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無垢稱經疏第一(末)
關燈
小
中
大
經言如是我聞者。
如摩诃摩耶經說。
佛教安置之所由也。
佛地論說。
如是之言。
依四義轉。
一依譬喻。
如有說言。
如是富貴如毗沙門。
如是所傳所聞之法。
如佛所說。
定無有異。
定為利樂方便之因。
或當所說如是文句。
如我昔聞。
二依教誨。
如有說言。
汝當如是讀誦經論。
此中如是。
遠則佛之教誨也。
近則傳法者之教誨也。
或告時衆。
如是當聽我昔所聞。
三依問答。
謂有問言。
汝當所說昔定聞耶。
故此答言如是我聞。
四依許可。
如有說言。
我當為汝如是而思。
如是而作。
如是而說。
謂結集時。
諸菩薩衆。
鹹共請言。
如汝所聞。
當如是說。
傳法菩薩。
便許可言。
如是當說。
如我所聞。
或信可言。
是事如是。
謂如是法。
我昔曾聞。
此事如是。
齊此當說。
定無有異。
由四義故。
經初皆置如是我聞。
真谛三藏雲。
微細律明。
阿難升座。
集法藏時。
身如諸佛。
具諸相好。
下座之時。
還複本形。
勘集藏傳。
亦作是說。
衆有三疑。
一疑佛大悲從涅槃起更說妙法。
二疑更有佛從他方來住此說法。
三疑彼阿難轉身成佛為衆說法。
故經初言如是我聞。
為令生信除此三疑。
注法花雲。
如是者。
感應之瑞。
如以順機受名。
是以無非立稱。
衆生以無非為感。
如來以順機為應。
傳經者。
以名教出于感應。
故建立如是。
注無量義經言。
至人說法。
但為顯如。
唯如為是。
故言如是。
[琁-疋+止]公雲。
以離五謗。
名為如是。
第一句。
如是此經。
離執有增益謗。
第二句。
如是此經。
離執無損減謗。
第三句。
如是此經。
離執亦有亦無相違謗。
第四句。
如是此經。
離執非有非無愚癡謗。
第五句。
如是此經。
離執非非有非非無戲論謗。
光宅雲。
如是。
将傳所聞。
前題舉一部也。
如是一部經。
我親從佛聞。
即為我聞作诠叙耳。
梁武帝雲。
如是。
如斯之從義。
是佛所說。
故言如是。
長耳三藏雲。
如是有三。
一就佛。
三世諸佛共說不異名如。
以同說故稱是。
由斯可信。
以同說故。
二就法。
諸法實相。
古今不異。
故名為如。
如如而說。
故稱為是。
既稱理言。
不增不減。
決定可信。
故稱如是。
三就僧。
以阿難聞。
望佛本教。
所傳不異。
故名為如。
永離過非。
故稱為是。
又如是者。
信順之辭。
智度論雲。
如是我聞。
生信也。
信受奉行。
生智也。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信為入法之初基。
智為究竟之玄術。
信則所言之理順。
順則師資之道成。
由信故。
所說之法。
皆可順從。
由順故。
說聽二徒。
師資建立。
于此信中。
略為十釋。
一信者。
依仁王等經。
趣聖位之初因。
證谛理之鴻漸。
故四十心以信為首。
将入聖位。
有信根力。
有信根故。
萬善因此而生。
有信力故。
四魔不能屈伏。
由斯經首創令生信。
二依毗婆沙論。
信者。
食法味之嘉手。
學佛法者。
如大龍象。
以信為手。
以舍為牙。
以念為頸。
以慧為頭。
于其兩肩。
擔集善法。
象所食啖。
以鼻為手。
故學法者。
最初信生。
三學者。
大商主元規法寶。
故初生信。
獲彼聖财。
顯揚論雲。
七聖财者。
謂信戒聞舍慧慚愧。
信即一焉。
四瑜伽論雲。
入一切法。
欲為根本。
