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慧菩薩摩诃薩(至)五法自性二無我相已 言佛說八識五法三性二無我者。
欲令衆生離于名相妄想得如來法身。
展轉相續成佛不斷 為衆生故作種種身(至)不住聲聞辟支佛道 為利衆生令得佛種不斷故。
随衆生善根。
影現種種諸色身也。
如依緣起起于妄計。
以譬如來依衆生善根生也。
如摩尼珠不作心而随色變。
以譬如來不作意。
能随衆生善根心水大小而變。
亦如摩尼随物而變。
以譬如來随衆生善根現取佛土。
大衆集會于中說法。
其所說諸法不實如幻夢等。
菩薩既知諸法如幻。
而離生滅斷常等見。
亦離二乘自共相見 聞已成就無量百千(至)悉令遠離有無等執 言菩薩既知諸法如幻。
得諸地無量億三昧現成正覺。
複說自心現量法。
令衆離有無等見 爾時世尊即說頌言佛子能觀見世間唯是心(至)一切皆成就 言能觀察生死世間唯是自心妄現故。
如摩尼無思示于多身。
離所作行。
則一切成就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無生無二無自性相 因上說一切法如幻如夢。
即是說法空。
故大慧舉此空法以請如來。
又雲自下舉空無生等。
為顯上四門至趣也。
所言空者。
明前五法非有。
無生以顯八識不生。
無二即二我兩亡。
離性即三性空寂。
故上經雲。
見諸如來所行境界。
畢竟舍離五法自性 我及諸菩薩悟此相故(至)三藐三菩提 我等覺悟已。
即離妄想而證菩提 佛言谛聽當為汝說(至)說空無生無二無自性 言空者。
謂世間妄想計度性句義。
為愚夫計着諸法自性。
是以我說諸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大慧略說空性有七種(至)彼彼空 諸教辨空自有增減。
斯經雖略。
其義不殊 雲何相空謂一切法(至)是故名一切法自相空 言諸法相展轉因緣積聚無自體故。
自他及共俱不生故。
相依何住 雲何自性空謂一切法自性不生是名自性空 即生性體自性不生 雲何無行空所謂諸蘊本來涅槃(至)是名無行空 一切諸決本性常滅。
不複更滅。
豈有行耶 雲何行空所謂諸蘊由業及因(至)是名行空 言五陰諸行法。
從衆緣所起。
無有我我所故。
有為諸行空 雲何一切法不可說空(至)是名不可說空 一切法從妄想所起。
無自性故離言說 雲何第一義聖智大空(至)是名第一義聖智大空 謂如來得自覺聖智第一義時。
一切妄想見過習氣。
悉皆離故 雲何彼彼空謂于此無彼是名彼彼空 此名互無空。
于此無彼。
于彼無此。
故名空。
于彼有此。
于此有彼。
即不名空 譬如鹿子母堂無象馬牛羊等(至)非無比丘衆 鹿子人名也。
其母即毗舍佉優婆夷深重三寶。
造立精舍安止比丘。
于中不畜象馬等象馬無故言空 大慧非謂堂無堂自性(至)非謂餘處無象馬牛羊 舍及比丘。
有不名空。
若餘處有象馬。
亦不說象馬空 大慧一切諸法自共相(至)空中最粗汝應遠離 言是空最粗。
非是真空。
故勸遠離 複次大慧無生者(至)除住三昧是名無生 此解無生。
言就因緣中破生故說不自生。
若破生說無生。
不是真無生。
除住八地如幻三昧以上。
是名真無生 大慧無自性者以無生故(至)是名無自性 言諸法一念不住。
異性起故。
名無自性 雲何無二相大慧如光影(至)皆相待立獨則不成 言譬如光影長短黑白。
悉相待立無實故。
不得言二 大慧非于生死外有涅槃(至)無自性相汝當勤學 謂了妄想性空。
即生死成涅槃。
若迷真實性有。
即涅槃成生死。
如生死涅槃既無二。
類通一切法亦爾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我常說空法遠離于斷常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言真實道理生死實空。
猶如幻夢。
但不得幻夢解者。
生死諸業即不可壞 虛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諸聖離有無 舉上三無為空。
不得對涅槃說生死。
亦不得對生死說涅槃。
愚夫妄想故說為二。
聖人體達故離有無 爾時世尊複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至)皆是此義 言空等義。
普入諸經。
無有一法不含斯理 大慧諸修多羅(至)令生水想而實無水 此謂會權歸實也。
而諸經有不說空無生者。
以衆生悕望不一。
故如來随衆生心作種種異說。
而實在乎心悟不在文言。
譬如群鹿為渴所逼。
見春時焰而作水想。
迷亂馳趣。
