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五(本)
關燈
小
中
大
道成也。
瑜伽八十四有六句。
謂是大師子。
佛腹所生佛口所生。
佛法所生佛法所化。
得法等分。
勝鬘雲得佛餘财。
此有四句。
瑜伽解雲。
初是總句。
後五别句。
腹所生者簡去異生卑劣子故。
得聖智慧佛腹親生。
非如異生是佛養子。
一切衆生皆佛子故。
佛不親生非腹生故。
從佛法所生。
爾乃是真生。
又二乘等非從婦生子如婢生子。
故下經雲。
若如我子。
初地菩薩生如來家證法界故。
是婦生子。
已前非是婦所生子名非腹生。
今發大心當為菩薩法界中生。
總言腹生。
佛口所生者。
從說法音而誕生故。
體即聞慧。
緣教生故佛法所生者。
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之所生故。
體即思.修二慧所攝緣理緣教随應生故。
佛法所化者從法身路而得成立相似法故。
法身路者謂諸菩薩福.慧二因。
我亦如是。
彼從二因中而成立故。
法身有二。
小乘大乘二義異故。
得法等分者受用無漏法之财寶相似法故。
法謂法寶。
或七聖财謂信.戒.聞.舍.慧.慚.愧。
等者相似。
分者餘分.分類。
諸佛菩薩能用法财我今亦然。
與彼相似亦得受用無漏法寶之餘分故。
随其所應在二乘位望異生中已教一重。
真是佛子。
今作菩薩望二乘位又教一重。
真佛子等可如理釋。
彼又解雲如是諸句顯示增上生圓滿及父相似法生圓滿。
後五句中前三句顯增上生圓滿。
後二句顯父相似法生圓滿。
增上生者自體勝生。
父相似法生者襲父遺體用父家财。
并相似故。
增上生中初句遮器過失。
佛正智腹所生。
遮世間中依于胞胎惡器生故。
第二句遮精血不淨所生。
佛口所生非以精血為自體故。
第三句遮其欲貪非正法生。
凡夫由欲貪資潤而有。
非正法生。
今從正法所生。
非由欲貪非正法之所生故。
第四句顯自體相似之法。
從法身路而得成立。
襲繼法身自體殊勝。
如襲婆羅門種性成立尊貴。
第五句受用相似之法。
受用無漏佛之法财如世受用父母資什。
此中有四阙第二句。
合化及生總為一句。
昔住權中非真佛子。
今求實位方是腹生。
是此經文之大意也。
故攝論雲非如二乘無智婢子。
又有義雲以上四段别配領前開.示.悟入四義。
如次細尋法體理未必然 經。
爾時舍利弗(至)疑網皆已除 贊曰。
二十五頌半分二。
初二頌半頌标。
二十三頌頌釋。
初文有二。
初一頌頌标中得未曾有心喜疑除。
後一頌半釋得未曾有彰憂悔盡。
此初也。
昔疑自身于佛無分。
今聞得作所以疑除疑損衆生難可出離故喻于網 經。
昔來蒙佛教(至)聞亦除憂惱 贊曰。
釋得未曾有彰憂悔盡。
謂我昔來所蒙佛教。
謂住于小更不得大。
所以憂悔。
聞說此經今日乃知不失大乘。
彼昔所修大乘因故。
由此悔盡。
佛音希有妙用能除衆生煩惱障之憂惱。
我雖漏盡今者聞之亦能伏除法執憂惱。
此中憂者憂不作佛。
一雲即是法執之憂。
離欲不舍。
如畢蔺陀筏蹉粗惡語習法執不舍故。
同前疑悔随應亦爾。
二雲實是憂者。
即惡作俱厭賤舍受。
以憂名說。
或法執類無記善憂。
離欲不舍。
憂相應惱。
惱即憂悔非煩惱也 經。
我處于山谷(至)雲何而自欺 贊曰。
下頌前釋。
分四。
初二頌半處小階而起歎。
次五頌半失大法以興嗟。
次十四頌喜今聞而惱盡後一頌知佛子而道成。
與前長行前後不同。
故初中有二。
初一頌半歎居小位。
後之一頌頌所歎事。
此初也。
嗚呼者嗟歎詞。
雲何自欺者欺者輕也。
歎自小智住證于小不求大位。
謂己無分名自欺輕 經。
我等亦佛子(至)演說無上道 贊曰。
