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之二。
曰一子也 是客舍主驅逐令去其産未久 案。
道生曰。
邪見是受身之本。
為舍主也。
非撥其解。
謂如驅逐也。
僧亮曰。
無明是受生之本。
譬主也。
思慧去之漸遠。
譬驅逐也。
法瑤曰。
身為其舍。
邪識所造。
謂之舍主。
邪見诽謗。
不信常住。
為逐義也。
寶亮曰。
解惑相違。
義若驅也。
是知一豪之善。
必不感生死明矣。
慧朗曰。
斷見與常解相違。
而斷見是生死之主。
故言主人驅客攜抱是兒欲至他國。
案。
一本雲其産未久。
僧亮曰。
思慧始生。
喻之未久。
堅執不舍。
況之攜抱。
遠之常樂。
取譬他國也。
昙濟曰聞思二慧。
相與一解。
喻之攜抱也。
修慧應得而未生。
譬之欲向他國也 于其中路遇惡風雨(至)蜂螫毒蟲之所唼食 案。
道生曰。
五欲如風雨。
諸結如寒苦。
惡友如蚊虻也。
僧亮曰。
障思慧煩惱。
譬之寒苦。
煩惱之果。
譬之唼食也。
法瑤曰。
佛道長遠。
修難行苦行。
譬之寒苦。
不免魔之所惱。
譬之唼食。
僧宗曰。
為邪學所抗折。
譬風雨。
未免煩惱吞噬善根。
譬毒蟲也。
道慧記曰。
生死苦果。
譬寒雨。
六塵惡賊。
譬毒蟲也 經由恒河抱兒而度 案。
道生曰。
懷耶嫉正。
必以害加人。
譬之河也。
執真解而不顧險者。
喻抱兒而度也。
僧亮曰。
已得有為修慧。
而無為修慧未得。
而無常難度。
譬之恒河也。
昙濟曰。
河譬非常師教也。
抱兒者。
譬執思慧解也。
僧宗曰。
河譬小乘國也。
外國法。
若有異執。
乃至不共一河飲水。
今譬趣他國者。
事須經河。
而通法大士。
懷常解而求佛。
亦宜權化異執也 其水漂疾而不放舍 案。
僧亮曰。
生滅事切。
急于暴流。
執解不舍。
乃為奇特 于是母子遂共俱沒 案。
僧亮曰。
雖在無常之中。
而能不生異見。
若有诽謗法者。
則沒命救之。
法瑤曰。
夫護法者。
必居惡世多難之處。
必為所嫉。
而能雖被流漂。
執解不舍。
爰緻喪命。
遂使常住之解。
不行于世。
人法俱墜。
義言母子俱沒也。
僧宗曰。
耶鋒盛遏于正說。
遂使言屈當時。
解不申顯。
義如子沒。
人被折辱。
義如母沒也 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終之後生于梵天 案。
僧宗曰。
善護常解之果報也。
梵者言淨。
即涅槃也。
天者。
第一義天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至)定是有為定是無為 案。
僧亮曰。
若未見常理。
但爾無言。
則不長外惡。
何用分别有為無為耶。
此下出護法也。
寶亮曰。
若謂如來定是生滅有為。
亦得言是斷滅無為也。
又曰。
不應雲佛一向恒同有為。
然佛定是無為也。
昙愛曰。
直案句雲。
勿說如來定是有為。
應說定是無為也。
僧宗曰。
若但體常而迷迹。
非所以為解也。
若能說本不乖迹。
解迹不背本。
乃契中道也。
故言不應定說。
同于諸行。
亦不得雲一向不同。
若一向不同。
則傷迹也。
如今未達。
但自責而已也 若正見者應說如來(至)生善法故生憐愍心故 案。
僧亮曰。
說定是無為者。
說常以化人所謂如上護法也。
生善法者。
以善化人。
人得善命。
是故如來。
緻有長壽之報。
如八河之歸海矣。
生憐愍者。
慈護物命。
是長壽之因 如彼貧女在于恒河(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案。
