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要義論 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乘寶要義論第二卷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阿阇世王經雲。
尊者大迦葉白妙吉祥菩薩言譬如初生師子随生即有力勢。
凡所向詣或有群鹿。
才聞師子之香。
皆悉奔竄。
設使大力龍象若聞師子香時。
逼惱驚怖。
掣拽鎖縛。
鎖縛斷已奔馳四向。
山岩地穴遍求隐匿。
水族飛禽聞師子香亦悉驚怖。
妙吉祥。
若諸菩薩具慧力者亦複如是。
彼初發心菩薩才發大菩提心。
即能勝過一切聲聞緣覺。
魔宮震動。
一切天魔鹹生恐栗。
以恐栗故而悉不能安止其宮。
寶積經雲。
佛言。
阿難。
于汝意雲何。
譬若有人雙斷手足。
能活命不。
阿難答言。
手足雖斷其命尚活。
佛言。
阿難。
若或有人剖裂其心。
是人能活命不。
阿難答言。
不也世尊。
佛言。
阿難汝應當知。
我之弟子大目幹連及舍利子猶如手足。
而諸菩薩其猶我心。
阿難。
若有菩薩。
禦大寶車。
以五欲功德作神通遊戲。
而無有人為其駕禦。
如來爾時為彼菩薩。
力禦其車以進前道。
若舍利子及目幹連修三解脫門。
若經一劫若過一劫。
如來不複與其勤力而為策進。
父子合集經雲。
諸苾刍。
所有殑伽沙數等諸如來。
于殑伽沙數等劫中。
稱贊彼發一切智相應心者諸功德藏。
說不能盡。
何以故。
如來往昔修菩薩行。
曾無暫時不發是心。
一切有情悉皆攝受。
随攝受已于諸有情亦複不起所化度想。
所有無量諸有情界。
如來遍是有情界中。
曆修菩薩廣大勝行。
一一發心集諸福蘊。
所以者何。
諸苾刍。
有情界無盡。
以有情界無盡故。
如來廣修菩薩勝行。
一一發心集諸福蘊亦複無盡。
如來秘密經雲。
若諸菩薩發菩提心修勝行者。
令三寶種不斷不絕。
又雲。
菩薩菩提心所生福蘊。
悉用回向一切有情。
如是回向功德滿虛空界。
而複過上。
彼一切有情福蘊所攝。
悉由菩薩菩提心轉。
法集經雲。
菩薩發菩提心覺悟一切法。
知一切法與法界等。
而一切法無所從來。
及無所止。
亦不可知。
然以如量智知法性空。
令一切有情亦如是覺了。
菩薩若如是發心。
此說是為菩薩。
菩提心。
利樂一切有情心。
無上心。
大慈柔軟心。
大悲無倦心。
大喜不退心。
大舍無垢心。
空無異作心。
無相寂靜心。
無願無住心 此中應問。
雲何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
乃至坐菩提場。
于其中間而不盡邪。
答如無盡意經雲。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
譬如一滴水入大海中乃至窮劫。
于其中間而不能盡。
菩薩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亦複如是。
乃至坐菩提場。
于其中間亦不能盡。
善巧方便經雲。
或有菩薩見貧窮者。
起悲愍心施以少飯。
如佛所說。
此心廣大名最上施。
何況諸所施法。
其施雖少而。
一切智心功德無量。
賢劫經雲。
星王如來于聲授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星王如來昔為牧牛人。
以末俱羅華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名稱如來于電光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名稱如來昔為織師。
以妙[疊*毛]邊縷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明焰如來于無邊光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明焰如來昔為守城人。
以一草燈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難勝如來于堅固步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難勝如來昔為樵人。
以齒木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功德幢如來于妙稱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功德幢如來昔為汲水人。
以盛水器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力軍如來于大臂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力軍如來昔為醫王。
以一庵摩勒果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寶積經雲。
若或有人為求阿羅漢果故。
以摩尼寶充滿無邊世界而行布施。
有菩薩乘人見已發一切智相應随喜心。
而此相應随喜所有福蘊。
比前布施福蘊。
百分不及一。
乃至烏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問雲何菩薩而能勝出彼前布施。
答以回向一切智故。
如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佛言。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若欲勝出一切聲聞緣覺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者。
應當一發一切智相應随喜心。
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以大悲心而為先導。
而諸菩薩然後發菩提心。
是故當知。
大菩提心者大悲為先導。
此何能知邪。
如菩薩藏經雲。
若諸菩薩欲求菩提應以大悲而為先導。
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為先導。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所集大乘法中以大悲心而為先導。
又如轉輪聖王于諸寶中以其輪寶而為先導。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一切佛法中以大悲心而為先導。
又雲。
諸菩薩于己過失常行伺察。
于他過失悲心護念。
無畏授所問大乘經雲。
佛言。
長者。
若諸菩薩為欲成就大菩提者。
當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
