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佛經義疏卷之中
關燈
小
中
大
。
密迹金剛以杵拟之。
碎石迸來傷佛足指出佛身血。
自号為佛五法化人。
三聞達等五百新學受彼邪化别衆乞食。
别自布薩即破法輪僧。
蓮花色尼路逢诃之。
拳打眼出即殺阿羅漢。
犯三逆罪生入地獄。
阇王殺父害母共造五逆。
此皆大權化事或逆或順無非益物。
為絕後世起逆業故。
經雲示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衆生。
又涅槃雲提婆達不曾堕獄造逆等。
實非聲聞緣覺境界。
唯是諸佛之所知見是也。
頻婆娑羅此雲模實亦名影堅。
皆為形體充實從身立名。
亦有翻為顔貌端正。
七重之室不慮往來。
複加制約欲令餓死。
二夫人奉食。
國大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蒲桃漿密以上王 韋提希此翻思惟。
先受此名即為今日請觀之谶。
浴身令淨麨密塗身璎珞中空可盛果漿潛入深室故雲密也三王請戒法又三初王陳目連二目連應機三佛遣富那說法 初王請目連。
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目犍連此翻采菽氏。
上古仙人。
采菽豆而食。
因以命族是王門師故稱親友 二目連應機。
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 目連知已應機往赴如鷹隼飛喻神足之疾。
隼音荀。
字書雲鸷鳥謂猛鳥也。
八關齊戒唯局一日一夜故逐日别受。
即多宗所計。
若準成論延促不拘 三佛遣富那說法。
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富樓那此翻滿慈子。
從父母得名。
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善巧開誘故特遣之 四法食兼資。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麨密得聞法故顔色和悅 食以資身法以沃心。
本圖餓死反更充盛。
因慈忿怒推究元由。
若準涅槃與此少異。
故須委引方盡始終。
經雲羅閱阇王頻婆娑羅其王太子名曰善見。
業因緣故生惡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
爾時惡人提婆達多亦因過去業因緣故複于我所生不善心欲害于我。
即修五通不久獲得。
遂與太子共為親友現作種種神通之事。
太子見已生敬信心嚴設供養。
太子告言我今欲見曼陀羅花。
提婆即往三十三天求之。
其福盡故都無與者。
既不得華即欲自取。
便失神通還見己身在王舍城。
心生慚愧不能複見太子。
遂至佛所求索大衆白言唯願如來以此大衆付囑于我。
佛言癡人。
舍利弗等聰明大智。
我猶不以大衆付囑。
況汝癡人食唾者乎(謂現通時現作嬰兒食阇世唾)于是提婆倍生惡心乃言瞿昙汝雖調伏大衆勢亦不久當見磨滅。
即時大地六反震動。
提婆尋即躄地。
身邊出大暴風吹諸塵土而污坌之。
提婆複言若我此身必入阿鼻我要當報如是大怨。
尋起至太子所。
太子即問何故顔容憔悴有憂色耶。
提婆言我今與汝極成親愛。
外人罵汝我豈不憂。
太子言雲何罵我。
提婆言國人罵汝為未生怨。
太子問何故。
提婆言汝未生時一切相師皆言此兒生已當殺其父。
一切内人獲汝心故謂為善見。
毗提夫人聞是語已既生汝身于高樓上棄之于地壞汝一指。
複号汝為婆羅留枝。
我聞是已心生憂愦而複不能向汝說之。
提婆以如是等惡事教令殺父。
若汝父死我亦能殺瞿昙沙門。
于是太子收其父王閉之城外。
以四種兵而守衛之。
毗提夫人即至王所。
時守王人遮不聽入。
夫人诃罵守人即告太子。
大王夫人欲見父王不審聽否。
太子嗔嫌。
即往母所前牽母發拔刀欲研。
耆婆白言有國已來罪雖極重不及女人況所生母。
太子聞已即便放舍。
遮斷父王衣服卧具飲食湯藥。
過七日已王便命終。
引彼校此或異或同。
方便随機不足怪矣。
二明欲害母四。
初至不令複出幽閉深宮。
二韋提下翹誠請佛。
三未舉下佛知往赴。
四時韋提下見佛求法。
初幽閉深宮三。
初執釰欲害。
二二臣谏止。
三敕令幽閉。
初執釰欲害四。
初王問門者。
二守門實答。
三王聞嗔罵。
四執釰欲害。
初王問門者審其在否。
時阿阇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二守門實答。
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大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 王制群臣不言國後。
沙門空入非門能禁故設此詞。
意圖免過 三王聞嗔罵。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 名父為賊母即賊伴。
沙門幻術明非賢哲 四執釰欲害。
即執利釰欲害其母 即如上引涅槃經所說 二二臣谏止三。
初修谏禮二設谏詞三谏已欲去 初修谏禮。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 月光華言耆婆梵語此翻固活。
