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無垢稱經疏卷第五(末)

關燈
經時彼天花(至)便著不随。

     贊曰。

    下明著與不著。

    有二。

    初明著不著。

    後明去不得。

    此初文也。

     經。

    時聲聞衆(至)皆不能去。

     贊曰。

    此明去不得。

     經。

    爾時天女(至)何故雲花。

     贊曰。

    下問答破執。

    有三。

    初天女問。

    次鹙子答。

    後天女說。

    此天女問。

     經。

    舍利子言(至)我故去之。

     贊曰。

    此鹙子答。

     經。

    天女言止(至)為不如法。

     贊曰。

    下天女。

    有二。

    初标。

    後顯。

    此初也。

     經。

    所以者何(至)自不如法。

     贊曰。

    下顯有二。

    初以人花相對。

    後以大小相對。

    初中有二。

    初顯。

    後釋。

    此顯也。

     經。

    所以者何(至)有異分别。

     贊曰。

    此釋人華二别所以。

    無分别者。

    無總執分别。

    無異分别者。

    無差别。

    又初無共相。

    後無别相。

     經。

    于善說法(至)是已如法。

     贊曰。

    下大小相對。

    有二。

    初明人有差别。

    後明花著有殊。

    此初文也。

    于佛戒律而出家者。

    有二分别。

    名不如法。

    乖理真故。

    無二分别。

    名如法者。

    順正理故。

     經。

    唯舍利子(至)及異分别。

     贊曰。

    下明花著有殊。

    有二。

    一明分别有異有著不著。

    二明習斷有異有著不著。

    初中複二。

    初明分别有異有著不著。

    後明畏不畏異有著不著。

    此初文也。

    菩薩無二分别。

    故花不著。

    聲聞有二分别。

    故花著身。

     經。

    唯舍利子(至)不得其便。

     贊曰。

    下明畏不畏異有著不著。

    初喻。

    後合。

    此喻也非人者。

    鬼神等類。

     經。

    若畏生死(至)不其便。

     贊曰。

    此合也。

    二乘畏于生死。

    諸境得便。

    亂惑其心。

    菩薩不畏生死。

    諸境不能亂惑其意。

     經。

    又舍利子(至)花不著也。

     贊曰。

    此明習斷有異有著不著。

    習者習氣。

    粗重是也。

    離種子外。

    别有體性。

    如惡口習起舞習等。

     經。

    舍利子言(至)經今幾何。

     贊曰。

    天女對揚破聲聞執中。

    自下第二鹙子問答。

    大文有五。

    初問住室久近。

    二問發趣何乘。

    三問合轉女身。

    四問後生何處。

    五問證果時節。

    初中問答。

    合有十二。

    此初問也。

     經。

    天女答言(至)所住解脫。

     贊曰。

    二答也。

    解脫者擇滅無為。

    有餘涅槃本性住空。

    故如住解脫。

     經。

    舍利子言(至)如是久耶。

     贊曰。

    三問也。

     經。

    天女複言(至)亦何如久。

     贊曰。

    四返問也。

    其汝解脫猶如何等之久近也。

     經。

    時舍利子默然不答。

     贊曰。

    五不答也。

     經。

    天曰尊者(至)默然不答。

     贊曰。

    六更問。

    慧辨第一。

    何不答也。

     經。

    舍利子言(至)竟知何說。

     贊曰。

    七答也。

    涅槃無名。

    性離言故。

    況本性有答住久近也。

     經。

    天曰(至)皆解脫相。

     贊曰。

    八釋解脫。

    有三。

    一标。

    二釋。

    三結。

    此标也。

     經。

    所以者何(至)中間可得。

     贊曰。

    下釋有二。

    一釋解脫相。

    二解文字相。

    此釋解脫相。

    以真如為體。

     經。

    文字亦爾(至)中間可得。

     贊曰。

    此解文字相。

    于音聲上。

    假名安立。

    無實文字。

    何有内外。

     經。

    是故(至)其性平等。

     贊曰。

    以一切法與真如性真解脫體都無差别。

     經。

    舍利子都言(至)為解脫耶。

     贊曰。

    九問也。

    鹙子以離煩惱系縛。

    所得擇滅而為解脫。

    故為此問。

     經。

    天曰(至)解脫。

     贊曰。

    十釋也。

    二乘名為增上慢者。

    未得佛果。

    謂為第一。

    而更不求。

    小得謂多。

    名增上慢。

    皆無覆性。

    為此等故。

    說離煩惱所得擇滅。

    名為解脫。

    諸菩薩等名遠離者。

    為此等故。

    說諸煩惱本性真如。

    以為解脫。

     經。

    舍利子言(至)慧辨若斯。

     贊曰。

    十一問也。

    汝何所得。

    汝何所證。

    慧辨如此。

     經。

    天曰(至)為增上慢。

     贊曰。

    十一答。

    諸法本空。

    無得無證。

    言有得證。

    名增上慢。

    實有小得。

    非多得故。

     經。

    舍利子言(至)為何發趣。

     贊曰。

    下第二問發趣何乘。

    有四。

    一問。

    二答。

    三難。

    四通。

    此初問也。

     經。

    天女答言(至)并皆發起。

     贊曰。

    二答也。

     經。

    舍利子言(至)作如是說。

     贊曰。

    三難也。

    依根學法名之為乘。

    總趣三乘。

    言難解了。

    名為密意。

     經。

    天曰我常(至)我為大乘。

     贊曰。

    四通有三。

    初自行彼行。

    次應彼陳法。

    後釋諸疑難。

    此初文也。

    舊經無之。

    聲聞有二。

    一法花第二說聞法信受。

    二信解品中以道令聞。

    今依後義。

    故名聲聞。

    自然現覺真法性故。

    不待他教。

    樂獨善寂。

    故名獨覺。

    不說觀待緣而起悟覺亦名緣覺。

    不離慈悲。

    故為大乘。

     經。

    又舍利子(至)我為大乘。

     贊曰。

    此應彼陳法。

