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上
關燈
小
中
大
此羝羊者沓婆也。
其母羊者即慈地尼。
便語比丘。
我今親見。
非前無根。
比丘诘問。
便自臣伏。
舉過白佛而制此戒。
若比丘以嗔恚故 如上所說。
于異分事中取片 異分者。
若假異罪異趣異人。
若本在家若假響。
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于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是異分事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嗔恚故作是語者僧伽婆屍沙 辨相開通并同前戒。
十破僧違谏戒 佛在彌尼樓國度八釋子。
詣瞻波國并證增上地。
唯提婆達得神足證。
佛還羅閱隻。
提婆教人害佛。
事發惡名流布利養斷絕。
便别衆食為佛诃責。
因即破僧。
舉過設谏而制此戒。
若比丘欲壞 言破壞者有十八事。
法非法。
律非律。
犯不犯。
若輕若重。
有殘無殘。
粗惡非粗惡。
常所行非常所行。
制非制。
說非說。
是也。
和合 一羯磨同說戒。
僧 四比丘若五若十乃至無數也。
方便受壞和合法堅持不舍 謂住十八法而破僧也。
彼比丘應谏是比丘言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舍大德應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應語彼言。
可舍此事。
莫令僧作诃谏而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
若不用語。
複令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若王若大臣。
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求。
若餘方比丘聞知其人信用語者。
應求谏之。
是屏谏也。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 拒屏谏也。
彼比丘應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 彼比丘應集僧羯磨。
如谏作白已應更求。
乃至一羯磨二羯磨亦爾。
不舍者 拒僧谏也後戒例爾。
僧伽婆屍沙 若僧谏時白二竟舍犯三偷蘭。
乃至白竟舍者犯一偷蘭。
白未竟舍但一吉羅。
若未白前受破僧法堅持不舍并犯吉羅。
尼同僧殘。
不犯者。
初谏便舍。
若立非羯磨作诃谏者。
若非法非律非佛所教。
若破惡友知識。
若欲破僧者。
若作非法者。
若為僧塔和尚阇梨知識作損減破者。
不犯。
十一助破僧違谏戒 佛在羅閱隻。
時提婆達故執五法。
盡形乞食著糞掃衣。
常受露坐不食稣鹽魚及肉。
以教比丘。
衆僧谏時。
伴黨比丘助破谏僧比丘舉過。
佛诃責已因制此戒。
若比丘有餘伴黨若一二三乃至無數 言其伴者。
四人若過。
有二順從。
法順從者。
以法教授。
增戒增心增慧諷誦承受也。
衣食順從者。
給與衣被食飲床卧具醫藥。
彼比丘語是比丘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此謂助伴黨惡谏僧言。
調達者具明法律。
我今喜樂。
雲何設谏為此過本也。
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大德莫欲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此謂諸善比丘以法屏谏。
調達所說人法俱非勿妄受也。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辨相如上。
十二污家擯謗違谏戒 佛在舍衛國。
阿濕婆等羁連聚落行惡污家。
比丘舉過。
令舍利弗等往彼擯舉。
當作法時謗僧不受。
以過白佛。
诃谏制戒。
若比丘依聚落 村有四種。
如上。
若城邑住 言屬王也。
污他家 家者有男有女。
污家者有四種。
一者依家污家。
一家得物又與一家。
所得物處聞之不喜。
所與物處思當報恩。
即作是言。
有與我者。
我當報之。
若不與我。
我何故與。
二者依利養污家。
如法得利。
及缽中餘或與一居士。
得者生念。
當報其恩。
若不與我。
我何故與。
三者依親友污家。
若比丘依王大臣或為一居士。
或不為一居士。
便生念言。
其為我者我當供養。
不為我者我不供養。
四者依僧伽藍污家。
若比丘取僧華果與一居士。
不與一居士。
彼有得者思當供養。
若不與者我不供養也。
行惡行 彼比丘作如是等非法行也。
自種華樹。
自溉灌。
自摘華。
自作華鬘。
以線貫系。
自持與人。
若複教人作如上事。
村有婦女。
同床坐。
同器飲食。
言語戲笑。
或自歌舞倡伎。
或他作己唱和。
或作俳說。
或彈鼓簧吹呗作衆鳥鳴。
或走或揚跛行。
或嘯或自作弄身。