生時一手持藥囊一手把針筒。
昔誓為醫治疾存活。
從德立号。
庵羅女之子。
二皆多智顯是賢臣 二設谏詞。
白言大王臣聞毗陀羅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刹利種臣不忍聞是栴陀羅不宜住此 毗陀經即俗典或作韋陀梵言少異。
如此間史書紀其國事。
貪位殺父此猶有理。
非辜害母誠為無道。
西竺四姓攝一切姓。
刹帝利婆羅門二為尊貴毗舍首陀二為下賤。
刹帝即王者姓。
栴陀羅此雲殺者。
即此間魁劊之類。
君既無道賢臣不輔故不宜住 三谏已欲去。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釰卻行而退 按釰卻行示威令懼 三敕令幽閉。
時阿阇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釰止不害母敕語内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阇王驚懼賢臣去國社稷必危。
不為我者求救之詞。
為猶佐也。
耆婆重谏王悔乃從。
敕閉深宮發起之本 二翹誠請佛三。
初遭苦思法二陳詞緻請三悲哀禮請 初遭苦思法遙禮伸敬。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為佛作禮 二陳詞緻請。
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 阿難是佛侍者常往慰問。
傳法利人必假王力。
雖佛上聖曲順常情以為後範。
韋提敬佛不敢辄請。
願見二師欲聞法要。
阿難此雲慶喜亦雲無染或雲忻樂 三悲哀禮請。
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三佛知往赴二。
初感佛垂應二禮起見佛 初感佛垂應。
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 知其心念即他心智。
乘空出沒即如意通 二禮起見佛。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見佛有四殊勝。
一身色二蓮座三左右侍從四諸天供養。
釋迦翻能仁即應身。
牟尼翻寂點即法身。
上冥下應報在其中。
釋即帝釋具雲釋提桓因。
此翻能天。
即三十三天主也。
梵即大梵天王色界天主。
護世即四王等。
古疏問曰頻婆韋提俱請弟子。
何故前遣弟子後乃自往。
其意何耶。
解有二義。
一阇王殺父。
佛若親往則起怨嫌護彼心故。
二欲行佛法須委國王。
頻婆定死阇王登位。
佛若自往則障礙不行。
為護法故韋提無此自往無妨 四見佛
密迹金剛以杵拟之。
碎石迸來傷佛足指出佛身血。
自号為佛五法化人。
三聞達等五百新學受彼邪化别衆乞食。
别自布薩即破法輪僧。
蓮花色尼路逢诃之。
拳打眼出即殺阿羅漢。
犯三逆罪生入地獄。
阇王殺父害母共造五逆。
此皆大權化事或逆或順無非益物。
為絕後世起逆業故。
經雲示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衆生。
又涅槃雲提婆達不曾堕獄造逆等。
實非聲聞緣覺境界。
唯是諸佛之所知見是也。
頻婆娑羅此雲模實亦名影堅。
皆為形體充實從身立名。
亦有翻為顔貌端正。
七重之室不慮往來。
複加制約欲令餓死。
二夫人奉食。
國大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蒲桃漿密以上王 韋提希此翻思惟。
先受此名即為今日請觀之谶。
浴身令淨麨密塗身璎珞中空可盛果漿潛入深室故雲密也三王請戒法又三初王陳目連二目連應機三佛遣富那說法 初王請目連。
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目犍連此翻采菽氏。
上古仙人。
采菽豆而食。
因以命族是王門師故稱親友 二目連應機。
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 目連知已應機往赴如鷹隼飛喻神足之疾。
隼音荀。
字書雲鸷鳥謂猛鳥也。
八關齊戒唯局一日一夜故逐日别受。
即多宗所計。
若準成論延促不拘 三佛遣富那說法。
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富樓那此翻滿慈子。
從父母得名。
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善巧開誘故特遣之 四法食兼資。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麨密得聞法故顔色和悅 食以資身法以沃心。
本圖餓死反更充盛。
因慈忿怒推究元由。
若準涅槃與此少異。
故須委引方盡始終。
經雲羅閱阇王頻婆娑羅其王太子名曰善見。
業因緣故生惡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
爾時惡人提婆達多亦因過去業因緣故複于我所生不善心欲害于我。
即修五通不久獲得。
遂與太子共為親友現作種種神通之事。
太子見已生敬信心嚴設供養。
太子告言我今欲見曼陀羅花。
提婆即往三十三天求之。
其福盡故都無與者。
既不得華即欲自取。
