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事性相。
決定執有實我實法。
起生死乘種性 大慧彼妄法中種種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 言此虛妄法離有離無。
是名三乘及凡夫種性 大慧即彼妄法諸聖智者(至)悉離一切諸分别故 此重釋成佛乘種性。
如文可知。
問曰上雲妄法是常。
以分别故而有别異。
謂即真如愚夫分别名為妄法。
此雲即彼妄法習氣轉依。
即說此妄名為真如。
既妄法即真如。
無複妄法。
與誰論即耶。
答曰如為不識水人。
指冰是水。
指水是冰。
但有名字。
甯有二物論相即耶。
亦如一珠向月生水。
向日生火。
不向則無水火。
一物未嘗二。
而有水火之殊耳。
一心法門亦複如是。
在凡夫即真如名妄法。
在聖人即妄法名真如。
聖凡情盡。
真妄見亡者。
孰得而名乎 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說妄法為有為無 舉上三乘凡夫同觀妄法。
以問如來為有為無也 佛言如幻無執着相故(至)應如外道說作者生 言妄法如幻。
不可以有無而計着故。
若計著有性相者即是真實不可轉故。
則諸緣起妄法。
應同外道計從有無生一切法 大慧又言若諸妄法同于幻者此則當與餘妄作因 若諸妄法同于幻者。
此幻應與愚夫妄法作因當來必招餘報果故 佛言大慧非諸幻事(至)以諸幻事無分别故 非幻與妄惑為因。
以幻不實。
不起過惡及分别故。
若起諸過生分别者。
是則為因。
故非與餘妄作因 大慧夫幻事者從他明咒(至)非諸聖者 此明妄法如幻。
若心想計著者。
但是愚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聖不見妄法中間亦非實以妄即真故中間亦真實 上二句。
言聖人知妄惑體無實故不。
見于妄法。
下二句謂觀妄法實性故。
妄惑即是真實 若離于妄法而有生相者此還即是妄如翳未清淨複次大慧見諸法非幻(至)故說一切法如幻 言諸妄法離幻更無相似。
故說一切法如幻也 大慧言世尊為依執着(至)此執着颠倒相耶 既言離幻更無相似。
為計着種種幻相言如幻耶。
為異依此計。
着颠倒相言如幻耶 若依執着種種幻相(至)見種種色相不無因故 若計幻相。
謂諸法皆如幻者。
餘有性法。
即非如幻。
故言非一切法悉如幻。
何故不如幻見人天男女色相非無因故。
亦非因咒術而起故。
不如幻者故 世尊都無有因(至)言一切法與幻相似 言都無别因。
令諸色相差别顯現。
可言如幻。
是故不可以見幻相相似。
說一切法如幻也 佛言大慧不依執着(至)不實速滅如電故說如幻 不以幻相有種種。
人天有種種。
二法相似。
言一切法如幻。
以一切法當體不實。
速起速滅如彼電光。
故說如幻 大慧譬如電光見已即滅(至)而妄計着種種色相 譬如電光刹那頃現。
現已即滅。
迅速無常。
世間現見。
類合諸法。
依自心妄想現亦爾。
不能觀察不實非有。
而起執着自共色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非幻無相似亦非有諸法不實速如電如幻應當知 上二句頌非幻無有相似。
故說一切法如幻。
下二句頌上答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将非所說前後相違 大慧因佛先說一切法無生。
今又謂不實速如電說一切法如幻。
故言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 佛言大慧無有相違(至)見其無性本不生故 由了諸法唯自心現。
即知生本無生故。
龍勝雲。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由是觀之。
有無外法悉無自性。
故本不生 大慧為離外道因生義故(至)非有無生故名無生 外道以作者為生因義。
謂從有無生一切法。
有謂有種。
即自在微塵等為能生因也。
無謂無種。
即虛空自然等生也。
不說從自心妄想生。
故我說一切法。
不同外道無因邪因生。
故名無生耳 大慧說諸法者(至)遮其無有斷滅見故 佛語大慧。
我說諸法非有無生。
唯是自心分别為緣。
令受化者。
知一切法雖無作者。
而業不亡。
是故攝受二種生死。
遮彼邪見斷滅戲論。
故識論雲。
生死相續。
由内因緣不待外緣。
故唯有識因謂有漏無漏二業。
正感生死。
緣謂煩惱所知二障。
助感生死。
所以者何。
生死有二種。
一分段生死。