或受雇戲笑是也。
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時有比丘。
于彼止宿。
著衣持缽入村乞食。
法服齊整行步庠序。
低目直前不左右顧視。
以次行乞。
居士見已自相謂言。
此是何人。
低目而行。
既不顧視亦不言笑。
不相周接善言問訊。
我等不應與其飲食。
不如阿濕婆等與人周接及上所言。
應與供養。
時彼乞食困乃得之。
往至佛所問言。
住止樂不。
僧和合不。
不以飲食為苦耶。
彼具白佛。
便遙诃責令往設擯。
諸比丘當語是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大德汝污他家行惡行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 時舍利弗為諸居士說法令得信樂。
食訖集僧為彼比丘作舉。
作憶念便與罪。
如上作羯磨已驅出聚落。
當作法時便起謗言。
餘同犯者不驅而獨驅我。
便作是言。
是比丘語彼比丘作如是語大德諸比丘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 時舍利弗還白世尊具陳謗事。
佛便遙诃令作诃谏。
諸比丘谏言大德莫作是語有愛有怖有恚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而諸比丘不愛不恚不怖不癡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若未白前言僧有愛恚怖癡。
若不看書持往。
及為白衣信使。
一切突吉羅。
尼同僧犯。
不犯者。
初語時舍非法诃谏。
若得衣食與父母與病人。
與小兒與妊身人。
與牢獄系人。
與寺中客作者。
若種華果自取華。
乃至教人貫華持供養佛法僧者。
一切不犯。
若人欲打被賊虎狼恐怖難處。
若擔刺來于中走避者。
不犯。
若渡河溝渠坑跳踯者不犯。
若同伴在後還顧不見。
而嘯喚者不犯。
若為父母若為病人。
若系閉牢獄。
若笃信優婆塞有病。
若在獄。
看書持往。
若為塔僧病比丘事持書往反。
如是不犯。
十三惡性拒僧違谏戒 佛在拘睒彌國。
尊者闡陀惡性拒谏反言。
我應教諸大德。
何以故。
我聖主得正覺故。
比丘舉過白佛。
便诃責已而制此戒。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 不忍受人教誨也。
于戒法中 以戒律如法教授者有七犯聚。
波羅夷僧伽婆屍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吉羅惡說。
諸比丘如法谏已 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自身不受谏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且止莫數谏我 此正谏戒所為事也。
下二谏中條而誨喻。
彼比丘谏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谏語大德自身當受谏語大德如法谏諸比丘諸比丘亦當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衆得增益展轉相谏展轉相教展轉忏悔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若未白前惡性不受人語。
一切吉羅。
尼同僧犯。
不犯者。
若初谏便舍非法诃谏。
非法非律非佛所說者。
若為無知人诃谏。
時應語彼言。
汝和尚阿阇梨所行亦爾。
汝當更學問誦經。
若其事如是若錯說者皆不犯。
諸大德。
我已說十三僧伽婆屍沙法九戒初犯四至三谏。
若比丘犯一一法。
知而覆藏。
應強與波利婆沙。
行波利婆沙竟。
增上與六夜摩那埵。
行摩那埵已。
應與出罪。
應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
若少一人不滿二十衆。
出是比丘罪不得除。
諸比丘亦可诃。
此是時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屏處不定戒 佛在舍衛國。
迦留陀夷先俗友婦齋優婆私形并端正。
各有系意。
時到詣彼共屏覆坐。
說非法語。
毗舍佉母窺見起過。
疾往白佛。
因诃制戒。
若比丘共女人 人女有智未命終也。
獨 一比丘一女人。
在屏處 屏有二種。
一者見屏。
若塵若霧若黑闇中不相見也。
聞屏者。
乃至常語不聞聲處。
覆處 上有物作蓋也。
障處 若樹若牆若籬若衣及餘物障。
可作淫處坐 得容行淫處也。
說非法語 說淫欲法。
有住信憂婆私 謂信佛法僧。
歸佛歸法歸僧。
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善憶持事不錯。
所說實而不妄。