慧朗述僧宗曰。
不委悉合譬。
但撮取要旨。
舉以為誡勸也 文殊師利如人遠行 案。
道生曰。
此譬不說佛是有為。
必以成無為義也。
僧亮曰。
秉常解以求佛。
譬遠行也。
法瑤曰。
前譬護法者。
顯揚無為。
此譬隐覆有為也。
始解未深。
去佛懸遠。
譬遠行也。
僧宗曰。
請門第五段也 中路疲極 案。
道生曰。
正見未濃。
而邪心中起也。
僧亮曰。
經離生死。
常解轉微也。
寶亮曰。
謂帶相修行者也 寄止他舍卧寐之中 案。
道生曰。
邪心内昏。
譬卧寐也。
僧亮曰。
乘惑受報。
非本所期。
曰寄止。
流遁既久。
遂失常解。
說佛為無常。
譬眠寐也。
昙濟曰。
生死不可久處。
為寄也。
智秀曰。
雖有微解。
惑障慧眼。
暫忘所懷。
如昏寐也 其室忽然大火卒起 案。
道生曰。
害逼身命。
喻火燒室也。
僧亮曰。
既生此謗謗。
殃及身也。
法瑤曰。
猶譬耶辨也。
昙濟曰。
始覺故言卒起 即時驚寤 案。
道生曰。
知非己招。
如從眠寤也。
僧亮曰。
知禍由己招也。
寶亮曰。
怪耶辨之非。
曰驚。
尋理不然。
曰寤也。
道慧記曰。
向以暫不緣。
今還得解 尋自思惟我于今者定死不疑 案。
僧亮曰。
謂謗佛之罪。
重不可滅。
法瑤曰。
執正解不從耶言。
知必見害也。
寶亮曰。
謂若從耶道。
必入地獄也 具慚愧故以衣纏身 案。
道生曰。
即以慚愧為衣也。
若言佛是有為。
無慚愧也。
曰誓不重造。
譬慚愧。
還說佛常。
[雨/複]昔所短。
喻纏身也。
昙濟曰。
以護常之言纏解常之也 即便命終生忉利天(至)展轉常生安樂之處 案。
昙濟曰。
慚愧故生天。
護常故解脫。
僧宗曰。
結果報也。
忉利天有卅二臣。
譬表卅二相也。
八十反者。
八十種好也。
大梵王者。
梵名涅槃。
王即佛 以是緣故文殊師利(
曰一子也 是客舍主驅逐令去其産未久 案。
道生曰。
邪見是受身之本。
為舍主也。
非撥其解。
謂如驅逐也。
僧亮曰。
無明是受生之本。
譬主也。
思慧去之漸遠。
譬驅逐也。
法瑤曰。
身為其舍。
邪識所造。
謂之舍主。
邪見诽謗。
不信常住。
為逐義也。
寶亮曰。
解惑相違。
義若驅也。
是知一豪之善。
必不感生死明矣。
慧朗曰。
斷見與常解相違。
而斷見是生死之主。
故言主人驅客攜抱是兒欲至他國。
案。
一本雲其産未久。
僧亮曰。
思慧始生。
喻之未久。
堅執不舍。
況之攜抱。
遠之常樂。
取譬他國也。
昙濟曰聞思二慧。
相與一解。
喻之攜抱也。
修慧應得而未生。
譬之欲向他國也 于其中路遇惡風雨(至)蜂螫毒蟲之所唼食 案。
道生曰。
五欲如風雨。
諸結如寒苦。
惡友如蚊虻也。
僧亮曰。
障思慧煩惱。
譬之寒苦。
煩惱之果。
譬之唼食也。
法瑤曰。
佛道長遠。
修難行苦行。
譬之寒苦。
不免魔之所惱。
譬之唼食。
僧宗曰。
為邪學所抗折。
譬風雨。
未免煩惱吞噬善根。
譬毒蟲也。
道慧記曰。
生死苦果。
譬寒雨。
六塵惡賊。
譬毒蟲也 經由恒河抱兒而度 案。
道生曰。
懷耶嫉正。
必以害加人。
譬之河也。
執真解而不顧險者。
喻抱兒而度也。
僧亮曰。
已得有為修慧。
而無為修慧未得。
而無常難度。
譬之恒河也。
昙濟曰。
河譬非常師教也。
抱兒者。
譬執思慧解也。
僧宗曰。
河譬小乘國也。
外國法。
若有異執。
乃至不共一河飲水。
今譬趣他國者。
事須經河。
而通法大士。
懷常解而求佛。
亦宜權化異執也 其水漂疾而不放舍 案。
僧亮曰。
生滅事切。
急于暴流。
執解不舍。
乃為奇特 于是母子遂共俱沒 案。
僧亮曰。
雖在無常之中。
而能不生異見。
若有诽謗法者。
