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八卷

關燈
卧以自将息。

    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七懈怠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病苦嬰纏雖愈未久。

    作如是念我遭病苦之所嬰纏。

    雖愈未久身力羸劣。

    不任進修所修勝行。

    且應偃卧以自将息。

    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八懈怠事。

    如是八種名懈怠事。

    問何緣此八名懈怠事。

    答懈怠者謂懈惰。

    由斯八事未生而生生已倍複增長廣大。

    由此因緣名懈怠事 八精進事者雲何為八。

    具壽當知如有一類。

    依止城邑或聚落住。

    于日初分着衣持缽。

    入城邑等巡行乞食。

    彼乞食時作如是念。

    願得美妙衆多飲食。

    若不遂心便作是念。

    我食雖小而身輕利。

    堪能進修所修勝行。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一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依止城邑或聚落住。

    于日初分着衣持缽。

    入城邑等巡行乞食。

    彼乞食時作如是念。

    願得美妙衆多飲食。

    若得遂心便作是念。

    我食既多身力強盛。

    堪能進修所修勝行。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二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晝營事業作如是念。

    我于晝時既營事業。

    無暇修學大師聖教。

    今于夜分應自策勤補先間缺。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三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期至明日作諸事業。

    便作是念我既明日。

    當作事業無暇修學大師聖教。

    今于夜分應預精勤補當間缺。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四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晝行道路作如是念。

    我于晝時既行道路。

    無暇修學大師聖教。

    今于夜分應自策勤補先間缺。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五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期至明日當行道路。

    便作是念。

    我既明日當行道路。

    無暇修學大師聖教。

    今于夜分應預精勤補當間缺。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六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正為病苦之所嬰纏。

    便作是念。

    我既病苦之所嬰纏。

    或有是處因斯病苦之所嬰纏。

    便舍身命于大師教空無所得。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七精進事。

    複次具壽如有一類。

    病苦嬰纏雖愈未久。

    作如是念。

    我遭病苦之所嬰纏。

    雖愈未久或有是處病苦還起。

    因斯病苦便舍身命。

    于大師教空無所得。

    作是念已精進熾然。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八精進事。

    如是八種名精進事。

    問何緣此八名精進事。

    答精進者謂策勵。

    由此八事未生而生。

    生已倍複增長廣大。

    由此因緣名精進事 八福生者雲何為八。

    具壽當知如有一類。

    施諸沙門或婆羅門。

    貧窮苦行道行乞者苦行。

    衣服飲食及諸香華。

    房舍卧具并燈明等資生什物。

    見富貴人便作是念。

    由此布施所集善根。

    願我來生當得如是富貴人類。

    彼于此心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由彼于心若習若修若多所作。

    先雖愛樂下劣諠雜。

    後便欣求勝妙寂靜。

    彼有是處身壞命終。

    還生人中。

    得富貴類。

    雖受富貴自在安樂。

    而具屍羅心願清淨。

    先人身中屍羅淨故。

    是名第一福生。

    如願生人得富貴類。

    如是願生四大王衆天。

    三十三天。

    夜摩天。

    睹史多天。

    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

    梵衆天。

    應知亦爾。

    然梵衆天有差别者應說離欲。

    此中是名第一乃至第八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乃至第八。

    言福生者問何故說此名為福生。

    答攝受福果生于此處。

    故名福生 八種衆者雲何為八。

    答一刹帝利衆。

    二婆羅門衆。

    三長者衆。

    四沙門衆。

    五四大王衆天衆。

    六三十三天衆。

    七魔天衆。

    八梵天衆。

    雲何刹帝利衆。

    答顯示彼色顯示彼蘊顯示彼部。

    是名刹帝利衆。

    乃至梵衆廣說亦爾 八世法者雲何為八。

    答一得二不得三毀四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

    雲何名得。

    答若于可愛色聲香味觸。

    衣服飲食卧具病緣。

    醫藥資生什物。

    諸得别得已得當得。

    是名為得。

    雲何不得。

    答若于可愛色聲香味觸。

    衣服飲食卧具病緣。

    醫藥資生什物。

    諸不得不别得不已得不當得。

    是名不得。

    雲何名毀。

    答諸有隐背不現在前。

    不稱不贊不歎不美。

    亦不揄揚言。

    彼信戒聞舍慧等皆不具足。

    是名為毀。

    雲何名譽。

    答諸有隐背不現在前。

    稱贊歎美亦複揄揚言。

    彼信戒聞舍慧等悉皆具足。

    是名為譽。

    雲何名稱。

    答諸不隐背正現在前。

    不诃不毀不罵不辱。

    稱贊歎美亦複揄揚言。

    汝信戒聞舍慧等悉皆具足。

    故名為稱。

    雲何名譏。

    答諸不隐背正現在前。

    诃毀罵辱不稱不贊。

    不歎不美亦不揄揚言。

    汝信戒聞舍慧等皆不具足。

    是名為譏。

    雲何名苦。

    答順苦受觸所觸故。

    生身及心苦不平等受受類所攝。

    是名為苦。

    雲何名樂。

    答順樂受觸所觸故。

    生身及心樂是平等受受類所攝。

    是名為樂。

    世尊于此說伽他言 得不得毀譽及稱譏苦樂 無常意生欲變壞法難保 智者如實知現見伏生死 于愛非愛法心不生欣恚