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明駿案。
此下佛答有五階。
第一拂迹顯童子是化。
第二明王法與佛法。
曲異以證不殺也。
第三以小況大。
若放一光。
尚與無畏。
況當有殺也。
第四舉三譬。
明未後行法。
四衆能治。
破法罪人。
得福無量。
第五雙結二旨。
若不治者。
得無量罪。
能如法治。
是我弟子也 善男子譬如國王(至)諸行惡之人有果報故 案。
僧亮曰。
佛以三事。
證平等也。
一以羯磨治罪。
不斷其命。
二以光照光是慈果施無畏也。
三治衆得福。
不害于慈也。
寶亮曰。
人若猶有信者。
則不得斷命。
夫生道萬端。
何必苟在斯法。
比丘自可依法而立德。
豈懼譏呵。
而壞行耶 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即是(至)具有如是無量勢力 案。
僧亮曰。
得無量福者。
先以事況也。
将欲滅之者。
不悔則滅。
能悔則止。
彼王以二事故得福。
一憐愍人民。
二令惡者修善。
治法比丘。
一以護法。
二令修善也。
下以翦樹拔發。
偏與護法。
為作譬 善男子未可見法汝欲見者(至)即應驅遣呵責舉處 案。
僧亮曰。
此第三事引證也。
明未來護法。
得福無量。
以明必有深利益也 若善比丘見壞法者(至)是我弟子真聲聞也 明駿案。
此弟五階。
雙結得失也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至)若治毀禁是言則失 案。
僧宗曰。
向以童子為化。
顯無不等之失。
然猶治罪人。
于慈成[石*亥]。
是故引此。
塗割二事。
以為問 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國王(至)如是教誨得福無量 案。
僧宗曰。
将欲答難。
先舉譬也國王譬佛。
大臣譬通法菩薩。
諸子譬四衆。
端正譬得理之解不偏也。
寶亮曰。
明如來以四部弟子。
付弘法之人教成就也。
假令三部弟子。
不從誨喻。
不盡成道。
而餘有一衆。
不可以少欲而不治也。
所以不得罪者。
有二意。
一無有惡心。
二明運慈故也 善男子如來亦爾(至)亦能善知宿世之事 案。
僧宗曰。
合譬以凡況聖。
答難顯一子之平等非謬也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至)如來不應作如是言 案。
寶亮曰。
将欲說果。
以果難因。
現果不長。
往因甯等耶。
僧宗曰。
雖複捉果尋因。
而事在難果。
即答長壽果問也。
智秀曰。
猶是難因也。
因必是實。
理召常果。
則不應涅槃。
今已果征因。
因非實矣。
以此而推故。
知猶是難因。
未是答果也。
有兩翻。
第一難。
第二答也。
就難中有三階。
第一直謂不應長壽之旨。
第二舉譬。
第三合譬結難。
此即第一将欲為難。
先領旨也 何以故如知法人能說種種(至)是知法人言行相違 案。
智秀曰。
此第二階舉譬也 如來所言亦複如是(至)得是短壽不滿百年 案。
智秀曰。
第三階合譬結難也 佛告迦葉善男子汝今何緣(至)于諸常中最為第一 案。
智秀曰。
此第二翻佛直呵答而已。
上來所明。
不應複有如此粗言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世尊雲何如來得壽無量 案。
僧宗曰。
若語其事。
但八十年也。
而雲諸常法中。
最第一者。
不應無旨。
是故問言雲何常也。
智秀曰。
此下答第二長壽果問也。
答問不同。
或須重稱問以求答。
或直爾而問。
或因答前餘勢。
仍為答者。
此答中有三别。
第一正答長壽義。
第二設難。
第三改正三歸。
從此訖壽命第一。
正答問也。
