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經玄疏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門不同。
三辨入空觀智。
一明所觀之假者。
有二種假攝一切法。
一者愛假。
二者見假。
愛者即是愛論。
見者即是見論。
此二種皆是戲論破于慧眼障見真實。
愛論随所見境即生愛着。
是為魔業。
見論随所見境即生分别。
是為外道業。
故此經雲。
天魔者樂生死。
外道者樂諸見。
所謂因此愛見起九十八使。
使三業作善不善。
則輪轉六趣受生死苦。
故此經雲。
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又曰。
此病起皆由着我。
是故于我不應生着。
今明若知愛見由無明生。
則一切三界皆從心起。
故華嚴經雲。
三界無别法唯是一心造。
而此諸法皆從假者。
無明愛見所起之法皆有三假之相。
三假者。
一因成假。
二相續假。
三相待假。
此三虛設故雲假也。
問曰。
三藏摩诃衍皆明三假。
二經之異雲何分别。
答曰。
若随情明假。
則是聲聞經所說。
若就理明假皆如夢幻。
即是摩诃衍所說。
此經诃優波離具明此三假之相也。
問曰。
三乘從三假入空。
若為分别。
答曰。
有人言。
聲聞多用因成假。
緣覺多用相續假。
菩薩多用相待假。
今謂三藏所明三假相别随便入理。
若摩诃衍所明三假皆如幻化。
三乘觀此同入空也。
二明觀門不同者。
即是折體二種觀門也。
如聲聞經所明折假入生法二空者。
此如空實手之拳指也。
摩诃衍體假入生法二空者。
如空鏡像之拳指也。
折假入空名為拙度。
體假入空名為巧度。
故大智論設巧拙二醫譬。
今釋此谕。
如眼病是一治有巧拙。
拙則針藥痛楚方差。
巧則咒術不痛自損。
損差是同見色不異也。
故中論雲。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拙度為不善滅。
說巧度為善滅也。
問曰。
此有何殊。
答曰。
善滅者不斷斷。
不善滅者是定斷也。
三明入空觀智者亦為兩意。
一者明折假入空。
二明摩诃衍道體假入空。
一折假入空者即為二意。
一折見假入空。
二折愛假入空。
并是三藏拙度教門也。
問曰。
上明愛見二假。
愛前見後。
今明修觀何故見前愛後也。
答曰。
衆生有二種使。
鈍使粗屬愛魔業。
利使細屬見外道業。
故愛前見後。
今佛法正道緣理斷結。
于見道中有二種人。
鈍人用無常苦行入見道先斷愛。
利人用空無我行入見理斷見。
見盡在前。
修道在後。
愛結次除也。
一明折見假入空者。
即折非見假入空。
折假之觀如大智論破[疊*毛]至鄰虛塵。
折此生滅細塵色假以入空也。
觀内身心亦如是。
但成論三大法師各以情見破此細塵。
細塵若盡不免斷見。
塵若不盡還是常見。
不出二見。
豈得入空。
今詳大智論意。
不如諸師所推。
論主引佛語雲。
色若粗若細總而觀之無常無我。
不說有極微之色也。
今謂若知粗細等色無常無我。
即是因成相續相待虛假不實。
既不得色有。
豈滞色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也。
是則身邊二見皆是四緣三假所成不實皆空。
念想觀除言語法滅。
一心禅寂心在定。
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若知四見及六十二見。
無常空寂豁然發真成須陀洹。
是為折見假入空之觀也。
問曰。
折假入空隻應折色。
心之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雲何可折。
答曰。
随見所執悉是四緣三假皆生滅相。
破粗生滅至細生滅。
細生滅盡即入空也。
問曰。