于三法中以一一法說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應一一治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如住信憂婆私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是中自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卧若作。
若不自言。
并如憂婆私所說治也。
露處不定戒 佛在舍衛國。
迦留陀夷初犯此戒。
緣如前戒。
但以露處二罪為異。
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現處 謂無牆壁及餘物障。
不可作淫處坐 不容行淫處也。
作粗惡語 說淫欲不淨行。
贊歎二道好惡也。
有住信憂婆私于二法中以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事于二法中應一一治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如住信憂婆私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是中若自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卧。
或不自言。
并如憂婆私所說治。
是中無定法故言不定也。
諸大德我已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初畜長衣過限戒 佛在舍衛國。
聽持三衣。
不得有長。
六群比丘畜多長衣。
或旦起衣或中時衣或晡時衣。
彼常經營莊嚴衣服積而藏舉。
比丘舉過。
佛便诃已因開重制。
若比丘衣已竟 三衣是也。
迦絺那衣已出 謂出功德衣外持也。
畜長衣 衣有十種。
長衣者。
長如來八指若廣四指是。
不淨施得畜若過十日 初制畜長。
因阿難得一貴糞掃衣。
欲奉迦葉恐犯故。
以迦葉十日當還。
因聽畜長齊十日。
尼薩耆波逸提 不犯有八。
若不得衣。
若淨施。
若遣與人。
若失衣。
若故壞。
若作非衣。
若親友意。
若忘去。
反上并是尼薩耆。
若舍堕衣不舍更貿餘衣。
一尼薩耆波逸提一突吉羅。
此舍堕衣應舍與僧。
乃至一人不得别衆。
舍不成舍突吉羅。
比丘尼同犯。
下三衆乃至下戒并犯吉羅。
不犯者。
十日内若轉淨施。
若遣與人。
若賊奪想。
若失想。
若燒想漂想。
若奪衣失衣取著。
若他與作被。
若付衣者遠行水陸道斷。
如是不淨施。
不與人皆不犯。
二離衣宿戒 佛在舍衛國。
六群持衣囑親友往人間行。
彼為
其母羊者即慈地尼。
便語比丘。
我今親見。
非前無根。
比丘诘問。
便自臣伏。
舉過白佛而制此戒。
若比丘以嗔恚故 如上所說。
于異分事中取片 異分者。
若假異罪異趣異人。
若本在家若假響。
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于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是異分事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嗔恚故作是語者僧伽婆屍沙 辨相開通并同前戒。
十破僧違谏戒 佛在彌尼樓國度八釋子。
詣瞻波國并證增上地。
唯提婆達得神足證。
佛還羅閱隻。
提婆教人害佛。
事發惡名流布利養斷絕。
便别衆食為佛诃責。
因即破僧。
舉過設谏而制此戒。
若比丘欲壞 言破壞者有十八事。
法非法。
律非律。
犯不犯。
若輕若重。
有殘無殘。
粗惡非粗惡。
常所行非常所行。
制非制。
說非說。
是也。
和合 一羯磨同說戒。
僧 四比丘若五若十乃至無數也。
方便受壞和合法堅持不舍 謂住十八法而破僧也。
彼比丘應谏是比丘言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舍大德應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應語彼言。
可舍此事。
莫令僧作诃谏而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
若不用語。
複令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若王若大臣。
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求。
若餘方比丘聞知其人信用語者。
應求谏之。
是屏谏也。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 拒屏谏也。
彼比丘應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 彼比丘應集僧羯磨。
如谏作白已應更求。
乃至一羯磨二羯磨亦爾。
不舍者 拒僧谏也後戒例爾。
僧伽婆屍沙 若僧谏時白二竟舍犯三偷蘭。
乃至白竟舍者犯一偷蘭。
白未竟舍但一吉羅。
