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
一切善法相應而作。
修菩薩者以大悲心而成其身。
此雲何知。
如寶雲經雲。
佛言。
善男子。
若諸菩薩具十法者。
是為大悲所成其身。
何等為十。
一者見一切有情為苦逼迫無救無依無歸趣者。
見已應發大菩提心為作依怙。
二者發菩提心已令彼有情得法成就。
三者随所得法為諸有情作大利益。
四者悭吝有情令住布施。
五者若毀禁戒令修淨戒。
六者若多忿恚令住忍辱。
七者若多懈怠令發精進。
八者若多散亂令修靜慮。
九者諸無智慧令得勝慧。
十者一切有情極苦所逼。
菩薩普為息除令于菩提不為障難。
如是名為十法。
總持自在王問經雲。
菩薩或見一類有情貪愛所纏。
于自妻子眷屬而生耽染。
以愛纏故不得自在。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令解愛纏使得自在。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起忿恚心互相違損生多過失。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斷除忿恚過失。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為惡友攝故遠離善友常造罪業。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常得親近善友遠離惡友。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最極貪愛不知厭足遠離勝慧。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令斷貪愛發生勝慧。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謂無業報執斷執常。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令入甚深緣起知諸業行。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以其無明癡暗所覆取着我人有情壽者。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慧眼清淨斷諸見執。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耽味生死執着五蘊如殺害者。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出離一切三界。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為彼魔索之所纏縛若愛若惡皆生住着。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解脫魔索纏縛斷除愛惡所住着心。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扃涅槃門辟惡趣戶。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彼等辟涅槃門扃惡趣戶。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發菩提心。
若于菩薩忍法有毀謗者。
彼生欺慢心于法障難。
欲令菩薩遠離忍法。
菩薩當知是魔事起。
信力入印法門經雲。
佛言。
妙吉祥。
假使有人于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所有善根悉為障難。
若複于一優婆塞無異師尊具修十善業者彼少善根。
而為障難。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于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優婆塞所有善根。
悉為障難。
若複有人于一苾刍所彼少善根。
而為障難。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如是次第。
若于随信行人随法行人。
須陀洹斯陀含。
阿那含阿羅漢。
八人地及緣覺人。
羊車行菩薩人。
象車行菩薩人。
日月神通行菩薩人。
聲聞神通行菩薩人等。
若或有人于是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聲聞神通行菩薩人所諸有善根悉為障難。
若複有人于一如來神通行菩薩所。
彼一善根而為障難。
起欺慢心生忿恚者。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挑取其眼。
而複劫奪一切所有資生财物。
若複有人于一菩薩所。
起欺慢心而生忿恚。
罵辱毀呰加複觸娆。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若或有人于菩薩所。
随以何緣起欺慢心生忿恚者。
由是罪業堕大号叫地獄。
身量五百由旬有五百頭。
其一一頭有五百舌。
而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
有大熾焰。
假使有人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
皆以刀杖而打斫之。
加複侵奪所有一切資生财物。
若複有人于菩薩所起欺慢心。
而生忿恚及懷損惱。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發極惡心。
一切有情不利益心。
于殑伽沙數等世界。
一一世界中有殑伽沙數諸阿羅漢而悉殺害。
複以殑伽沙數等諸佛塔廟諸寶所成及寶欄楯豎立幢幡殊妙嚴飾皆悉破壞。
若複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薩所同植大乘種已。
随以何緣起欺慢心而生忿恚。
罵辱毀呰加複觸娆。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何以故。
以菩薩能生諸如來故。
使令佛種不斷絕故。
若有毀謗菩薩者。
是即毀謗正法。
若毀謗菩薩者。
彼無别法可攝受故。
唯菩薩法而能攝受。
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諸有情所悉生忿恚。
若複有人于菩薩所生忿恚已。
舍而背之不樂瞻視。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于閻浮提一切有情而悉殺害。
加複侵奪一切所有。
若複有人随于一菩薩所而生毀謗。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慈氏師子吼經雲。
若菩薩于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
悉生忿恚罵辱捶打。
而彼菩薩亦複不為壞失損惱。
若此菩薩或于一菩薩所一起忿恚心雖極少分。
而此菩薩是為陷失損惱。
何以故。
彼一菩薩經爾所劫被忍辱铠。
常不舍離一切智心。
是故此菩薩不應于彼暫生忿恚。
妙吉祥神通遊戲經雲。
佛言。
妙吉祥。
汝今當知。
諸言損害者。
謂百劫中積修善根别别壞失。
此名損害。
修菩薩行者應如是知。
若于佛世尊所作不饒益得大罪報。
