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八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乘寶要義論第八卷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诏譯
爾時阿阇世王。
持以價直百千上妙[疊*毛]衣獻施妙吉祥菩薩。
而菩薩不肯受之。
其王即以此妙[疊*毛]衣被妙吉祥菩薩之身。
衣未着身。
菩薩即時隐而不現。
王既不見菩薩之身。
但聞空中聲曰。
大王。
汝若能見妙吉祥菩薩身相。
即能見汝所有惡作。
若見惡作。
如是即見彼一切法。
如見一切法亦然可見所施[疊*毛]衣。
若汝不能見亦然如是見。
大王。
汝若能見。
有身相者。
如是乃以[疊*毛]衣奉施。
其王即時複以[疊*毛]衣。
各各遍施一切菩薩聲聞大衆。
及其宮人婇女眷屬。
而悉不見彼彼身相。
其王即時入定觀察。
都無少色為眼所見。
無境相可現。
是中唯存自身想轉。
又聞如是空中聲曰。
汝若能見自身相者。
如是乃以[疊*毛]衣奉施。
王即自觀亦不見有自身之相。
爾時乃離一切色想。
又聞空中聲曰。
大王。
汝若如是無少色相若粗若細而可見者。
亦然如是應見惡作。
亦然如是見一切法。
若汝不見彼即離見。
彼離見中若汝可見此即非見。
大王。
若非見若非不見。
此為正見。
若如是見一切法者亦即非見。
大王。
此非見者。
是為正見。
爾時阿阇世王于一切法所對疑惑悉得遠離。
從定起已重複觀彼一切大衆亦悉不見。
幻士仁賢經雲。
菩薩有四種法思惟經義。
何等為四。
一者緣法生起非無作因。
二者無法可生亦無補特伽羅性。
三者若法緣生彼生無性。
四者于甚深法中無差别門。
亦不壞菩提。
菩薩十住經雲。
佛言。
妙吉祥。
諸菩薩有五法令得安隐能清淨初地。
何等為五。
一者若于無所緣解脫智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無所緣解脫智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二者此無所緣解脫智即無二無二清淨緣法無生。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緣法無生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三者彼緣法無生即諸緣自性無生一切法無所有處。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一切法無所有處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四者彼一切法無所有處即諸分位分别悉無自性智觀如虛空。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如虛空智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五者此如虛空智即無雜亂無依止離心意識之智。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離心意識之智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當知彼中離心意識之智。
即是無發悟。
有所得智是為五法。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雲。
梵天問光網菩薩言。
一切法深固邪。
一切法非深固邪。
菩薩言。
如汝梵天。
複雲何說。
一切法是深固非深固邪。
梵天言。
若非思惟即一切法深固。
若心與思惟有所和合即非深固。
又一切法離相此即深固。
若複離中有所和合此即是為差别所行。
若差别中有所行者。
即諸所作皆非深固。
菩薩言。
若爾者雲何諸法而可生乎。
梵天言。
善男子。
若自境界離清淨實際中諸法乃生。
七百頌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佛言。
妙吉祥。
汝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當何所住而修般若波羅蜜多。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
我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都無所住而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言。
妙吉祥。
無住雲何修般若波羅蜜多邪。
妙吉祥言。
世尊。
我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實無法可住。
佛言。
妙吉祥。
汝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有何等善根若增若減。
妙吉祥言。
世尊。
我于彼時無少善根若增若減。
世尊。
諸修般若波羅蜜多者。
悉無有法若增若減。
妙吉祥菩薩神變品雲。
有天子白妙吉祥菩薩言。
如汝所說。
少能有人解了其義。
妙吉祥言。
天子。
以我所說佛智甚深。
若少若多不能解了。
何以
持以價直百千上妙[疊*毛]衣獻施妙吉祥菩薩。
而菩薩不肯受之。
其王即以此妙[疊*毛]衣被妙吉祥菩薩之身。
衣未着身。
菩薩即時隐而不現。
王既不見菩薩之身。
但聞空中聲曰。
大王。
汝若能見妙吉祥菩薩身相。
即能見汝所有惡作。
若見惡作。
如是即見彼一切法。
如見一切法亦然可見所施[疊*毛]衣。
若汝不能見亦然如是見。
大王。
汝若能見。
有身相者。
如是乃以[疊*毛]衣奉施。
其王即時複以[疊*毛]衣。
各各遍施一切菩薩聲聞大衆。
及其宮人婇女眷屬。
而悉不見彼彼身相。
其王即時入定觀察。
都無少色為眼所見。
無境相可現。
是中唯存自身想轉。
又聞如是空中聲曰。
汝若能見自身相者。
如是乃以[疊*毛]衣奉施。
王即自觀亦不見有自身之相。
爾時乃離一切色想。
又聞空中聲曰。
大王。
汝若如是無少色相若粗若細而可見者。
亦然如是應見惡作。
亦然如是見一切法。
若汝不見彼即離見。
彼離見中若汝可見此即非見。
大王。
若非見若非不見。
此為正見。
若如是見一切法者亦即非見。
大王。
此非見者。
是為正見。
爾時阿阇世王于一切法所對疑惑悉得遠離。
從定起已重複觀彼一切大衆亦悉不見。
幻士仁賢經雲。
菩薩有四種法思惟經義。
何等為四。
一者緣法生起非無作因。
二者無法可生亦無補特伽羅性。
三者若法緣生彼生無性。
四者于甚深法中無差别門。
亦不壞菩提。
菩薩十住經雲。
佛言。
妙吉祥。
諸菩薩有五法令得安隐能清淨初地。
何等為五。
一者若于無所緣解脫智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無所緣解脫智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二者此無所緣解脫智即無二無二清淨緣法無生。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緣法無生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三者彼緣法無生即諸緣自性無生一切法無所有處。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一切法無所有處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四者彼一切法無所有處即諸分位分别悉無自性智觀如虛空。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如虛空智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五者此如虛空智即無雜亂無依止離心意識之智。
此解脫中自安住已。
複令他人亦悉安住離心意識之智解脫法中。
是為菩薩得安隐法。
當知彼中離心意識之智。
即是無發悟。
有所得智是為五法。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雲。
梵天問光網菩薩言。
一切法深固邪。
一切法非深固邪。
菩薩言。
如汝梵天。
複雲何說。
一切法是深固非深固邪。
梵天言。
若非思惟即一切法深固。
若心與思惟有所和合即非深固。
又一切法離相此即深固。
若複離中有所和合此即是為差别所行。
若差别中有所行者。
即諸所作皆非深固。
菩薩言。
若爾者雲何諸法而可生乎。
梵天言。
善男子。
若自境界離清淨實際中諸法乃生。
七百頌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佛言。
妙吉祥。
汝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當何所住而修般若波羅蜜多。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
我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都無所住而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言。
妙吉祥。
無住雲何修般若波羅蜜多邪。
妙吉祥言。
世尊。
我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實無法可住。
佛言。
妙吉祥。
汝修般若波羅蜜多時。
有何等善根若增若減。
妙吉祥言。
世尊。
我于彼時無少善根若增若減。
世尊。
諸修般若波羅蜜多者。
悉無有法若增若減。
妙吉祥菩薩神變品雲。
有天子白妙吉祥菩薩言。
如汝所說。
少能有人解了其義。
妙吉祥言。
天子。
以我所說佛智甚深。
若少若多不能解了。
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