而彼陽焰實非是水 衆經所說亦複如是(至)應随順義莫着言說 勸依實義莫着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如無價寶在垢衣中 如來藏經亦雲一切衆生貪嗔癡諸煩惱中。
有如來身。
常無染污德相具足。
如我無異 外道說我是常作者(至)豈不同于外道我耶 此難如來。
若說有如來藏義。
是違上一切修多羅皆應說空。
即同外道說有神我。
然彼計我其義有三。
一者體常名為作者。
二者雖在五陰而離于求那。
三者遍曆諸趣實非生滅。
今說藏義。
豈非同于外道我耶 佛言大慧我說如來藏(至)不應于此執着于我 言如來所說不同外道神我也。
外道說我如麻麥拇指立其定相。
佛說如來藏。
或名為空。
或名實際。
乃至無願。
斯則體一。
應物名異。
不同外道所說神我。
以愚夫恐怖于無我故。
如來方便說無所有境界。
作如來藏門。
勸諸菩薩不應于此。
同于外道計我 大慧譬如陶師于泥聚中(至)種種名字各各差别 如陶師依一泥聚。
随其所須。
方便作種種。
器以譬如來于一法無我。
應機方便或說如來藏。
或說無我。
種種名字不同也 大慧我說如來藏(至)應知無我如來藏義 此明欲離妄見。
證無上菩提。
應知無我如來藏義 然言如來藏者通有三義 一隐覆義。
謂覆藏如來故雲藏也。
故理趣般若經雲。
一切衆生皆如來藏。
勝鬘經雲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二含攝義。
謂如來法身含攝一切身相國土。
神通大用無量功德故。
亦謂含攝一切衆生皆在如來藏内故 三出生義。
謂此法身既含衆德。
了達證入即能出生。
故十地論雲。
地智能生無漏因果。
亦能生成人天道行 此三義者。
初約迷時後約悟時。
中間克體。
故勝鬘經雲。
若于無量。
煩惱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
于出纏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
但果顯易信。
因隐難明故。
淺識之流輕因重果願諸學者深信自心 爾時世尊而說頌言士夫相續蘊衆緣及微塵勝自在作者此但心分别 外道所計由神我故令陰相續。
又計微塵等與生法為緣。
或計一切悉是勝妙自在天之所作。
此但心量妄想
欲令衆生離于名相妄想得如來法身。
展轉相續成佛不斷 為衆生故作種種身(至)不住聲聞辟支佛道 為利衆生令得佛種不斷故。
随衆生善根。
影現種種諸色身也。
如依緣起起于妄計。
以譬如來依衆生善根生也。
如摩尼珠不作心而随色變。
以譬如來不作意。
能随衆生善根心水大小而變。
亦如摩尼随物而變。
以譬如來随衆生善根現取佛土。
大衆集會于中說法。
其所說諸法不實如幻夢等。
菩薩既知諸法如幻。
而離生滅斷常等見。
亦離二乘自共相見 聞已成就無量百千(至)悉令遠離有無等執 言菩薩既知諸法如幻。
得諸地無量億三昧現成正覺。
複說自心現量法。
令衆離有無等見 爾時世尊即說頌言佛子能觀見世間唯是心(至)一切皆成就 言能觀察生死世間唯是自心妄現故。
如摩尼無思示于多身。
離所作行。
則一切成就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無生無二無自性相 因上說一切法如幻如夢。
即是說法空。
故大慧舉此空法以請如來。
又雲自下舉空無生等。
為顯上四門至趣也。
所言空者。
明前五法非有。
無生以顯八識不生。
無二即二我兩亡。
離性即三性空寂。
故上經雲。
見諸如來所行境界。
畢竟舍離五法自性 我及諸菩薩悟此相故(至)三藐三菩提 我等覺悟已。
即離妄想而證菩提 佛言谛聽當為汝說(至)說空無生無二無自性 言空者。
謂世間妄想計度性句義。
為愚夫計着諸法自性。
是以我說諸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大慧略說空性有七種(至)彼彼空 諸教辨空自有增減。
斯經雖略。
其義不殊 雲何相空謂一切法(至)是故名一切法自相空 言諸法相展轉因緣積聚無自體故。
自他及共俱不生故。
相依何住 雲何自性空謂一切法自性不生是名自性空 即生性體自性不生 雲何無行空所謂諸蘊本來涅槃(至)是名無行空 一切諸決本性常滅。
不複更滅。
豈有行耶 雲何行空所謂諸蘊由業及因(至)是名行空 言五陰諸行法。
從衆緣所起。
無有我我所故。
有為諸行空 雲何一切法不可說空(至)是名不可說空 一切法從妄想所起。
無自性故離言說 雲何第一義聖智大空(至)是名第一義聖智大空 謂如來得自覺聖智第一義時。
