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等皆是菩薩魔事。
二者若但觀空棄舍有情。
是菩薩魔事。
三者但觀無為于有為善根而生懈倦。
是菩薩魔事。
四者雖起定意而不修定行。
是菩薩魔事。
五者說法者樂說聽者不起大悲。
是菩薩魔事。
六者于有戒有德人所求行布施。
于破戒人所而生毀謗。
是菩薩魔事。
七者樂說聲聞緣覺言論隐覆大乘言論。
是菩薩魔事。
八者隐覆甚深言論樂說種類言論。
是菩薩魔事。
九者雖知菩薩道。
而不求修波羅蜜多道。
是菩薩魔事。
十者以稱贊增上相應語言。
與不相應諸有情類而為教示。
是菩薩魔事。
十一者雖種植善根而背菩提心。
是菩薩魔事。
十二者雖于相應觀行相續所行。
而不為諸有情如應教示。
是菩薩魔事。
十三者雖求盡彼無餘煩惱。
于生死相續煩惱厭棄。
是菩薩魔事。
十四者雖複伺察勝慧。
而不取大悲所緣之境。
是菩薩魔事。
十五者于一切善行若不具方便。
是菩薩魔事。
十六者雖複希求菩薩藏法。
而樂受持路伽邪陀外道典籍。
是菩薩魔事。
十七者雖複多聞于所聞法。
而常秘惜不令他知。
是菩薩魔事。
十八者雖複多聞以世間緣為他說授。
貿取其财為無義利。
是菩薩魔事。
十九者于住大乘諸法師所而不親近尊重承事。
返于住彼聲聞緣覺乘人非同分者同其稱贊。
是菩薩魔事。
二十者若時菩薩恃有财寶威德富盛。
若天帝釋。
若梵王。
若護世。
若王及長者。
皆不親近尊重承事。
以威德富盛故。
是菩薩魔事。
此等是為菩薩二十種法随起魔事令魔勇悍。
海意經雲。
若有菩薩具大名稱。
富盛自在種族高勝。
眷屬廣多具有福行。
由如是故而生懈怠。
不以智求相應勝行。
驕倨放逸。
或見菩薩出家圓滿常以智行求相應法。
悍勞忍苦大風大熱。
悉能甘受。
血肉銷瘦容貌醜惡。
而前菩薩如是見彼勝功能已生欺慢意。
彼有善說而不聽受。
而複增起驕倨癡慢。
此為菩薩魔力鈎制 又雲。
有四種法能于大乘而為障難。
一者顯露己德。
二者隐覆他德。
三者我慢熾盛。
四者忿恚堅固。
又諸菩薩勿應以發菩提心便為喜足。
然當廣修相應勝行 此中應問。
在家菩薩雲何所行。
答如勇授長者問經雲。
佛言。
長者。
在家菩薩雖處其家。
常修正士所行諸業。
非正士所行而實不作。
依法受用不以非法。
艱苦希求正命自資。
不以邪命而活。
不惱他人。
自所得利雖常受用起無常觀。
廣以實法而行布施大舍無吝。
尊事父母。
于妻子奴婢及作事人乃至朋友知識。
常以正法而相教示。
又複何等是在家菩薩不正所行。
如出家障難經雲。
佛告尊者大名言。
汝今當知。
諸生盲者。
聾者痖者。
及旋陀羅不知樂者。
多毀謗者。
谄曲者。
不男者。
常為仆使者。
轉女人身者。
駝驢豬狗乃至毒蛇。
如是等類。
世世生生于佛教中不生愛樂。
又複大名。
在家菩薩若有四種法者。
是為難事。
一者于先佛所曾種善根諸有情類。
及求出離心者。
樂聖道心者。
于彼若作障難。
此為在家菩薩第一難事。
二者貪着财寶子息眷屬不信業報。
若男若女若妻子等諸親眷屬。
于富貴中舍欲出家者。
若于彼等作障難者。
此為在家菩薩第二難事。
三者在家菩薩毀謗正法。
未聞之法雖複聽受。
聞已不信返生毀謗。
此為在家菩薩第三難事。
四者于具戒德沙門婆羅門所起損害心。
及多種過失心。
此為在家菩薩第四難事。
如是四種及别别起諸障難法。
皆是在家菩薩乃至世世所生而為難事。
如有一人堕穢污井。
乃謂餘人言。
快哉此井。
有清潔水。
餘人聞已于穢水中起清水想。
不以穢污為不清淨。
諸染欲有情亦複如是。
自染欲泥。
而複教令他人亦染。
自嗅惡香教他亦然。
自堕貪嗔癡等諸險難處。
而複教令他人亦堕。
又如有人獲其怨對棄擲火坑。
是火猛焰高七人量無薪無煙。
諸染欲者亦複如是。
親近女人贊說欲事堕欲火坑。
而複教令他人亦堕。
使彼堕已病苦憂惱常所侵逼。
又如一人教令餘人登刀鋒山受其快樂。
而複謂言。
是山平坦無複巇險。
可登其山受于快樂。
世間父母愛戀子息亦複如是。
以愛子故于欲染事随生取着。
而欲染法其實大惡。
猶如毒蛇。
是人染心。
于彼妻前。
返以美言贊說欲事。
彼三惡趣極大險怖。
亦以美言返為善說。
作是說者。