作諸饒益者獲大福蘊
一切善法相應而作。
修菩薩者以大悲心而成其身。
此雲何知。
如寶雲經雲。
佛言。
善男子。
若諸菩薩具十法者。
是為大悲所成其身。
何等為十。
一者見一切有情為苦逼迫無救無依無歸趣者。
見已應發大菩提心為作依怙。
二者發菩提心已令彼有情得法成就。
三者随所得法為諸有情作大利益。
四者悭吝有情令住布施。
五者若毀禁戒令修淨戒。
六者若多忿恚令住忍辱。
七者若多懈怠令發精進。
八者若多散亂令修靜慮。
九者諸無智慧令得勝慧。
十者一切有情極苦所逼。
菩薩普為息除令于菩提不為障難。
如是名為十法。
總持自在王問經雲。
菩薩或見一類有情貪愛所纏。
于自妻子眷屬而生耽染。
以愛纏故不得自在。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令解愛纏使得自在。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起忿恚心互相違損生多過失。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斷除忿恚過失。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為惡友攝故遠離善友常造罪業。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常得親近善友遠離惡友。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最極貪愛不知厭足遠離勝慧。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令斷貪愛發生勝慧。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謂無業報執斷執常。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令入甚深緣起知諸業行。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以其無明癡暗所覆取着我人有情壽者。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慧眼清淨斷諸見執。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耽味生死執着五蘊如殺害者。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出離一切三界。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為彼魔索之所纏縛若愛若惡皆生住着。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解脫魔索纏縛斷除愛惡所住着心。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
或見一類有情扃涅槃門辟惡趣戶。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彼等辟涅槃門扃惡趣戶。
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發菩提心。
若于菩薩忍法有毀謗者。
彼生欺慢心于法障難。
欲令菩薩遠離忍法。
菩薩當知是魔事起。
信力入印法門經雲。
佛言。
妙吉祥。
假使有人于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所有善根悉為障難。
若複于一優婆塞無異師尊具修十善業者彼少善根。
而為障難。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于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優婆塞所有善根。
悉為障難。
若複有人于一苾刍所彼少善根。
而為障難。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如是次第。
若于随信行人随法行人。
須陀洹斯陀含。
阿那含阿羅漢。
八人地及緣覺人。
羊車行菩薩人。
象車行菩薩人。
日月神通行菩薩人。
聲聞神通行菩薩人等。
若或有人于是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聲聞神通行菩薩人所諸有善根悉為障難。
若複有人于一如來神通行菩薩所。
彼一善根而為障難。
起欺慢心生忿恚者。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挑取其眼。
而複劫奪一切所有資生财物。
若複有人于一菩薩所。
起欺慢心而生忿恚。
罵辱毀呰加複觸娆。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若或有人于菩薩所。
随以何緣起欺慢心生忿恚者。
由是罪業堕大号叫地獄。
身量五百由旬有五百頭。
其一一頭有五百舌。
而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
有大熾焰。
假使有人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
皆以刀杖而打斫之。
加複侵奪所有一切資生财物。
若複有人于菩薩所起欺慢心。
而生忿恚及懷損惱。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發極惡心。
一切有情不利益心。
于殑伽沙數等世界。
一一世界中有殑伽沙數諸阿羅漢而悉殺害。
複以殑伽沙數等諸佛塔廟諸寶所成及寶欄楯豎立幢幡殊妙嚴飾皆悉破壞。
若複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薩所同植大乘種已。
随以何緣起欺慢心而生忿恚。
罵辱毀呰加複觸娆。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何以故。
以菩薩能生諸如來故。
使令佛種不斷絕故。
若有毀謗菩薩者。
是即毀謗正法。
若毀謗菩薩者。
彼無别法可攝受故。
唯菩薩法而能攝受。
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諸有情所悉生忿恚。
若複有人于菩薩所生忿恚已。
舍而背之不樂瞻視。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假使有人于閻浮提一切有情而悉殺害。
加複侵奪一切所有。
若複有人随于一菩薩所而生毀謗。
如是之罪倍勝于前阿僧祇數。
慈氏師子吼經雲。
若菩薩于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
悉生忿恚罵辱捶打。
而彼菩薩亦複不為壞失損惱。
若此菩薩或于一菩薩所一起忿恚心雖極少分。
而此菩薩是為陷失損惱。
何以故。
彼一菩薩經爾所劫被忍辱铠。
常不舍離一切智心。
是故此菩薩不應于彼暫生忿恚。
妙吉祥神通遊戲經雲。
佛言。
妙吉祥。
汝今當知。
諸言損害者。
謂百劫中積修善根别别壞失。
此名損害。
修菩薩行者應如是知。
若于佛世尊所作不饒益得大罪報。
作諸饒益者獲大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