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羯磨卷下(出四分律)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六
結說戒堂法(律言。
不知當于何處說戒佛言聽作說戒堂應一比丘具儀唱某大堂閣上堂經行堂若河側若樹下若石側生草處已應如是作)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在某處作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
今衆僧在某處作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僧在某處作說戒堂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聽在某處作說戒堂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說戒堂法(時諸比丘先立說戒堂複欲餘處立聽解前說戒堂然後更結應如是解)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解某處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
今僧解某處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
僧解某處說戒堂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解某處說戒堂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結庫藏法(時客比丘來移衣物著餘房不堅牢佛聽别房結作庫藏屋應一比丘唱某房若溫室若重屋若經行處作庫藏屋唱已應如是作)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結某甲房作庫藏屋。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結某甲房作庫藏屋。
誰諸長老忍。
僧結某甲房作庫藏屋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結某甲房作庫藏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庫藏不堅牢聽差守庫藏人具德如上若不肯者與福饒與粥若故不肯一切所受衣食分應與二分若故不肯當如法治)。
解庫藏法(文略無解應翻結雲)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解某甲房庫藏屋。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解某甲房庫藏屋。
誰諸長老忍。
僧解某甲房庫藏屋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解某甲房庫藏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與無主為已造房法(彼比丘看無難無妨處已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
比丘自乞作屋無主。
自為已。
我今從僧乞處分。
無難無妨處(三說僧應觀察此比丘為可信不若可信者即當聽作若不可信者一切僧應到彼看若僧不去遣僧中可信者看若彼處有難有妨處不應與處分若無難有妨處有難無妨處亦不應與處分若無難無妨處應與處分作如是與)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
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已。
從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已。
從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
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有主造房文同。
但稱有主為異)。
與結不失衣法(時有比丘得幹痟病有糞掃僧伽梨患重自思念言世尊與諸比丘結戒不得離衣宿我今得幹痟病有糞掃僧伽梨極重有因緣欲往人間行不堪持行佛言自今已去聽僧與此病比丘結不失衣白二羯磨應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此糞掃僧伽梨重。
有因緣事欲人間行。
不堪持行。
我今從僧乞結不失衣法(三說僧如是與)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糞掃僧伽梨重。
有因緣事欲人間行。
不堪持行。
從僧乞結不失衣法。
若僧時到僧忍聽。
與此比丘結不失衣法。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糞掃僧伽梨重。
有因緣事欲人間行。
不堪持行。
從僧乞結不失衣法。
今僧與某甲比丘結不失衣法。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結不失衣法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結不失衣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與作新卧具法(時有比丘得幹痟病有糞掃卧具極重自念世尊制戒作新卧具持至六年若減六年不舍故卧具更作新者尼薩耆波逸提我今得幹痟病此卧具重不堪持行佛言聽僧與彼比丘白二羯磨當往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小因緣欲人間行。
