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四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也。
此初關謂。
若先已得生名者。
何故後時方名生耶 若未生時無生者何故不說虛空為生 案。
道生曰。
虛空亦本無也。
僧亮曰。
第六句也未生是無法。
虛空亦是無。
若生于無者。
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耶。
寶亮曰。
若有為法。
本傍無相及力者。
彼起此亦起。
彼滅此亦滅正得俱時而已。
雲何能生于法。
若俱無相及力者而得生有為法。
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說 案。
道生曰。
答第六句也。
僧亮曰。
先答第六句也。
生是假名。
不可定說也。
不生是無而生能生無。
亦不可定說也。
僧宗曰。
先答第六難也。
不生即虛空。
欲令虛空生者。
不可說也。
寶亮曰。
後關七種章門。
下自次第釋也。
初六句。
悉作不定答。
後一句明因緣故得生也。
不生生不可說者。
第一句明無定不生性。
亦無定生性。
雲何可定說耶 生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答第五句也。
僧亮曰。
第五句也。
生是已有。
已有更生。
亦不可定說也。
僧宗曰。
次答第五難。
不可說生已生之法。
則有重生之過也。
寶亮曰。
亦無一定生之性。
故不可說也 生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對明第六門也。
僧亮曰。
上二句說生法有無也。
此說生相能生有無也。
不生是無而生能生無。
故不可定也。
僧宗曰。
人情展轉生疑。
若無已生故來生者。
便是生于不可生者耶。
今言亦不可如此說也。
寶亮曰。
亦無定生定不生之性。
故不可說 不生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對明第五問。
僧亮曰。
若不生死者。
亦不可定也。
僧宗曰。
逆取其意也。
惑者複謂若如上答。
便是可生者自生。
不可生者自不生。
今言亦不可作此說也。
寶亮曰。
亦無定不生。
定不生故。
言以修道故不可定 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複有生不生。
今離之。
亦不可也。
僧亮曰。
離法之外。
别有生相者。
亦不可定說也。
僧宗曰。
不複遣惑。
此别遣生體耳。
借生遣不生。
豈有生之可得耶。
寶亮曰。
前四句。
遣一執。
不可謂有定性。
今第五第六兩句。
直遣生相。
不可謂離法之外。
别有一生相者也 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前已離生。
今離不生也。
僧亮曰。
若法無生相。
亦不可定說也。
此六句。
通答後二句也。
僧宗曰。
生本對不生。
生既不可得。
豈有不生而可得耶。
寶亮曰。
亦不可定說法外。
若無别生之相。
便使法體。
不複得生也 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案。
僧宗曰。
因緣謂與他為他。
因雖不自生。
而有生他之義。
答第四第三問也。
生是生他。
不生無漏。
後更别答也。
僧宗曰。
遣之稍精。
轉入第一義谛時。
情迷悶故。
說有因緣也。
寶亮曰。
上六句明不定。
此第七句。
明緣合故生。
不合則不生也 雲何不生生不可說(至)何以故以其生故 案。
道生曰。
釋答二問七句也。
既雲不生。
而言其生。
是則不生為生也。
僧亮曰。
生名起。
不生則無起。
若名為生者。
是則起。
無起為起。
何可說耶。
僧宗曰。
重釋所以也。
雲何一向都無。
而忽然得生。
故知有可生之理也。
寶亮曰。
不生者。
今生雲何定說。
生者。
生耶。
不生者定不生耶 雲何生生不可說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生若先生。
今則不應複生也。
僧亮曰。
生生故生者。
先定生生之名。
謂以生生故。
生生也。
生故不生者。
故前生也。
不生後生也。
以前生生故。
後生不生也。
僧宗曰。
難者。
欲使已有法。
在未來及在時生也。
今言生故不生者。
未來不生也。
生生故生者。
現在有生也寶亮曰。
生生故生者。
此一句先立位也。
凡夫生生相續。
故名作生。
亦無一定性也。
下雲生故不生者。
形得故得名。
何處有一定生之性也 雲何生不生不可說(至)生不自生故不可說 案。
僧亮曰。
生即名為生者。
先定生名也。
生生不自生者。
必生可生法。
不生不生法也。
僧宗曰。
未生之無。
不同菟角。
故雲生即名為生也。
寶亮曰。
正以因緣和合。
便名為生。
因緣不會。
便名不生 雲何不生不生不可說(至)何以故以修道得故 案。
僧亮曰。
涅槃不生。
故不可說者。
以可學得。
故名生也。
僧宗曰。
不生之法不過涅槃。
尚以修道故得。
豈謂不生都不生耶。