則沒命救之。
法瑤曰。
夫護法者。
必居惡世多難之處。
必為所嫉。
而能雖被流漂。
執解不舍。
爰緻喪命。
遂使常住之解。
不行于世。
人法俱墜。
義言母子俱沒也。
僧宗曰。
耶鋒盛遏于正說。
遂使言屈當時。
解不申顯。
義如子沒。
人被折辱。
義如母沒也 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終之後生于梵天 案。
僧宗曰。
善護常解之果報也。
梵者言淨。
即涅槃也。
天者。
第一義天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至)定是有為定是無為 案。
僧亮曰。
若未見常理。
但爾無言。
則不長外惡。
何用分别有為無為耶。
此下出護法也。
寶亮曰。
若謂如來定是生滅有為。
亦得言是斷滅無為也。
又曰。
不應雲佛一向恒同有為。
然佛定是無為也。
昙愛曰。
直案句雲。
勿說如來定是有為。
應說定是無為也。
僧宗曰。
若但體常而迷迹。
非所以為解也。
若能說本不乖迹。
解迹不背本。
乃契中道也。
故言不應定說。
同于諸行。
亦不得雲一向不同。
若一向不同。
則傷迹也。
如今未達。
但自責而已也 若正見者應說如來(至)生善法故生憐愍心故 案。
僧亮曰。
說定是無為者。
說常以化人所謂如上護法也。
生善法者。
以善化人。
人得善命。
是故如來。
緻有長壽之報。
如八河之歸海矣。
生憐愍者。
慈護物命。
是長壽之因 如彼貧女在于恒河(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案。
慧朗述僧宗曰。
不委悉合譬。
但撮取要旨。
舉以為誡勸也 文殊師利如人遠行 案。
道生曰。
此譬不說佛是有為。
必以成無為義也。
僧亮曰。
秉常解以求佛。
譬遠行也。
法瑤曰。
前譬護法者。
顯揚無為。
此譬隐覆有為也。
始解未深。
去佛懸遠。
譬遠行也。
僧宗曰。
請門第五段也 中路疲極 案。
道生曰。
正見未濃。
而邪心中起也。
僧亮曰。
經離生死。
常解轉微也。
寶亮曰。
謂帶相修行者也 寄止他舍卧寐之中 案。
道生曰。
邪心内昏。
譬卧寐也。
僧亮曰。
乘惑受報。
非本所期。
曰寄止。
流遁既久。
遂失常解。
說佛為無常。
譬眠寐也。
昙濟曰。
生死不可久處。
為寄也。
智秀曰。
雖有微解。
惑障慧眼。
暫忘所懷。
如昏寐也 其室忽然大火卒起 案。
道生曰。
害逼身命。
喻火燒室也。
僧亮曰。
既生此謗謗。
殃及身也。
法瑤曰。
猶譬耶辨也。
昙濟曰。
始覺故言卒起 即時驚寤 案。
道生曰。
知非己招。
如從眠寤也。
僧亮曰。
知禍由己招也。
寶亮曰。
怪耶辨之非。
曰驚。
尋理不然。
曰寤也。
道慧記曰。
向以暫不緣。
今還得解 尋自思惟我于今者定死不疑 案。
僧亮曰。
謂謗佛之罪。
重不可滅。
法瑤曰。
執正解不從耶言。
知必見害也。
寶亮曰。
謂若從耶道。
必入地獄也 具慚愧故以衣纏身 案。
道生曰。
即以慚愧為衣也。
若言佛是有為。
無慚愧也。
曰誓不重造。
譬慚愧。
還說佛常。
[雨/複]昔所短。
喻纏身也。
昙濟曰。
以護常之言纏解常之也 即便命終生忉利天(至)展轉常生安樂之處 案。
昙濟曰。
慚愧故生天。
護常故解脫。
僧宗曰。
結果報也。
忉利天有卅二臣。
譬表卅二相也。
八十反者。
八十種好也。
大梵王者。
梵名涅槃。
王即佛 以是緣故文殊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