有兩意。
初迦葉問。
後佛答也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八大河(至)及諸小河悉入大海 案。
道生曰。
所以歸海者。
至下者也。
其以衆流。
為海之水。
水亦名為海矣 迦葉如是一切人中天上(至)悉入如來壽命海中 案。
道生曰。
如來何壽。
以百姓為壽耳。
謂之壽海 是故如來壽命無量 案。
法瑤曰。
夫長壽之由。
窮不殺之理。
然人天之命。
亦少分不殺。
是則入佛壽命少分因也。
故雲一切命。
皆入佛命海中也。
僧宗曰。
海之吞納衆流。
無有增。
鹹因地萬善。
鐘于極果。
以因滿則常也。
又勝鬘經言。
如來藏即是佛性。
在因為藏。
在果為佛。
非始非終。
隐顯為異耳。
若衆生無性者。
中間亦可斷絕。
以其性義不亡。
必應成佛。
至佛乃常。
如衆流至海。
更無去處。
故惑盡行周。
得佛自常也。
寶亮曰。
海是納流之器。
如來之壽。
是衆命之極。
研辨其旨。
凡有三義。
其兩義玄推。
一義從文。
第一明衆生壽命。
皆是如來壽命。
海内無有過于佛者。
第二衆生壽命。
雖複無量。
流轉不定。
至佛方住。
第三明菩薩在行地之日。
施衆生命。
以此為因。
得果之日。
則不容短促。
然經言衆生生死。
如蠶作繭。
非聖所教。
而今乃言。
施命為因。
此實難曉。
又言衆生可害。
而行道者。
無有害心。
即名施命。
此複難解。
夫聖人出世。
正欲令人斷煩惱滅生死。
若從此義。
應是奪命。
而言施命者何耶。
夫命者。
名之為生。
生于真壽。
真壽者。
即法性身也。
是故聖人。
使衆生修道。
顯真常之壽。
聖意在此。
故為施命也 複次迦葉譬如阿耨達池(至)如來亦爾出一切命 案。
道生曰。
以百姓壽為壽。
感必出矣。
出必無窮。
若陂池也。
法瑤曰。
此明天人壽命。
皆由佛化所得。
故曰從如來命出一切命也。
僧宗
此下佛答有五階。
第一拂迹顯童子是化。
第二明王法與佛法。
曲異以證不殺也。
第三以小況大。
若放一光。
尚與無畏。
況當有殺也。
第四舉三譬。
明未後行法。
四衆能治。
破法罪人。
得福無量。
第五雙結二旨。
若不治者。
得無量罪。
能如法治。
是我弟子也 善男子譬如國王(至)諸行惡之人有果報故 案。
僧亮曰。
佛以三事。
證平等也。
一以羯磨治罪。
不斷其命。
二以光照光是慈果施無畏也。
三治衆得福。
不害于慈也。
寶亮曰。
人若猶有信者。
則不得斷命。
夫生道萬端。
何必苟在斯法。
比丘自可依法而立德。
豈懼譏呵。
而壞行耶 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即是(至)具有如是無量勢力 案。
僧亮曰。
得無量福者。
先以事況也。
将欲滅之者。
不悔則滅。
能悔則止。
彼王以二事故得福。
一憐愍人民。
二令惡者修善。
治法比丘。
一以護法。
二令修善也。
下以翦樹拔發。
偏與護法。
為作譬 善男子未可見法汝欲見者(至)即應驅遣呵責舉處 案。
僧亮曰。
此第三事引證也。
明未來護法。
得福無量。
以明必有深利益也 若善比丘見壞法者(至)是我弟子真聲聞也 明駿案。
此弟五階。
雙結得失也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至)若治毀禁是言則失 案。
僧宗曰。
向以童子為化。
顯無不等之失。
然猶治罪人。
于慈成[石*亥]。
是故引此。
塗割二事。
以為問 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國王(至)如是教誨得福無量 案。
僧宗曰。
将欲答難。
先舉譬也國王譬佛。
大臣譬通法菩薩。
諸子譬四衆。
端正譬得理之解不偏也。
寶亮曰。
