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
關燈
小
中
大
宿直諸執皆悉相應。
于食前時值吉祥相。
先為一切如來作禮。
以如是偈驚發地神偈曰。
汝天親護者 于諸佛導師 修行殊勝行 淨地波羅蜜 如破魔軍衆 釋師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畫曼荼羅 阿阇梨應誦梵本。
彼應長跪舒右手按地頻誦此偈。
以塗香花等。
供養諸佛菩薩及以地神。
如是供養已。
修行者須應歸命一切如來然後治地。
如其次第當具衆德。
又雲秘密主。
如是所說處所中。
随在一地治令堅固。
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模怛羅(二合)和合塗之。
次以香水真言灑淨。
即說真言曰。
<=> 此真言加持香水。
始終用。
按諸經說。
次第如上。
今修行者師受相傳不無委細。
凡欲建立曼荼羅。
先擇其地。
自量本所求願。
擇取相應之處。
先須從師禀受加持之法心無疑滞。
然後善擇其時。
取良日吉辰。
方可建立七日已前掃灑塗拭。
用前真言加持香水遍灑令淨。
至日暮時燒香散花敷新淨物。
或布荷葉随其力分。
所有香花飲食燈明阏伽等。
供賢聖及以地神作請地法。
修行者著新淨衣。
屏去餘人獨入置曼荼羅處。
若是露地。
應以缦幕圍繞。
或随時遮閉。
各依本部修行真言次第。
密加持自身。
面向東方。
手執香爐誦啟請偈曰。
出毗盧舍那經文 諸佛慈悲者 存念我等故 明日受持地 并佛子當降 經文雖爾。
言約義隐。
阙請地神句。
今以後偈相傳與前意不異。
文備義顯。
二偈總通。
取舍随意。
偈曰。
諸佛慈悲有情者 唯願存念于我等 我今請白諸賢聖 堅牢地天并眷屬 一切如來及佛子 不舍悲願悉降臨 我受此地求成就 為作證明加護我 誦三遍或七遍。
若能誦得梵本最善。
梵雲雲如是殷勤奉請已。
心想聖衆悉皆雲集。
即觀大日如來自性清淨身。
周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複如是。
想自身如金剛薩埵菩薩。
于一切如來前。
以清淨三業至誠禮敬。
作此禮已。
便即雙膝長跪。
以定手執金剛杵當心直豎。
以慧手舒五輪。
平掌按地誦前經中驚發地神偈七遍。
每誦一遍一按于地。
又誦地天真言百八遍。
真言曰。
<=> 心想地神猶如天女。
衆寶莊嚴。
與無量眷屬各捧寶瓶。
及持香花從地湧出憶本誓願。
不敢違佛教命來此證明。
又誦如來慈護真言一百八遍。
饒益地神。
慈護真言曰。
修行者至誠焚香。
啟告賢聖及以地神言。
仰啟一切如來諸大菩薩緣覺聲聞五類諸天堅牢地神及此處靈隻等。
我某甲依持明藏教受持某尊真言。
為求無上菩提(若求别事一一具陳)欲于此地建立曼荼羅精修念誦。
我所求事願速成就。
唯願地神憶本所願。
許我建立曼荼羅護助于我。
勿令天魔及惡鬼神作諸障難。
如本師釋迦如來坐菩提樹。
降伏衆魔。
我今亦爾。
若有障難。
願諸佛菩薩示其先相。
令我自辨善惡之肇。
唯願本尊及諸明王護念于我。
勿使鬼神乍現其相诳惑于我。
若無障難願見吉祥殊勝境界。
如是啟告已。
便于置壇處西邊。
如法護身靜然安坐。
誦本所持真言一千八遍。
若真言文。
廣者應随自力或誦一百八遍下至誦三七五七遍。
離諸思想一心正念。
即于其處右脅面東南首舉身如師子王。
寂靜安眠取其境界。
若先來寝息處清淨者。
随自意樂亦通。
不必要須此處。
但一心專注觀菩提心月輪了了分明。
又于菩提心中觀一如意寶珠。
内外分明徹心無異想。
便即睡眠。
若先學禅寂之人。
必須但臆但寂其心如前入觀觀如意寶。
所有成不成相。
悉于心鏡中現。
若先相不善不應建立。
若強作者恐招自損。
若先相善者方可建立。
明日。
即于所置壇處。
當中掘之。
須方一肘深亦一肘。
簡去瓦石。
卻填築。
令平正驗其虛實。
若卻填才滿。
土無餘剩其地為中。
求事小成無廣大力。
若卻填不滿。
土少不足其地為下。
虛怯不堪求事難成。
若填滿土剩其地吉祥。
求事速成。
有大力用。
又須嘗其土味辨其善惡。
土味苦澀及以臭穢其地不堪。
其味酸醎或有辛辣。
當知其地。
隻堪建立金剛部中推壞曼荼羅。
