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二十二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集解第二十二卷 (月喻品第十五 菩薩品第十六) 釋月有六事。

    以譬法身 釋日及歲星譬 釋未發菩提心。

    為作菩提因緣事 釋一闡提不受道事 月喻品第十五 案。

    法瑤曰。

    從見月不現。

    至譬如日出衆霧悉除。

    答雲何如日月大白問也。

    上長壽金剛。

    明法身體相。

    名字功德品。

    結經名也。

    經之大體。

    以涅槃為極緻。

    下竟解脫。

    皆明大涅槃義耳。

    從四種人竟四到。

    明弘經人。

    即是長壽金剛緣因也。

    從二十五有有我不耶。

    竟共聖行鳥喻明佛性。

    即是金剛長壽正因也。

    一周大明因果義訖。

    今複明長壽金剛。

    應感無方之能也。

    僧宗白。

    上鳥喻。

    遍就六行。

    以明圓理。

    今月喻。

    遍明法身真應之德也。

    寶亮曰。

    猶答第十二問未竟。

    更偏明常樂我三德也 佛複告迦葉譬如有人(至)為化衆生示有生滅 案。

    僧亮曰。

    月譬有六事。

    此第一明雖生不生。

    成前品未應物之迹。

    廣常義也。

    問曰。

    在前而先答月者。

    以月事廣故也。

    法瑤曰。

    明一應之迹始終也。

    僧宗曰。

    此譬中有五重。

    第一舉今一化始末。

    第二明非但于此。

    乃遍十方也。

    第三寄月食。

    辨示有出身血事。

    而實不可傷也。

    第四顯壽之修短。

    随感而應也。

    第五明如來是衆聖之王。

    能為物益也。

    須彌障故不見者。

    有四天下。

    而須彌處中。

    日月運行。

    周回旋轉也 善男子如此滿月餘方見滿(至)是故名為常住不變 案。

    僧亮曰。

    第二事。

    廣上生滅義也。

    從初至十五日。

    廣生義。

    自下廣滅義也 複次善男子譬如滿月(至)如來常住無有變異 案。

    僧亮曰。

    第三事。

    普應六道。

    随感而現。

    亦是廣生中事也。

    在在處處者。

    既大小之器不同。

    月形亦異。

    譬六道既殊。

    迹亦不一也。

    百由旬者。

    向舉水器。

    明随處而現。

    此明去來随人也。

    僧宗曰。

    猶是第二事 複次善男子如羅睺羅(至)分别法句如彼醫子 案。

    僧亮曰。

    第四事。

    為制戒故。

    示有出身血等也。

    法瑤曰。

    明果報必受也。

    僧宗曰。

    第三事也。

    寶亮曰。

    此示制戒。

    凡有三意。

    第一明法身無損。

    猶如滿月。

    雖有其事。

    而無所傷。

    第二所以無傷。

    引二人共鬥。

    本無殺心。

    雖死無罪。

    第三舉醫譬。

    明有此示現。

    必有利益也 複次善男子如人見月(至)是故如來常住無變 案。

    僧亮曰。

    第五事。

    顯現涅槃及業報等也。

    法瑤曰。

    前示行惡止善也。

    此示行善制戒也。

    僧宗曰。

    第四事。

    月實不蝕。

    似損月。

    取譬涅槃 複次善男子譬如明月(至)故言如來譬如明月 案。

    僧亮曰。

    第六事。

    佛之功德。

    略如彼也。

    僧宗曰。

    第五事也。

    法瑤曰。

    既示行善。

    制戒止惡。

    今明樂法衆生。

    從教無厭也 複次善男子譬如日出(至)即是諸佛真實法性 案。

    僧亮曰。

    答日問也。

    有二譬。

    初取長短為喻。

    次以損益為譬也 複次善男子譬如衆星(至)猶如世人不見晝星 案。

    僧亮曰。

    答太白星問也。

    法瑤曰。

    譬法身玄妙。

    寂寞絕于視聽之表。

    于情為隐。

    唯見丈六。

    謂之為極。

    二乘之謂言無。

    故二乘不見也 複次善男子譬如陰闇(至)不為諸垢之所染故 案。

    僧亮曰。

    總以日月。

    譬三寶滅也。

    法瑤曰。

    譬佛在世人。

    謂體盡丈六。

    是則無有常住法身。

    今明涅槃之後。

    故異上耳 複次善男子譬如黑月(至)如彼日月無有滅沒 案。

    僧亮曰。

    答慧星問也。

    謂佛不并興。

    若辟支出世。

    真佛滅度。

    人生倒見。

    謂不祥也。

    僧宗曰。

    黑月者。

    以修羅手障。

    令不見也。

    又言水精白銀為月。

    以水精邊故。

    如黑月也 複次善男子譬如日出(至)一切諸惡無間罪業 案。

    僧亮曰。

    已證佛常。

    六行已顯。

    今說經功德。

    及聞經之益。

    勸人受持。

    通答二問。

    雲何未發心。

    而名為菩薩。

    至猶如閻浮金。

    無能說其過也。

    法瑤曰。

    前日月太白慧星等譬。

    廣上長壽金剛品也。

    今次廣上名字功德品也。

    一經耳者。

    起一聞之功。

    終藉此慧。

    衆惡消除。

    不言一經曆耳。

    煩惱便盡也。

    正顯此經功能。

    滅惡生善。

    齊法身也。

    竟良醫譬。

    皆明經力也。

    僧宗曰。

    經之置品。

    乃出自後人。

    随義類而标之耳。

    謂菩薩品名應在此初。

    相承。

    仍舊辄改為難。

    付之來哲也。

    寶亮曰。

    若經生曆死。

    發心之者。

    名發心菩薩。

    今言未發心者。

    就一生之中作論也。

    此生中。

    未經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