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于汝意雲何。
是人能過爾所世界不。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
是人能過。
時極長久曆受勤苦。
佛言。
妙吉祥。
如是如是。
或有菩薩先發大菩提心已。
不于聲聞法中愛樂修習。
乃至一四句偈亦不持讀。
唯于大乘法中愛樂讀誦解釋解了。
此名日月神通行菩薩人。
何名聲聞神通行菩薩人。
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刹微塵數世界。
乃至其人作聲聞神通行随路而去。
妙吉祥。
于汝意雲何。
是人能過爾所世界不。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
是人能過。
佛言。
妙吉祥。
如是如是。
或有菩薩發大菩提心已。
于大乘法中愛樂修習。
而複于他修大乘者信解大乘者持誦大乘者攝受大乘者諸菩薩所。
信奉歸向親近于彼。
希求大乘受持讀誦。
乃至值遇失命因緣。
亦不暫時舍離大乘。
而複于他修大乘者。
以香華等尊重供養。
于未學菩薩亦不起慢心。
此名聲聞神通行菩薩人 何名如來神通行菩薩人。
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刹微塵數世界。
乃至其人求佛神通行随路而去。
妙吉祥。
于汝意雲何。
是人速能過爾所世界不。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是人一刹那間發是心時。
即能速過爾所世界。
佛言。
妙吉祥。
如是如是。
或有菩薩發大菩提心已。
乃至善解大乘最上甚深廣大義理。
常為救度一切有情。
發大菩提心慈悲攝受。
于六波羅蜜多四攝法等發勤勇心已。
複令他人亦如是安住。
此名如來神通行菩薩人 此中應言。
若有毀謗正法者。
是即于法作其障難。
斯極大罪。
如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或有修菩薩乘者。
雖曾得見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佛如來。
于諸佛所廣行布施。
乃至修習智慧。
而起有所得心。
雖往諸佛會中聽受宣說般。
若波羅蜜多不生尊重。
若身若心悉不清淨起染污慧成大罪業。
即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生毀謗。
由謗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是即毀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及佛一切智。
以是緣故是謂于法作大障難。
此業相續堕大地獄。
經俱胝那庾多百千歲。
從一地獄出複入一地獄。
如是展轉數數成壞。
地獄出已複堕餓鬼及畜生趣。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
此障正法罪業相續當堕五無間地獄。
今可說是校量罪業為不可說邪。
佛言。
止舍利子。
汝不應說 複次諸修菩薩行者有多種魔事。
如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複次須菩提。
若有建立諸名字者。
菩薩當知。
是為魔事。
若有魔來詣菩薩所作如是說。
汝此菩薩現成正覺建立是名。
菩薩爾時随起伺察。
若住不退轉相。
即彼魔異不得其便。
若起解心謂我得記。
即生慢意。
于餘菩薩所乃起欺慢。
此是惡魔巧以方便欲令菩薩遠離般若。
善友不攝惡友随逐。
或堕聲聞地。
或堕緣覺地。
起欺慢相應心者。
獲罪甚重過四根本。
菩薩當知。
此為魔事。
妙吉祥神通遊戲經雲。
妙吉祥言。
天子。
随有事業成此。
皆是魔事。
若其所求若有所取若有所舍。
皆是魔事。
若有所欲若有想像若有領納若有計度。
皆是魔事。
又複天子。
若于菩提心有所取着。
皆是魔事。
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諸心有所取着。
皆是魔事。
又施起慢心戒住分别忍生忿恚精進戲論禅定取相智慧作意。
此等皆是魔事。
若起厭舍心樂居寂靜。
此是魔事。
若于少欲知足頭陀功德起領解意。
此是魔事。
若行于空若行無相若行無願若行無戲論若行遠離。
于如來言教所行起我慢意有所分别。
皆是魔事。
天子。
乃至若有分别若無分别見聞覺知想念生時。
皆是魔事。
天子問言。
妙吉祥。
是諸魔事何因所起。
妙吉祥言。
天子。
諸魔事者。
皆從增上相應所起。
何以故。
而諸魔事于增上相應法中伺求其便。
若非相應勝法魔何所作。
天子言。
妙吉祥。
何等是菩薩增上相應。
何等是不相應。
妙吉祥言。
天子。
若二法相應是即增上相應。
何以故。
以二法相應是為世間和合依止。
此增上相應即是正相應增語。
此正相應即是不相應增語。
此不相應即是無戲論增語。
此無戲論即是正相應增語。
若相應若不相應。
是中建立。
是故天子。
無眼相應無色相應。
乃至無意相應無法相應。
此說名為菩薩正相應 複次天子。
當知諸菩薩有二十種法随起魔事令魔勇悍。
何等二十。
一者于修解脫事業者。