起希望故。
作意所生。
數警覺故。
觸所集起。
時和對故。
受所引攝。
領在心故。
定為增上。
心微寂故。
慧為最勝。
擇善惡故。
解脫為堅固。
息纏縛故。
出離為後邊。
覺道滿故。
信既為欲依。
故最初令起。
五成唯識雲。
信如水精珠。
能清濁水。
能治不信自性渾濁。
故宣尼雲。
兵食信三。
信不可棄。
春秋亦言。
苟有明信。
澗溪沼沚之毛。
蘋蘩蘊藻之葉。
可薦鬼神。
可羞公主也。
六俱舍雲。
拔衆生出生死泥。
正法為佛手。
即正宗也。
信為衆生手。
即序分也。
兩手相接。
出于淤泥。
七諸論雲。
信者能越惡道。
離貧賤因。
故入聖已。
有不壞信。
故初令起。
以下三解。
準經為釋。
八泛大溟海。
假手以行舟。
渡生死河。
須信以發慧。
九見珍财。
寶手以采拾。
聞法寶。
藉信而方得。
十遊曠野。
而有手持甲杖。
以捍群賊。
出生死源而有信。
發慧解而斷煩惱。
由斯經首如是我聞。
為令衆生起正信故。
以上合有二十六釋。
言我聞者。
傳法菩薩。
自指己身言。
如是法親從佛聞。
故名我聞。
我謂諸蘊。
世俗假者。
然我有三。
一妄所執我。
謂外道等所橫計我。
二假施設我。
謂大涅槃樂淨常我。
除二乘倒。
強施設故。
三世流布我。
謂世共傳天授等名。
今傳法者。
随順世間。
自指稱我。
不同前二。
即是無我之大我也。
問。
諸佛說法。
本除我執。
何故不稱無我聞。
乃言我聞。
答以四義故。
但稱我聞。
一言說易故。
若言無我。
知此說誰。
二順世間故。
三除無我怖。
言無我者。
為誰修學。
四者有自他染淨因果事業等故。
所以稱我。
問。
若爾何故不稱名字。
但稱我耶。
答有三義。
一示不乖俗。
宗雖顯真。
言不乖俗。
理雖顯妙。
言不乖粗。
欲顯真谛。
不離俗故。
二我者主宰自在之義。
阿難多聞聞持。
其聞積集。
三慧齊備。
文義兼持。
于三藏教。
總持自在。
若稱名字。
雖順正理。
無于諸法得自在義。
由斯稱我。
不道阿難。
三我者親義。
世間共言我見聞此。
将為親證。
若言阿難聞。
或非親聞。
從他傳受。
今顯親聞世尊所說。
非是傳聞。
破他疑網。
故不稱字。
但言我聞。
聞謂耳不發識聽受所說。
今廢耳别。
就我總稱。
故名我聞。
雖依大乘。
根識心所。
境至和合。
方名為聞。
然根五義。
勝于識等。
故根名聞。
若但聞聲。
可唯在耳。
既緣名義。
便在意中。
故瑜伽言。
聞謂比量。
耳名聞者。
親聞于聲。
與意為門。
意方聞故。
因聞所成。
總名為聞。
若緣名義。
稱之為聞。
既在于意。
故合名聞。
廢别耳意。
總稱我聞。
以耳為門。
熏習在總。
因聞所成。
總名為聞。
故名我聞。
慶喜于時雖亦見覺知佛所說。
欲證深理。
要先聞故。
此界以聲為佛事故。
希證菩提。
要聞熏故。
由斯經首不說見覺知。
唯說我聞。
據實。
于時亦見佛說諸餘佛土以光明等而為佛事。
可言見等。
龍軍等言。
佛唯有三法。
謂大定智悲。
久離戲論。
曾不說法。
由佛慈悲本願緣力。
衆生識上文義相生。
此文義相。
雖親依自善根力起。
而就強緣。
名為佛說。
由耳根力及自意變。
故名我聞。
故無性雲。
聞者識上。
直非直說。
聚集顯現。
以為體性。
若爾。
雲何菩薩能說。
彼增上生。
故作是說。
譬如天等增上力故。
令于夢中得論咒等。
故經亦言。
始從成道。
終至涅槃。
于其中間。
不說一字。
汝亦不聞。
親光等言。
佛離分别。
名無戲論。
豈不說法名無戲論。
謂宜聞者善根本願緣力。