謂諸有漏善不善業。
由煩惱障緣助勢力。
所感三界粗異熟果。
身命短長。
随因緣力有定齊限。
故名分段。
二不思議變易生死謂諸無漏有分别業。
由所知障緣助勢力。
所感殊勝細異熟果。
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
故名變易。
妙用難測。
名不思議。
經雲無我無造無受者。
善惡之業亦不雲豈類惡見斷滅論耶。
已上如來叙無生意竟。
下文說如幻。
正答二義無有相違 大慧說諸法相猶如幻者(至)一切諸法如實住處 如實住處者。
謂無所住故名如實住。
此是自覺聖智無師智自然智之所證處不由他悟。
若有所住則為非住 大慧見一切法如實處者謂能了達唯心所現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非了唯自心者豈能明見乎。
是故如來所說諸法無生如幻無有相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無作故無生有法攝生死了達如幻等于相不分别 以無作性故說無生。
為遮斷見故說業性攝生死。
觀諸法如幻性相故即無相可得。
是故遠離緣起分别 複次大慧我當說(至)複能開悟一切衆生 因上如來為衆生故。
慈悲方便作種種異說。
欲令衆生了名句中實義。
莫着言說。
故說名句文身。
告諸菩薩。
能觀此相達其義趣。
疾得菩提。
複能以是開覺衆生。
是知法無言象。
非離言象。
若無言象而惑倒。
執言象而迷真。
故聖人利見垂象設教。
豈徒然哉 大慧名身者謂依事立名(至)是名文身 如依瓶盆事。
立瓶盆名。
謂一名二名多名能诠自性。
名曰名身。
言句身等者。
即因名成句。
因句顯義。
如銅鐵等瓶。
句義各異。
謂一句二句多句能诠差别。
名曰句身。
由于此文能成名句。
謂一字二字多字為二所依。
名曰文身。
若依古譯翻文為味。
但是所顯非能顯也。
身者多法積聚義 複次大慧句身者謂句事究竟(至)謂長短高下 自下重明異義也。
句身謂句事究竟者。
言有文時必有名。
未必有句。
若有句時必有名及文。
故雲句事究竟也。
名身者謂諸字名各各差别。
如從阿字乃至呵字者。
如十四音阿呵等字。
皆初短次長。
高下亦爾故繼言文身者謂長短高下。
即音韻屈曲長短高下也。
名句必依文字立故
決定執有實我實法。
起生死乘種性 大慧彼妄法中種種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 言此虛妄法離有離無。
是名三乘及凡夫種性 大慧即彼妄法諸聖智者(至)悉離一切諸分别故 此重釋成佛乘種性。
如文可知。
問曰上雲妄法是常。
以分别故而有别異。
謂即真如愚夫分别名為妄法。
此雲即彼妄法習氣轉依。
即說此妄名為真如。
既妄法即真如。
無複妄法。
與誰論即耶。
答曰如為不識水人。
指冰是水。
指水是冰。
但有名字。
甯有二物論相即耶。
亦如一珠向月生水。
向日生火。
不向則無水火。
一物未嘗二。
而有水火之殊耳。
一心法門亦複如是。
在凡夫即真如名妄法。
在聖人即妄法名真如。
聖凡情盡。
真妄見亡者。
孰得而名乎 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說妄法為有為無 舉上三乘凡夫同觀妄法。
以問如來為有為無也 佛言如幻無執着相故(至)應如外道說作者生 言妄法如幻。
不可以有無而計着故。
若計著有性相者即是真實不可轉故。
則諸緣起妄法。
應同外道計從有無生一切法 大慧又言若諸妄法同于幻者此則當與餘妄作因 若諸妄法同于幻者。
此幻應與愚夫妄法作因當來必招餘報果故 佛言大慧非諸幻事(至)以諸幻事無分别故 非幻與妄惑為因。
以幻不實。
不起過惡及分别故。
若起諸過生分别者。
是則為因。
故非與餘妄作因 大慧夫幻事者從他明咒(至)非諸聖者 此明妄法如幻。
若心想計著者。
但是愚夫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聖不見妄法中間亦非實以妄即真故中間亦真實 上二句。
言聖人知妄惑體無實故不。
見于妄法。
下二句謂觀妄法實性故。
妄惑即是真實 若離于妄法而有生相者此還即是妄如翳未清淨複次大慧見諸法非幻(至)故說一切法如幻 言諸妄法離幻更無相似。
故說一切法如幻也 大慧言世尊為依執着(至)此執着颠倒相耶 既言離幻更無相似。
為計着種種幻相言如幻耶。
為異依此計。
着颠倒相言如幻耶 若依執着種種幻相(至)見種種色相不無因故 若計幻相。
謂諸法皆如幻者。
餘有性法。
即非如幻。
故言非一切法悉如幻。