此一頌頌所歎事。
無漏法者法性真如。
入者證也。
理雖同證俱稱佛子。
無智可能當來作佛為衆演說一乘正道 經。
金色三十二(至)而不得此事 贊曰。
下五頌半失大法以興嗟。
中分二。
初三頌半所失大法。
後之二頌明自興嗟。
初中複二。
初之二頌内外莊嚴德。
後一頌半名利高廣德。
初中複二。
初一頌具相降魔德。
後一頌好滿不共德。
此初也。
金色三十二者。
佛身紫磨金色故 三十二相者依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
佛言善現雲何如來三十二相。
善現。
一世尊足下有平滿相。
妙善安住猶如奁底。
地雖高下随足所蹈。
皆悉坦然無不等觸。
二世尊足下千輻輪文。
辋毂衆相無不圓滿。
三世尊手足皆悉柔軟。
如都羅綿勝過一切。
四世尊手足一一指中間。
猶如雁王鹹有鞔網。
金色交絡文同绮畫。
五世尊手足所有諸指。
圓滿纖長甚可愛樂。
六世尊足跟廣長圓滿。
與趺相稱勝餘有情。
七世尊足趺修高充滿。
柔軟妙好與跟相稱。
八世尊雙腨漸次纖圓。
如翳泥耶仙鹿王腨。
九世尊雙臂修直傭圓。
如象王鼻平立摩膝。
十世尊陰相勢峰藏密。
其猶龍馬亦如象王。
十一世尊毛孔各一毛生。
柔潤绀青右旋宛轉。
十二世尊發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轉。
柔潤绀青嚴金色身甚可愛樂。
十三世尊身皮細薄潤滑。
塵垢水等皆所不住。
十四世尊身皮皆真金色光潔晃曜如妙金台。
衆寶莊嚴衆所樂見。
十五世尊兩足.二手掌中.頸.及雙肩.七處充滿。
十六世尊肩項圓滿殊妙。
十七世尊髆腋悉皆充實。
十八世尊容儀洪滿端直。
十九世尊身相修廣端嚴。
二十世尊體相縱廣量等。
周匝圓滿如諾瞿陀。
二十一世尊颔臆并身上半。
威容廣大如師子王。
二十二世尊常光面各一尋。
二十三世尊齒相四十齊平。
淨密根深白逾珂雪。
二十四世尊四牙鮮白鋒利。
二十五世尊常得味中上味。
喉脈直故。
能引身中諸支節脈所有上味。
風.熱.淡病不能為雜。
由彼不雜脈離沉浮延縮壞損擁曲等過。
能正吞咽津液通流身心适悅常得上味。
二十六世尊舌相薄淨廣長。
能覆面輪至耳發際。
二十七世尊梵音詞韻和雅随衆多少無不等聞。
其聲洪震猶如天鼓。
發言婉約如頻迦音。
二十八世尊眼睫猶若牛王。
绀青齊整不相雜亂。
二十九世尊眼睛绀青鮮白。
紅環間飾咬潔分明。
三十世尊面輪其猶滿月。
眉相皎淨如天帝弓。
三十一世尊眉間有白毫相。
右旋柔軟如睹羅綿。
鮮白光淨逾珂雪等。
三十二世尊頂上烏瑟膩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
善現是名三十二大士相。
依此經文總說頌言 等輻柔網纖 跟趺腨臂密 毛生靡潤滑 皮金七肩滿 髆儀修廣齊 師子光具齒 牙味舌音睫 睛輪豪相蓋 若依瑜伽與此不同。
瑜伽之中仍說因業。
恐繁且止。
如彼應言 等輻纖跟細 網摩膊不伛 勢身光上靡 生金滑七處 師子肩充直 具齒無隙鮮 颔廣味聲青 牛王頂豪相 此總以彼眼耳身男四根依處并舌根為體。
十力解脫如前已解。
鹙子自歎同共一佛法而不得此事 經。
八十種妙好(至)而我皆已失 贊曰。
好滿不共德也。
八十種妙好者。
般若經言。
善現雲何如來應正等覺八十随好。
善現。
一世尊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淨如華赤銅。
二世尊手足指圓纖長傭直柔軟節骨不現。
三世尊手足各等無差于諸指間悉皆充密。
四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淨光澤色如蓮華。