不堪成就吉祥等法其味淡薄。
無
于食前時值吉祥相。
先為一切如來作禮。
以如是偈驚發地神偈曰。
汝天親護者 于諸佛導師 修行殊勝行 淨地波羅蜜 如破魔軍衆 釋師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畫曼荼羅 阿阇梨應誦梵本。
彼應長跪舒右手按地頻誦此偈。
以塗香花等。
供養諸佛菩薩及以地神。
如是供養已。
修行者須應歸命一切如來然後治地。
如其次第當具衆德。
又雲秘密主。
如是所說處所中。
随在一地治令堅固。
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模怛羅(二合)和合塗之。
次以香水真言灑淨。
即說真言曰。
<=> 此真言加持香水。
始終用。
按諸經說。
次第如上。
今修行者師受相傳不無委細。
凡欲建立曼荼羅。
先擇其地。
自量本所求願。
擇取相應之處。
先須從師禀受加持之法心無疑滞。
然後善擇其時。
取良日吉辰。
方可建立七日已前掃灑塗拭。
用前真言加持香水遍灑令淨。
至日暮時燒香散花敷新淨物。
或布荷葉随其力分。
所有香花飲食燈明阏伽等。
供賢聖及以地神作請地法。
修行者著新淨衣。
屏去餘人獨入置曼荼羅處。
若是露地。
應以缦幕圍繞。
或随時遮閉。
各依本部修行真言次第。
密加持自身。
面向東方。
手執香爐誦啟請偈曰。
出毗盧舍那經文 諸佛慈悲者 存念我等故 明日受持地 并佛子當降 經文雖爾。
言約義隐。
阙請地神句。
今以後偈相傳與前意不異。
文備義顯。
二偈總通。
取舍随意。
偈曰。
諸佛慈悲有情者 唯願存念于我等 我今請白諸賢聖 堅牢地天并眷屬 一切如來及佛子 不舍悲願悉降臨 我受此地求成就 為作證明加護我 誦三遍或七遍。
若能誦得梵本最善。
梵雲雲如是殷勤奉請已。
心想聖衆悉皆雲集。
即觀大日如來自性清淨身。
周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複如是。
想自身如金剛薩埵菩薩。
于一切如來前。
以清淨三業至誠禮敬。
作此禮已。
便即雙膝長跪。
以定手執金剛杵當心直豎。
以慧手舒五輪。
平掌按地誦前經中驚發地神偈七遍。
每誦一遍一按于地。
又誦地天真言百八遍。
真言曰。
<=> 心想地神猶如天女。
衆寶莊嚴。
與無量眷屬各捧寶瓶。
及持香花從地湧出憶本誓願。
不敢違佛教命來此證明。
又誦如來慈護真言一百八遍。
饒益地神。
慈護真言曰。
修行者至誠焚香。
啟告賢聖及以地神言。
仰啟一切如來諸大菩薩緣覺聲聞五類諸天堅牢地神及此處靈隻等。
我某甲依持明藏教受持某尊真言。
為求無上菩提(若求别事一一具陳)欲于此地建立曼荼羅精修念誦。
我所求事願速成就。
唯願地神憶本所願。
許我建立曼荼羅護助于我。
勿令天魔及惡鬼神作諸障難。
如本師釋迦如來坐菩提樹。
降伏衆魔。
我今亦爾。
若有障難。
願諸佛菩薩示其先相。
令我自辨善惡之肇。
唯願本尊及諸明王護念于我。
勿使鬼神乍現其相诳惑于我。
若無障難願見吉祥殊勝境界。
如是啟告已。
便于置壇處西邊。
如法護身靜然安坐。
誦本所持真言一千八遍。
若真言文。
廣者應随自力或誦一百八遍下至誦三七五七遍。
離諸思想一心正念。
即于其處右脅面東南首舉身如師子王。
寂靜安眠取其境界。
若先來寝息處清淨者。
随自意樂亦通。
不必要須此處。
但一心專注觀菩提心月輪了了分明。
又于菩提心中觀一如意寶珠。
内外分明徹心無異想。
便即睡眠。
若先學禅寂之人。
必須但臆但寂其心如前入觀觀如意寶。
所有成不成相。
悉于心鏡中現。
若先相不善不應建立。
若強作者恐招自損。
若先相善者方可建立。
明日。
即于所置壇處。
當中掘之。
須方一肘深亦一肘。
簡去瓦石。
卻填築。
令平正驗其虛實。
若卻填才滿。
土無餘剩其地為中。
求事小成無廣大力。
若卻填不滿。
土少不足其地為下。
虛怯不堪求事難成。
若填滿土剩其地吉祥。
求事速成。
有大力用。
又須嘗其土味辨其善惡。
土味苦澀及以臭穢其地不堪。
其味酸醎或有辛辣。
當知其地。
隻堪建立金剛部中推壞曼荼羅。
不堪成就吉祥等法其味淡薄。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