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四十五卷

關燈
既非音聲。

    雲何而言聞所不聞耶。

    智秀曰。

    第二難也。

    謂已謝者。

    不可聞也 譬如去者至則不去去則不至 案。

    道生曰。

    譬前合難也。

    僧亮曰。

    以此譬前有無各定也。

    寶亮曰。

    至則不去。

    譬聞已不聞法。

    則不至譬不聞不聞也 亦如生已不生不生(至)不聞不聞亦複如是 案。

    僧亮曰。

    以此譬後重難也。

    寶亮曰。

    生已不生。

    譬聞已不聞。

    不生不生。

    譬不聞不聞也。

    得已不得。

    亦如是也 世尊若不聞者一切衆生(至)雖見佛性未得明了 案。

    道生曰。

    若不聞複為聞。

    一往如似可得教義。

    而聞更作聞。

    為踬大矣。

    僧亮曰。

    第二難也。

    僧宗曰。

    茲決難也。

    不聞之理。

    可強得者。

    菩提亦可強得也。

    仍取佛意。

    若亦可強得者。

    十住菩薩見佛性未明了。

    何不強明了耶。

    寶亮曰。

    借菩提為決。

    若菩提不可強得者。

    不聞之理。

    豈可強聞耶 世尊若不聞聞者如來往昔(至)于阿含中複言無師 案。

    僧亮曰。

    第三難也。

    寶亮曰。

    若不聞之法。

    要必得聞者。

    佛應有師。

    若言無師。

    雲何而說聞所不聞也 若不聞不聞如來得成(至)不聞是經亦應得見 案。

    道生曰。

    不聞之理。

    遂不可聞者。

    踬亦大也。

    僧亮曰。

    第四難也。

    僧宗曰。

    逆取佛意。

    若言改以不聞。

    此不聞得佛者。

    彌有過也。

    寶亮曰。

    若果自然得道不聞不聞者。

    衆生亦應爾。

    不假聞此不聞 世尊凡是色者或可見(至)雲何而言可得見聞 案。

    道生曰。

    更單難前聞義也。

    僧亮曰。

    第五難也。

    僧宗曰。

    第五第六難。

    大意相似而第五難小賒。

    第六難轉切也。

    今此中猶許現在有聞也。

    寶亮曰。

    上四難一向反理。

    此下兩難。

    傍助佛解。

    明萬法無定。

    佛正承此而答也。

    難意謂。

    可見之法。

    猶有見不見。

    況涅槃非色非聲。

    雲何可得而聞耶 世尊過去已滅則不可聞(至)大涅槃經聞所不聞 案。

    僧亮曰。

    第六難也。

    寶亮曰。

    亦如第五難意無異。

    若萬法有一定性。

    則無三世。

    以無定故。

    經三世耳。

    而已過之。

    聲不可聞者。

    未至亦不聞。

    現在即生即滅。

    又不可聞。

    故論雲。

    諸法取取塵無處。

    以況涅槃也 爾時世尊贊光明遍照(至)如十住菩薩之所知見 案。

    道生曰。

    善其難也。

    僧亮曰。

    難其解空也。

    常與無常。

    皆從緣有已。

    而常法從緣。

    見無常法。

    從緣生也。

    緣則是空。

    空則無見無聞也。

    唯十地所知耳。

    寶亮曰。

    印可其後二難。

    謂萬法無性。

    如幻如炎等也 時大衆中忽然之頃(至)譬如比丘入師子王定 案。

    僧亮曰。

    非青見青等。

    皆表諸法無定也。

    所以兩佛相證者。

    明法相不異。

    諸佛道同。

    法從緣見見則常也。

    十号不異。

    法輪亦同也。

    從緣所生。

    無常國土。

    淨穢不同。

    衆生善惡亦異耳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至)爾時如來默然不說 案。

    僧亮曰。

    光以證佛所說。

    所以不得答也。

    寶亮曰。

    時衆之疑未去。

    佛不答也。

    衆生執心既重。

    若直以理答。

    不必為彼心用。

    所以寄事以感其情也 迦葉菩薩複問文殊師利(至)雖相咨問然無答者 案。

    僧亮曰。

    文殊應答而不答者。

    未聞命故也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燈 案。

    僧亮曰。

    彼滿月佛。

    現此光也。

    從因而現。

    因即慧也。

    無因緣者。

    常法不從生因生故也。

    亦有因緣者。

    從了因見也 佛言文殊師利汝今莫入(至)應以世谛而解脫之 案。

    僧亮曰。

    謂深說為第一義。

    淺說為世谛也。

    寶亮曰。

    命使為說光所由來處也 文殊師利言世尊于此東方(至)多有衆鳥遊集其上 案。

    僧亮曰。

    示從緣生法是無常也 複有無量虎狼師子(至)心常憐愍一切衆生 案。

    僧亮曰。

    說衆生淨心者。

    即示淨土因也 其佛号曰滿月光明(至)菩薩摩诃薩所問等無有異 案。

    僧亮曰。

    從緣法常故一也。

    十号既同。

    法不異也 彼滿月光明佛即告琉璃光(至)是名因緣亦非因緣 案。

    僧亮曰。

    具說因緣。

    即說世谛有來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