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
關燈
小
中
大
上都大興善寺沙門
慧琳依諸大乘經集
謹案。
蘇悉地。
蘇婆呼。
玉呬耶。
大毗盧遮那成佛等經。
略集揀擇地建立曼荼羅法。
修真言者依秘密教。
持誦諸尊真言。
求世間出世間二種成就者。
先發不退大菩提心。
求入諸佛海會大曼荼羅。
從阿阇梨受菩提心戒。
得灌頂已。
禀學三密相應修行儀軌。
晝夜依時如法念誦。
身語意業常與法俱。
遠離攀緣妄情散亂。
常觀諸法實相清淨圓明。
深入瑜伽妙三摩地。
善通理事離相修行。
從灌頂阿阇梨親受法要。
明閑教中開遮方便。
如是之人。
方可建立諸曼荼羅利益自他。
求一切悉地決定成就。
若不具如上諸緣。
不從明師親受其法。
不閑教意不可造次趣然建立非但粗動靈隻不安。
抑亦自招其咎。
此教乃是一切如來瑜伽秘要。
三摩地門密供養儀。
内心自修甚深方便普賢願行。
意趣簡妙近而難知。
雖約事相而明運以瑜伽妙觀。
凡所施為無非佛事。
明智君子善擇所師。
勿教我慢之流。
不從師學尋文臆斷。
取相滞名殊不知瑜伽深旨。
迷惑之甚也。
此法大教雖即具明。
修行者卒難尋檢。
又不明先後次第。
今故纂集以傳諸未悟。
惟博學通人更為詳定。
蘇婆呼經雲。
行者。
若欲持誦真言速成就者。
應于諸佛曾所住處。
或于菩薩緣覺聲聞所住之處。
作曼荼羅。
速得成就。
蘇悉地經雲。
若求上品悉地。
應于如來八大塔處。
菩薩生處。
修苦行處。
高山頂上海島名山。
大海岸上深山谷中。
舍利塔前有形勢處。
自愛樂處。
多花果處。
大林薮中大龍池邊。
大河潭上清淨泉池。
無愦鬧處大湫岸邊。
深山蘭若多香木處。
迥獨大樹影不移處。
多聖迹處。
如是等處名為最勝。
力能成就上等悉地。
若于大蓮華池大河洲渚深岩窟中花園林中。
足乳木處。
往昔菩薩所遊履處。
清淨蘭若多泉池處。
無苦寒處。
無苦熱處迥獨高台無諸猛獸多麋鹿處。
山腹有水無人到處。
吉祥軟草遍布地處。
大河岸上清淨伽藍大佛殿中或林木茂盛多花果處。
周匝有水土餘剩處。
國土人盛多慈悲處。
城邑聚落多人信敬奉佛教處。
往昔曾經轉法輪處。
或自所居宅舍清淨之處。
如是等處。
名為殊勝。
力能成就吉祥增福息災敬愛等中品悉地若于曠野。
神靈所居大冢墓間。
屍陀林中最高山頂。
諸大靈山執金剛前。
大龍池邊諸天祠中。
大神廟中祠大祓處。
阿修羅窟諸仙洞中。
大陂大澤十字大路。
大衢道邊山岩龍窟。
大盤石上佛塔處。
土地有靈多聖迹處。
如是等處。
力能成就金剛部法辟除鬼魅。
損壞怨敵摧伏天龍。
諸曼荼羅等速得成就。
玉呬耶經雲。
于岩崛中及山頂上先所淨地。
及于窟上或于楹上并與石上。
或制底邊佛塔中。
及于河潭上近河洲渚如是之處作曼荼羅者。
不須掘地及以治打。
勿疑高下不平等過。
随其地勢拂治。
灑水手按其地。
及誦真言即成清淨。
或于作曼荼羅處。
有其地過不得除者。
但以真言加持而作清淨亦通持誦。
若為急速之事作曼荼羅。
及作辟除鬼魅。
所著并與自身灌頂作曼荼羅者。
勿須細揀其地。
随宜而作。
都以枳裡枳羅忿怒無對真言持誦香水。
先灑其地及灑牛五淨以為淨地。
又雲其地處所下濕有水。
即于其上密布淨闆。
如法加持塗拭。
清淨作曼荼羅。
亦得成就。
又雲淨地之法。
七日已前往于其處。
如法護身及護弟子。
供養地神及護其地。
方起穿掘除去地過。
若不去其地過而作法者。
必難成就。
是故當須除其地中骨石灰炭樹根蟲窠髑髅毛發及瓦礫等。
盡去令淨。
應當細搗所掘之土還填其處打令堅實。
複以牛液及諸香水散灑。
令潤澤已。
還打極令平正。
猶如手掌。
即以香水調瞿摩夷。
從東北角右旋而塗。
複于曼荼羅中心。
穿一小坑持誦五種谷及五種寶五種香五種藥。
安于坑中築令平正。
如是置寶及淨治已。
次應當作受持地法。
三日已前。
各用本部辨事真言。
持誦香水。
于日沒時用灑其地。
以右手按地。
持誦曼荼羅主真言。
以受持此名受持地法也。
已上蘇悉地中說。
又毗盧遮那經中雲。
秘密主。
彼揀擇地。
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髅毛發糠糟灰炭刺骨朽木等。
及蟲蟻蜣螂毒螫之類。
