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三卷

關燈
實。

    權以趨實。

    實以導權。

    所以聖人開悟衆生。

    或頓或漸權實偏圓未始不相顧者。

    庶使含識随宜得入也。

    又雲漸約修行未證入故。

    謂衆生學行止得漸也。

    頓約修行已證入故 複次大慧法性所流佛(至)取以為實悉不可得 此明三佛建立說法。

    釋成頓漸所顯義也。

    法性所流佛者。

    報身佛也。

    說一切自共相法。

    是自心本識現習氣因相。

    及前轉識妄計所執因相。

    更相系屬。

    種種幻事。

    皆無自性。

    故起信雲。

    一切諸法。

    皆是衆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

    如鏡中像無體可得。

    而衆生不了。

    種種執着取以為實。

    豈不誤哉 複次大慧妄計自性。

    執着緣起自性起 言自共相等一切諸法。

    本無自性。

    依他衆緣和合生起。

    猶如幻事。

    即依他起性也。

    而諸衆生妄想計度種種執着取以為實。

    即是妄計自性執着緣起自性而起 大慧譬如幻師以幻術力(至)種種分别皆無。

    真實 舉喻以明緣起不實。

    如幻師依草木起衆生色像。

    譬如來藏性。

    随緣起種種諸法。

    故肇論雲萬法假立不真。

    譬如幻化人。

    非無幻化人。

    幻化人非真人也。

    皆明緣起不實故。

     大慧此亦如是(至)是名妄計性生 此以法合。

    謂于緣起性中生妄計性亦如是 大慧是名法性所流佛說法相 結說因緣所生諸法。

    皆如幻不實 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證智所行離心自性相 建立自覺聖智所證法界。

    離妄想心量自性塵境相。

    是法佛法 大慧化佛說施戒忍進禅定智慧(至)超無色行 化佛八相示成。

    應緣攝化。

    說六度治六蔽。

    離陰界入解脫諸識相。

    随宜建立諸法差别。

    超外道執見。

    越無色所行。

    謂外道取無色以為涅槃 複次大慧法性佛非所攀緣(至)當速舍離 攀緣妄念也。

    所緣妄法也。

    所作妄業也。

    餘義如文。

    上既顯示三佛說法。

    此結獨舉法佛所證法。

    以勸修學者。

    故法華經雲。

    雖說種種道。

    其實為一乘 複次大慧聲聞乘(至)分别執着自性相 二約聲聞所證聖智。

    以明正智義。

    因上勸菩薩修自證聖智境界相。

    然聲聞亦有自證聖智境界相欲簡異聲聞。

    故舉聲聞有二種差别相。

    初自證聖智異彼外道。

    故雲殊勝 雲何自證聖智殊勝相(至)自證聖智境界相 言聲聞人。

    于三界有情。

    明見無常苦空無我。

    及四谛境界。

    厭離五欲栖心寂滅。

    于蘊界處。

    若自若共外不壞相。

    而未獲法空。

    但得人空慧。

    如實了知故。

    心住一境住一境已。

    遂獲諸禅八解。

    三三昧門。

    八聖道分。

    四沙門果。

    而得出離也。

    但斷現行煩惱。

    未斷習煩惱。

    但斷分段生死。

    未離變易生死。

    是故名為聲聞乘自證聖智境界相 菩薩摩诃薩雖亦得此聖智境界(至)不應修學 明菩薩所證是了一切法本性無生正受樂不同聲聞息陰界入。

    求涅槃樂。

    菩薩雖亦得是聖智境界。

    以大悲本願故。

    不取證寂滅及三昧樂。

    故誡諸菩薩。

    于此樂中不應修學 大慧雲何分别執着自性相(至)漸住諸地 此謂聲聞知彼四大形顯色等種種諸法。

    非如外道計作者生。

    然守如來止啼權說。

    于自共相妄想執着。

    菩薩于彼應知唯是自心妄現。

    故應舍離。

    了我法空。

    漸入智地到如來境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常不思議作者耶 三破外道所計。

    顯正智義。

    因上如來說頓。

    為顯示常不思議智。

    大慧舉以白佛。

    如來所說常不思議即是此間自證聖智第一義境将非同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作者耶。

    謂外道以作者為常不思議因相也 佛言大慧非諸外道作者(至)常不思議不成 如來告大慧。

    非諸外道作者因緣得常不思議。

    彼因自相不成故。

    故楞嚴雲。

    以生滅心為本修因。

    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至)是故菩薩當勤修學 明如來舉上常不思議有因有相成也。

    能所因相俱離有無。

    謂自證聖智所行相故非餘境。

    故有相。

    第一義。

    智為正因故非生滅。

    故有因。

    能所因相離有無故非作者。

    譬如虛空涅槃寂滅無作法故常不思議。

    是故我說異諸外道所有诤論。

    此常不思議。

    是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

    故勸菩薩當勤修學 複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至)非自相因力故常 言外道以無常變異相為常不思議因。

    故雲常。

    非是自覺所行相因力故常 大慧外道常不思議(至)無常已不因此說為常 明外道見世間所作法。

    有已還無。

    悉是無常。

    妄計神我為常。

    待無常已。

    比知是常。

    佛則反是。

    不因此說以為常也 大慧外道以如是因相(至)無自因相故 若外道以如是無常因相。

    成常不思議者。

    此因相非真實故同于兔角。

    故常不思議唯是妄想言說何以故。

    無有常因常相故 大慧我常不思議(至)此不應說 前謂佛反外道。

    此則外道反佛。

    曾不能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

    離有無。

    超情識。

    而恒妄計在于自證聖智所行相外。

    是故如來誡不應說。

    然三乘之道優劣雖殊。

    悉皆内證。

    若心外見法。

    任說幽玄。

    然成外道 複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至)無所有故 四約愚智觀解優劣。

    以明正智。

    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

    是妄分别有者。

    謂對生死說涅槃。

    如對病說藥。

    達生死無故。

    所對涅槃亦不可得。

    故思益經雲。

    諸佛出世不為令衆生出生死入涅槃。

    但為度生死涅槃之二見耳。

    妄想無性。

    即涅槃故 妄計未來諸根境滅(至)轉所依藏識為大涅槃 以凡愚不知生死即涅槃。

    計未來根境滅作涅槃想。

    非是自覺所證境界。

    如來證自智境界者。

    以有識藏故妄見生死。

    轉識藏故生死即涅槃。

    故下經雲。

    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彼愚癡人說有三乘(至)常于生死輪轉不絕 愚夫以生死異涅槃。

    為此愚夫說斷生死趣涅槃。

    故說三乘種性。

    智者說此六趣生死。

    是妄想心量。

    無有境界。

    而彼愚夫。

    不知三世如來所說生死妄想。

    是自心現境界。

    取心外境。

    計生死相與涅槃差别。

    故生死流轉 複次大慧去來現在諸如來(至)非諸愚夫二分别境 言三世如來說外心現一切諸法不生。

    何以故謂自心所現非有性故不生。

    離有無生二種見故不生。

    此就智者知諸法無生起佛種性。

    如兔馬等角本來不生。

    凡愚不覺妄取生滅。

    唯如來自覺所證之處。

    一切法自體性相不生。

    非愚夫有無分别境界 大慧身及資生器世間等(至)汝于此義當勤修學 言正報色身及資生器界。

    一切諸法是本識影像。

    能所二取之所變現。

    妄想無性。

    而諸愚夫堕彼見中分别有無。

    故告大慧汝于此心現一切法不生義當勤修學 複次大慧有五種種性(至)不定種性無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