五世尊筋脈盤結堅固深隐不現。
六世尊兩踝俱隐不現。
七世尊行步直進庠序如龍象王。
八世尊行步威容齊肅如師子王。
九世尊行步安平庠序不過不減猶如牛王。
十世尊行步進止儀雅猶如鵝王。
十一世尊回顧必皆右旋如龍象王舉身随轉。
十二世尊支節漸次傭圓妙善安布。
十三世尊骨節交結無隙猶若龍盤。
十四世尊膝輪妙善安布堅固圓滿。
十五世尊隐處其文妙好威勢具足圓滿清淨。
十六世尊身支潤滑柔軟光悅鮮淨塵垢不着。
十七世尊身容敦肅無畏常不怯弱。
十八世尊身支堅固稠密善相屬着。
十九世尊身支安定敦重曾不掉動圓滿無壞。
二十世尊身相猶如仙王周匝端嚴光淨離翳。
二十一世尊身有周匝圓光明于行等時恒自照曜。
二十二世尊腹形方正無欠柔軟不現衆相莊嚴。
二十三世尊臍深右旋圓妙清淨光澤。
二十四世尊臍厚不窊不凸周匝妙好。
二十五世尊皮膚遠離疥癬亦無黡點疣贅等過。
二十六世尊手掌充滿柔軟足下。
安平。
二十七世尊手文深長明直潤澤不斷。
二十八世尊唇色光潤丹晖如頻婆果上下相稱。
二十九世尊面門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嚴。
三十世尊舌相軟薄廣長如赤銅色。
三十一世尊發聲威震深遠如象王吼明朗清徹。
三十二世尊音韻美妙具足如深谷響。
三十三世尊鼻高修而且直其孔不現。
三十四世尊諸齒方整鮮白。
三十五世尊諸牙圓白光潔漸次鋒利。
三十六世尊眼淨青白分明。
三十七世尊眼相修廣譬如青蓮華葉甚可愛樂。
三十八世尊眼睫上下齊整稠密不白。
三十九世尊雙眉長而不白緻而細軟。
四十世尊雙眉绮靡順次绀琉璃色。
四十一世尊雙眉高顯光潤形如初月。
四十二世尊耳厚廣大修長輪埵成就。
四十三世尊兩耳绮麗齊平離衆過失。
四十四世尊容儀能令見者無損無染
瑜伽八十四有六句。
謂是大師子。
佛腹所生佛口所生。
佛法所生佛法所化。
得法等分。
勝鬘雲得佛餘财。
此有四句。
瑜伽解雲。
初是總句。
後五别句。
腹所生者簡去異生卑劣子故。
得聖智慧佛腹親生。
非如異生是佛養子。
一切衆生皆佛子故。
佛不親生非腹生故。
從佛法所生。
爾乃是真生。
又二乘等非從婦生子如婢生子。
故下經雲。
若如我子。
初地菩薩生如來家證法界故。
是婦生子。
已前非是婦所生子名非腹生。
今發大心當為菩薩法界中生。
總言腹生。
佛口所生者。
從說法音而誕生故。
體即聞慧。
緣教生故佛法所生者。
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之所生故。
體即思.修二慧所攝緣理緣教随應生故。
佛法所化者從法身路而得成立相似法故。
法身路者謂諸菩薩福.慧二因。
我亦如是。
彼從二因中而成立故。
法身有二。
小乘大乘二義異故。
得法等分者受用無漏法之财寶相似法故。
法謂法寶。
或七聖财謂信.戒.聞.舍.慧.慚.愧。
等者相似。
分者餘分.分類。
諸佛菩薩能用法财我今亦然。
與彼相似亦得受用無漏法寶之餘分故。
随其所應在二乘位望異生中已教一重。
真是佛子。
今作菩薩望二乘位又教一重。
真佛子等可如理釋。
彼又解雲如是諸句顯示增上生圓滿及父相似法生圓滿。
後五句中前三句顯增上生圓滿。
後二句顯父相似法生圓滿。
增上生者自體勝生。
父相似法生者襲父遺體用父家财。
并相似故。
增上生中初句遮器過失。
佛正智腹所生。
遮世間中依于胞胎惡器生故。
第二句遮精血不淨所生。
佛口所生非以精血為自體故。
第三句遮其欲貪非正法生。
凡夫由欲貪資潤而有。
非正法生。
今從正法所生。
非由欲貪非正法之所生故。
第四句顯自體相似之法。
