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十卷

關燈
亦有也 無有去來而亦去來 案。

    僧宗曰。

    既無有色。

    誰去誰來。

    垂形六道。

    見有去來 不破不壞不斷不絕不出不滅 案。

    僧亮曰。

    上雲去來。

    似有破壞出滅。

    今明無此。

    以釋非有為也。

    僧宗曰。

    離四相故。

    不破乃至不絕也。

    體非未來故。

    不出至現在。

    不滅入過去也 非主亦主 案。

    僧亮曰。

    心居物下。

    故非主。

    具八自在。

    故亦主也。

    僧宗曰。

    法身妙絕。

    何依何主。

    道王三千。

    故雲亦主 非有非無 案。

    僧亮曰。

    兩非重說。

    終遣有耳。

    僧宗曰。

    不同二十五有。

    故非有。

    不同太虛。

    故非無也。

    亦曰法身故非有。

    應迹故非無也 非覺非觀非字非不字 案。

    僧亮曰。

    非人非天。

    故非字。

    應人名人。

    故非不字也。

    僧宗曰。

    離粗細心相。

    故非覺觀也。

    夫名生于形。

    無狀故無名。

    應用故有字也 非定非不定 案。

    僧亮曰。

    心馳萬境。

    故非定。

    寂然不動。

    故非不定也。

    僧宗曰。

    能大能小。

    故非定也。

    其體常湛。

    故非不定也 不可見了了見 案。

    僧亮曰。

    十地所不睹。

    故不可見。

    後身見故。

    了了見也 無處亦處無宅亦宅 案。

    僧亮曰。

    真則非人。

    無處無宅也。

    常在五道。

    故亦處亦宅也 無闇無明 案。

    僧亮曰。

    洞鑒三世。

    故無闇也。

    現同凡夫。

    故無明也 無有寂靜而亦寂靜 案。

    僧亮曰。

    無事不為。

    而常無為。

    僧宗曰。

    分身散體。

    故無寂靜也。

    常果恬然。

    故言亦寂靜也 是無所有不受不施 案。

    僧亮曰。

    無二十五有。

    故無有也。

    不衣不食。

    故不受也。

    功德無增。

    故無施也。

    僧宗曰。

    雖言始有。

    視聽不得。

    故無有也。

    位居足地。

    故不受也。

    離因相故。

    故無施也 清淨無垢無诤斷诤 案。

    僧亮曰。

    釋上句也。

    無是無非。

    故無诤也。

    僧宗曰。

    煩惱是诤。

    以斷盡故。

    故言無也 住無住處 案。

    僧亮曰。

    釋上無宅亦宅句也。

    僧宗曰。

    涅槃無域真所居也 不取不堕 案。

    僧亮曰。

    不進求故不取也。

    不退故不堕也。

    僧宗曰。

    因取故堕。

    不取故不堕也 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非福田 案。

    僧亮曰。

    絕軌相故非法。

    化人故非非法也。

    絕言故非田。

    應供故非非田 無盡不盡離一切盡 案。

    僧亮曰。

    釋上句也。

    湛然故無盡也。

    僧宗曰。

    移劫不窮。

    故言無盡。

    即是不盡。

    故離一切盡也 是空離空 案。

    僧亮曰。

    無性無相。

    故是空也。

    離無常無我。

    故離空也。

    僧宗曰。

    空無生死。

    即離空也 雖不常住非念念滅 案。

    僧亮曰。

    體無生滅。

    或隐或顯。

    僧宗曰。

    絕言故。

    不可名之為常。

    絕衆相故。

    非念念滅 無有垢濁 案。

    僧亮曰。

    釋不滅也 無字離字非聲非說 案。

    僧宗曰。

    釋不滅也 亦非修集非稱非量 案。

    僧亮曰。

    了因非作故。

    因非修集也。

    絕思議故。

    非稱量也。

    僧宗曰。

    無所進故。

    非修集也。

    無相待故。

    非稱量也 非一非異 案。

    僧亮曰。

    方圓殊應。

    故非一也。

    真性不改。

    故不異也 非像非相諸相莊嚴 案。

    僧亮曰。

    妙絕衆相。

    而相超世 非勇非畏無寂不寂 案。

    僧亮曰。

    摧四魔故非畏也。

    無靜不靜。

    故無寂 無熱不熱無可睹見無有相貌 案。

    僧亮曰。

    動靜一體。

    其相難見 如來度脫一切衆生(至)法無有二故不可量 案。

    僧亮曰。

    出其事也 無等等 案。

    僧亮曰。

    唯佛與佛等也 平如虛空 案。

    僧亮曰。

    釋等義也 無有相貌同無生性不斷不常常行一乘衆生見三 案。

    僧亮曰。

    無有相貌。

    出等事也。

    或三或一釋等義 不退不轉斷一切結不戰不觸 案。

    僧亮曰。

    大乘所無也。

    僧宗曰。

    四魔已盡。

    故不戰也。

    滅于攀緣。

    故無觸也 非性住性 案。

    僧亮曰。

    無自性故非性也。

    不改變易。

    故住性也 非合非散非長非短(至)非增非損非勝非負 案。

    僧亮曰。

    總釋上也 如來之身成就如是(至)非有為非無為非世非不世 案。

    僧亮曰。

    有知知則不等也 非作非不作 案。

    僧亮曰。

    謂是了因非作因也 非依非不依(至)除一法相不可算數 案。

    僧亮曰。

    不可一方一數取也。

    僧宗曰。

    若謂得一法相。

    在百非外者。

    亦除之也。

    一解雲。

    除方便一法也 般涅槃時不般涅槃 案。

    僧宗曰。

    物見有滅。

    竟不滅也 如來法身皆悉成就如是無量微妙功德 案。

    僧亮曰。

    總結上也 迦葉唯有如來乃知是相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案。

    僧亮曰。

    結上不思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