于怖畏生死者。
于修相應勝行者。
方便親近承事供養。
此
是人能過爾所世界不。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
是人能過。
時極長久曆受勤苦。
佛言。
妙吉祥。
如是如是。
或有菩薩先發大菩提心已。
不于聲聞法中愛樂修習。
乃至一四句偈亦不持讀。
唯于大乘法中愛樂讀誦解釋解了。
此名日月神通行菩薩人。
何名聲聞神通行菩薩人。
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刹微塵數世界。
乃至其人作聲聞神通行随路而去。
妙吉祥。
于汝意雲何。
是人能過爾所世界不。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
是人能過。
佛言。
妙吉祥。
如是如是。
或有菩薩發大菩提心已。
于大乘法中愛樂修習。
而複于他修大乘者信解大乘者持誦大乘者攝受大乘者諸菩薩所。
信奉歸向親近于彼。
希求大乘受持讀誦。
乃至值遇失命因緣。
亦不暫時舍離大乘。
而複于他修大乘者。
以香華等尊重供養。
于未學菩薩亦不起慢心。
此名聲聞神通行菩薩人 何名如來神通行菩薩人。
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刹微塵數世界。
乃至其人求佛神通行随路而去。
妙吉祥。
于汝意雲何。
是人速能過爾所世界不。
妙吉祥白佛言。
世尊是人一刹那間發是心時。
即能速過爾所世界。
佛言。
妙吉祥。
如是如是。
或有菩薩發大菩提心已。
乃至善解大乘最上甚深廣大義理。
常為救度一切有情。
發大菩提心慈悲攝受。
于六波羅蜜多四攝法等發勤勇心已。
複令他人亦如是安住。
此名如來神通行菩薩人 此中應言。
若有毀謗正法者。
是即于法作其障難。
斯極大罪。
如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或有修菩薩乘者。
雖曾得見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佛如來。
于諸佛所廣行布施。
乃至修習智慧。
而起有所得心。
雖往諸佛會中聽受宣說般。
若波羅蜜多不生尊重。
若身若心悉不清淨起染污慧成大罪業。
即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生毀謗。
由謗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是即毀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及佛一切智。
以是緣故是謂于法作大障難。
此業相續堕大地獄。
經俱胝那庾多百千歲。
從一地獄出複入一地獄。
如是展轉數數成壞。
地獄出已複堕餓鬼及畜生趣。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
此障正法罪業相續當堕五無間地獄。
今可說是校量罪業為不可說邪。
佛言。
止舍利子。
汝不應說 複次諸修菩薩行者有多種魔事。
如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複次須菩提。
若有建立諸名字者。
菩薩當知。
是為魔事。
若有魔來詣菩薩所作如是說。
汝此菩薩現成正覺建立是名。
菩薩爾時随起伺察。
若住不退轉相。
即彼魔異不得其便。
若起解心謂我得記。
即生慢意。
于餘菩薩所乃起欺慢。
此是惡魔巧以方便欲令菩薩遠離般若。
善友不攝惡友随逐。
或堕聲聞地。
或堕緣覺地。
起欺慢相應心者。
獲罪甚重過四根本。
菩薩當知。
此為魔事。
妙吉祥神通遊戲經雲。
妙吉祥言。
天子。
随有事業成此。
皆是魔事。
若其所求若有所取若有所舍。
皆是魔事。
若有所欲若有想像若有領納若有計度。
皆是魔事。
又複天子。
若于菩提心有所取着。
皆是魔事。
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諸心有所取着。
皆是魔事。
又施起慢心戒住分别忍生忿恚精進戲論禅定取相智慧作意。
此等皆是魔事。
若起厭舍心樂居寂靜。
此是魔事。
若于少欲知足頭陀功德起領解意。
此是魔事。
若行于空若行無相若行無願若行無戲論若行遠離。
于如來言教所行起我慢意有所分别。
皆是魔事。
天子。
乃至若有分别若無分别見聞覺知想念生時。
皆是魔事。
天子問言。
妙吉祥。
是諸魔事何因所起。
妙吉祥言。
天子。
諸魔事者。
皆從增上相應所起。
何以故。
而諸魔事于增上相應法中伺求其便。
若非相應勝法魔何所作。
天子言。
妙吉祥。
何等是菩薩增上相應。
何等是不相應。
妙吉祥言。
天子。
若二法相應是即增上相應。
何以故。
以二法相應是為世間和合依止。
此增上相應即是正相應增語。
此正相應即是不相應增語。
此不相應即是無戲論增語。
此無戲論即是正相應增語。
若相應若不相應。
是中建立。
是故天子。
無眼相應無色相應。
乃至無意相應無法相應。
此說名為菩薩正相應 複次天子。
當知諸菩薩有二十種法随起魔事令魔勇悍。
何等二十。
一者于修解脫事業者。
于怖畏生死者。
于修相應勝行者。
方便親近承事供養。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