有糞掃卧具極重。
不堪持行。
我今從僧乞作新卧具羯磨(三說僧如是與)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欲人間行。
有糞掃卧具重。
今從僧乞作新卧具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與此某甲比丘作新卧具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糞掃卧具重。
欲人間遊行。
今從僧乞更作新卧具羯磨。
僧與此某甲比丘更作新卧具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與此某甲比丘更作新卧具羯磨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更作新卧具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與畜杖絡囊法(時有比丘羸老不能無絡囊盛缽無杖而行佛言聽僧與彼老比丘作杖絡囊白二羯磨應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老病。
不能無絡囊盛缽無杖而行。
今從僧乞畜杖絡囊。
願僧。
聽我某甲比丘。
畜杖絡囊。
慈愍故(三說僧應如是與法)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羸老。
不能無絡囊盛缽無杖而行。
今從僧乞杖絡囊。
若僧時到僧忍聽。
與某甲比丘杖絡囊。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羸老。
不能無杖絡囊而行。
今從僧乞杖絡囊。
僧今與此某甲比丘杖絡囊。
誰諸長老忍。
僧與某甲比丘杖絡囊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杖絡囊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六念法(依僧祇雲)。
第一念(謂知日數月之大小黑白稱雲)此月大(月小稱小)。
白月一日乃至十五日。
(黑月應雲)黑月一日乃至十四十五日(西方本制月有黑白白月純大黑有小大此土月以三十日為故作念者通知大小即應此方立其月法别言黑白一二日等複順西方本制月日)。
第二念(謂知食處食處不定随其食處稱雲)或食僧常食。
或常乞食。
或受彼請。
或自食等(若無食處稱雲)今日念不背請食。
第三念(謂知受戒時日歲數稱雲)我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時。
一尺木若幹影。
受具足戒無夏(若有夏者随夏稱之)。
第四念(謂知衣缽緣資有無具阙若衣缽有阙者随有稱雲)其衣及缽具(餘不具者稱雲)某衣及缽不具念當時具(若總具足應雲)三衣缽具(餘長衣藥缽念知已淨未淨若有未淨者稱雲)有某長衣及藥缽未作淨。
念當說淨(若無稱雲)無長衣藥缽。
第五念(謂知食之同别勸與衆同稱雲)不别衆食。
第六念(謂知病不。
有病者雲)我今有病。
念當療治。
(無病者雲)我今無病。
依衆行道。
舍請法(若比丘無病及施衣緣一日之中有多請者應自受一請餘者轉施與人作如是言)長老。
某甲家請我。
施五正食。
我應往彼。
今布施汝(若不舍前請受後請食食者咽咽波逸提若不舍後請受前請食食者咽咽突吉羅)。
作餘食法(食有二種一者正食二者不正食不正食者謂根莖食等此非正食非足正食者謂飯麨幹飯魚及肉若粥初出釜以草畫之不合者是正食不得食于五種食中若食一一食令飽足已舍威儀不作餘食法食者咽咽波逸提若欲食者持食至一未足食比丘所作如是言)大德。
我足食已。
知是看是此作餘食法。
(彼比丘應取少許食已語此比丘言)長老我已食止汝取食之。
(彼應答言)爾(作此法已得随意食)。
别衆食白入出法(别衆者若四人若過四人若二人三人随意食四人若過應分二部更互食若比丘有别衆食因緣欲入食者當起白言)。
我有某别衆食緣欲求入(佛言當聽随上座次入别衆食緣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道行時船行時大衆集時沙門施食時。
若比丘無别衆食因緣彼比丘即當起白言)。
我于此别衆食中無因緣欲求出(佛言聽出若比丘别衆食咽咽波逸提。
若有因緣不說突吉羅)。
前食後食詣餘家囑授法(諸比丘大有請處畏慎不敢入城佛言聽諸比丘相囑入城若獨一房者當囑比房比丘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已。
受某甲請。
今有某緣。
入某聚落。
至某甲家。
白大德令知(病時作衣時施衣時開不囑授若囑授已欲誨所去處而中道還或不至所囑處更詣餘家乃至庫藏處聚落邊房及尼伽藍若至所囑處白衣家還出如是等皆失前囑授若欲往者當更囑授)。
非時入聚落囑授法(若有僧事塔寺事瞻病比丘事聽囑授入聚落若獨房者當囑比房比丘作如是言)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非時入某聚落。
至某甲家為某緣故。
白長老令知(若道由村過若有啟白若喚受請或為力勢所持系縛等不犯)。
修奉篇第十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善思念之。
若比丘說相似文句。
遮法毗尼。
此比丘令多人不得利益。
作諸苦業以滅正法。
若比丘随順文句。
不違法毗尼。
如此比丘利益多人。
不令作衆苦業。
正法久住。
是故諸比丘。
汝等當随順文句。
勿令增減違法毗尼。
當如是學。
佛說如是。
諸比丘聞。
歡喜信樂受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
如來出世。
見衆過失故。
以一義為諸聲聞結戒。