若未白前受破僧法堅持不舍并犯吉羅。
尼同僧殘。
不犯者。
初谏便舍。
若立非羯磨作诃谏者。
若非法非律非佛所教。
若破惡友知識。
若欲破僧者。
若作非法者。
若為僧塔和尚阇梨知識作損減破者。
不犯。
十一助破僧違谏戒 佛在羅閱隻。
時提婆達故執五法。
盡形乞食著糞掃衣。
常受露坐不食稣鹽魚及肉。
以教比丘。
衆僧谏時。
伴黨比丘助破谏僧比丘舉過。
佛诃責已因制此戒。
若比丘有餘伴黨若一二三乃至無數 言其伴者。
四人若過。
有二順從。
法順從者。
以法教授。
增戒增心增慧諷誦承受也。
衣食順從者。
給與衣被食飲床卧具醫藥。
彼比丘語是比丘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此謂助伴黨惡谏僧言。
調達者具明法律。
我今喜樂。
雲何設谏為此過本也。
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大德莫欲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此謂諸善比丘以法屏谏。
調達所說人法俱非勿妄受也。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辨相如上。
十二污家擯謗違谏戒 佛在舍衛國。
阿濕婆等羁連聚落行惡污家。
比丘舉過。
令舍利弗等往彼擯舉。
當作法時謗僧不受。
以過白佛。
诃谏制戒。
若比丘依聚落 村有四種。
如上。
若城邑住 言屬王也。
污他家 家者有男有女。
污家者有四種。
一者依家污家。
一家得物又與一家。
所得物處聞之不喜。
所與物處思當報恩。
即作是言。
有與我者。
我當報之。
若不與我。
我何故與。
二者依利養污家。
如法得利。
及缽中餘或與一居士。
得者生念。
當報其恩。
若不與我。
我何故與。
三者依親友污家。
若比丘依王大臣或為一居士。
或不為一居士。
便生念言。
其為我者我當供養。
不為我者我不供養。
四者依僧伽藍污家。
若比丘取僧華果與一居士。
不與一居士。
彼有得者思當供養。
若不與者我不供養也。
行惡行 彼比丘作如是等非法行也。
自種華樹。
自溉灌。
自摘華。
自作華鬘。
以線貫系。
自持與人。
若複教人作如上事。
村有婦女。
同床坐。
同器飲食。
言語戲笑。
或自歌舞倡伎。
或他作己唱和。
或作俳說。
或彈鼓簧吹呗作衆鳥鳴。
或走或揚跛行。
或嘯或自作弄身。
或受雇戲笑是也。
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時有比丘。
于彼止宿。
著衣持缽入村乞食。
法服齊整行步庠序。
低目直前不左右顧視。
以次行乞。
居士見已自相謂言。
此是何人。
低目而行。
既不顧視亦不言笑。
不相周接善言問訊。
我等不應與其飲食。
不如阿濕婆等與人周接及上所言。
應與供養。
時彼乞食困乃得之。
往至佛所問言。
住止樂不。
僧和合不。
不以飲食為苦耶。
彼具白佛。
便遙诃責令往設擯。
諸比丘當語是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大德汝污他家行惡行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 時舍利弗為諸居士說法令得信樂。
食訖集僧為彼比丘作舉。
作憶念便與罪。
如上作羯磨已驅出聚落。
當作法時便起謗言。
餘同犯者不驅而獨驅我。
便作是言。
是比丘語彼比丘作如是語大德諸比丘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 時舍利弗還白世尊具陳謗事。
佛便遙诃令作诃谏。
諸比丘谏言大德莫作是語有愛有怖有恚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而諸比丘不愛不恚不怖不癡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若未白前言僧有愛恚怖癡。
若不看書持往。
及為白衣信使。
一切突吉羅。
尼同僧犯。
不犯者。
初語時舍非法诃谏。
若得衣食與父母與病人。
與小兒與妊身人。
與牢獄系人。
與寺中客作者。
若種華果自取華。
乃至教人貫華持供養佛法僧者。
一切不犯。
若人欲打被賊虎狼恐怖難處。
若擔刺來于中走避者。
不犯。
若渡河溝渠坑跳踯者不犯。
若同伴在後還顧不見。
而嘯喚者不犯。
若為父母若為病人。
若系閉牢獄。
若笃信優婆塞有病。
若在獄。
看書持往。
若為塔僧病比丘事持書往反。
如是不犯。
十三惡性拒僧違谏戒 佛在拘睒彌國。
尊者闡陀惡性拒谏反言。
我應教諸大德。
何以故。
我聖主得正覺故。
比丘舉過白佛。
便诃責已而制此戒。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 不忍受人教誨也。
于戒法中 以戒律如法教授者有七犯聚。
波羅夷僧伽婆屍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吉羅惡說。