于自身命不生愛着。
乃至一切财谷舍宅妻子飲食衣服乘輿床座香華塗香等一切樂具。
悉不應着。
何以故。
長者。
多諸有情于身命等皆生愛着。
以愛着故廣造罪業堕惡趣中。
若複有情起大悲已。
于身命等不生愛着。
以不着故生于善趣。
複能于彼一切有情。
運心廣行布施等行
尊者大迦葉白妙吉祥菩薩言譬如初生師子随生即有力勢。
凡所向詣或有群鹿。
才聞師子之香。
皆悉奔竄。
設使大力龍象若聞師子香時。
逼惱驚怖。
掣拽鎖縛。
鎖縛斷已奔馳四向。
山岩地穴遍求隐匿。
水族飛禽聞師子香亦悉驚怖。
妙吉祥。
若諸菩薩具慧力者亦複如是。
彼初發心菩薩才發大菩提心。
即能勝過一切聲聞緣覺。
魔宮震動。
一切天魔鹹生恐栗。
以恐栗故而悉不能安止其宮。
寶積經雲。
佛言。
阿難。
于汝意雲何。
譬若有人雙斷手足。
能活命不。
阿難答言。
手足雖斷其命尚活。
佛言。
阿難。
若或有人剖裂其心。
是人能活命不。
阿難答言。
不也世尊。
佛言。
阿難汝應當知。
我之弟子大目幹連及舍利子猶如手足。
而諸菩薩其猶我心。
阿難。
若有菩薩。
禦大寶車。
以五欲功德作神通遊戲。
而無有人為其駕禦。
如來爾時為彼菩薩。
力禦其車以進前道。
若舍利子及目幹連修三解脫門。
若經一劫若過一劫。
如來不複與其勤力而為策進。
父子合集經雲。
諸苾刍。
所有殑伽沙數等諸如來。
于殑伽沙數等劫中。
稱贊彼發一切智相應心者諸功德藏。
說不能盡。
何以故。
如來往昔修菩薩行。
曾無暫時不發是心。
一切有情悉皆攝受。
随攝受已于諸有情亦複不起所化度想。
所有無量諸有情界。
如來遍是有情界中。
曆修菩薩廣大勝行。
一一發心集諸福蘊。
所以者何。
諸苾刍。
有情界無盡。
以有情界無盡故。
如來廣修菩薩勝行。
一一發心集諸福蘊亦複無盡。
如來秘密經雲。
若諸菩薩發菩提心修勝行者。
令三寶種不斷不絕。
又雲。
菩薩菩提心所生福蘊。
悉用回向一切有情。
如是回向功德滿虛空界。
而複過上。
彼一切有情福蘊所攝。
悉由菩薩菩提心轉。
法集經雲。
菩薩發菩提心覺悟一切法。
知一切法與法界等。
而一切法無所從來。
及無所止。
亦不可知。
然以如量智知法性空。
令一切有情亦如是覺了。
菩薩若如是發心。
此說是為菩薩。
菩提心。
利樂一切有情心。
無上心。
大慈柔軟心。
大悲無倦心。
大喜不退心。
大舍無垢心。
空無異作心。
無相寂靜心。
無願無住心 此中應問。
雲何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
乃至坐菩提場。
于其中間而不盡邪。
答如無盡意經雲。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
譬如一滴水入大海中乃至窮劫。
于其中間而不能盡。
菩薩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亦複如是。
乃至坐菩提場。
于其中間亦不能盡。
善巧方便經雲。
或有菩薩見貧窮者。
起悲愍心施以少飯。
如佛所說。
此心廣大名最上施。
何況諸所施法。
其施雖少而。
一切智心功德無量。
賢劫經雲。
星王如來于聲授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星王如來昔為牧牛人。
以末俱羅華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名稱如來于電光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名稱如來昔為織師。
以妙[疊*毛]邊縷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明焰如來于無邊光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明焰如來昔為守城人。
以一草燈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難勝如來于堅固步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難勝如來昔為樵人。
以齒木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功德幢如來于妙稱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功德幢如來昔為汲水人。
以盛水器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力軍如來于大臂如來所。
初發菩提心。
彼力軍如來昔為醫王。
以一庵摩勒果供施因緣從是發心。
寶積經雲。
若或有人為求阿羅漢果故。
以摩尼寶充滿無邊世界而行布施。
有菩薩乘人見已發一切智相應随喜心。
而此相應随喜所有福蘊。
比前布施福蘊。
百分不及一。
乃至烏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問雲何菩薩而能勝出彼前布施。
答以回向一切智故。
如般若波羅蜜多經雲。
佛言。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若欲勝出一切聲聞緣覺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者。
應當一發一切智相應随喜心。
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以大悲心而為先導。
而諸菩薩然後發菩提心。
是故當知。
大菩提心者大悲為先導。
此何能知邪。
如菩薩藏經雲。
若諸菩薩欲求菩提應以大悲而為先導。
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為先導。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所集大乘法中以大悲心而為先導。
又如轉輪聖王于諸寶中以其輪寶而為先導。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一切佛法中以大悲心而為先導。
又雲。
諸菩薩于己過失常行伺察。
于他過失悲心護念。
無畏授所問大乘經雲。
佛言。
長者。
若諸菩薩為欲成就大菩提者。
當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
于自身命不生愛着。
乃至一切财谷舍宅妻子飲食衣服乘輿床座香華塗香等一切樂具。
悉不應着。
何以故。
長者。
多諸有情于身命等皆生愛着。
以愛着故廣造罪業堕惡趣中。
若複有情起大悲已。
于身命等不生愛着。
以不着故生于善趣。
複能于彼一切有情。
運心廣行布施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