攝取于僧。
以此一義故。
如來為諸聲聞結戒。
佛說如是。
諸比丘聞。
歡喜信樂受持。
乃至正法久住。
句句亦如是。
爾時佛告諸比丘
不知當于何處說戒佛言聽作說戒堂應一比丘具儀唱某大堂閣上堂經行堂若河側若樹下若石側生草處已應如是作)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在某處作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
今衆僧在某處作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僧在某處作說戒堂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聽在某處作說戒堂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說戒堂法(時諸比丘先立說戒堂複欲餘處立聽解前說戒堂然後更結應如是解)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解某處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
今僧解某處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
僧解某處說戒堂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解某處說戒堂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結庫藏法(時客比丘來移衣物著餘房不堅牢佛聽别房結作庫藏屋應一比丘唱某房若溫室若重屋若經行處作庫藏屋唱已應如是作)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結某甲房作庫藏屋。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結某甲房作庫藏屋。
誰諸長老忍。
僧結某甲房作庫藏屋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結某甲房作庫藏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庫藏不堅牢聽差守庫藏人具德如上若不肯者與福饒與粥若故不肯一切所受衣食分應與二分若故不肯當如法治)。
解庫藏法(文略無解應翻結雲)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解某甲房庫藏屋。
白如是。
大德僧聽。
僧解某甲房庫藏屋。
誰諸長老忍。
僧解某甲房庫藏屋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解某甲房庫藏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與無主為已造房法(彼比丘看無難無妨處已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
比丘自乞作屋無主。
自為已。
我今從僧乞處分。
無難無妨處(三說僧應觀察此比丘為可信不若可信者即當聽作若不可信者一切僧應到彼看若僧不去遣僧中可信者看若彼處有難有妨處不應與處分若無難有妨處有難無妨處亦不應與處分若無難無妨處應與處分作如是與)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
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已。
從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自求作屋。
無主自為已。
從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
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有主造房文同。
但稱有主為異)。
與結不失衣法(時有比丘得幹痟病有糞掃僧伽梨患重自思念言世尊與諸比丘結戒不得離衣宿我今得幹痟病有糞掃僧伽梨極重有因緣欲往人間行不堪持行佛言自今已去聽僧與此病比丘結不失衣白二羯磨應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此糞掃僧伽梨重。
有因緣事欲人間行。
不堪持行。
我今從僧乞結不失衣法(三說僧如是與)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糞掃僧伽梨重。
有因緣事欲人間行。
不堪持行。
從僧乞結不失衣法。
若僧時到僧忍聽。
與此比丘結不失衣法。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糞掃僧伽梨重。
有因緣事欲人間行。
不堪持行。
從僧乞結不失衣法。
今僧與某甲比丘結不失衣法。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結不失衣法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結不失衣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與作新卧具法(時有比丘得幹痟病有糞掃卧具極重自念世尊制戒作新卧具持至六年若減六年不舍故卧具更作新者尼薩耆波逸提我今得幹痟病此卧具重不堪持行佛言聽僧與彼比丘白二羯磨當往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小因緣欲人間行。
有糞掃卧具極重。
不堪持行。