何故不如幻見人天男女色相非無因故。
亦非因咒術而起故。
不如幻者故 世尊都無有因(至)言一切法與幻相似 言都無别因。
令諸色相差别顯現。
可言如幻。
是故不可以見幻相相似。
說一切法如幻也 佛言大慧不依執着(至)不實速滅如電故說如幻 不以幻相有種種。
人天有種種。
二法相似。
言一切法如幻。
以一切法當體不實。
速起速滅如彼電光。
故說如幻 大慧譬如電光見已即滅(至)而妄計着種種色相 譬如電光刹那頃現。
現已即滅。
迅速無常。
世間現見。
類合諸法。
依自心妄想現亦爾。
不能觀察不實非有。
而起執着自共色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非幻無相似亦非有諸法不實速如電如幻應當知 上二句頌非幻無有相似。
故說一切法如幻。
下二句頌上答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将非所說前後相違 大慧因佛先說一切法無生。
今又謂不實速如電說一切法如幻。
故言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 佛言大慧無有相違(至)見其無性本不生故 由了諸法唯自心現。
即知生本無生故。
龍勝雲。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由是觀之。
有無外法悉無自性。
故本不生 大慧為離外道因生義故(至)非有無生故名無生 外道以作者為生因義。
謂從有無生一切法。
有謂有種。
即自在微塵等為能生因也。
無謂無種。
即虛空自然等生也。
不說從自心妄想生。
故我說一切法。
不同外道無因邪因生。
故名無生耳 大慧說諸法者(至)遮其無有斷滅見故 佛語大慧。
我說諸法非有無生。
唯是自心分别為緣。
令受化者。
知一切法雖無作者。
而業不亡。
是故攝受二種生死。
遮彼邪見斷滅戲論。
故識論雲。
生死相續。
由内因緣不待外緣。
故唯有識因謂有漏無漏二業。
正感生死。
緣謂煩惱所知二障。
助感生死。
所以者何。
生死有二種。
一分段生死。
謂諸有漏善不善業。
由煩惱障緣助勢力。
所感三界粗異熟果。
身命短長。
随因緣力有定齊限。
故名分段。
二不思議變易生死謂諸無漏有分别業。
由所知障緣助勢力。
所感殊勝細異熟果。
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
故名變易。
妙用難測。
名不思議。
經雲無我無造無受者。
善惡之業亦不雲豈類惡見斷滅論耶。
已上如來叙無生意竟。
下文說如幻。
正答二義無有相違 大慧說諸法相猶如幻者(至)一切諸法如實住處 如實住處者。
謂無所住故名如實住。
此是自覺聖智無師智自然智之所證處不由他悟。
若有所住則為非住 大慧見一切法如實處者謂能了達唯心所現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非了唯自心者豈能明見乎。
是故如來所說諸法無生如幻無有相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無作故無生有法攝生死了達如幻等于相不分别 以無作性故說無生。
為遮斷見故說業性攝生死。
觀諸法如幻性相故即無相可得。
是故遠離緣起分别 複次大慧我當說(至)複能開悟一切衆生 因上如來為衆生故。
慈悲方便作種種異說。
欲令衆生了名句中實義。
莫着言說。
故說名句文身。
告諸菩薩。
能觀此相達其義趣。
疾得菩提。
複能以是開覺衆生。
是知法無言象。
非離言象。
若無言象而惑倒。
執言象而迷真。
故聖人利見垂象設教。
豈徒然哉 大慧名身者謂依事立名(至)是名文身 如依瓶盆事。
立瓶盆名。
謂一名二名多名能诠自性。
名曰名身。
言句身等者。
即因名成句。
因句顯義。
如銅鐵等瓶。
句義各異。
謂一句二句多句能诠差别。
名曰句身。
由于此文能成名句。
謂一字二字多字為二所依。
名曰文身。
若依古譯翻文為味。
但是所顯非能顯也。
身者多法積聚義 複次大慧句身者謂句事究竟(至)謂長短高下 自下重明異義也。
句身謂句事究竟者。
言有文時必有名。
未必有句。
若有句時必有名及文。
故雲句事究竟也。
名身者謂諸字名各各差别。
如從阿字乃至呵字者。
如十四音阿呵等字。
皆初短次長。
高下亦爾故繼言文身者謂長短高下。
即音韻屈曲長短高下也。
名句必依文字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