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佛經義疏卷上

關燈
分。

    答理本雖融行相宜别。

    将使造修有托必須境智相應。

    古德有言觀佛有二。

    一者自心三昧所見佛。

    二者西方從因感果佛。

    諸經觀心即觀自心所見佛也。

    今十六觀正觀西方感果佛也。

    據此兩分求無疑濫故。

    天台十疑論雲凡求生者希心起想緣阿彌陀佛相好光明。

    又觀彼土七寶莊嚴備如無量壽十六觀等。

    今經觀佛斯為明據。

    問曰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今觀佛境豈非色見聲求耶。

    答曰三十二相猶皎月落于百川。

    四辨八音若清響發于幽谷。

    然有披潭捉月入谷尋聲不了性空故不見佛。

    達士不爾。

    了色非色何妨端想于聖容。

    達聲非聲豈礙側聞于妙法。

    故華嚴雲色相不是佛音聲亦複然。

    亦不離色聲見佛神通力。

    觌茲妙論甯複疑乎。

     四料簡異同二。

    初簡身土通局二辨古今廢立。

     初簡身土通局二初明佛身二明佛土。

     初明佛身 佛身多種經論所出随宜不定。

    今準天台戒疏且明四身。

    一謂法身二謂真應二身三謂法報應三身四謂法報應化四身。

    彼雲毗盧遍耀正法為身舍那行滿報果為身。

    釋迦應迹感赴為身随緣不定變化為身。

    一切諸佛皆具四身。

    今彌陀身者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即法報也。

    六十萬億那由他即淨土應身也。

    或現大身滿虛空中。

    或現小身丈六八尺及圓光中恒沙化佛。

    又雲無量壽佛化身無數以至白鶴孔雀凫雁鴛鴦等皆是彌陀變化所作此等皆化身。

    然此應化合則為三開則成四。

    當知西方彌陀果德之身。

    即是法身即是報身即是應化佛身一體非一非異随召皆得。

    若乃從本垂迹則一身為無數身。

    至于攝末歸本則無數身還歸一身。

    華嚴雲一切諸佛身即是一法身即其義也。

    遠師疏雲然佛壽命有真有應。

    真無有盡應有短長。

    觀音受記經雲阿彌陀佛壽雖無量當有終極般涅槃後觀音補處号普光功德山王。

    據此定知是應。

    十疑論雲有滿凡夫随分得見佛身粗相謂應佛也。

    菩薩見微細相謂報佛也。

    故知報應由機佛身何定。

    如水中月随器不同。

    器大則影全器小則影缺。

    全缺在器而影無展縮。

    水澄則影存水濁則影亡。

    存亡在水而影無去來。

    以喻身壽無不通曉。

    故涅槃雲佛告純陀。

    汝今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

    一切諸法皆如幻相。

    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等。

    又華嚴雲如來法身藏普入世間中。

    雖在于世間于世無所著。

    譬如清淨水影像無去來。

    法身遍世間當知亦如是。

    又雲譬如工幻師示現種種事。

    其來無所從去亦無所至。

    幻性非有量亦複非無量。

    于彼大衆中示現量無量。

    以此寂定心修習諸善根出生一切佛。

    非量非無量有量及無量皆悉是妄相。

    了達一切趣不著量無量。

    準知佛身體量叵得。

    尚非言思所及。

    豈容拟議于其間哉。

     二明佛土又二。

    初正明二揀濫。

     初正明 諸佛國土其數無量。

    如華嚴雲。

    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

    又如法華雲。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摩以為墨。

    過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

    如是展轉盡地種墨等。

    又如彌陀經。

    十方各有恒河沙數諸佛國土。

    是知佛土何有窮盡。

    舉要言之不出二種。

    一者法性土。

    圓覺雲衆生佛土同一法性。

    普賢觀經雲毗虛遮那遍一切處。

    其佛住處名常寂光。

    常住法性諸佛如來所遊住處強名為土實非土也。

    此謂唯心淨土。

    舉足道場非淨非穢而不妨淨穢。

    無去無來而不礙去來。

    慈雲雲十方淨穢卷懷同在于刹那。

    三際往來足迹未移于一念。

    衆生迷而不失雖日用而不知。

    諸佛證而無得故乘權而起用。

    此唯妙覺果人所居。

    仁王般若雲唯佛一人居淨土即此土也。

    二應化土。

    微塵佛刹若淨若穢皆是諸佛随機應現攝化衆生。

    應諸菩薩則有實報土。

    仁王雲三賢十聖住果報是也。

    應諸二乘則有方便土。

    智論雲三界外有淨土。

    聲聞辟支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是也。

    應諸凡聖則有同居土。

    同居有二。

    一同居穢土二同居淨土。

    釋迦現居穢土非無淨土。

    彌陀示居淨土非無穢土。

    然同居穢土聖則大小三乘凡通善惡六趣。

    同居淨土聖則純一大乘凡但人天。

    兩報土明諸土各赴機緣。

    法性是所依應化為能依。

    首楞嚴雲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大覺即法性土也。

    微塵國即應化土也。

    應化依虛空虛空依法性。

    能所本末思之可見。

    今經所明即是彌陀所取同居淨土。

    又複西方有河沙淨土。

    果佛有同居彌陀。

    今須定指。

    往昔法藏發願修成極樂淨土彌陀果佛光台現土其緻在茲。

     二揀濫 諸經所說淨土多種名字相濫故須辨示。

    且如心淨土淨之言人雖引用不知本末。

    此言本出維摩經。

    彼說菩薩取淨土法。

    以諸佛淨土必假十方衆生同業共成故。

    曆劫化他令修善業。

    攬彼淨業以成其土故。

    彼經雲菩薩随所化衆生而取佛土。

    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不謟衆生來生其國。

    乃至十善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十善衆生來生其國。

    乃至雲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随其心淨則佛土淨。

    彼文甚廣不複具引。

    金光明雲願我來世得此殊異功德淨土如佛世尊。

    法華經雲教諸千億衆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

    又雲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淨名雲常修淨土教化諸衆生。

    此等皆明菩薩取土法也。

    又淨名經螺髻梵王語舍利弗。

    我見釋迦佛土清淨如自在天宮。

    佛以足指按地。

    大千世界百千珍寶嚴飾如寶莊嚴佛淨土。

    乃至雲我佛國土常淨若此。

    又涅槃經佛臨涅槃娑羅林間變成淨土。

    經雲爾時大千世界以佛神力故地皆柔軟。

    衆寶莊嚴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又如今經光台所現極樂淨土及結益中衆見彼國。

    此等皆是如來神力現起。

    所謂于一毛端現寶王刹是也。

    仁王般若雲唯佛一人居淨土。

    圓覺經雲衆生國土同一法性。

    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此皆法性理土所謂寂光土也。

    法華雲衆生見劫盡大火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