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四卷

關燈
于一切神通作業總持定門皆自在故。

    證此便得名法雲地。

    謂大智雲含衆德水。

    蔽如空粗重。

    充所依法身故 然此十地通于三乘。

    一乘雖同意明寄位。

    若約三學。

    初地願。

    二地戒。

    三地定。

    四地已上皆慧攝。

    若約圓修行行齊修通有三德。

    一證道德。

    證智契如故。

    二教道德。

    随德差别故。

    三不住道德。

    不住生死及涅槃故。

    一地之中具足一切諸地功德。

    初後圓融故。

    若一向别逐行位而階差。

    若一向同失進修而堕寂。

    所以位位具德。

    陛降宛然。

    重重練磨。

    本位不動。

    将受佛職。

    坐蓮華王座。

    眷屬圍繞。

    衆寶璎珞莊嚴其身。

    十方諸佛皆舒右手摩菩薩頂。

    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

    太子灌頂以授職位。

    而得自在故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至)異則不能 法合結示。

    如文可知。

    若不如是則不能見 複次大慧諸菩薩摩诃薩(至)皆由諸佛二種持力 凡住獲通善說法要。

    皆由二種神力加持所緻故 大慧若諸菩薩(至)有如是等廣大作用 言離加持神力能說法者。

    諸凡夫應能說。

    言凡夫不能也。

    況佛以大悲加持一切無情之物。

    尚演法音。

    矧有心者乎。

    事見月光童經所明。

    但有見聞無非獲益故 大慧菩薩複白佛言(至)及殊勝地中手灌其頂 佛上說如初十二地。

    未明加之所以。

    故大慧請問何緣神力偏加二地 佛言大慧為欲令其遠離(至)以加持力持諸菩薩 為離二種過故初地須加。

    為得二種利故十地須加。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

    是為魔業。

    等如華嚴大集中所明 大慧若不如是(至)以加持力攝諸菩薩 言初地不加。

    必堕外道惡見。

    及聲聞境十界。

    地不加。

    不能速得菩提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世尊清淨願有大加持力初地十地中三昧及灌頂 菩薩積集善根。

    如來本願故加。

    猶如摩尼無思而應。

    故雲清淨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說作緣起非義有别 因上言諸佛說法。

    以谛緣起滅道解脫而為其首。

    非與外道性勝自在宿作自然時微塵等而共相。

    故大慧舉上佛自說緣起請問世尊。

    如佛說緣起是由作起。

    非心自體起。

    外道亦說勝自在天等而生諸法。

    今佛但以異名說作緣起。

    非别有義耳 世尊外道亦說以作者故(至)本無而生生已歸滅 此難如來所說正類外道也 如佛所說無明緣行(至)是故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言如來說十二緣中無明無因。

    非是有因。

    又說無明有故行有。

    行有故識有。

    非漸次相待。

    其義不成。

    複難如來說緣起不如外道。

    故言外道說勝。

    非同如來 何以故外道說因(至)又此有故彼有者則無有因 何所以外道勝如來。

    謂彼說微塵世性等因。

    不從他緣生。

    而能生他。

    因常為因不為果。

    是故外道說勝也。

    如佛所說。

    觀行是無明果。

    觀識即是因。

    如是一法。

    即是因。

    即是果。

    因緣雜亂。

    無明生諸行。

    諸行生老死。

    老死生無明如是展轉。

    成無窮過。

    又此有故彼有者。

    則無有定因。

    以是二義。

    釋成如來說不如外道 佛言大慧我了諸法唯心所現(至)非我所說 謂了諸法非有無生。

    但唯心現。

    故無說法因緣過失。

    若不如是了知諸法。

    心外見境計著有無。

    有所言說皆成戲論 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至)若無諸法言依何起 有言說因緣之名。

    必有所說因緣諸法。

    若無所說因緣性。

    言說依何而生 大慧雖無諸法(至)有諸法者此論則壞 言一切法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故引龜毛兔角喻之。

    以明縱有言說自性。

    亦無所說諸法自性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安立耳 此又明言說性亦無也。

    故起信雲。

    以一切言說。

    假名無實但随妄念不可得故。

    若言說有性。

    則一切刹土。

    皆應有言也 大慧或有佛土瞪視顯法(至)非由言說而有諸法 釋上非一切刹土皆有言說以顯法。

    是故無言說自性 此世界蠅蟻等蟲雖無言說成自事故 釋上言說是假安立耳。

    言見此愚夫無知如蟲蟻等。

    故作言說以辨法相。

    故上經雲。

    有諸言說。

    悉由愚夫希望見生。

    亦雲微細諸蟲。

    尚無有言說。

    而各辦其事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始虛空兔角及與石女兒無而有言說妄計法如是 言上三物并無體性。

    但有言說妄計諸法名實自性亦爾 因緣和合中愚夫妄謂生不能如實解流轉于三有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所說常聲依何處說 因上佛謂言說所說皆無自性。

    則無有因緣法。

    故大慧舉餘修多羅佛自說十二因緣。

    有佛無佛。

    性相常住。

    故問所說常聲。

    依何處說 佛言大慧依妄法說以諸妄法聖人亦現然不颠倒 言即說虛妄法為常也。

    為愚夫見因緣妄法。

    執以為實起生滅見。

    如來說言此即是常。

    以彼妄法諸聖亦現。

    然不起于有無颠倒 大慧譬如陽焰火輪垂發(至)有智不然然非不現 此七喻者明境是一。

    而見有異也 大慧妄法現時無量差别(至)一切愚夫種種解故 彼虛妄法現時。

    雖有種種無量差别。

    如水中月。

    然非無常。

    何故不是無常。

    言虛妄法離有無故。

    非無常雲何離有無處起。

    虛妄見謂諸愚夫種種境界。

    是離有無處。

    而起種種虛妄見解 如恒河水有見不見(至)聖于妄法離颠倒見 如恒河水。

    餓鬼見為火。

    無火處見火。

    即是見他好人不見者。

    以譬愚夫無虛妄處見有虛妄。

    即是見他聖人不見者。

    是故。

    諸聖于虛妄法。

    悉離颠倒有無見故 大慧妄法是常(至)是故妄法其體是常 言諸妄法是真常故。

    無種種相異可得故。

    以愚夫妄想分别言有異故 大慧雲何而得妄法真實(至)非聖言說 有少分想者。

    謂生心動念。

    念即乖法體。

    失正念故。

    既失正念。

    非愚夫戲論乎 大慧若分别妄法是倒非倒(至)凡夫種性 若愚夫分别緣起妄法為倒非倒。

    遂有二種種性差别 大慧聖種性者彼複三種(至)所謂計着自相共相 謂彼愚夫觀察妄法。

    取自共相。

    起聲聞乘種性 大慧何謂複有愚夫(至)離于愦鬧 即彼聲聞所觀虛妄。

    自共相法。

    遠離計着起緣覺乘種性 大慧何謂智人分别妄法(至)無有外法 智者觀此妄法實相。

    了彼能見所見。

    從自心起故。

    無有外法有無妄想。

    起佛乘種性 大慧有諸愚夫分别妄法(至)此則成就生死乘性 此釋第二愚夫種性。

    言諸愚夫。

    于此妄法取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