雲何分别四見生法兩空相也。
答曰。
身邊二見皆是污穢無記五陰觀此五陰即陰離陰并不見我相唯有陰法。
如觀五指不見拳相。
此從十六知見假以入生空也。
毗昙有門用此人空發真無漏見第一義。
斷三結盡證須陀洹。
成論空門觀此邊見但是行陰。
行陰悉是三假假既不實。
因此入空。
破諸見結成須陀洹。
即是折實法假入空正意。
是為聲聞經說法空之相也。
二明折愛假以入空者。
愛即是欲愛色愛無色愛。
皆是四緣三假之所成也。
若觀四緣三假入空發真。
無礙道斷解脫道證。
至非想第九解脫。
是羅漢果住有餘涅槃。
折假入空觀其功乃息。
亦名一切智亦名慧眼。
二摩诃衍體假入空觀者。
入空觀門乃有多塗。
今約無生觀門明體假入空也。
就此觀門亦為兩别。
一明體見假以入空。
二明體愛假以入空。
初明體見假以入空者。
體因緣所生身見等法皆如夢幻。
因成相續相待但有名字。
名字即空。
非滅故空。
空即是真。
真即是涅槃。
是為體假入空觀也。
此約三假而檢。
一就因成檢者。
内有意根外有法塵。
根塵相對則意觸因緣生愛。
愛生者即是身見意識生也。
今觀此見識定從何生。
為意根生意法塵生。
為根塵合生離根塵生。
若意根生即自性生。
若法塵生即他性生。
根塵合生即是共生。
若離根塵生即無因緣生。
從因緣生尚不可說。
何況無因緣生也。
故中論偈雲。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說無生。
當知身見之心本自不生。
不生而說生者。
但是随順世間名字故說生。
名字之法不在内外亦非兩間。
亦不常自有是字。
不住亦不不住。
是字無所有。
言語道斷。
是名從因成假以入空也。
問曰。
空有二種。
一者性空。
二者相空。
此雲何分别。
答曰。
前四句檢。
生性不可得即是性空。
無生而說生即是假生。
假生即是不生。
不生即相空也。
故世谛破性立假。
真谛破假。
即是相空也。
二檢相續假。
此一念心為是生生為是滅生。
為生滅生離生離滅而有生。
若是生生即自性生。
由滅故生即他性生。
若生滅生即是共性。
若離生離滅生即無因緣生。
從因緣生尚不可得。
何況無因生也。
今觀此心。
不自性生故非生生。
不他性生故非滅生。
不自他性生故非生滅共生。
不無因生故非離生離滅生也。
如此四句檢。
生不得生而說生者。
但以随順世間名字故說生。
名字生即是假生。
假名之生即是不生。
無生名字則言語道斷。
是名從相續假以入空也。
問曰。
若說生生可是自性生。
待滅故生滅生非生即是假義。
何得言是他性也。
答曰。
生若稱自。
滅豈非他。
滅若非他。
生豈是自。
生是自性。
滅即他性。
生是自性不得成假。
滅是他性何得說假。
滅是他性遂得說假。
生是自性亦應說假。
如此檢核。
由生故生即是自性之過。
說滅為生即堕他性之失。
如是論者由滅說生假不成也。
三檢相待假。
此身見心生為是生生為不生生為生不生生離生離不生生。
若是生生即自性生。
若不生生即他性生。
若生不生生即是共生。
若離生離不生生即是無因生。
從因緣生尚不可說。
何況無因緣而說生也。
今觀此見。
心不自性生故非生生。
不他性生故非不生生。
不自他性生故非生不生共生。
不無因生故非離生不生而說生也。
如此四句檢生不得即是不生。
不生而說生者。
但以随順世間名字故說生。
名字之生即是假生。
假名之生即是不生。
若無生名字則言語道斷。
是名從相待假以入空也。
問曰。
生生可是自性生。
待不生而說生。
豈是他性生也。
答曰。
若生稱自不生豈非他也。
相續科已并核竟。
細類可知。
大品經明。
舍利弗問須菩提為生生為不生生。
須菩提答。
非生生非不生生也。
是則破生見三假合有十二番觀門。
若觀三假生不生而執着無生。
還用十二番觀而破之也。
破亦生亦無生見亦有十二番觀。
破非生非無生見亦有十二番破。
合破四見共有四十八番觀。
能破如所破。
