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有情天。
是第五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
空無邊處具足住。
如空無邊處天。
是第六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
如識無邊處天。
是第七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如無所有處天。
是第八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
如非想非非想處天。
是第九有情居。
此中有色者。
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
故名有色。
有情者。
謂谛義勝義。
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種種身者。
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
身種種相種種形。
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
名種種身。
種種想者。
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
如人及一分天者。
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
故名如人及一分天。
是第一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有情居者。
謂諸有情所居所住所依所止所樂生處即總顯示此中所有有漏色受想行識蘊名有情居。
有色有情種種身者義如前說。
一種想者。
謂諸有情有時有分。
于此世界劫将壞時。
多往生上光音等天衆同分中。
于彼具足意成色身。
根無缺減支分圓滿。
形顯清淨長壽久住。
有時有分于此世界劫初成時。
于下空中有空宮殿欻然而起。
有一有情壽業福盡。
從彼處沒生下梵世空宮殿中。
獨一無侶長壽久住。
時彼有情長時住已。
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
雲何當令諸餘有情。
生我同分為我伴侶。
當彼有情起此心願。
有餘有情壽業福盡。
複從彼沒生下梵宮。
與前有情共為伴侶。
時前生者便作是念。
此有情類是我所化。
我于此類及餘世間。
是自在者作者化者。
生者起者是真父祖。
時諸有情亦作是念。
我等有情是彼所化。
彼于有情及世間物。
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
故名一想。
如梵衆天者。
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衆等天。
有種種身唯有一想。
劫初起位者。
謂劫初生時是第二等。
義如前說。
有色有情者。
亦如前說。
一種身者。
謂彼有惰有一顯色。
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
無種種相無種種形。
故名一種身。
種種想者。
謂彼有情有樂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
餘如前說。
有色有情一種身者亦如前說。
一種想者。
謂彼有情唯有樂想故名一種想。
餘如前說。
有色有情者亦如前說。
言無想者總顯無想。
無别想者别顯無想。
此中以想而為上首。
顯無一切心心所法。
如無想有情天者。
謂别顯示無想有想天。
是第五等義如前說。
無色者。
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
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
有情者如前說超一切色想等如八解脫中廣說。
然于此中唯取有漏受想行識為有情居 十法品第十一之一 時舍利子複告衆言。
具壽當知。
佛于十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
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
佛滅度後勿有乖诤。
當令随順梵行法律。
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衆。
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十法雲何。
此中略有二種。
十法謂十遍處十無學法。
十遍處者雲何為十。
具壽當知。
地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一遍處。
複次具壽。
水遍一相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二遍處。
複次具壽。
火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三遍處。
複次具壽。
風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四遍處。
複次具壽。
青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五遍處。
複次具壽。
黃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六遍處。
複次具壽。
赤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七遍處。
複次具壽。
白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八遍處。
複次具壽。
空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九遍處。
複次具壽。
識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十遍處 問地遍處定加行雲何。
修觀行者由何方便。
而能證入地遍處定。
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
于此大地彼彼方所。
若高若下若刺若杌若醎若榛若險若穢。
如是等處皆不思惟。
于此大地彼彼方所。
平坦顯了猶如掌中。
具淨園林可愛樂處。
随取一相以勝解力。
系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地相。
彼由于此以勝解力系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地故。
心便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是地非餘。
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地故。
未能證入地遍處定。
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于一地相系念思惟。
是第五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
空無邊處具足住。
如空無邊處天。
是第六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
如識無邊處天。
是第七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如無所有處天。
是第八有情居。
無色有情。
超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
如非想非非想處天。
是第九有情居。
此中有色者。
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
故名有色。
有情者。
謂谛義勝義。
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種種身者。
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
身種種相種種形。
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
名種種身。
種種想者。
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
如人及一分天者。
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
故名如人及一分天。
是第一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有情居者。
謂諸有情所居所住所依所止所樂生處即總顯示此中所有有漏色受想行識蘊名有情居。
有色有情種種身者義如前說。
一種想者。
謂諸有情有時有分。
于此世界劫将壞時。
多往生上光音等天衆同分中。
于彼具足意成色身。
根無缺減支分圓滿。
形顯清淨長壽久住。
有時有分于此世界劫初成時。
于下空中有空宮殿欻然而起。
有一有情壽業福盡。
從彼處沒生下梵世空宮殿中。
獨一無侶長壽久住。
時彼有情長時住已。
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
雲何當令諸餘有情。
生我同分為我伴侶。
當彼有情起此心願。
有餘有情壽業福盡。
複從彼沒生下梵宮。
與前有情共為伴侶。
時前生者便作是念。
此有情類是我所化。
我于此類及餘世間。
是自在者作者化者。
生者起者是真父祖。
時諸有情亦作是念。
我等有情是彼所化。
彼于有情及世間物。
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
故名一想。
如梵衆天者。
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衆等天。
有種種身唯有一想。
劫初起位者。
謂劫初生時是第二等。
義如前說。
有色有情者。
亦如前說。
一種身者。
謂彼有惰有一顯色。
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
無種種相無種種形。
故名一種身。
種種想者。
謂彼有情有樂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
餘如前說。
有色有情一種身者亦如前說。
一種想者。
謂彼有情唯有樂想故名一種想。
餘如前說。
有色有情者亦如前說。
言無想者總顯無想。
無别想者别顯無想。
此中以想而為上首。
顯無一切心心所法。
如無想有情天者。
謂别顯示無想有想天。
是第五等義如前說。
無色者。
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
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
有情者如前說超一切色想等如八解脫中廣說。
然于此中唯取有漏受想行識為有情居 十法品第十一之一 時舍利子複告衆言。
具壽當知。
佛于十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
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
佛滅度後勿有乖诤。
當令随順梵行法律。
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衆。
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十法雲何。
此中略有二種。
十法謂十遍處十無學法。
十遍處者雲何為十。
具壽當知。
地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一遍處。
複次具壽。
水遍一相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二遍處。
複次具壽。
火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三遍處。
複次具壽。
風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四遍處。
複次具壽。
青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是第五遍處。
複次具壽。
黃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六遍處。
複次具壽。
赤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七遍處。
複次具壽。
白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八遍處。
複次具壽。
空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九遍處。
複次具壽。
識遍一想如是上下傍布無二無邊無際。
是第十遍處 問地遍處定加行雲何。
修觀行者由何方便。
而能證入地遍處定。
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
于此大地彼彼方所。
若高若下若刺若杌若醎若榛若險若穢。
如是等處皆不思惟。
于此大地彼彼方所。
平坦顯了猶如掌中。
具淨園林可愛樂處。
随取一相以勝解力。
系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地相。
彼由于此以勝解力系念思惟假想觀察安立信解是某地故。
心便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是地非餘。
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思惟此境定是地故。
未能證入地遍處定。
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于一地相系念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