一切妄想見過習氣。
悉皆離故 雲何彼彼空謂于此無彼是名彼彼空 此名互無空。
于此無彼。
于彼無此。
故名空。
于彼有此。
于此有彼。
即不名空 譬如鹿子母堂無象馬牛羊等(至)非無比丘衆 鹿子人名也。
其母即毗舍佉優婆夷深重三寶。
造立精舍安止比丘。
于中不畜象馬等象馬無故言空 大慧非謂堂無堂自性(至)非謂餘處無象馬牛羊 舍及比丘。
有不名空。
若餘處有象馬。
亦不說象馬空 大慧一切諸法自共相(至)空中最粗汝應遠離 言是空最粗。
非是真空。
故勸遠離 複次大慧無生者(至)除住三昧是名無生 此解無生。
言就因緣中破生故說不自生。
若破生說無生。
不是真無生。
除住八地如幻三昧以上。
是名真無生 大慧無自性者以無生故(至)是名無自性 言諸法一念不住。
異性起故。
名無自性 雲何無二相大慧如光影(至)皆相待立獨則不成 言譬如光影長短黑白。
悉相待立無實故。
不得言二 大慧非于生死外有涅槃(至)無自性相汝當勤學 謂了妄想性空。
即生死成涅槃。
若迷真實性有。
即涅槃成生死。
如生死涅槃既無二。
類通一切法亦爾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我常說空法遠離于斷常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言真實道理生死實空。
猶如幻夢。
但不得幻夢解者。
生死諸業即不可壞 虛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諸聖離有無 舉上三無為空。
不得對涅槃說生死。
亦不得對生死說涅槃。
愚夫妄想故說為二。
聖人體達故離有無 爾時世尊複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至)皆是此義 言空等義。
普入諸經。
無有一法不含斯理 大慧諸修多羅(至)令生水想而實無水 此謂會權歸實也。
而諸經有不說空無生者。
以衆生悕望不一。
故如來随衆生心作種種異說。
而實在乎心悟不在文言。
譬如群鹿為渴所逼。
見春時焰而作水想。
迷亂馳趣。
而彼陽焰實非是水 衆經所說亦複如是(至)應随順義莫着言說 勸依實義莫着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至)如無價寶在垢衣中 如來藏經亦雲一切衆生貪嗔癡諸煩惱中。
有如來身。
常無染污德相具足。
如我無異 外道說我是常作者(至)豈不同于外道我耶 此難如來。
若說有如來藏義。
是違上一切修多羅皆應說空。
即同外道說有神我。
然彼計我其義有三。
一者體常名為作者。
二者雖在五陰而離于求那。
三者遍曆諸趣實非生滅。
今說藏義。
豈非同于外道我耶 佛言大慧我說如來藏(至)不應于此執着于我 言如來所說不同外道神我也。
外道說我如麻麥拇指立其定相。
佛說如來藏。
或名為空。
或名實際。
乃至無願。
斯則體一。
應物名異。
不同外道所說神我。
以愚夫恐怖于無我故。
如來方便說無所有境界。
作如來藏門。
勸諸菩薩不應于此。
同于外道計我 大慧譬如陶師于泥聚中(至)種種名字各各差别 如陶師依一泥聚。
随其所須。
方便作種種。
器以譬如來于一法無我。
應機方便或說如來藏。
或說無我。
種種名字不同也 大慧我說如來藏(至)應知無我如來藏義 此明欲離妄見。
證無上菩提。
應知無我如來藏義 然言如來藏者通有三義 一隐覆義。
謂覆藏如來故雲藏也。
故理趣般若經雲。
一切衆生皆如來藏。
勝鬘經雲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二含攝義。
謂如來法身含攝一切身相國土。
神通大用無量功德故。
亦謂含攝一切衆生皆在如來藏内故 三出生義。
謂此法身既含衆德。
了達證入即能出生。
故十地論雲。
地智能生無漏因果。
亦能生成人天道行 此三義者。
初約迷時後約悟時。
中間克體。
故勝鬘經雲。
若于無量。
煩惱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
于出纏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
但果顯易信。
因隐難明故。
淺識之流輕因重果願諸學者深信自心 爾時世尊而說頌言士夫相續蘊衆緣及微塵勝自在作者此但心分别 外道所計由神我故令陰相續。
又計微塵等與生法為緣。
或計一切悉是勝妙自在天之所作。
此但心量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