是則破能觀之心亦有四十八番。
合能所共有九十六番觀門。
善修
三辨入空觀智。
一明所觀之假者。
有二種假攝一切法。
一者愛假。
二者見假。
愛者即是愛論。
見者即是見論。
此二種皆是戲論破于慧眼障見真實。
愛論随所見境即生愛着。
是為魔業。
見論随所見境即生分别。
是為外道業。
故此經雲。
天魔者樂生死。
外道者樂諸見。
所謂因此愛見起九十八使。
使三業作善不善。
則輪轉六趣受生死苦。
故此經雲。
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又曰。
此病起皆由着我。
是故于我不應生着。
今明若知愛見由無明生。
則一切三界皆從心起。
故華嚴經雲。
三界無别法唯是一心造。
而此諸法皆從假者。
無明愛見所起之法皆有三假之相。
三假者。
一因成假。
二相續假。
三相待假。
此三虛設故雲假也。
問曰。
三藏摩诃衍皆明三假。
二經之異雲何分别。
答曰。
若随情明假。
則是聲聞經所說。
若就理明假皆如夢幻。
即是摩诃衍所說。
此經诃優波離具明此三假之相也。
問曰。
三乘從三假入空。
若為分别。
答曰。
有人言。
聲聞多用因成假。
緣覺多用相續假。
菩薩多用相待假。
今謂三藏所明三假相别随便入理。
若摩诃衍所明三假皆如幻化。
三乘觀此同入空也。
二明觀門不同者。
即是折體二種觀門也。
如聲聞經所明折假入生法二空者。
此如空實手之拳指也。
摩诃衍體假入生法二空者。
如空鏡像之拳指也。
折假入空名為拙度。
體假入空名為巧度。
故大智論設巧拙二醫譬。
今釋此谕。
如眼病是一治有巧拙。
拙則針藥痛楚方差。
巧則咒術不痛自損。
損差是同見色不異也。
故中論雲。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拙度為不善滅。
說巧度為善滅也。
問曰。
此有何殊。
答曰。
善滅者不斷斷。
不善滅者是定斷也。
三明入空觀智者亦為兩意。
一者明折假入空。
二明摩诃衍道體假入空。
一折假入空者即為二意。
一折見假入空。
二折愛假入空。
并是三藏拙度教門也。
問曰。
上明愛見二假。
愛前見後。
今明修觀何故見前愛後也。
答曰。
衆生有二種使。
鈍使粗屬愛魔業。
利使細屬見外道業。
故愛前見後。
今佛法正道緣理斷結。
于見道中有二種人。
鈍人用無常苦行入見道先斷愛。
利人用空無我行入見理斷見。
見盡在前。
修道在後。
愛結次除也。
一明折見假入空者。
即折非見假入空。
折假之觀如大智論破[疊*毛]至鄰虛塵。
折此生滅細塵色假以入空也。
觀内身心亦如是。
但成論三大法師各以情見破此細塵。
細塵若盡不免斷見。
塵若不盡還是常見。
不出二見。
豈得入空。
今詳大智論意。
不如諸師所推。
論主引佛語雲。
色若粗若細總而觀之無常無我。
不說有極微之色也。
今謂若知粗細等色無常無我。
即是因成相續相待虛假不實。
既不得色有。
豈滞色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也。
是則身邊二見皆是四緣三假所成不實皆空。
念想觀除言語法滅。
一心禅寂心在定。
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若知四見及六十二見。
無常空寂豁然發真成須陀洹。
是為折見假入空之觀也。
問曰。
折假入空隻應折色。
心之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雲何可折。
答曰。
随見所執悉是四緣三假皆生滅相。
破粗生滅至細生滅。
細生滅盡即入空也。
問曰。
雲何分别四見生法兩空相也。
答曰。
身邊二見皆是污穢無記五陰觀此五陰即陰離陰并不見我相唯有陰法。
如觀五指不見拳相。
此從十六知見假以入生空也。
毗昙有門用此人空發真無漏見第一義。