如來識上。
文義相生。
此文義
如摩诃摩耶經說。
佛教安置之所由也。
佛地論說。
如是之言。
依四義轉。
一依譬喻。
如有說言。
如是富貴如毗沙門。
如是所傳所聞之法。
如佛所說。
定無有異。
定為利樂方便之因。
或當所說如是文句。
如我昔聞。
二依教誨。
如有說言。
汝當如是讀誦經論。
此中如是。
遠則佛之教誨也。
近則傳法者之教誨也。
或告時衆。
如是當聽我昔所聞。
三依問答。
謂有問言。
汝當所說昔定聞耶。
故此答言如是我聞。
四依許可。
如有說言。
我當為汝如是而思。
如是而作。
如是而說。
謂結集時。
諸菩薩衆。
鹹共請言。
如汝所聞。
當如是說。
傳法菩薩。
便許可言。
如是當說。
如我所聞。
或信可言。
是事如是。
謂如是法。
我昔曾聞。
此事如是。
齊此當說。
定無有異。
由四義故。
經初皆置如是我聞。
真谛三藏雲。
微細律明。
阿難升座。
集法藏時。
身如諸佛。
具諸相好。
下座之時。
還複本形。
勘集藏傳。
亦作是說。
衆有三疑。
一疑佛大悲從涅槃起更說妙法。
二疑更有佛從他方來住此說法。
三疑彼阿難轉身成佛為衆說法。
故經初言如是我聞。
為令生信除此三疑。
注法花雲。
如是者。
感應之瑞。
如以順機受名。
是以無非立稱。
衆生以無非為感。
如來以順機為應。
傳經者。
以名教出于感應。
故建立如是。
注無量義經言。
至人說法。
但為顯如。
唯如為是。
故言如是。
[琁-疋+止]公雲。
以離五謗。
名為如是。
第一句。
如是此經。
離執有增益謗。
第二句。
如是此經。
離執無損減謗。
第三句。
如是此經。
離執亦有亦無相違謗。
第四句。
如是此經。
離執非有非無愚癡謗。
第五句。
如是此經。
離執非非有非非無戲論謗。
光宅雲。
如是。
将傳所聞。
前題舉一部也。
如是一部經。
我親從佛聞。
即為我聞作诠叙耳。
梁武帝雲。
如是。
如斯之從義。
是佛所說。
故言如是。
長耳三藏雲。
如是有三。
一就佛。
三世諸佛共說不異名如。
以同說故稱是。
由斯可信。
以同說故。
二就法。
諸法實相。
古今不異。
故名為如。
如如而說。
故稱為是。
既稱理言。
不增不減。
決定可信。
故稱如是。
三就僧。
以阿難聞。
望佛本教。
所傳不異。
故名為如。
永離過非。
故稱為是。
又如是者。
信順之辭。
智度論雲。
如是我聞。
生信也。
信受奉行。
生智也。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信為入法之初基。
智為究竟之玄術。
信則所言之理順。
順則師資之道成。
由信故。
所說之法。
皆可順從。
由順故。
說聽二徒。
師資建立。
于此信中。
略為十釋。
一信者。
依仁王等經。
趣聖位之初因。
證谛理之鴻漸。
故四十心以信為首。
将入聖位。
有信根力。
有信根故。
萬善因此而生。
有信力故。
四魔不能屈伏。
由斯經首創令生信。
二依毗婆沙論。
信者。
食法味之嘉手。
學佛法者。
如大龍象。
以信為手。
以舍為牙。
以念為頸。
以慧為頭。
于其兩肩。
擔集善法。
象所食啖。
以鼻為手。
故學法者。
最初信生。
三學者。
大商主元規法寶。
故初生信。
獲彼聖财。
顯揚論雲。
七聖财者。
謂信戒聞舍慧慚愧。
信即一焉。
四瑜伽論雲。
入一切法。
欲為根本。
起希望故。
作意所生。
數警覺故。
觸所集起。
時和對故。
受所引攝。
領在心故。
定為增上。
心微寂故。
慧為最勝。
擇善惡故。