從法身路而得成立。
襲繼法身自體殊勝。
如襲婆羅門種性成立尊貴。
第五句受用相似之法。
受用無漏佛之法财如世受用父母資什。
此中有四阙第二句。
合化及生總為一句。
昔住權中非真佛子。
今求實位方是腹生。
是此經文之大意也。
故攝論雲非如二乘無智婢子。
又有義雲以上四段别配領前開.示.悟入四義。
如次細尋法體理未必然 經。
爾時舍利弗(至)疑網皆已除 贊曰。
二十五頌半分二。
初二頌半頌标。
二十三頌頌釋。
初文有二。
初一頌頌标中得未曾有心喜疑除。
後一頌半釋得未曾有彰憂悔盡。
此初也。
昔疑自身于佛無分。
今聞得作所以疑除疑損衆生難可出離故喻于網 經。
昔來蒙佛教(至)聞亦除憂惱 贊曰。
釋得未曾有彰憂悔盡。
謂我昔來所蒙佛教。
謂住于小更不得大。
所以憂悔。
聞說此經今日乃知不失大乘。
彼昔所修大乘因故。
由此悔盡。
佛音希有妙用能除衆生煩惱障之憂惱。
我雖漏盡今者聞之亦能伏除法執憂惱。
此中憂者憂不作佛。
一雲即是法執之憂。
離欲不舍。
如畢蔺陀筏蹉粗惡語習法執不舍故。
同前疑悔随應亦爾。
二雲實是憂者。
即惡作俱厭賤舍受。
以憂名說。
或法執類無記善憂。
離欲不舍。
憂相應惱。
惱即憂悔非煩惱也 經。
我處于山谷(至)雲何而自欺 贊曰。
下頌前釋。
分四。
初二頌半處小階而起歎。
次五頌半失大法以興嗟。
次十四頌喜今聞而惱盡後一頌知佛子而道成。
與前長行前後不同。
故初中有二。
初一頌半歎居小位。
後之一頌頌所歎事。
此初也。
嗚呼者嗟歎詞。
雲何自欺者欺者輕也。
歎自小智住證于小不求大位。
謂己無分名自欺輕 經。
我等亦佛子(至)演說無上道 贊曰。
此一頌頌所歎事。
無漏法者法性真如。
入者證也。
理雖同證俱稱佛子。
無智可能當來作佛為衆演說一乘正道 經。
金色三十二(至)而不得此事 贊曰。
下五頌半失大法以興嗟。
中分二。
初三頌半所失大法。
後之二頌明自興嗟。
初中複二。
初之二頌内外莊嚴德。
後一頌半名利高廣德。
初中複二。
初一頌具相降魔德。
後一頌好滿不共德。
此初也。
金色三十二者。
佛身紫磨金色故 三十二相者依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
佛言善現雲何如來三十二相。
善現。
一世尊足下有平滿相。
妙善安住猶如奁底。
地雖高下随足所蹈。
皆悉坦然無不等觸。
二世尊足下千輻輪文。
辋毂衆相無不圓滿。
三世尊手足皆悉柔軟。
如都羅綿勝過一切。
四世尊手足一一指中間。
猶如雁王鹹有鞔網。
金色交絡文同绮畫。
五世尊手足所有諸指。
圓滿纖長甚可愛樂。
六世尊足跟廣長圓滿。
與趺相稱勝餘有情。
七世尊足趺修高充滿。
柔軟妙好與跟相稱。
八世尊雙腨漸次纖圓。
如翳泥耶仙鹿王腨。
九世尊雙臂修直傭圓。
如象王鼻平立摩膝。
十世尊陰相勢峰藏密。
其猶龍馬亦如象王。
十一世尊毛孔各一毛生。
柔潤绀青右旋宛轉。
十二世尊發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轉。
柔潤绀青嚴金色身甚可愛樂。
十三世尊身皮細薄潤滑。
塵垢水等皆所不住。
十四世尊身皮皆真金色光潔晃曜如妙金台。
衆寶莊嚴衆所樂見。
十五世尊兩足.二手掌中.頸.及雙肩.七處充滿。
十六世尊肩項圓滿殊妙。
十七世尊髆腋悉皆充實。
十八世尊容儀洪滿端直。
十九世尊身相修廣端嚴。
二十世尊體相縱廣量等。
周匝圓滿如諾瞿陀。
二十一世尊颔臆并身上半。
威容廣大如師子王。
二十二世尊常光面各一尋。
二十三世尊齒相四十齊平。
淨密根深白逾珂雪。
二十四世尊四牙鮮白鋒利。