便失神通還見己身在王舍城。
心生慚愧不能複見太子。
遂至佛所求索大衆白言唯願如來以此大衆付囑于我。
佛言癡人。
舍利弗等聰明大智。
我猶不以大衆付囑。
況汝癡人食唾者乎(謂現通時現作嬰兒食阇世唾)于是提婆倍生惡心乃言瞿昙汝雖調伏大衆勢亦不久當見磨滅。
即時大地六反震動。
提婆尋即躄地。
身邊出大暴風吹諸塵土而污坌之。
提婆複言若我此身必入阿鼻我要當報如是大怨。
尋起至太子所。
太子即問何故顔容憔悴有憂色耶。
提婆言我今與汝極成親愛。
外人罵汝我豈不憂。
太子言雲何罵我。
提婆言國人罵汝為未生怨。
太子問何故。
提婆言汝未生時一切相師皆言此兒生已當殺其父。
一切内人獲汝心故謂為善見。
毗提夫人聞是語已既生汝身于高樓上棄之于地壞汝一指。
複号汝為婆羅留枝。
我聞是已心生憂愦而複不能向汝說之。
提婆以如是等惡事教令殺父。
若汝父死我亦能殺瞿昙沙門。
于是太子收其父王閉之城外。
以四種兵而守衛之。
毗提夫人即至王所。
時守王人遮不聽入。
夫人诃罵守人即告太子。
大王夫人欲見父王不審聽否。
太子嗔嫌。
即往母所前牽母發拔刀欲研。
耆婆白言有國已來罪雖極重不及女人況所生母。
太子聞已即便放舍。
遮斷父王衣服卧具飲食湯藥。
過七日已王便命終。
引彼校此或異或同。
方便随機不足怪矣。
二明欲害母四。
初至不令複出幽閉深宮。
二韋提下翹誠請佛。
三未舉下佛知往赴。
四時韋提下見佛求法。
初幽閉深宮三。
初執釰欲害。
二二臣谏止。
三敕令幽閉。
初執釰欲害四。
初王問門者。
二守門實答。
三王聞嗔罵。
四執釰欲害。
初王問門者審其在否。
時阿阇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二守門實答。
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大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 王制群臣不言國後。
沙門空入非門能禁故設此詞。
意圖免過 三王聞嗔罵。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 名父為賊母即賊伴。
沙門幻術明非賢哲 四執釰欲害。
即執利釰欲害其母 即如上引涅槃經所說 二二臣谏止三。
初修谏禮二設谏詞三谏已欲去 初修谏禮。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 月光華言耆婆梵語此翻固活。
生時一手持藥囊一手把針筒。
昔誓為醫治疾存活。
從德立号。
庵羅女之子。
二皆多智顯是賢臣 二設谏詞。
白言大王臣聞毗陀羅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刹利種臣不忍聞是栴陀羅不宜住此 毗陀經即俗典或作韋陀梵言少異。
如此間史書紀其國事。
貪位殺父此猶有理。
非辜害母誠為無道。
西竺四姓攝一切姓。
刹帝利婆羅門二為尊貴毗舍首陀二為下賤。
刹帝即王者姓。
栴陀羅此雲殺者。
即此間魁劊之類。
君既無道賢臣不輔故不宜住 三谏已欲去。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釰卻行而退 按釰卻行示威令懼 三敕令幽閉。
時阿阇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釰止不害母敕語内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阇王驚懼賢臣去國社稷必危。
不為我者求救之詞。
為猶佐也。
耆婆重谏王悔乃從。
敕閉深宮發起之本 二翹誠請佛三。
初遭苦思法二陳詞緻請三悲哀禮請 初遭苦思法遙禮伸敬。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為佛作禮 二陳詞緻請。
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 阿難是佛侍者常往慰問。
傳法利人必假王力。
雖佛上聖曲順常情以為後範。
韋提敬佛不敢辄請。
願見二師欲聞法要。
阿難此雲慶喜亦雲無染或雲忻樂 三悲哀禮請。
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三佛知往赴二。
初感佛垂應二禮起見佛 初感佛垂應。
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 知其心念即他心智。
乘空出沒即如意通 二禮起見佛。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見佛有四殊勝。
一身色二蓮座三左右侍從四諸天供養。
釋迦翻能仁即應身。
牟尼翻寂點即法身。
上冥下應報在其中。
釋即帝釋具雲釋提桓因。
此翻能天。
即三十三天主也。
梵即大梵天王色界天主。
護世即四王等。
古疏問曰頻婆韋提俱請弟子。
何故前遣弟子後乃自往。
其意何耶。
解有二義。
一阇王殺父。
佛若親往則起怨嫌護彼心故。
二欲行佛法須委國王。
頻婆定死阇王登位。
佛若自往則障礙不行。
為護法故韋提無此自往無妨 四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