    應物宣揚。

    或現彼形。

    故号三乘。

     經。

    又舍利子(至)草麻等香。

     贊曰。

    下釋疑難。

    謂有疑難雲。

    天女現為三乘。

    此室何故不見二乘人。

    不聞二乘法。

    下有四段。

    釋此疑妨。

    我雖為三乘有三乘德。

    室唯大乘。

    故不見二乘人。

    不聞二乘法。

    下四段中。

    一唯大乘行。

    二唯大乘理。

    三唯大乘教。

    四唯大乘果。

    行如香薰。

    增長善故。

    理如香體。

    能息惡故。

    餘二可知。

    初文有三。

    一喻說。

    二法說。

    三釋說。

    此喻也。

    瞻博迦者。

    舊雲瞻蔔。

    此土所無。

    香最第一也。

     經。

    如是答有(至)功德香等。

     贊曰。

    此法說也。

     經。

    由此室中(至)常所熏故。

     贊曰。

    功德妙香。

    大乘行也。

     經。

    又舍利子(至)妙香而出。

     贊曰。

    二唯大乘理也。

    那迦龍也。

    一切皆為膽大乘人。

    聞所說理。

    解理即歸。

    持香而出。

     經。

    又舍利子(至)相應言論。

     贊曰。

    三唯大乘教。

    十二年者。

    即是菩薩十二住也。

    謂種性勝解行極喜增上。

    戒增上心三慧無相有功用無相無功用。

    及與無礙解最上菩薩住及與如來住。

    前十二住。

    名為菩薩顯入菩薩位。

    不曾聞說二乘法教。

    教理相順。

    名曰相應。

    不曾聞說二乘道理相順之教。

    唯聞大乘相應法教。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四唯大乘果。

    由修大乘。

    得此八種殊勝之果。

    有三。

    一标。

    二釋。

    三結。

    此标也。

     經。

    何等為八。

     贊曰。

    下釋有二。

    初問。

    後答也。

    此問也。

     經。

    謂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答即為八。

    初希也。

    事居空室。

    有此八希。

    表住真空能生八事。

    随應可悉。

    恐繁且止。

    内有智慧。

    外感光明。

    第一遍知金色普照相續圓滿晝夜為明。

    唯說大乘。

    不以二乘。

    日月為照。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二希也。

    聞法為緣。

    煩惱不害。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三希也。

    親近善緣。

    故集不空。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四希也。

    法教深妙。

    宣說六度不退法輪。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五希也。

    供具殊妙。

    故有法樂。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六希也。

    四大藏者無量攝事。

    内行滿故。

    外感四藏。

    法慧滿足。

    故豐财施。

    财少曰貪。

    全無曰窮。

    無婦曰鳏。

    無夫曰寡。

    無父母曰孤。

    無兄弟曰獨。

    無親旅者名曰無依。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七希也。

    内見法身。

    外觀報佛。

    況化身利物。

    何求不至。

    故至心祈請。

    應念則來。

    感切希法。

    聞已而去。

    總十一佛。

     經。

    又舍利子(至)殊勝之法。

     贊曰。

    八希也。

    衆生劫盡。

    淨土常安。

    凡睹小室。

    聖知淨土。

    況能現化。

    有天宮。

    但由内德周備外相莊嚴。

    小室尚八希棄。

    大國洹沙難有。

    濟八難。

    愍八部。

    斷八識。

    去八邪。

    顯八正道。

    得八解脫。

    所以希奇但現八種。

     經。

    唯舍利子(至)獨覺法乎。

     贊曰。

    第三結也。

    故現無二乘聞唯大法。

     經。

    時舍利子(至)轉此女身。

     贊曰。

    下第三問令轉女身。

    有三。

    一令女轉身。

    二轉舍利子。

    三還複本形。

    初中有五。

    一問。

    二答。

    三返問。

    四劫答。

    五正釋。

    此問也。

    鹙子下位不測上階。

    謂實女身。

    故問令轉。

     經。

    天女答言(至)當何所轉。

     贊曰。

    答也。

    十二年者。

    或十二因緣。

    寄言十二年。

    自居生死。

    求實女身。

    都不得故。

    或言菩薩十二住中。

    寄言十二年。

    發心已來。

    求實女人。

    了不可得。

    或親侍淨名。

    入此室中。

    十二年矣。

    不須寄說。

    不但化為女相。

    求實女人性。

    亦不可得。

    既無女人。

    當何所轉。

    問。

    前答居此如住解脫。

    都無年載。

    何故今言十二年乎。

    答。

    前依真理解脫而答。

    故答無時。

    今依修行及住生死之分限故。

    答十二年。

    不相違也。

     經。

    唯舍利(至)為正問不。

     贊曰。

    三返問也。

    顯已為女化而不真。

     經。

    舍利子言(至)當何所轉。

     贊曰。

    四卻答也。

     經。

    天曰如是(至)不轉女身。

     贊曰。

    五正釋也。

    一切有為。

    猶如幻化。

    女既非真。

    何所可轉而令轉耶。

     經。

    即時天女(至)不轉女身。

     贊曰。

    二轉舍利子。

    有三。

    一轉問。

    二答迷。

    三正釋。

    此轉問也。

    彼此轉摸複問鹙子。

     經。

    時舍利子(至)轉生女身。

     贊曰。

    答迷也。

    不知男滅女轉所因。

     經。

    天女複言(至)亦當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