諸比丘如法谏已 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自身不受谏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且止莫數谏我 此正谏戒所為事也。
下二谏中條而誨喻。
彼比丘谏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谏語大德自身當受谏語大德如法谏諸比丘諸比丘亦當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衆得增益展轉相谏展轉相教展轉忏悔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若未白前惡性不受人語。
一切吉羅。
尼同僧犯。
不犯者。
若初谏便舍非法诃谏。
非法非律非佛所說者。
若為無知人诃谏。
時應語彼言。
汝和尚阿阇梨所行亦爾。
汝當更學問誦經。
若其事如是若錯說者皆不犯。
諸大德。
我已說十三僧伽婆屍沙法九戒初犯四至三谏。
若比丘犯一一法。
知而覆藏。
應強與波利婆沙。
行波利婆沙竟。
增上與六夜摩那埵。
行摩那埵已。
應與出罪。
應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
若少一人不滿二十衆。
出是比丘罪不得除。
諸比丘亦可诃。
此是時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屏處不定戒 佛在舍衛國。
迦留陀夷先俗友婦齋優婆私形并端正。
各有系意。
時到詣彼共屏覆坐。
說非法語。
毗舍佉母窺見起過。
疾往白佛。
因诃制戒。
若比丘共女人 人女有智未命終也。
獨 一比丘一女人。
在屏處 屏有二種。
一者見屏。
若塵若霧若黑闇中不相見也。
聞屏者。
乃至常語不聞聲處。
覆處 上有物作蓋也。
障處 若樹若牆若籬若衣及餘物障。
可作淫處坐 得容行淫處也。
說非法語 說淫欲法。
有住信憂婆私 謂信佛法僧。
歸佛歸法歸僧。
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善憶持事不錯。
所說實而不妄。
于三法中以一一法說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應一一治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如住信憂婆私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是中自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卧若作。
若不自言。
并如憂婆私所說治也。
露處不定戒 佛在舍衛國。
迦留陀夷初犯此戒。
緣如前戒。
但以露處二罪為異。
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現處 謂無牆壁及餘物障。
不可作淫處坐 不容行淫處也。
作粗惡語 說淫欲不淨行。
贊歎二道好惡也。
有住信憂婆私于二法中以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事于二法中應一一治若僧伽婆屍沙若波逸提如住信憂婆私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是中若自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卧。
或不自言。
并如憂婆私所說治。
是中無定法故言不定也。
諸大德我已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初畜長衣過限戒 佛在舍衛國。
聽持三衣。
不得有長。
六群比丘畜多長衣。
或旦起衣或中時衣或晡時衣。
彼常經營莊嚴衣服積而藏舉。
比丘舉過。
佛便诃已因開重制。
若比丘衣已竟 三衣是也。
迦絺那衣已出 謂出功德衣外持也。
畜長衣 衣有十種。
長衣者。
長如來八指若廣四指是。
不淨施得畜若過十日 初制畜長。
因阿難得一貴糞掃衣。
欲奉迦葉恐犯故。
以迦葉十日當還。
因聽畜長齊十日。
尼薩耆波逸提 不犯有八。
若不得衣。
若淨施。
若遣與人。
若失衣。
若故壞。
若作非衣。
若親友意。
若忘去。
反上并是尼薩耆。
若舍堕衣不舍更貿餘衣。
一尼薩耆波逸提一突吉羅。
此舍堕衣應舍與僧。
乃至一人不得别衆。
舍不成舍突吉羅。
比丘尼同犯。
下三衆乃至下戒并犯吉羅。
不犯者。
十日内若轉淨施。
若遣與人。
若賊奪想。
若失想。
若燒想漂想。
若奪衣失衣取著。
若他與作被。
若付衣者遠行水陸道斷。
如是不淨施。
不與人皆不犯。
二離衣宿戒 佛在舍衛國。
六群持衣囑親友往人間行。
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