寶亮曰。
萬善具則得涅槃。
豈可定說耶 雲何生亦不
此初關謂。
若先已得生名者。
何故後時方名生耶 若未生時無生者何故不說虛空為生 案。
道生曰。
虛空亦本無也。
僧亮曰。
第六句也未生是無法。
虛空亦是無。
若生于無者。
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耶。
寶亮曰。
若有為法。
本傍無相及力者。
彼起此亦起。
彼滅此亦滅正得俱時而已。
雲何能生于法。
若俱無相及力者而得生有為法。
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說 案。
道生曰。
答第六句也。
僧亮曰。
先答第六句也。
生是假名。
不可定說也。
不生是無而生能生無。
亦不可定說也。
僧宗曰。
先答第六難也。
不生即虛空。
欲令虛空生者。
不可說也。
寶亮曰。
後關七種章門。
下自次第釋也。
初六句。
悉作不定答。
後一句明因緣故得生也。
不生生不可說者。
第一句明無定不生性。
亦無定生性。
雲何可定說耶 生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答第五句也。
僧亮曰。
第五句也。
生是已有。
已有更生。
亦不可定說也。
僧宗曰。
次答第五難。
不可說生已生之法。
則有重生之過也。
寶亮曰。
亦無一定生之性。
故不可說也 生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對明第六門也。
僧亮曰。
上二句說生法有無也。
此說生相能生有無也。
不生是無而生能生無。
故不可定也。
僧宗曰。
人情展轉生疑。
若無已生故來生者。
便是生于不可生者耶。
今言亦不可如此說也。
寶亮曰。
亦無定生定不生之性。
故不可說 不生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對明第五問。
僧亮曰。
若不生死者。
亦不可定也。
僧宗曰。
逆取其意也。
惑者複謂若如上答。
便是可生者自生。
不可生者自不生。
今言亦不可作此說也。
寶亮曰。
亦無定不生。
定不生故。
言以修道故不可定 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複有生不生。
今離之。
亦不可也。
僧亮曰。
離法之外。
别有生相者。
亦不可定說也。
僧宗曰。
不複遣惑。
此别遣生體耳。
借生遣不生。
豈有生之可得耶。
寶亮曰。
前四句。
遣一執。
不可謂有定性。
今第五第六兩句。
直遣生相。
不可謂離法之外。
别有一生相者也 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前已離生。
今離不生也。
僧亮曰。
若法無生相。
亦不可定說也。
此六句。
通答後二句也。
僧宗曰。
生本對不生。
生既不可得。
豈有不生而可得耶。
寶亮曰。
亦不可定說法外。
若無别生之相。
便使法體。
不複得生也 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案。
僧宗曰。
因緣謂與他為他。
因雖不自生。
而有生他之義。
答第四第三問也。
生是生他。
不生無漏。
後更别答也。
僧宗曰。
遣之稍精。
轉入第一義谛時。
情迷悶故。
說有因緣也。
寶亮曰。
上六句明不定。
此第七句。
明緣合故生。
不合則不生也 雲何不生生不可說(至)何以故以其生故 案。
道生曰。
釋答二問七句也。
既雲不生。
而言其生。
是則不生為生也。
僧亮曰。
生名起。
不生則無起。
若名為生者。
是則起。
無起為起。
何可說耶。
僧宗曰。
重釋所以也。
雲何一向都無。
而忽然得生。
故知有可生之理也。
寶亮曰。
不生者。
今生雲何定說。
生者。
生耶。
不生者定不生耶 雲何生生不可說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說 案。
道生曰。
生若先生。
今則不應複生也。
僧亮曰。
生生故生者。
先定生生之名。
謂以生生故。
生生也。
生故不生者。
故前生也。
不生後生也。
以前生生故。
後生不生也。
僧宗曰。
難者。
欲使已有法。
在未來及在時生也。
今言生故不生者。
未來不生也。
生生故生者。
現在有生也寶亮曰。
生生故生者。
此一句先立位也。
凡夫生生相續。
故名作生。
亦無一定性也。
下雲生故不生者。
形得故得名。
何處有一定生之性也 雲何生不生不可說(至)生不自生故不可說 案。
僧亮曰。
生即名為生者。
先定生名也。
生生不自生者。
必生可生法。
不生不生法也。
僧宗曰。
未生之無。
不同菟角。
故雲生即名為生也。
寶亮曰。
正以因緣和合。
便名為生。
因緣不會。
便名不生 雲何不生不生不可說(至)何以故以修道得故 案。
僧亮曰。
涅槃不生。
故不可說者。
以可學得。
故名生也。
僧宗曰。
不生之法不過涅槃。
尚以修道故得。
豈謂不生都不生耶。
寶亮曰。
萬善具則得涅槃。
豈可定說耶 雲何生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