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五卷

關燈
順。

    所修正行而不成就。

    若于所行悉無所得。

    是為正行。

    若欲了知其正行者。

    謂即勤行修習多聞宴坐。

    複次彼中作如是說。

    若有菩薩。

    勤修勝行而為總領。

    造七寶妙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我亦于彼而不許可若複有人。

    聽受正法一四句偈。

    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者。

    我即于彼尊重稱贊。

    何以故。

    多聞能生諸佛菩提。

    複從世間無取着生。

    若有菩薩勤修勝行為總領者。

    應當為他說法講授。

    菩薩與其教導。

    令于系着法中不生系着。

    所獲福蘊廣大無量業障銷散。

    慈氏。

    假使滿閻浮提勤修勝行總領菩薩。

    彼等若能于一勤行說法講授菩薩之所承事供養。

    又若滿閻浮提勤修說法講授菩薩。

    而悉于一勤行宴坐菩薩之所承事供養。

    此如是等佛悉許可。

    而亦随喜何以故。

    智慧事業于難行事業中而為最上。

    一切三界高顯最勝。

    複次宣說正法行者。

    如寶積經雲。

    佛言。

    迦葉。

    譬如商主欲入大海求無價寶先善觀察堅固船筏。

    乃至到寶所已還複自舍。

    迦葉。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欲入一切智海。

    先當觀察勤行六波羅蜜多。

    乃至超過一切愚夫異生聲聞緣覺之地。

    然後住佛果位。

    阿阇世王經雲。

    佛言。

    大王。

    一切智心根本不斷。

    如是根本當起精進策勤教示。

    布施無厭足。

    以彼回向一切智智故。

    持戒無厭足。

    回向一切有情故。

    忍辱無厭足。

    求佛色相故。

    精進無厭足。

    于諸善根勤修集故。

    禅定無厭足。

    所緣相應故。

    智慧無厭足。

    于一切處善思擇故為法利故。

    富樂壽命于一切處皆無過失。

    及複修正行者。

    當為一切有情起平等心。

    如月燈三昧經雲。

    佛言。

    童子。

    菩薩摩诃薩當具足一法。

    若成是功德者。

    即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一法。

    童子。

    所謂菩薩摩诃薩于一切有情起平等心利益心無障礙心無毒心。

    是為一法。

    若欲修正法行者。

    應當棄舍利養等事。

    如開發内心經雲。

    應當伺察諸利養事。

    以其所著失正念故。

    癡若起時。

    自利成辦故。

    谄若起時。

    不能随順諸佛教敕故。

    驕倨我慢起時。

    一向但為險惡根本故。

    此等壞失諸善根故。

    智者應當伺察利養。

    雖于現受而有所得。

    然其後世果利都無。

    無量禅定皆悉遠離。

    當堕地獄餓鬼畜生趣中。

    智者又應伺察利養。

    猶如水行流注不斷。

    既伺察已如是生心少欲知足。

    如雜阿含經雲。

    譬如一類痖羊之群于彼尼拘律陀樹周匝而行。

    是中有一痖羊。

    獨詣群鹿岩中守鹿人所。

    乃至于彼群鹿之前。

    搖動其頭跪伏而坐。

    求彼所食及求作護。

    如是還已餘痖羊衆悉生輕慢。

    此有一類稱贊利養我慢苾刍亦複如是。

    起無厭心離于衆中。

    為所食故獨入城邑。

    巡行乞食複求邀命。

    得彼最上清淨飲食。

    自分食已以所求食持還園中苾刍衆所。

    謂苾刍言。

    諸尊者。

    我于今日白衣舍中受其邀命。

    得彼最上清淨食已。

    今我有其所乞之食。

    是長食法是已舍法。

    汝諸尊者。

    若欲食者應當随意。

    如是言已中有少年苾刍皆生輕慢。

    智者當知。

    若發如是粗惡言者。

    皆為利養等事。

    如經廣說。

    此中雲何遠離谄诳二法。

    如無熱惱經雲。

    有二種法。

    于一切智心而為障礙。

    所謂一诳二谄。

    有其二法是無障礙。

    一正直二無谄。

    若欲成辦諸正行者。

    常當親近諸善知識。

    因善知識故成諸正行。

    何等經中而作此說。

    如勝生勝鬘解脫經雲。

    諸菩薩摩诃薩因善知識故。

    流出一切菩薩行法。

    善知識者。

    有大威力。

    而能圓成諸菩薩故。

    善知識者。

    而能出生一切菩薩諸善根故。

    善知識者。

    普能結集一切菩薩修學所行。

    善知識者而為根本。

    能令一切菩薩深心清淨故。

    善知識者能為守護。

    增長一切福蘊故。

    善知識者是所愛樂。

    獲得一切佛菩提故。

    善知識者而能攝持。

    令諸菩薩不堕惡趣。

    使令不退轉于大乘不越菩薩學處。

    出過愚夫異生之地。

    亦不棄舍聲聞緣覺之法。

    複為作護。

    善知識者。

    能令一切失道之者還歸正道。

    聞正法者引令解入一切佛法。

    善知識如母。

    能令一切悉生佛家。

    善知識如父。

    廣為有情資育利益故。

    善知識如乳母。

    善護一切令離罪業故。

    善知識如仆使捍勞。

    能入生死大煩惱海為拔濟故。

    善知識如舉棹人。

    運載有情至一切智智大寶洲故。

    諸修正行者。

    若欲往詣善知識所。

    應如是作意。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