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四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案。
僧亮曰。
五法佐助。
重釋淨戒。
所以為涅槃因。
由得慧等佐助。
離五蓋故。
王五種涅槃。
釋所以具信等五法。
推功于慧。
能離蓋及見疑。
故具五根者。
得五解脫也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至)不以毀戒受持修集 案。
僧亮曰。
說五種持經。
以明出世。
何者。
餘經所說。
未究竟故。
不備持之行惡。
令人謗經。
持經起惡。
雖能自利。
不能利人。
非出世菩薩。
是以佛但令出世持經。
應究行之義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案。
僧亮曰。
無有實功。
是名掉戲。
若轉諸有。
名輕動也 複次善男子若我弟子(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案。
僧亮曰。
悟時未至。
名非時也。
處不應聞。
名非國也。
不如上誡。
是滅佛法。
說佛法滅。
世法熾燃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至)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案。
僧亮曰。
此經所說。
理無不備。
說此經時。
應具諸說 複次善男子雲何複名(至)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案。
僧亮曰。
上說出家菩薩六念。
則通在家。
除生死畏。
修六念人。
不畏海難。
貪寶重貨。
菩薩不畏生死苦難。
貪三寶功德也。
畏死者。
懼三塗。
念戒施天。
卻死畏也。
是始行所修。
非出世功德也。
若依此經修之。
即出世知見。
美經之能也。
僧宗曰。
第五明六念者。
向明戒定慧。
今舉境以顯慧之功也。
寶亮曰。
若作六念成。
名出世間菩薩。
是知見覺人。
若不如是。
不名世間知見覺人也 善男子雲何念佛(至)說中道故名大法師 案。
僧亮曰。
此經辯十号有正有雜有略有廣。
從如來至大法師。
此初廣。
後十号略也。
亦可前正後雜也。
寶亮曰。
念佛中有三翻。
第一總舉佛果一切功德。
第二曆十号。
第三舉成佛之因。
佛昔修六度衆德。
今得常住。
萬境皆照也。
下五念皆真應雙明。
但文中可見。
不假有釋也 雲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至)是故号佛為如來也 案。
僧亮曰。
如者如佛也。
來者。
乘因至果也。
此果中說如來也。
從六波羅蜜者。
因中說如來也 雲何為應世間之法(至)而供養之故名為應 案。
僧亮曰。
惡應除善應。
集具二德。
故應供養也 雲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颠倒(至)聲聞緣覺無有遍知 案。
僧亮曰。
以知因為正。
知果為遍也 雲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至)以是義故名明行足 案。
僧亮曰。
空行雖非照解。
而非垢闇也 雲何善逝善者名高(至)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案。
僧亮曰。
涅槃之性。
實非有者。
生住滅是有為相。
涅槃無此。
故非有也 雲何世間解世間者(至)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 案。
僧亮曰。
因世間言說為有者。
非有說有。
以明非有 雲何無上士上士者(至)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案。
僧亮曰。
有惡未盡。
智與心诤。
智勝心故為上也。
語可壞者。
有诤則可壞 雲何調禦丈夫自既丈夫(至)是故号佛調禦丈夫 案。
僧亮曰。
應以男形成佛。
名丈夫也。
釋上句。
具足法者。
釋下句也。
後調禦丈夫。
凡四種應深說深。
應淺說淺。
明善調也 雲何天人師師有二種(至)是故号佛為天人師 案。
僧亮曰。
師有二種者。
釋上無上師也。
亦次解人天二義。
明能受道也 雲何為佛佛者名覺(至)常得不離見佛世尊 案。
僧亮曰。
一周明十号也 善男子何故名為如來(至)八十種好金剛之身 案。
僧亮曰。
重舉果稱。
以說因者。
欲令欣果。