明如來以四部弟子。
付弘法之人教成就也。
假令三部弟子。
不從誨喻。
不盡成道。
而餘有一衆。
不可以少欲而不治也。
所以不得罪者。
有二意。
一無有惡心。
二明運慈故也 善男子如來亦爾(至)亦能善知宿世之事 案。
僧宗曰。
合譬以凡況聖。
答難顯一子之平等非謬也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至)如來不應作如是言 案。
寶亮曰。
将欲說果。
以果難因。
現果不長。
往因甯等耶。
僧宗曰。
雖複捉果尋因。
而事在難果。
即答長壽果問也。
智秀曰。
猶是難因也。
因必是實。
理召常果。
則不應涅槃。
今已果征因。
因非實矣。
以此而推故。
知猶是難因。
未是答果也。
有兩翻。
第一難。
第二答也。
就難中有三階。
第一直謂不應長壽之旨。
第二舉譬。
第三合譬結難。
此即第一将欲為難。
先領旨也 何以故如知法人能說種種(至)是知法人言行相違 案。
智秀曰。
此第二階舉譬也 如來所言亦複如是(至)得是短壽不滿百年 案。
智秀曰。
第三階合譬結難也 佛告迦葉善男子汝今何緣(至)于諸常中最為第一 案。
智秀曰。
此第二翻佛直呵答而已。
上來所明。
不應複有如此粗言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世尊雲何如來得壽無量 案。
僧宗曰。
若語其事。
但八十年也。
而雲諸常法中。
最第一者。
不應無旨。
是故問言雲何常也。
智秀曰。
此下答第二長壽果問也。
答問不同。
或須重稱問以求答。
或直爾而問。
或因答前餘勢。
仍為答者。
此答中有三别。
第一正答長壽義。
第二設難。
第三改正三歸。
從此訖壽命第一。
正答問也。
有兩意。
初迦葉問。
後佛答也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八大河(至)及諸小河悉入大海 案。
道生曰。
所以歸海者。
至下者也。
其以衆流。
為海之水。
水亦名為海矣 迦葉如是一切人中天上(至)悉入如來壽命海中 案。
道生曰。
如來何壽。
以百姓為壽耳。
謂之壽海 是故如來壽命無量 案。
法瑤曰。
夫長壽之由。
窮不殺之理。
然人天之命。
亦少分不殺。
是則入佛壽命少分因也。
故雲一切命。
皆入佛命海中也。
僧宗曰。
海之吞納衆流。
無有增。
鹹因地萬善。
鐘于極果。
以因滿則常也。
又勝鬘經言。
如來藏即是佛性。
在因為藏。
在果為佛。
非始非終。
隐顯為異耳。
若衆生無性者。
中間亦可斷絕。
以其性義不亡。
必應成佛。
至佛乃常。
如衆流至海。
更無去處。
故惑盡行周。
得佛自常也。
寶亮曰。
海是納流之器。
如來之壽。
是衆命之極。
研辨其旨。
凡有三義。
其兩義玄推。
一義從文。
第一明衆生壽命。
皆是如來壽命。
海内無有過于佛者。
第二衆生壽命。
雖複無量。
流轉不定。
至佛方住。
第三明菩薩在行地之日。
施衆生命。
以此為因。
得果之日。
則不容短促。
然經言衆生生死。
如蠶作繭。
非聖所教。
而今乃言。
施命為因。
此實難曉。
又言衆生可害。
而行道者。
無有害心。
即名施命。
此複難解。
夫聖人出世。
正欲令人斷煩惱滅生死。
若從此義。
應是奪命。
而言施命者何耶。
夫命者。
名之為生。
生于真壽。
真壽者。
即法性身也。
是故聖人。
使衆生修道。
顯真常之壽。
聖意在此。
故為施命也 複次迦葉譬如阿耨達池(至)如來亦爾出一切命 案。
道生曰。
以百姓壽為壽。
感必出矣。
出必無窮。
若陂池也。
法瑤曰。
此明天人壽命。
皆由佛化所得。
故曰從如來命出一切命也。
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