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九卷

關燈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第十九卷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八法品第九之二 八勝處者雲何為八。

    答内有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惡于彼諸色。

    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一勝處。

    内有色想觀外色多。

    若好若惡于彼諸色。

    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二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惡于彼諸色。

    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三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色多。

    若好若惡于彼諸色。

    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四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青青顯青現青光。

    猶如烏莫迦花。

    或如婆羅痆斯深染青衣。

    若青青顯青現青光。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青青顯青現青光亦複如是。

    于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五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黃黃顯黃現黃光。

    猶如羯尼迦花。

    或如婆羅痆斯深染黃衣。

    若黃黃顯黃現黃光。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黃黃顯黃現黃光亦複如是。

    于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六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赤赤顯赤現赤光。

    猶如槃豆時縛迦花。

    或如婆羅痆斯深染赤衣。

    若赤赤顯赤現赤光。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赤赤顯赤現赤光亦複如是。

    于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七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白白顯白現白光。

    猶如烏沙斯星色。

    或如婆羅痆斯極鮮白衣若白白顯白現白光。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白白顯白現白光亦複如是。

    于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

    是第八勝處。

    内有色想者。

    謂彼于内各别色想。

    未遠離未别遠離。

    未調伏未别調伏。

    未滅沒未破壞。

    由彼于内各别色想未遠離未别遠離。

    未調伏未别調伏。

    未滅沒未破壞名内有色想。

    故觀外色少者。

    謂所觀色其量甚小。

    微細非多故名為少。

    若好者。

    謂所觀色已善磨瑩。

    青黃赤白故名若好。

    若惡者。

    謂所觀色未善磨瑩。

    青黃赤白故名若惡。

    于彼諸色勝知勝見者。

    謂即于彼所觀諸色。

    已伏欲貪。

    已斷欲貪。

    已超欲貪。

    于彼已得勝知勝見。

    降伏自在都無所畏。

    如貴勝人或貴勝子。

    以勝知見執取僮仆。

    降伏自在都無所畏。

    諸瑜伽師亦複如是。

    于所觀色已伏欲貪。

    已斷欲貪已超欲貪。

    于彼已得勝知勝見。

    降伏自在都無所畏。

    有如是想者。

    謂如實想正現在前。

    第一者。

    謂諸定中。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勝處者。

    謂此定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

    皆名勝處。

    内無色想觀外色多等者。

    謂所觀色其量廣大。

    無邊無際故名為多。

    餘如前說。

    内無色想者。

    謂彼于内各别色想。

    已遠離已别遠離。

    已調伏已别調伏。

    已滅沒已破壞。

    由彼于内各别色想。

    已遠離已别遠離。

    已調伏已别調伏。

    已滅沒已破壞。

    故名内無色想。

    觀外色少多等皆如前說。

    内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青者。

    謂總顯示所有青色青聚青衆。

    故說若青。

    青顯者。

    謂此青色是顯非形故說青顯。

    青現者。

    謂此青色如是眼識所行境界。

    亦是意識所行境界。

    故說青現。

    青光者。

    謂此青色能現能發種種光明。

    故說青光。

    餘如前說。

    如說若青等。

    若黃等亦爾 九法品第十 時舍利子複告衆言。

    具壽當知。

    佛于九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

    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

    佛滅度後勿有乖诤。

    當令随順梵行法律。

    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衆。

    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九法雲何。

    此中略有二種九法。

    所謂九結九有情居。

    九結者雲何為九。

    答一愛結。

    二恚結。

    三慢結。

    四無明結。

    五見結。

    六取結。

    七疑結。

    八嫉結。

    九悭結。

    雲何愛結。

    答三界貪是名愛結。

    雲何恚結。

    答于諸有情欲為損害。

    内懷栽孽欲為擾惱。

    已嗔當嗔現嗔。

    樂為過患極為過患。

    意極憤恚于諸有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

    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

    是名恚結。

    雲何慢結。

    答有七慢類說名慢結。

    雲何為七。

    答一慢。

    二過慢。

    三慢過慢。

    四我慢。

    五增上慢。

    六卑慢。

    七邪慢。

    此七慢類合為慢結。

    雲何無明結。

    答三界無智名無明結。

    雲何見結。

    答三種見名見結。

    雲何為三。

    答一薩迦耶見。

    二邊執見。

    三邪見。

    如是三見合為見結。

    雲何取結。

    答二種取名取結。

    雲何為二。

    答一見取。

    二戒禁取。

    如是二取合為取結。

    雲何疑結。

    答于谛猶豫是名疑結。

    雲何嫉結。

    答心不忍許是名嫉結。

    雲何悭結。

    答心有秘吝是名悭結 九有情居者雲何為九。

    答有色有情。

    有種種身有種種想。

    如人及一分天。

    是第一有情居。

    有色有情。

    有種種身有一種想。

    如梵衆天劫初起位。

    是第二有情居。

    有色有情。

    有一種身有種種想。

    如光音天是第三有情居。

    有色有情。

    有一種身有一種想如遍淨天。

    是第四有情居。

    有色有情。

    無想無别想如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