離如是諸過。
遇良日晨定日時分。
蘇悉地。
蘇婆呼。
玉呬耶。
大毗盧遮那成佛等經。
略集揀擇地建立曼荼羅法。
修真言者依秘密教。
持誦諸尊真言。
求世間出世間二種成就者。
先發不退大菩提心。
求入諸佛海會大曼荼羅。
從阿阇梨受菩提心戒。
得灌頂已。
禀學三密相應修行儀軌。
晝夜依時如法念誦。
身語意業常與法俱。
遠離攀緣妄情散亂。
常觀諸法實相清淨圓明。
深入瑜伽妙三摩地。
善通理事離相修行。
從灌頂阿阇梨親受法要。
明閑教中開遮方便。
如是之人。
方可建立諸曼荼羅利益自他。
求一切悉地決定成就。
若不具如上諸緣。
不從明師親受其法。
不閑教意不可造次趣然建立非但粗動靈隻不安。
抑亦自招其咎。
此教乃是一切如來瑜伽秘要。
三摩地門密供養儀。
内心自修甚深方便普賢願行。
意趣簡妙近而難知。
雖約事相而明運以瑜伽妙觀。
凡所施為無非佛事。
明智君子善擇所師。
勿教我慢之流。
不從師學尋文臆斷。
取相滞名殊不知瑜伽深旨。
迷惑之甚也。
此法大教雖即具明。
修行者卒難尋檢。
又不明先後次第。
今故纂集以傳諸未悟。
惟博學通人更為詳定。
蘇婆呼經雲。
行者。
若欲持誦真言速成就者。
應于諸佛曾所住處。
或于菩薩緣覺聲聞所住之處。
作曼荼羅。
速得成就。
蘇悉地經雲。
若求上品悉地。
應于如來八大塔處。
菩薩生處。
修苦行處。
高山頂上海島名山。
大海岸上深山谷中。
舍利塔前有形勢處。
自愛樂處。
多花果處。
大林薮中大龍池邊。
大河潭上清淨泉池。
無愦鬧處大湫岸邊。
深山蘭若多香木處。
迥獨大樹影不移處。
多聖迹處。
如是等處名為最勝。
力能成就上等悉地。
若于大蓮華池大河洲渚深岩窟中花園林中。
足乳木處。
往昔菩薩所遊履處。
清淨蘭若多泉池處。
無苦寒處。
無苦熱處迥獨高台無諸猛獸多麋鹿處。
山腹有水無人到處。
吉祥軟草遍布地處。
大河岸上清淨伽藍大佛殿中或林木茂盛多花果處。
周匝有水土餘剩處。
國土人盛多慈悲處。
城邑聚落多人信敬奉佛教處。
往昔曾經轉法輪處。
或自所居宅舍清淨之處。
如是等處。
名為殊勝。
力能成就吉祥增福息災敬愛等中品悉地若于曠野。
神靈所居大冢墓間。
屍陀林中最高山頂。
諸大靈山執金剛前。
大龍池邊諸天祠中。
大神廟中祠大祓處。
阿修羅窟諸仙洞中。
大陂大澤十字大路。
大衢道邊山岩龍窟。
大盤石上佛塔處。
土地有靈多聖迹處。
如是等處。
力能成就金剛部法辟除鬼魅。
損壞怨敵摧伏天龍。
諸曼荼羅等速得成就。
玉呬耶經雲。
于岩崛中及山頂上先所淨地。
及于窟上或于楹上并與石上。
或制底邊佛塔中。
及于河潭上近河洲渚如是之處作曼荼羅者。
不須掘地及以治打。
勿疑高下不平等過。
随其地勢拂治。
灑水手按其地。
及誦真言即成清淨。
或于作曼荼羅處。
有其地過不得除者。
但以真言加持而作清淨亦通持誦。
若為急速之事作曼荼羅。
及作辟除鬼魅。
所著并與自身灌頂作曼荼羅者。
勿須細揀其地。
随宜而作。
都以枳裡枳羅忿怒無對真言持誦香水。
先灑其地及灑牛五淨以為淨地。
又雲其地處所下濕有水。
即于其上密布淨闆。
如法加持塗拭。
清淨作曼荼羅。
亦得成就。
又雲淨地之法。
七日已前往于其處。
如法護身及護弟子。
供養地神及護其地。
方起穿掘除去地過。
若不去其地過而作法者。
必難成就。
是故當須除其地中骨石灰炭樹根蟲窠髑髅毛發及瓦礫等。
盡去令淨。
應當細搗所掘之土還填其處打令堅實。
複以牛液及諸香水散灑。
令潤澤已。
還打極令平正。
猶如手掌。
即以香水調瞿摩夷。
從東北角右旋而塗。
複于曼荼羅中心。
穿一小坑持誦五種谷及五種寶五種香五種藥。
安于坑中築令平正。
如是置寶及淨治已。
次應當作受持地法。
三日已前。
各用本部辨事真言。
持誦香水。
于日沒時用灑其地。
以右手按地。
持誦曼荼羅主真言。
以受持此名受持地法也。
已上蘇悉地中說。
又毗盧遮那經中雲。
秘密主。
彼揀擇地。
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髅毛發糠糟灰炭刺骨朽木等。
及蟲蟻蜣螂毒螫之類。
離如是諸過。
遇良日晨定日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