我今從僧乞作新卧具羯磨(三說僧如是與)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欲人間行。
有糞掃卧具重。
今從僧乞作新卧具羯磨。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與此某甲比丘作新卧具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得幹痟病。
有糞掃卧具重。
欲人間遊行。
今從僧乞更作新卧具羯磨。
僧與此某甲比丘更作新卧具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與此某甲比丘更作新卧具羯磨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更作新卧具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與畜杖絡囊法(時有比丘羸老不能無絡囊盛缽無杖而行佛言聽僧與彼老比丘作杖絡囊白二羯磨應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老病。
不能無絡囊盛缽無杖而行。
今從僧乞畜杖絡囊。
願僧。
聽我某甲比丘。
畜杖絡囊。
慈愍故(三說僧應如是與法)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羸老。
不能無絡囊盛缽無杖而行。
今從僧乞杖絡囊。
若僧時到僧忍聽。
與某甲比丘杖絡囊。
白如是。
大德僧聽。
此某甲比丘羸老。
不能無杖絡囊而行。
今從僧乞杖絡囊。
僧今與此某甲比丘杖絡囊。
誰諸長老忍。
僧與某甲比丘杖絡囊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杖絡囊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六念法(依僧祇雲)。
第一念(謂知日數月之大小黑白稱雲)此月大(月小稱小)。
白月一日乃至十五日。
(黑月應雲)黑月一日乃至十四十五日(西方本制月有黑白白月純大黑有小大此土月以三十日為故作念者通知大小即應此方立其月法别言黑白一二日等複順西方本制月日)。
第二念(謂知食處食處不定随其食處稱雲)或食僧常食。
或常乞食。
或受彼請。
或自食等(若無食處稱雲)今日念不背請食。
第三念(謂知受戒時日歲數稱雲)我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時。
一尺木若幹影。
受具足戒無夏(若有夏者随夏稱之)。
第四念(謂知衣缽緣資有無具阙若衣缽有阙者随有稱雲)其衣及缽具(餘不具者稱雲)某衣及缽不具念當時具(若總具足應雲)三衣缽具(餘長衣藥缽念知已淨未淨若有未淨者稱雲)有某長衣及藥缽未作淨。
念當說淨(若無稱雲)無長衣藥缽。
第五念(謂知食之同别勸與衆同稱雲)不别衆食。
第六念(謂知病不。
有病者雲)我今有病。
念當療治。
(無病者雲)我今無病。
依衆行道。
舍請法(若比丘無病及施衣緣一日之中有多請者應自受一請餘者轉施與人作如是言)長老。
某甲家請我。
施五正食。
我應往彼。
今布施汝(若不舍前請受後請食食者咽咽波逸提若不舍後請受前請食食者咽咽突吉羅)。
作餘食法(食有二種一者正食二者不正食不正食者謂根莖食等此非正食非足正食者謂飯麨幹飯魚及肉若粥初出釜以草畫之不合者是正食不得食于五種食中若食一一食令飽足已舍威儀不作餘食法食者咽咽波逸提若欲食者持食至一未足食比丘所作如是言)大德。
我足食已。
知是看是此作餘食法。
(彼比丘應取少許食已語此比丘言)長老我已食止汝取食之。
(彼應答言)爾(作此法已得随意食)。
别衆食白入出法(别衆者若四人若過四人若二人三人随意食四人若過應分二部更互食若比丘有别衆食因緣欲入食者當起白言)。
我有某别衆食緣欲求入(佛言當聽随上座次入别衆食緣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道行時船行時大衆集時沙門施食時。
若比丘無别衆食因緣彼比丘即當起白言)。
我于此别衆食中無因緣欲求出(佛言聽出若比丘别衆食咽咽波逸提。
若有因緣不說突吉羅)。
前食後食詣餘家囑授法(諸比丘大有請處畏慎不敢入城佛言聽諸比丘相囑入城若獨一房者當囑比房比丘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已。
受某甲請。
今有某緣。
入某聚落。
至某甲家。
白大德令知(病時作衣時施衣時開不囑授若囑授已欲誨所去處而中道還或不至所囑處更詣餘家乃至庫藏處聚落邊房及尼伽藍若至所囑處白衣家還出如是等皆失前囑授若欲往者當更囑授)。
非時入聚落囑授法(若有僧事塔寺事瞻病比丘事聽囑授入聚落若獨房者當囑比房比丘作如是言)長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非時入某聚落。
至某甲家為某緣故。
白長老令知(若道由村過若有啟白若喚受請或為力勢所持系縛等不犯)。
修奉篇第十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善思念之。
若比丘說相似文句。
遮法毗尼。
此比丘令多人不得利益。
作諸苦業以滅正法。
若比丘随順文句。
不違法毗尼。
如此比丘利益多人。
不令作衆苦業。
正法久住。
是故諸比丘。
汝等當随順文句。
勿令增減違法毗尼。
當如是學。
佛說如是。
諸比丘聞。
歡喜信樂受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
如來出世。
見衆過失故。
以一義為諸聲聞結戒。
攝取于僧。
以此一義故。
如來為諸聲聞結戒。
佛說如是。
諸比丘聞。
歡喜信樂受持。
乃至正法久住。
句句亦如是。
爾時佛告諸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