斷三結盡證須陀洹。
成論空門觀此邊見但是行陰。
行陰悉是三假假既不實。
因此入空。
破諸見結成須陀洹。
即是折實法假入空正意。
是為聲聞經說法空之相也。
二明折愛假以入空者。
愛即是欲愛色愛無色愛。
皆是四緣三假之所成也。
若觀四緣三假入空發真。
無礙道斷解脫道證。
至非想第九解脫。
是羅漢果住有餘涅槃。
折假入空觀其功乃息。
亦名一切智亦名慧眼。
二摩诃衍體假入空觀者。
入空觀門乃有多塗。
今約無生觀門明體假入空也。
就此觀門亦為兩别。
一明體見假以入空。
二明體愛假以入空。
初明體見假以入空者。
體因緣所生身見等法皆如夢幻。
因成相續相待但有名字。
名字即空。
非滅故空。
空即是真。
真即是涅槃。
是為體假入空觀也。
此約三假而檢。
一就因成檢者。
内有意根外有法塵。
根塵相對則意觸因緣生愛。
愛生者即是身見意識生也。
今觀此見識定從何生。
為意根生意法塵生。
為根塵合生離根塵生。
若意根生即自性生。
若法塵生即他性生。
根塵合生即是共生。
若離根塵生即無因緣生。
從因緣生尚不可說。
何況無因緣生也。
故中論偈雲。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說無生。
當知身見之心本自不生。
不生而說生者。
但是随順世間名字故說生。
名字之法不在内外亦非兩間。
亦不常自有是字。
不住亦不不住。
是字無所有。
言語道斷。
是名從因成假以入空也。
問曰。
空有二種。
一者性空。
二者相空。
此雲何分别。
答曰。
前四句檢。
生性不可得即是性空。
無生而說生即是假生。
假生即是不生。
不生即相空也。
故世谛破性立假。
真谛破假。
即是相空也。
二檢相續假。
此一念心為是生生為是滅生。
為生滅生離生離滅而有生。
若是生生即自性生。
由滅故生即他性生。
若生滅生即是共性。
若離生離滅生即無因緣生。
從因緣生尚不可得。
何況無因生也。
今觀此心。
不自性生故非生生。
不他性生故非滅生。
不自他性生故非生滅共生。
不無因生故非離生離滅生也。
如此四句檢。
生不得生而說生者。
但以随順世間名字故說生。
名字生即是假生。
假名之生即是不生。
無生名字則言語道斷。
是名從相續假以入空也。
問曰。
若說生生可是自性生。
待滅故生滅生非生即是假義。
何得言是他性也。
答曰。
生若稱自。
滅豈非他。
滅若非他。
生豈是自。
生是自性。
滅即他性。
生是自性不得成假。
滅是他性何得說假。
滅是他性遂得說假。
生是自性亦應說假。
如此檢核。
由生故生即是自性之過。
說滅為生即堕他性之失。
如是論者由滅說生假不成也。
三檢相待假。
此身見心生為是生生為不生生為生不生生離生離不生生。
若是生生即自性生。
若不生生即他性生。
若生不生生即是共生。
若離生離不生生即是無因生。
從因緣生尚不可說。
何況無因緣而說生也。
今觀此見。
心不自性生故非生生。
不他性生故非不生生。
不自他性生故非生不生共生。
不無因生故非離生不生而說生也。
如此四句檢生不得即是不生。
不生而說生者。
但以随順世間名字故說生。
名字之生即是假生。
假名之生即是不生。
若無生名字則言語道斷。
是名從相待假以入空也。
問曰。
生生可是自性生。
待不生而說生。
豈是他性生也。
答曰。
若生稱自不生豈非他也。
相續科已并核竟。
細類可知。
大品經明。
舍利弗問須菩提為生生為不生生。
須菩提答。
非生生非不生生也。
是則破生見三假合有十二番觀門。
若觀三假生不生而執着無生。
還用十二番觀而破之也。
破亦生亦無生見亦有十二番觀。
破非生非無生見亦有十二番破。
合破四見共有四十八番觀。
能破如所破。
是則破能觀之心亦有四十八番。
合能所共有九十六番觀門。
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