而行因也。
再說因者。
前略後廣也 又複菩薩于昔無量(至)是名菩薩摩诃薩念佛 案。
僧亮曰。
生住是有為。
自在是無為。
修五十心。
成此果心也
僧亮曰。
五法佐助。
重釋淨戒。
所以為涅槃因。
由得慧等佐助。
離五蓋故。
王五種涅槃。
釋所以具信等五法。
推功于慧。
能離蓋及見疑。
故具五根者。
得五解脫也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至)不以毀戒受持修集 案。
僧亮曰。
說五種持經。
以明出世。
何者。
餘經所說。
未究竟故。
不備持之行惡。
令人謗經。
持經起惡。
雖能自利。
不能利人。
非出世菩薩。
是以佛但令出世持經。
應究行之義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案。
僧亮曰。
無有實功。
是名掉戲。
若轉諸有。
名輕動也 複次善男子若我弟子(至)非我弟子是魔眷屬 案。
僧亮曰。
悟時未至。
名非時也。
處不應聞。
名非國也。
不如上誡。
是滅佛法。
說佛法滅。
世法熾燃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至)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案。
僧亮曰。
此經所說。
理無不備。
說此經時。
應具諸說 複次善男子雲何複名(至)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案。
僧亮曰。
上說出家菩薩六念。
則通在家。
除生死畏。
修六念人。
不畏海難。
貪寶重貨。
菩薩不畏生死苦難。
貪三寶功德也。
畏死者。
懼三塗。
念戒施天。
卻死畏也。
是始行所修。
非出世功德也。
若依此經修之。
即出世知見。
美經之能也。
僧宗曰。
第五明六念者。
向明戒定慧。
今舉境以顯慧之功也。
寶亮曰。
若作六念成。
名出世間菩薩。
是知見覺人。
若不如是。
不名世間知見覺人也 善男子雲何念佛(至)說中道故名大法師 案。
僧亮曰。
此經辯十号有正有雜有略有廣。
從如來至大法師。
此初廣。
後十号略也。
亦可前正後雜也。
寶亮曰。
念佛中有三翻。
第一總舉佛果一切功德。
第二曆十号。
第三舉成佛之因。
佛昔修六度衆德。
今得常住。
萬境皆照也。
下五念皆真應雙明。
但文中可見。
不假有釋也 雲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至)是故号佛為如來也 案。
僧亮曰。
如者如佛也。
來者。
乘因至果也。
此果中說如來也。
從六波羅蜜者。
因中說如來也 雲何為應世間之法(至)而供養之故名為應 案。
僧亮曰。
惡應除善應。
集具二德。
故應供養也 雲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颠倒(至)聲聞緣覺無有遍知 案。
僧亮曰。
以知因為正。
知果為遍也 雲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至)以是義故名明行足 案。
僧亮曰。
空行雖非照解。
而非垢闇也 雲何善逝善者名高(至)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案。
僧亮曰。
涅槃之性。
實非有者。
生住滅是有為相。
涅槃無此。
故非有也 雲何世間解世間者(至)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 案。
僧亮曰。
因世間言說為有者。
非有說有。
以明非有 雲何無上士上士者(至)是故号佛為無上士 案。
僧亮曰。
有惡未盡。
智與心诤。
智勝心故為上也。
語可壞者。
有诤則可壞 雲何調禦丈夫自既丈夫(至)是故号佛調禦丈夫 案。
僧亮曰。
應以男形成佛。
名丈夫也。
釋上句。
具足法者。
釋下句也。
後調禦丈夫。
凡四種應深說深。
應淺說淺。
明善調也 雲何天人師師有二種(至)是故号佛為天人師 案。
僧亮曰。
師有二種者。
釋上無上師也。
亦次解人天二義。
明能受道也 雲何為佛佛者名覺(至)常得不離見佛世尊 案。
僧亮曰。
一周明十号也 善男子何故名為如來(至)八十種好金剛之身 案。
僧亮曰。
重舉果稱。
以說因者。
欲令欣果。
而行因也。
再說因者。
前略後廣也 又複菩薩于昔無量(至)是名菩薩摩诃薩念佛 案。
僧亮曰。
生住是有為。
自在是無為。
修五十心。
成此果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