解脫為堅固。
息纏縛故。
出離為後邊。
覺道滿故。
信既為欲依。
故最初令起。
五成唯識雲。
信如水精珠。
能清濁水。
能治不信自性渾濁。
故宣尼雲。
兵食信三。
信不可棄。
春秋亦言。
苟有明信。
澗溪沼沚之毛。
蘋蘩蘊藻之葉。
可薦鬼神。
可羞公主也。
六俱舍雲。
拔衆生出生死泥。
正法為佛手。
即正宗也。
信為衆生手。
即序分也。
兩手相接。
出于淤泥。
七諸論雲。
信者能越惡道。
離貧賤因。
故入聖已。
有不壞信。
故初令起。
以下三解。
準經為釋。
八泛大溟海。
假手以行舟。
渡生死河。
須信以發慧。
九見珍财。
寶手以采拾。
聞法寶。
藉信而方得。
十遊曠野。
而有手持甲杖。
以捍群賊。
出生死源而有信。
發慧解而斷煩惱。
由斯經首如是我聞。
為令衆生起正信故。
以上合有二十六釋。
言我聞者。
傳法菩薩。
自指己身言。
如是法親從佛聞。
故名我聞。
我謂諸蘊。
世俗假者。
然我有三。
一妄所執我。
謂外道等所橫計我。
二假施設我。
謂大涅槃樂淨常我。
除二乘倒。
強施設故。
三世流布我。
謂世共傳天授等名。
今傳法者。
随順世間。
自指稱我。
不同前二。
即是無我之大我也。
問。
諸佛說法。
本除我執。
何故不稱無我聞。
乃言我聞。
答以四義故。
但稱我聞。
一言說易故。
若言無我。
知此說誰。
二順世間故。
三除無我怖。
言無我者。
為誰修學。
四者有自他染淨因果事業等故。
所以稱我。
問。
若爾何故不稱名字。
但稱我耶。
答有三義。
一示不乖俗。
宗雖顯真。
言不乖俗。
理雖顯妙。
言不乖粗。
欲顯真谛。
不離俗故。
二我者主宰自在之義。
阿難多聞聞持。
其聞積集。
三慧齊備。
文義兼持。
于三藏教。
總持自在。
若稱名字。
雖順正理。
無于諸法得自在義。
由斯稱我。
不道阿難。
三我者親義。
世間共言我見聞此。
将為親證。
若言阿難聞。
或非親聞。
從他傳受。
今顯親聞世尊所說。
非是傳聞。
破他疑網。
故不稱字。
但言我聞。
聞謂耳不發識聽受所說。
今廢耳别。
就我總稱。
故名我聞。
雖依大乘。
根識心所。
境至和合。
方名為聞。
然根五義。
勝于識等。
故根名聞。
若但聞聲。
可唯在耳。
既緣名義。
便在意中。
故瑜伽言。
聞謂比量。
耳名聞者。
親聞于聲。
與意為門。
意方聞故。
因聞所成。
總名為聞。
若緣名義。
稱之為聞。
既在于意。
故合名聞。
廢别耳意。
總稱我聞。
以耳為門。
熏習在總。
因聞所成。
總名為聞。
故名我聞。
慶喜于時雖亦見覺知佛所說。
欲證深理。
要先聞故。
此界以聲為佛事故。
希證菩提。
要聞熏故。
由斯經首不說見覺知。
唯說我聞。
據實。
于時亦見佛說諸餘佛土以光明等而為佛事。
可言見等。
龍軍等言。
佛唯有三法。
謂大定智悲。
久離戲論。
曾不說法。
由佛慈悲本願緣力。
衆生識上文義相生。
此文義相。
雖親依自善根力起。
而就強緣。
名為佛說。
由耳根力及自意變。
故名我聞。
故無性雲。
聞者識上。
直非直說。
聚集顯現。
以為體性。
若爾。
雲何菩薩能說。
彼增上生。
故作是說。
譬如天等增上力故。
令于夢中得論咒等。
故經亦言。
始從成道。
終至涅槃。
于其中間。
不說一字。
汝亦不聞。
親光等言。
佛離分别。
名無戲論。
豈不說法名無戲論。
謂宜聞者善根本願緣力。
如來識上。
文義相生。
此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