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四卷

關燈
複如前見彼女人在灰河中叫呼求救。

    是人見已亦複奔前持捉女人。

    時彼女人返捉前人。

    即以熾焰鐵所成棒而為打擊。

    是人為捧所擊流血遍滿全身碎壞。

    無複遺餘如芥子許。

    其染欲人業力所持即時還活。

    染因重故又複奔前持捉女人。

    同在灰河。

    大地獄中。

    經于無數。

    百千之歲。

    乃至染欲。

    業果壞散。

    極盡邊際然後放釋。

    又複還生如經廣說 此中當知。

    财富壽命勿生取着。

    生取著者是為邪行 如勝軍王所問經雲。

    佛言。

    大王。

    譬如世間若男若女夢中或見可愛園林或可愛山。

    或見可愛人衆阛阓。

    及睡覺已都無所有。

    大王。

    又如衆果樹林莖幹枝葉。

    最初青潤漸變赤色。

    次第含蕊後乃開華。

    華開不久即時結果。

    果落衰殘後見凋謝。

    如前華果都無所有。

    今汝大王亦複如是。

    世間王者所有快樂。

    王富盛樂。

    王五欲樂。

    廣有象馬車步倉庫财谷宮阙園苑金銀珍寶臣佐宰官後妃宮屬童男童女。

    乃至一切王族親枝。

    凡如是等皆當棄舍應求出離。

    此等一切悉是無常。

    是不堅牢。

    是不究竟。

    是變易法。

    是不真實。

    是不久住。

    是動是搖。

    刹那壞散。

    畢竟是罪。

    是盡是滅。

    極其邊際為減失法。

    為怖為惱。

    多起憂苦。

    是損是堕。

    是斷是破。

    是離散法。

    大王。

    如是應知。

    又如有四大山從四方來。

    其山堅實不破不缺。

    妙峰圓滿從虛空中一時堕地。

    爾時大地諸有情類。

    乃至一切樹林草木。

    而悉摧毀。

    是諸有情及草木等皆不能避。

    設有力勢不能奔走。

    複無方術及諸作用而為制止。

    大王四種大怖彼彼若來亦複如是。

    一切有情皆不能避。

    設有力勢不能奔走。

    複無方術及諸作用而為制止。

    何等為四。

    大王。

    老怖若來壞少年相。

    病怖若來壞安樂法。

    死怖若來壞滅壽命。

    邪行若生壞失正行。

    大王。

    又如師子為獸中王。

    若入獸群取一獸食。

    随其所欲不以為難。

    然彼師子雖有大力。

    若入咩拏大惡飛鳥口中極不自在。

    盡食無餘。

    大王。

    死箭射人亦複如是。

    中是箭者極甚迷亂無救無歸。

    支節将斷血肉幹枯。

    渴惱所逼面相恐畏。

    手足戰掉無力無能。

    涎液涕流大小便利穢污染身。

    眼耳鼻舌身意諸識不行。

    喉頸阗咽欲語不能。

    醫師棄舍無以為療。

    衆味飲食其何能進。

    是人爾時随自業力欲奔他趣。

    無始時來生老病死。

    輪回流轉循環不止。

    此識若舍他識還依。

    此命餘業複取有身。

    閻魔獄卒甚可怖畏。

    黑暗長夜常履其中。

    将舍識時。

    彼出入息漸漸微細。

    單己無侶無所堪任。

    此界既謝他界即行。

    長廣路中孤然遊履。

    大恐怖處而生極怖。

    深隐道途隐覆而行。

    入大黑暗處大艱險。

    沒溺生死長流大海。

    業風所吹飄揚無定。

    不辯方隅莫知所詣。

    爾時無救亦無歸趣。

    佛言。

    大王。

    唯除善法當于爾時是所依歸是為救護。

    大王。

    世間富樂等法都無所得勿生耽着。

    諸有所作皆為邪行。

    是故大王。

    應修正行 所言正行者。

    如真實品雲。

    王者若行八種想行。

    是為護世相應正法。

    何等為八。

    一者世間無子孤露之人與為子想。

    二者将護惡友如病人想。

    三者見有諸苦起救拔想。

    四者見有諸樂起歡喜想。

    五者于諸冤對随觀彼緣離過失想。

    六者于諸善友起随護想。

    七者見諸富樂猶如藥想。

    八者于身作無常想 又如破惡慧經雲。

    王者若能具足四種法者。

    應受王之灌頂即成不退堕法。

    速得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愛念。

    獲受廣大富樂具足。

    何等為四。

    一者護持如來教法令得久住。

    二者棄舍罪不善法。

    三者攝取空無相無願法門。

    四者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中雲何是為棄舍罪不善法。

    如日藏品雲。

    佛言。

    大王。

    未來世中諸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

    于彼一類修行正法之者。

    以其所有舍宅田土園苑奴婢坐卧之具病緣醫藥乃至四足等。

    如是一切而悉侵奪。

    或自受用或與他受用。

    此等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

    即于現生獲二十種不可愛法。

    何等二十。

    一者賢聖舍離。

    二者所向方隅譏謗流布。

    三者友愛遠離。

    四者多生冤對。

    五者财物資具而悉破壞。

    六者多生散亂。

    七者身分殘缺。

    八者不得睡眠。

    九者渴惱常逼。

    十者飲中有毒。

    十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