二十五世尊常得味中上味。
喉脈直故。
能引身中諸支節脈所有上味。
風.熱.淡病不能為雜。
由彼不雜脈離沉浮延縮壞損擁曲等過。
能正吞咽津液通流身心适悅常得上味。
二十六世尊舌相薄淨廣長。
能覆面輪至耳發際。
二十七世尊梵音詞韻和雅随衆多少無不等聞。
其聲洪震猶如天鼓。
發言婉約如頻迦音。
二十八世尊眼睫猶若牛王。
绀青齊整不相雜亂。
二十九世尊眼睛绀青鮮白。
紅環間飾咬潔分明。
三十世尊面輪其猶滿月。
眉相皎淨如天帝弓。
三十一世尊眉間有白毫相。
右旋柔軟如睹羅綿。
鮮白光淨逾珂雪等。
三十二世尊頂上烏瑟膩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
善現是名三十二大士相。
依此經文總說頌言 等輻柔網纖 跟趺腨臂密 毛生靡潤滑 皮金七肩滿 髆儀修廣齊 師子光具齒 牙味舌音睫 睛輪豪相蓋 若依瑜伽與此不同。
瑜伽之中仍說因業。
恐繁且止。
如彼應言 等輻纖跟細 網摩膊不伛 勢身光上靡 生金滑七處 師子肩充直 具齒無隙鮮 颔廣味聲青 牛王頂豪相 此總以彼眼耳身男四根依處并舌根為體。
十力解脫如前已解。
鹙子自歎同共一佛法而不得此事 經。
八十種妙好(至)而我皆已失 贊曰。
好滿不共德也。
八十種妙好者。
般若經言。
善現雲何如來應正等覺八十随好。
善現。
一世尊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淨如華赤銅。
二世尊手足指圓纖長傭直柔軟節骨不現。
三世尊手足各等無差于諸指間悉皆充密。
四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淨光澤色如蓮華。
五世尊筋脈盤結堅固深隐不現。
六世尊兩踝俱隐不現。
七世尊行步直進庠序如龍象王。
八世尊行步威容齊肅如師子王。
九世尊行步安平庠序不過不減猶如牛王。
十世尊行步進止儀雅猶如鵝王。
十一世尊回顧必皆右旋如龍象王舉身随轉。
十二世尊支節漸次傭圓妙善安布。
十三世尊骨節交結無隙猶若龍盤。
十四世尊膝輪妙善安布堅固圓滿。
十五世尊隐處其文妙好威勢具足圓滿清淨。
十六世尊身支潤滑柔軟光悅鮮淨塵垢不着。
十七世尊身容敦肅無畏常不怯弱。
十八世尊身支堅固稠密善相屬着。
十九世尊身支安定敦重曾不掉動圓滿無壞。
二十世尊身相猶如仙王周匝端嚴光淨離翳。
二十一世尊身有周匝圓光明于行等時恒自照曜。
二十二世尊腹形方正無欠柔軟不現衆相莊嚴。
二十三世尊臍深右旋圓妙清淨光澤。
二十四世尊臍厚不窊不凸周匝妙好。
二十五世尊皮膚遠離疥癬亦無黡點疣贅等過。
二十六世尊手掌充滿柔軟足下。
安平。
二十七世尊手文深長明直潤澤不斷。
二十八世尊唇色光潤丹晖如頻婆果上下相稱。
二十九世尊面門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嚴。
三十世尊舌相軟薄廣長如赤銅色。
三十一世尊發聲威震深遠如象王吼明朗清徹。
三十二世尊音韻美妙具足如深谷響。
三十三世尊鼻高修而且直其孔不現。
三十四世尊諸齒方整鮮白。
三十五世尊諸牙圓白光潔漸次鋒利。
三十六世尊眼淨青白分明。
三十七世尊眼相修廣譬如青蓮華葉甚可愛樂。
三十八世尊眼睫上下齊整稠密不白。
三十九世尊雙眉長而不白緻而細軟。
四十世尊雙眉绮靡順次绀琉璃色。
四十一世尊雙眉高顯光潤形如初月。
四十二世尊耳厚廣大修長輪埵成就。
四十三世尊兩耳绮麗齊平離衆過失。
四十四世尊容儀能令見者無損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