當堕地獄餓鬼畜生道中
二者若但觀空棄舍有情。
是菩薩魔事。
三者但觀無為于有為善根而生懈倦。
是菩薩魔事。
四者雖起定意而不修定行。
是菩薩魔事。
五者說法者樂說聽者不起大悲。
是菩薩魔事。
六者于有戒有德人所求行布施。
于破戒人所而生毀謗。
是菩薩魔事。
七者樂說聲聞緣覺言論隐覆大乘言論。
是菩薩魔事。
八者隐覆甚深言論樂說種類言論。
是菩薩魔事。
九者雖知菩薩道。
而不求修波羅蜜多道。
是菩薩魔事。
十者以稱贊增上相應語言。
與不相應諸有情類而為教示。
是菩薩魔事。
十一者雖種植善根而背菩提心。
是菩薩魔事。
十二者雖于相應觀行相續所行。
而不為諸有情如應教示。
是菩薩魔事。
十三者雖求盡彼無餘煩惱。
于生死相續煩惱厭棄。
是菩薩魔事。
十四者雖複伺察勝慧。
而不取大悲所緣之境。
是菩薩魔事。
十五者于一切善行若不具方便。
是菩薩魔事。
十六者雖複希求菩薩藏法。
而樂受持路伽邪陀外道典籍。
是菩薩魔事。
十七者雖複多聞于所聞法。
而常秘惜不令他知。
是菩薩魔事。
十八者雖複多聞以世間緣為他說授。
貿取其财為無義利。
是菩薩魔事。
十九者于住大乘諸法師所而不親近尊重承事。
返于住彼聲聞緣覺乘人非同分者同其稱贊。
是菩薩魔事。
二十者若時菩薩恃有财寶威德富盛。
若天帝釋。
若梵王。
若護世。
若王及長者。
皆不親近尊重承事。
以威德富盛故。
是菩薩魔事。
此等是為菩薩二十種法随起魔事令魔勇悍。
海意經雲。
若有菩薩具大名稱。
富盛自在種族高勝。
眷屬廣多具有福行。
由如是故而生懈怠。
不以智求相應勝行。
驕倨放逸。
或見菩薩出家圓滿常以智行求相應法。
悍勞忍苦大風大熱。
悉能甘受。
血肉銷瘦容貌醜惡。
而前菩薩如是見彼勝功能已生欺慢意。
彼有善說而不聽受。
而複增起驕倨癡慢。
此為菩薩魔力鈎制 又雲。
有四種法能于大乘而為障難。
一者顯露己德。
二者隐覆他德。
三者我慢熾盛。
四者忿恚堅固。
又諸菩薩勿應以發菩提心便為喜足。
然當廣修相應勝行 此中應問。
在家菩薩雲何所行。
答如勇授長者問經雲。
佛言。
長者。
在家菩薩雖處其家。
常修正士所行諸業。
非正士所行而實不作。
依法受用不以非法。
艱苦希求正命自資。
不以邪命而活。
不惱他人。
自所得利雖常受用起無常觀。
廣以實法而行布施大舍無吝。
尊事父母。
于妻子奴婢及作事人乃至朋友知識。
常以正法而相教示。
又複何等是在家菩薩不正所行。
如出家障難經雲。
佛告尊者大名言。
汝今當知。
諸生盲者。
聾者痖者。
及旋陀羅不知樂者。
多毀謗者。
谄曲者。
不男者。
常為仆使者。
轉女人身者。
駝驢豬狗乃至毒蛇。
如是等類。
世世生生于佛教中不生愛樂。
又複大名。
在家菩薩若有四種法者。
是為難事。
一者于先佛所曾種善根諸有情類。
及求出離心者。
樂聖道心者。
于彼若作障難。
此為在家菩薩第一難事。
二者貪着财寶子息眷屬不信業報。
若男若女若妻子等諸親眷屬。
于富貴中舍欲出家者。
若于彼等作障難者。
此為在家菩薩第二難事。
三者在家菩薩毀謗正法。
未聞之法雖複聽受。
聞已不信返生毀謗。
此為在家菩薩第三難事。
四者于具戒德沙門婆羅門所起損害心。
及多種過失心。
此為在家菩薩第四難事。
如是四種及别别起諸障難法。
皆是在家菩薩乃至世世所生而為難事。
如有一人堕穢污井。
乃謂餘人言。
快哉此井。
有清潔水。
餘人聞已于穢水中起清水想。
不以穢污為不清淨。
諸染欲有情亦複如是。
自染欲泥。
而複教令他人亦染。
自嗅惡香教他亦然。
自堕貪嗔癡等諸險難處。
而複教令他人亦堕。
又如有人獲其怨對棄擲火坑。
是火猛焰高七人量無薪無煙。
諸染欲者亦複如是。
親近女人贊說欲事堕欲火坑。
而複教令他人亦堕。
使彼堕已病苦憂惱常所侵逼。
又如一人教令餘人登刀鋒山受其快樂。
而複謂言。
是山平坦無複巇險。
可登其山受于快樂。
世間父母愛戀子息亦複如是。
以愛子故于欲染事随生取着。
而欲染法其實大惡。
猶如毒蛇。
是人染心。
于彼妻前。
返以美言贊說欲事。
彼三惡趣極大險怖。
亦以美言返為善說。
作是說者。
當堕地獄餓鬼畜生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