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四卷

關燈
注大乘入楞伽經第四卷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脫門疾得菩提。

    故大慧請如來說如。

    諸菩薩等。

    所修行法無漏方便 佛言大慧菩薩摩诃薩(至)則得名為大修行者 如來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

    此舉四名。

    下自征釋 大慧雲何觀察自心所現(至)如是觀察自心所現 此謂三界依正等法。

    唯是自心過習所熏。

    分别随入之所現者如起信論雲。

    以一切法皆從心起。

    妄念而生也。

    如是觀察名為正觀 大慧雲何得離生住滅見(至)轉所依止獲意生身 遠離生見者。

    謂七地滿功用位畢。

    于二種生中。

    而能離彼相生見也。

    證如幻性。

    住第八地。

    了心識等。

    得意生身者。

    即無功用道覺法自性意生身也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緣名意生身 因上八地菩薩既雲轉所依識。

    雲何複名意生身。

    故問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至)得遠離于生住滅見 意有三義故取意為喻。

    一迅疾。

    二無礙。

    三遍到。

    以喻菩薩得如幻三昧。

    現形十方以化衆生亦有此三義也 從意生身者亦複如是已下。

    以法合喻可知 大慧雲何觀外法無性(至)汝應如是勤加修學 此明修四如實行。

    成上四種法門。

    謂觀自心所現行。

    成上一切法空門也。

    遠離生住滅見行。

    成上無生法門也。

    善知外法無性行。

    成上無自性法門也。

    專求自證聖智行。

    成上無二門也。

    是名菩薩成就四法。

    得修行者如實大方便。

    故勸汝。

    當勤行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不妄執諸法漸生頓生 因上見妄想緣生于三界。

    故大慧舉因緣相以請問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緣生(至)是名外緣前後轉生 言泥團為因。

    水杖等為緣。

    而成于瓶為果。

    如泥瓶因果既爾。

    例餘縷疊等四亦複如是。

    皆以縷草種酪為其因。

    疊席牙酥為果。

    緣義可知。

    是名緣生之法。

    必先因後果展轉而生。

    謂親起者為因。

    疎助者為緣也 内者謂無明愛業等(至)此但愚夫之所分别 内緣者。

    謂以無明愛業等為因緣故。

    生陰界入身名之為果。

    但是愚夫虛妄分别。

    各見差别。

    廣如中論破因緣品。

    所明然外由内變。

    本末相收。

    為一緣起 大慧因有六種謂當有因(至)觀待因 上通說一切諸法内外因緣竟。

    自下。

    别說六種因及四種緣。

    皆是愚夫自所分别 大慧當有因者謂内外法作因生果 言後果起時名為當有。

    即是現在作因。

    當來得果。

    名當有因也 相屬因者謂内外法作所緣生果蘊種子等 謂作攀緣已。

    内外法生。

    能所因果更相屬故。

    蘊果也種子因也 相因者作無間相生相續果 言互為果相。

    相續不斷名為相因。

    對法論雲。

    俱有互為果。

    如大相所相。

    心于心随轉。

    謂有為相于有為法。

    有為法于有為相。

    心于随心法。

    随心法于心。

    互為果故。

    亦名俱有因也 能作因者謂作增上而生于果如轉輪王 一切有為唯除自體。

    以一切法為能作因。

    由彼生時無障住故。

    譬如國人。

    以其輪王不為損害。

    鹹作是言。

    我因輪王而得安樂 顯了因者謂分别生能顯境相如燈照物 言妄想事生已能顯境相。

    能所因果互相發明。

    如燈照物 觀待因者謂滅時相屬斷無妄想生 如長短高下互相因。

    待因果亦然。

    因滅果起故名滅時相屬斷。

    不見妄想法生 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别(至)求其因相不可得故 自下破計六種因緣生。

    是自心妄想相。

    若言頓生者。

    則能所因果無别。

    何有因相 若漸生者求其體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雲何名父 言未生子不得名父。

    此之一喻俱破二見。

    若因果同時頓生者。

    則如父子齊體。

    尊卑莫辨。

    若先因後果。

    則父先子後。

    子若定後父稱何從。

    以此責之。

    二見都喪。

    父喻因。

    子喻果。

    又雲如無父故不得名子。

    前分已滅故。

    後分不得次第名 諸計度人言以因緣(至)皆是妄情執着相故 此說妄計四緣生者。

    謂親能辨果名曰因緣。

    更相依故謂所緣緣。

    前後開導稱為次第。

    不礙生義故雲增上。

    諸計度人。

    以是四緣能所生法相系屬次第生者。

    皆不可得。

    唯是心量妄想執着相故。

    四緣廣義。

    如唯識論所明 大慧漸次與頓皆悉不生(至)漸頓生見 佛昔方便說一切法從因緣生。

    以破外道自然無因邪因。

    又說緣生無我。

    破外道執有我。

    如下偈雲。

    為遮于能作。

    說因緣和合。

    為遮于常過說緣是無常。

    今此會令舍權乘。

    達唯心現。

    故結破雲。

    應離因緣和合相中。

    頓漸生見 然遮異見。

    權實教中通有三說。

    一令諸菩薩知一切法從因緣生。

    異外道見。

    二知從心現。

    舍二乘見。

    三唯心性起。

    不同權教。

    學者應知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一切法無生亦複無有滅于彼諸緣中分别生滅相 以一切法無生故不得言滅。

    但于彼不實諸緣中。

    妄分别有生滅之相 非遮諸緣會如是滅複生但止于凡愚妄情之所著 明佛不遮緣起滅複生法。

    以法自性不生故。

    唯為斷凡愚癡惑妄想所計着故 緣中法有無是悉無有生習氣迷轉心從是三有現 言緣起有無一切諸法皆無生。

    唯從自心習氣迷轉。

    故三有現三有者。

    謂欲有。

    色有。

    無色有也 本來無有生亦複無有滅(至)而說有生滅 若離二取一切妄見。

    則知所生法。

    能生因緣。

    悉皆本無。

    非複推之使無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于二義中而得清淨 因上言但随世俗故。

    而說有生滅。

    故大慧舉言說分别相。

    及心法門以請問也 佛言大慧有四種言說分别相(至)是為四 四種言說文顯可知。

    又夢言說者。

    亦雲八地菩薩得無生忍覺已。

    緣勝解行地乃至七地。

    先所經境界不實。

    說諸法如夢故。

    名夢言說 大慧複言世尊(至)何處何因雲何而起 問言說所出處。

    問言說因何而生 佛言大慧依頭胸喉唇齶齒舌和合而起 此等諸緣出言說處 大慧複言世尊言語分别(至)分别為因起言語故 謂彼言說因分别生 若異者分别不應為因(至)是故非異亦非不異 若言說與分别異者。

    不應因分别起言說。

    若言說與分别不異者。

    以分别不顯義言說亦應不顯義。

    而言說能顯義是故俱非 大慧複言世尊(至)因言而入非即是言 因上言說能顯義。

    故大慧問為言說是第一義。

    為所說是第一義。

    并重舉上第一義心法以請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