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三卷

關燈
注大乘入楞伽經第三卷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至)通達自心分别之相 能取所取者。

    亦雲能緣所緣。

    謂即心識見相二分也。

    故華嚴經雲能緣所緣力種種法出生。

    餘文意謂欲了知者。

    應離浮沉諸惡覺觀。

    真實修行也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至)當勤修學 住智慧心所住相者。

    即上雲通達自心分别之相也 何等為三所謂無影像相(至)于此三相修行不舍 言跛驢者。

    謂未得無功用慧故以況之 大慧無影像相者(至)趣佛地故而得生起 無影像相者。

    謂無分别智離二取也。

    然二乘外道所習淺陋。

    如來常種種诃叱。

    于此反取之者。

    欲其回心舍邪途入正轍也。

    諸佛願持。

    相者。

    謂如諸佛皆發弘誓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也。

    自證聖智所趣相者。

    謂如來法身自覺聖智相也。

    餘文可知 大慧是名上聖智三種相(至)應勤修學 言以是三相能到如來地。

    故勸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聖智事自性法門 諸菩薩衆心念謂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皆是聖人度衆生法門事。

    如來上既說八識竟。

    亦應為我說百八句差别所依。

    五法聖智事三自性法門衆有此念。

    故大慧承諸佛神力而興是問。

    言聖智事者即五法也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至)色究竟天成如來身 言自共相者。

    且以四谛中苦谛言之。

    如苦谛下三界依正蘊界處等一切諸法。

    各各不同名自相。

    苦谛即名共相。

    謂苦谛四門中。

    無常為一切有為法共相。

    苦為一切有漏法共相。

    空與無我通為一切法共相。

    又如五陰不同名自相。

    共成人身名共相。

    界處等亦爾乃至一切諸法各各又有自共相也。

    兜率陀者此雲知足彼天内宮是一生補處菩薩所居也。

    色究竟天。

    是行滿報佛成正覺處。

    餘文悉明遠離過習。

    顯示衆德。

    成就如來法身之義。

    以有是利故。

    請佛為說如上法門 佛言大慧有一類外道(至)于此而生牛有角想 自下如來約牛兔角。

    破執名相起妄想見。

    此明叙彼二外道計。

    謂一外道。

    見一切法随。

    因緣滅。

    妄起分别想兔無角。

    複一。

    外道。

    見大種功能。

    根身塵境緣未散時。

    形量差别。

    計牛有角。

    以不了故。

    互執異見生決定解 大慧彼堕二見不了唯心(至)一切皆唯分别所現 此明牒破彼外道見。

    文有八句。

    上四句破起見因。

    下四句示唯妄現。

    故伽陀雲知諸法唯心。

    便舍外塵相。

    由此息分别。

    悟平等真空。

    思之可了 大慧應知兔角離于有無(至)是故于此不應分别 此一段經。

    上四句總結應離妄。

    已下諸句别征破也 雲何下。

    别征破彼堕無見也。

    謂雲何兔角離于有無。

    破雲互因待故。

    彼兔角無。

    因牛角有故。

    若無牛角。

    彼何所因而言無耶 分析下。

    次别破彼堕有見也。

    謂若執于牛有角者。

    分析牛角。

    至于極微。

    何有實體。

    而計有耶。

    故下偈雲。

    無因有故無。

    是無不成無有待無亦然。

    展轉相因起。

    言皆不實也。

    聖智所行離彼見者。

    謂如實見者。

    悉離有見常見之有。

    亦離邪見斷見之無。

    是故結勸應離分别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比度觀待妄計無耶 大慧因上言兔角等離于有無互因待故。

    分析牛角。

    乃至極微求不可得。

    而為離彼妄見。

    複問佛言。

    彼離見者既不作牛有角想。

    豈不以比度觀待同妄計言無耶 佛言不以分别(至)非由相待顯兔角無 如來答言。

    離妄見者。

    不以分别起相觀待以言無也。

    何以故。

    彼妄見者。

    以妄分别為生因故。

    以角有無而起分别為其所依。

    既所依為因。

    即妄計有無。

    然分别與角。

    俱無定性。

    離異不異。

    離分别者。

    非由相待牛角無性顯兔角無 大慧若此分别異兔角者(至)執有執無二俱不成 自下再牒破也。

    言若此分别定異兔角者。

    則非角因。

    若定不異者。

    又是因彼而起。

    言俱無自性也。

    分析牛角。

    乃至極微。

    求不可得。

    異于有角。

    而又言無角。

    如是分别者。

    定非理也。

    謂若以有為有。

    則以無為無。

    有既不有。

    則無無也。

    故雲二俱非有。

    誰待于誰。

    是知牛角兔角二俱無性。

    而對何法言有言無耶。

    若相待不成待于有故言兔角無者。

    不應分别。

    不正因故。

    謂有與無為因。

    無與有為因此因不正也。

    既二因不正。

    有無兩果理自不成。

    故結破雲有無論者執有執無。

    二俱不成也 大慧複有外道見色形狀(至)異虛空起于分别 上以析法破牛兔。

    此以體法會色空。

    謂衆生所執聞宜不同。

    故佛施能治巧拙有異。

    亦是破轉計也。

    言又有外道見色形狀質礙變異。

    虛空分齊空廓無礙。

    而生執着謂色異空。

    起妄分别者。

    此謂如來叙彼計也 大慧虛空是色随入色種(至)色空分齊應如是知 自下正破也。

    佛語大慧空即是色。

    随入色種中故。

    色外無空也。

    色即是空互為能所建立性故。

    非色滅空也。

    色空分齊應如是知 大慧大種生時自相各别不住虛空中非彼無虛空 會昔權說重明色空不二也。

    謂昔破外道執有我故。

    說有造色從大種生。

    自相各别。

    而密顯造色性即空故。

    更無别色而住于空。

    故雲不住。

    非彼無虛空也 大慧兔角亦爾觀待牛角(至)若待餘物彼亦如是 此又引上牛兔二角以合色空。

    類觀諸法差别妄見。

    一一對破。

    應知亦爾 然諸外道異計雖多。

    不出惡見及無因邪因二種因也。

    言惡見者。

    謂于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為性。

    能障正見招苦為業。

    謂惡見者多受苦故。

    此見行相差别有五。

    一薩迦耶見。

    謂于五取蘊執我我所。

    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二邊見。

    謂即于彼随執斷常。

    障處中行出離為業。

    三邪見。

    謂謗因果作用實事。

    及非四見諸餘邪說。

    如增上緣名義遍故。

    四見取。

    謂于諸見及所依蘊。

    執為最勝能得清淨。

    一切鬥诤所依為業。

    五戒禁取。

    謂于随順諸見戒禁。

    及所依蘊。

    執為最勝能得清淨。

    無利勤苦所依為業。

    二種因義。

    如下當說 大慧汝應遠離兔角牛角(至)說觀察自心修行之法 佛勸菩薩應常觀察自心所見妄想之相。

    既自知已。

    于一切處轉相傳授。

    普使知病識藥。

    令得服行。

    至安樂處 爾時世尊即說頌言心所見無有唯依心故起(至)自證之境界 上五行偈文顯可知。

    更不繁釋 此約外道執牛兔角決定有無。

    及色空異。

    以破五法中名相妄想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為漸次淨耶為頓淨耶 此就淨衆生心習現流。

    五法中次明正智義。

    謂能淨者自覺聖智也。

    所淨者自心現流也 佛言大慧漸淨非頓(至)令離一切有無惡見 上明四漸四頓者。

    謂淨衆生自心現流。

    其機大者頓之。

    其機小者漸之。

    漸者言其權。

    頓者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