何非有非無耶。
僧宗曰。
大段之第二也。
上答六難。
明佛性之理。
其義不倫。
今師子吼欲成前中道之旨。
假為定有定無之難。
如來解釋。
不可一向定有。
亦不可一向定無。
故為中道義也。
初五種執有為難。
下七句執無也。
佛性不内者。
即時未有也。
非外者。
不離因而有果也。
乳中有酪金剛力士者。
推理尋說。
克終驗始。
便為已有也。
寶亮曰。
第四翻觀因中無果。
今先開章門。
非内非外。
與因中無果。
作章門也。
然非失壞。
乃遠為下第五因中立性作章門。
内者正因。
外者緣因。
明有神識者。
皆有避苦求樂之解。
始終用不改。
故名為内。
緣因之善。
托外緣而生。
有時而有。
有時而無。
故名為外。
明此二因之中。
都無有果。
故言非内非外。
因中雖無有果。
非無緣正二因。
此二因未來必得佛果。
既将明因中無果。
故師子吼取外之謬執。
謂因中已有果。
如乳中以有酪。
若乳中果有酪。
當知衆生身中。
已有佛也。
今雲何言佛性非内非外耶。
外道計生因生果故。
因中有果。
過至于内。
義所以無失者。
不言乳中已有酪也。
但有因。
故言有。
明衆生佛性亦然。
非即身中已有。
一切種智亦有因。
故言有衆生佛性。
若無此天然之質。
為神解之主。
終不修因。
除迷求解。
正以神明之道。
異于木石。
可得瑩飾。
故習解虛衿。
斷生死累盡。
有萬工現前。
所以種為一切智。
豈得言衆生有此法性為體。
使即時有果。
如外道所計生因生果耶。
其大意乃爾。
故下雲。
凡作五執。
細而尋之。
乃不翅五。
要而為據事異。
便成五别。
此第一直執因中有果。
何以知之。
衆生生法。
各有時節。
但說時有異。
非因中都無。
故知乳中有酪也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說(至)酪從乳生故言有酪 案。
僧亮曰。
答意非無從生之義。
故言有耳。
僧宗曰。
不言乳已有酪。
以果由生。
故言有耳 世尊一切生法各有時節 案。
僧亮曰。
若以從生為有者。
蘇亦從乳生。
何不次乳有蘇耶。
僧宗曰。
難意謂。
乳酪未始不并。
但出時有前後也 善男子乳時無酪亦無生蘇(至)是故我言乳中無酪 案。
僧亮曰。
證乳中有酪。
亦五味。
一以事證。
一以知證也。
僧宗曰。
此下就理中解釋 如其有者何故不得(至)乃至醍醐亦複如是 案。
僧亮曰。
若乳之時有酪。
應有二能。
更有二名也。
寶亮曰。
一往破其執也。
若乳中有酪。
世人不應但名為乳。
亦應先有二種名字 善男子因有二種(至)故言乳中而有酪性 案。
僧亮曰。
因雖無果。
而力有近遠。
遠名緣因。
近名正因。
答生有次第也。
僧宗曰。
謂乳之于酪。
是正因故。
說言有耳。
非已有也。
寶亮曰。
破執既竟。
還正義本。
謂乳為正因。
醪暖作緣因。
了出酪也 師子吼言世尊若乳無酪(至)何故不從角中生耶 案。
僧亮曰。
若無而能生者。
角亦無酪。
獨何從乳而不從角耶。
寶亮曰。
同是無酪。
角亦應有。
而角不生。
但乳能生。
說知先有也 善男子角亦生酪(至)是故我說正因緣因 案。
僧亮曰。
顯緣因之義。
亦能生酪。
證無而能生者也。
僧宗曰。
以求酪之人。
必取乳故。
故知乳是正因也。
寶亮曰。
縱論以明。
理非正答 師子吼言若使乳中(至)何故不生二俱無故 案。
僧亮曰。
欲證有緣因之義。
故更問也。
僧宗曰。
回換譬耳。
義同前釋。
寶亮曰。
二俱是無。
而一生一不生。
故知先定有明矣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